01.21 百团大战中的一场漂亮伏击战,日军指挥官被击毙,缴获的野炮至今陈列在军事博物馆

百团大战中的一场漂亮伏击战,日军指挥官被击毙,缴获的野炮至今陈列在军事博物馆

1940年7月下旬,冀南军区组织新7旅、新9旅等部队在地方群众的配合下展开了一场军民大破德石路的战斗。冀南军区根据第129师首长的命令,集中了新7旅第19、第21团和新9旅第25、第26、第27团、第五军分区基干武装及其所属各县游击队,对德石铁路以及冀县、枣强、故城地区之主要公路进行大破击。8月百团大战开始后,冀南军区派新9旅三个团及第五军分区各县游击队,再次对德石铁路进行破击。

日军为了防止抗日军民破路,不断派出兵力进行“扫荡”,保护铁路与公路的安全。特别是驻德石铁路沿线之敌,几乎每天都出动一些日伪军在德石路南北两侧搜索骚扰。我军掌握了敌人这一活动规律,决定选择有利地点伏击敌人,保障破路任务顺利完成。

围绕着破路与反破路,我军与日伪军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东高才伏击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一次战斗。

具体作战部署

百团大战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后,破击德石铁路的新7旅第19团驻故城县三郞镇东南之北岭踪村,新9旅第25团驻南岭踪村,第26、第27团及新9旅旅直分别驻三郎镇之东西高才村、杨福屯村、大、小李庄。

9月20日晚,19团、25团和往常一样秘密出动,掩护群众在石德线破路,拂晓秘密抵达东高才村。21日晚,敌人由德石铁路上的青兰站出动日军100余人、伪军300余人,携“三八”式野炮一门,分两路向东、西高才村一带“扫荡”,寻找我军报复。

敌一路进到北岭踪村时,与我驻该村之第19团第3营接触。3营为了节省子弹,部署几名神枪手担任狙击手。当敌先头部队进入最佳射程内时一齐开火,予敌重大杀伤。我3营完成阻击、诱敌任务后,灵活地穿越“青纱帐”,转移到西高才村,敌人进占了北岭踪村。另一路进犯之敌由南吉利村经三郎镇进至东高才北边的尹里村。

百团大战中的一场漂亮伏击战,日军指挥官被击毙,缴获的野炮至今陈列在军事博物馆

◆桂干生

为了保证完成破路任务,冀南军区陈再道司令员和宋任穷政委决定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有利地形,消灭这两股敌人。根据军区的决定,新9旅旅长桂干生、副旅长杨宏明、政治部主任王贵德、新7旅旅长易良品、政委文建武等进行了研究,并带领部分营、团干部和参谋人员察看了地形。

东高才村是故城县西部边缘的一个中等村庄,处在敌据点包围中,东南18里处是郑口据点,西南方20里处是白佛寺据点,东北方15里处是北獐鹿据点,西北方13里处是三郎据点。在群敌环伺的情况下打伏击,好比螺蛳壳里做道场,辗转腾挪的空间非常小,考虑稍不周全就会满盘皆输。这一带群众抗日情绪十分高涨,虽然到了秋收种麦季节,为了掩护八路军和游击队行动,老百姓收获后仍然留着玉米和高粱秆,一片片“青纱帐”连绵不断,再加上村外坑塘密布,芦苇茂密,形成伏击战的天然屏障。当看到从杨福屯村去东高才村的交通沟和横在杨福屯北面一条数里长的河堤时,桂旅长说:“这里的地势很好,向东高才可说是进可攻,退可守啊!”易旅长又顺着交通沟察看了南、北岭踪等村的沟、坎、土丘等地貌后,也认为这里是比较理想的伏击阵地。

百团大战中的一场漂亮伏击战,日军指挥官被击毙,缴获的野炮至今陈列在军事博物馆

◆易良品

于是,旅首长决定在东高才一带消灭这两股敌人,对各部队的配置重新做了部署:第25团第1、3营埋伏在东高才,第2营埋伏在南岭踪,从正面堵击进攻之敌;第19团埋伏在西高才,第26团埋伏在饮马河,实施侧击;第27团驻崔庄为预备队;新9旅指挥所设在大李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朝正北方开口的“钳”形阵地。对郑口、白佛寺、北獐鹿、三郎镇几个主要据点,分别派出警戒部队,阻击可能增援之敌,掩护主攻部队侧背安全。新9旅政治部主任王贵德抓紧战斗间隙,做了简短的战前动员。新7旅政委文建武也说:“敌人来得好,我们正好来个顺手牵羊,出其不意,聚而歼之!”

周围村庄的老百姓,听说八路军要在这儿打仗,群情振奋。故城县四区区长黄世忠克服困难,在短时间内筹集了十万斤军粮支前,他还组织村民组成了担架队、弹药运输队;自卫队员们还帮助战士挖战壕、筑掩体;妇女们则推碾子,忙着做干粮、烧水。在村民的帮助下,我军连夜修筑工事,从东高才村北往西高才方向挖了一道近两华里长的战壕,并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交通沟两旁架了两挺重机枪。各部队均于21日夜隐蔽进入指定位置,做好各项战斗准备。战士们蹲在战壕里,密切注视着尹里、北岭踪方向。

张网伏击敌人

22日晨,进占尹里村之敌开始向东高才发起进攻,占据北岭踪之敌亦开始向南岭踪发起进攻。狡猾的敌人不敢冒进,他们停留在村外,先用炮火向我阵地轰击。随着日军野炮震耳欲聋的轰击,我军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被呛人的烟雾和血腥味笼罩着。阵地上空硝烟弥漫,战士们的身上被埋了厚厚一层土,有几个战士倒在血泊中,再也没有抬起头来。在敌人炮火掩护下,一队日军哇哇叫着,向我阵地发起进攻。

“打!”3营教导员杨大伦举起驳壳枪,瞄准日军钢盔上的红星,连连点射,一个个日军应声倒下。战士们咬紧牙关,将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集中在枪口上,步枪、机关枪一齐开火,狠狠打击敌人,敌人连续几次冲锋均被击退。旅首长看到日伪军大部已经入网,马上命令19团、25团抽出一部分兵力,按照预定计划直插敌后,切断敌人的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敌人正面进攻不成,开始向西迂回,妄图从侧翼突破。迂回之敌又遭到埋伏在饮马河村的26团的迎头痛击,伤亡惨重。敌人被围困在东高才村北一条长长的道沟里,凭着猛烈的炮火困兽犹斗,战斗呈现胶着状态。这时,旅首长命令所有部队集中火力反击敌人,于是,我军一阵密集的迫击炮轰击压制住了敌人的火力。19团8连指导员郭庭印抓住战机,带领8连从西北向东南冲杀,经过三次冲锋,攻入敌人阵地。这时,冲锋号吹响了,坚守东高才村的第25团两个营冲出阵地,杀向敌群。第19团和第26团也分别由东高才村和饮马河村出击,战士们立即冲出战壕,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

百团大战中的一场漂亮伏击战,日军指挥官被击毙,缴获的野炮至今陈列在军事博物馆

◆1941年5月底,郭庭印在娄子战斗庆功会上的留影。

郭庭印身先士卒,大吼一声,端着刺刀冲入敌群,阵地上只听到刺刀、枪托的撞击声,低沉的嘶吼声。整个阵地刀光剑影,血腥味、硝烟味弥漫在一起,敌我双方扭成一团。郭庭印接连刺倒两个日军后,突然感到背部钻心地疼,他知道自己被刺伤了。幸亏战士小王及时赶来,一刀将他身后的日军刺死。郭庭印简单包扎伤口后,又投入了激烈的战斗。

敌人被我军赶到刚刚犁过的暄地里,翻起的泥土非常疏松,日军穿着沉重牛皮鞋陷入地里,根本跑不动,为了逃命,日军只好脱下牛皮鞋,光着脚狼狈逃窜,跑到刚收割过的高粱地里,被又尖又硬的高粱秆扎伤了脚,一个个狼狈不堪,溃不成军。

日军指挥官冈岛在四面受围以后也慌了手脚,连忙打信号弹求救。但是,三郎据点的日军刚遭到袭击,惊魂未定,虽然离得最近,但是根本没敢动弹;北獐鹿的日军和伪军急急出来增援,半路上被在北岭踪村担负警戒任务的19团一部挡住,无法前进。在鹿豕村警戒的部队,立即直插北獐鹿援敌敌后,对敌形成前后夹击之势。一阵激战,打死打伤几十个敌人,残敌见势不妙,鼠窜回北獐鹿据点再也不敢出来;郑口、白佛寺两据点前来增援的敌人也被痛击了回去。

看到孤立无援,冈岛绝望了,准备集结最后兵力,作困兽斗。他命令日军把“三八”式野炮拉到东、西高才之间的一条道沟里,漫无目标地向东高才、杨福屯、饮马河一带射击。他开炮的目的,一是对我军进行震慑,拖延时间,伺机逃窜;二是向附近敌人据点再次发出信号,期待援军救助。

敌人的炮弹在青纱帐和村庄上空呼啸,树木、高粱秆、玉米棵被齐唰唰地拦腰摧断;日军机关枪同时也喷出了火舌,子弹像飞蝗一般扫射到我军阵地。几名战士倒在了血泊中,部队进攻暂时受挫。

勇夺野炮

新9旅副旅长杨宏明似乎没有听到前沿阵地上暴风雨般的枪炮声,不停地在室内踱着步,时而俯身察看作战地图,时而询问郑口、白佛寺、北獐鹿敌据点的情况。忽然他停住了脚步,向侦察参谋发问:“敌人的大炮为什么老是原地不动在东高才村西北方向射击?”侦察参谋回答:“敌军已被我打乱,大炮与步兵失去了联系,正进退两难。”杨副旅长皱眉咬牙,把手一挥,果断地说:“他既然跑不了,那我们就收下,坚决缴获这门野炮!”即刻命令预备队中战斗力较强的三个班——预备队1连的一、四、七班集合。三个班30多名战士由李副连长和两名副排长带队,每人带五颗手榴弹,迅速出发了。

战士们跃入青纱帐,循着炮声摸到了敌野炮阵地。大家屏住呼吸,匍匐在玉米地里朝外看,只见十几个日军正在慌张地胡乱射击。李副连长向大家使个眼色,战士们悄悄地逼近了敌人,“轰”!“轰”!“轰”!甩出了一排手榴弹,炸得日军血肉横飞。

少顷,日军清醒过来,冈岛歇斯底里狂嗥着,命令宁死保炮,退却半步杀无赦!日军立刻集结起来,朝我军疯狂扫射,战士们相继倒下。正在这危急的时刻,新7旅易良品旅长命令19团1营2、4连的战士们在营长李常宽的带领下,从敌人背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过来。敌人被突如其来的生力军打晕了,四处逃窜。

百团大战中的一场漂亮伏击战,日军指挥官被击毙,缴获的野炮至今陈列在军事博物馆

◆东高才战斗要图(原图载于《冀南军区战史》)。

冈岛见势不妙,气急败坏地挥舞着指挥刀,声嘶力竭地嚎叫着,纠集一些日军和伪军组织反扑,企图护炮突围。但是,敌人已经成为惊弓之鸟,溃不成军,根本顾不上野炮,只顾各自逃命,作鸟兽散,冈岛也被我英勇的战士击毙,野炮被我军缴获。

被包围在东、西高才村的日伪军几次突围不成,便龟缩到东高才村东一片洼地死守。敌人大约有一个连的兵力,倚仗着两挺歪把子机枪和一门掷弹筒,负隅顽抗。我军几次发起冲锋,均因敌火力较强未能奏效。这时郑口出动的援敌,与进攻南岭踪之敌会合后,联合向东高才村进攻,将被围日军救走。

东高才伏击战历经约8个小时,大获全胜。经过清点,此次战斗打死打伤冈岛指挥官以下日伪军200多人,缴获“三八”式野炮1门,炮弹6发,机枪4挺及大批枪支弹药。由于装备低劣,弹药缺乏,我军也伤亡近200人。

就地坚壁野炮

缴获日军的“三八”野炮后,大家喜悦和振奋之余,如何隐藏野炮又成了问题。杨宏明副旅长找到了四区区长黄世忠,他严肃地对黄世忠说:“这门大炮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现在交给你保管,一定不能发生任何闪失!”黄世忠坚定地说:“行,保证大炮不能再回到敌人手中!”紧接着,黄世忠又找来崔庄村长崔秦泰和自卫队长、民兵队长,带来几十名可靠的民兵自卫队员,把野炮零件拆卸下来,每人一件进行登记,各自带回去,连夜秘密埋藏起来,埋藏地点只限自己知道,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妻子都不能告诉。为防止万一,黄世忠特别强调,所有埋藏大炮零件的人都不要住在崔庄自己家里,必须到外村亲戚朋友家躲避,待敌人“扫荡”过后才能回家。为了迷惑敌人,还通知杨福屯、崔庄、原隰村一带村干部,统一口径大造舆论说:大炮被八路军带到西南武城县李官屯去了。

很快,日军果然来“扫荡”报复了。大队人马从郑口出发,在杨福屯、东、西高才村一带村庄到处抓人,前来寻找冈岛的尸体和那门野炮。他们威逼老百姓说出冈岛掩埋的地方,起尸拉到南岭踪火化。日军气急败坏,临走时在东高才村边场院里放了一把火,烧毁老百姓晾晒的粮食。

特别让日军伤透了脑筋的是那门野炮。这是他们侵华以来在冀南战场上丢失的第一门野炮,他们明白这门野炮如果落在八路军手里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驻德州的日军本部发出了“不惜最大代价,把丢失的物品找回”的命令。

敌人发了狂,见人就抓,酷刑拷打,讯问野炮的踪迹。他们引诱、威胁老百姓:“缴出大炮的有赏,不缴出来死啦死啦的有!”乡亲们则异口同声:“大炮的有,被大大的八路拉到东南武城去了。”日军信以为真,又从景县、阜城、武邑、衡水等处抽调日伪军200余人,专门南下寻找这门大炮去了。日军做梦也没想到日夜苦思谋虑想要找到的大炮就在他们的背后——崔庄周围埋着!

功勋野炮战功赫赫

这门“三八”式野炮是冀南军区在抗日战场上缴获的第一门野炮,自然引起军区领导的重视。为了保护大炮的安全,不久,新7旅旅长易良品亲自命令19团派两个连把大炮零部件收集齐全,组装好护送到冀南军区司令部驻地垂杨县(1940年3月设置行政区,1944年7月撤销建制)徐马寨。群众听说八路军打了胜仗,缴了敌人的大炮,兴高采烈,奔走相告,纷纷前来祝贺和参观大炮。

几天后,冀南军区召开了祝捷大会,为参战部队和有功人员记功受奖,郭庭印所带的19团8连集体立大功,他本人荣立特等功。军区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赞扬了东高才战斗的辉煌胜利。由于部队忙于北上破路,野炮炮体笨重,行动不便,军区首长命令7旅政治部锄奸科科长刘剑负责,乘夜间将野炮由徐马寨运送到清河县的鹅儿庄野地里,把野炮拆散,零件刷上机油秘密分散埋在野地里。1941年秋季19团破击王(王官庄)高(大高村)公路时,又挖出来组装好,利用这门野炮,击毁了日军马固庄据点的炮楼和围墙,顺利冲进了据点,消灭了敌人。在野炮的威慑下,王高公路沿线多个据点内的守军未等开炮便自动投降,十六个据点均被拔除,日军在王高公路的封锁线被彻底摧毁。从此这门野炮跟随我军南征北战,起据点、打炮楼,显示了它巨大的威力。1945年9月,19团攻打夏津县城,用这门大炮只打了3发炮弹就击毁了城墙,我军随即乘势入城,把守敌伪顽县长王四金牙的人马全部消灭。之后又用它攻临清、克永年、打邯郸,为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解放后,这门“功劳炮”存放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成为我军光荣战史的佐证之一。

几点需要说明的问题

由于年代比较久远,东高才伏击战的亲历者、目击者大都已不在世,所以资料难以征集完整。本文主要参考了《冀南军区战史》(1993年6月蓝天出版社出版,冀南军区战史编辑委员会编辑)中的《东高才战斗》章节,还查阅了《中国共产党衡水历史》(第一卷)、《中共故城县党史》和故城县武装部保存的一部分史料以及《东高才大捷》《东高才抗日伏击战》《黄世忠同志回忆录》等文章,各种资料记述不一致的,以《冀南军区战史》为准。

1、多数资料包括《冀南军区战史》都记载缴获一门“八八野炮”,查阅《二战日军主要地面武器装备目录》,没有“‘八八’野炮”这一门类,只有“八八75mm高射炮”。而高射炮与野炮完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火炮,日军在平原“扫荡”不可能使用高射炮。据《二战日军主要地面武器装备目录》介绍:明治三十八年式75mm野炮,炮管长232cm,口径75mm,重量947kg,弹丸重量6.41kg,最大射程8350m,是日军装备的量最大的野战压制火炮之一。所以东高才战斗缴获的应为“三八”式野炮。

百团大战中的一场漂亮伏击战,日军指挥官被击毙,缴获的野炮至今陈列在军事博物馆

◆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日军“三八”式75mm野炮。

2、日军指挥官问题。根据查阅当年座谈资料,冈岛是日军指挥官没有争议,依据是掩埋他尸首的时候发现他穿着军官制服。日军后来专门找到他的尸首,拉到南岭踪村火化。但对于冈岛的职务,各种资料说法不一。查阅二战时期日军编制资料,大体是:每个步兵旅团7700人,辖两个联队;每个步兵联队约3870人(相当于团),辖三个大队;每个大队1215人,辖四个中队;每个中队250人,辖三个小队;每个小队70人。按日军出动人数100余人推测,冈岛职务应为中队长。据黄世忠同志回忆录记载,战斗中缴获了一支日军手枪,非常小巧,做工精良,应为冈岛佩枪,参考《二战日军主要地面武器装备录》,应当是“一式将佐手枪”或“杉浦式将佐手枪”,这两种手枪均为装备中高级军官的礼仪手枪,冈岛如只是中队长,似乎不够资格佩戴;同时查阅二战时期日军编制资料,联队以上编制方可配备野炮。综合以上两点,冈岛职务可能更高,但因缺乏日军方面资料,不能相互印证,只能留待后人解密了。

3、关于歼敌人数。《冀南军区战史》记载“毙伤敌200余人”,《东高才大捷》记载“打死打伤冈岛以下日伪军200多人”;1982年5月8日故城县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资料记载“歼灭日伪军120余人,大部分是日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68团编印的《革命战斗史》说此次战斗“共歼日军一个中队的大部,共毙伤日伪军200余人”;查看当年座谈资料,参加座谈的亲历者都说那次战斗日军伤亡较多,但日军将死尸随时装运走,谁也说不清确切数字。据《冀南军区战史》记载,参战日伪军人数为日军100余人,伪军300余人,据分析,敌分两路进攻,其中一路携有大炮,似为主攻方向,这一路日军损失最重,除小部突围外多数被围歼,再加上打援时消灭的敌人,所以敌人死伤200多人的说法比较可信。

4、关于牺牲烈士数目。现有资料包括《冀南军区战史》均称东高才战斗我军牺牲了37名指战员。经查阅当年座谈资料,亲历者、目击者都说远不止这个数字。西高才崔玉桐、李振中等老人回忆说,战斗结束后,发动群众寻找、掩埋烈士遗体,开始是三人一组,一人挖坑俩人抬,后来人少干不过来,就用大车去拉,全部埋在村西的盐碱地里。由于多数烈士遗骸陆续被亲属迁回原籍,解放后,只有5具遗骸迁入郑口烈士陵园。1980年,东高才战斗亲历者、衡水军分区郭庭印副参谋长来瞻仰烈士墓时也说,我军牺牲的人数肯定多于37名,但也说不出准确的数字。1982年故城县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在东高才座谈时,李国立、李书荣、张双珍等亲历者或目击者说,由于当时敌人武器精,我军武器差,弹药少,所以伤亡人数敌我双方大体相等。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