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封城能否防止超級傳播者?定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仍需更多信息

北京時間今日凌晨 2 時許,武漢市發佈“封城”令。與此同時,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日內瓦召開緊急會議,商討中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與會專家在評估後決定,推遲宣佈疫情是否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

在隨後的新聞發佈會上,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評論武漢公共交通暫停,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的措施時表示,這個舉措將會有效降低中國國內和國際傳播,但具體效果有待觀察,並隨時向中國政府提出新的建議。

WHO 強調,接下來的防控重點在於限制人-人傳播,尤其是病患到醫護人員;觀察有沒有超級傳播者;確認動物宿主等。

封城能否防止超級傳播者?定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仍需更多信息

圖|武漢一處暫時停業的海鮮市場(來源:路透社)

超級傳播者,成為一個高頻詞彙,被國內外專家一再提起。

此前,多位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談及此事。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均表示,需要防止病毒的超級傳播者出現。其依據為武漢有 14 名被感染的醫務人員是由同一名病人傳染的。

不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 1 月 22 日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說,還沒有證據說出現“超級傳播者”,但“我們會密切關注”。

那麼,超級傳播者到底有多恐怖?人們應該如何面對超級傳播者?

“超級傳播者”

從最初的定義來說,把 SARS 病毒傳染給 10 人以上的非典病人即為超級傳播者。這個術語在 2003 年非典爆發期間首次使用,指的是人際傳播的病毒。也就是病毒具備“持續人傳人”能力,就是說 A 傳給 B,B 又傳給 C,C 又傳給 D。

據世界衛生組織流感參考與研究合作中心的主任坎塔·蘇巴拉奧(Kanta Subbarao)的說法,非典期間,超級傳播者導致了更大面積的繼發感染。

SARS 最初於 2002 年在中國廣東爆發,經由超級傳播者兩週內快速蔓延至 37 個國家和地區,據 WHO 在 2002 年 11 月 1 日至 2003 年 7 月 11 日的統計數字顯示,SARS 疫症共導致 8437 宗感染病例,813 人死亡。在 2002-2003 年 SARS 爆發期間,並非所有攜帶該病毒的患者都具有同等強度的感染力,大多數人的傳染性較低,因此超級傳播者造成的廣泛傳播事件通常被視為病毒大爆發最顯著特徵之一。

超級傳播者一般人數不多,但被認為是SARS疫情的主要傳播媒介。世界衛生組織官員曾指出,超級傳播者大多是老人、長期患病或是患瞭如腎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病人,且普遍存在高齡、體質弱、存在其他基礎疾病的特點。

據媒體公開報道,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醫學教授劉劍倫被認為是第一個 SARS 病毒超級傳播者個案。

2003 年 2 月,64 歲的劉劍倫參加抗疫工作時不幸受到傳染,同年 2 月 21 日攜同家人到香港參加婚宴,期間入住京華國際酒店(今九龍維景酒店),令 16 名酒店住客和訪客受到感染,繼而引起香港威爾士親王醫院和聖保祿醫院的疫情爆發,亦同時把 SARS 病毒傳到遙遠的多倫多、溫哥華、河內、新加坡、菲律賓、英國、美國等,劉劍倫最終也因 SARS 病毒引發的病情惡化去世。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研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曾主持過一個研究項目,跟蹤了一個超級傳播者,並對其相關的接觸者 207 人作了傳播鏈分析。這項研究發表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上,作者為中國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的謝淑雲、曾光、雷傑、李群和北京積水潭醫院李海貝和賈綺賓。

2003 年 3 月 25 日,北京某醫院神經內科收治一位診斷為腦出血、腦梗塞伴發熱的 91 歲男性患者,後醫治無效於 30 日死亡,死亡診斷為心肌梗死。死前未診斷合併 SARS。

封城能否防止超級傳播者?定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仍需更多信息

封城能否防止超級傳播者?定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仍需更多信息

首先是家屬傳播鏈。患者 C 有 2 個兒子,3 個女兒,本人與二女兒共同生活。3 月 31 日開始,其陪護的 22 名家屬成員中,有 14 人相繼出現發熱症狀,其中 13 人確診 SARS,患者 C 的二女婿於 4 月 1 日發病,4 月 23 日死亡。

在醫院內傳播鏈中,醫務人員首先發病的是參與 3 月 28 日實施輔助呼吸的 2 名醫生和 2 名護士。同病房 2 名病友亦發病。其中病友 Z 又造成醫務人員和家屬發病 13 例。

也就是說,這個傳播鏈中,患者 C 和病友 Z 均可稱為超級傳播者。其中 C 直接傳播 12 例,Z 傳播 13 例。研究人員分析認為,2 人均為高齡,患有高血壓、腦卒中疾患。該類患者可能以其他慢性疾患為首發症狀而就診,不易被臨床醫生所識別而漏診,極易造成無防護狀態下的快速傳播,應高度警惕。

需要注意的是,相對密閉的情況下,無防護的陪護、與患者同房居住、防護不嚴密的搶救患者或上呼吸機是高危險性的接觸方式。

不限於 SARS

2012 年,沙特阿拉伯首次發現了 MERS 冠狀病毒疫情,但 MERS 病毒最典型的一起超級傳播者案例卻發生在韓國。

2015 年 5 月 20 日,韓國衛生單位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一名 68 歲男子已被確診,該男子正是從中東一帶返回的韓國,隨後不久與該首例病人接觸過的親人、朋友、醫護和同病房的病人等均遭到感染,截至 2015 年 6 月 26 日韓國共有 181 確診病例,31 人死亡。而據 WHO 統計,從 2012 年到 2018 年 11 月,共報告了來自 27 個國家的 2274 例經實驗室確診的 MERS-CoV 感染病例,共造成 817 例相關死亡,病死率達 35.9%。

據後期調研分析,在 2015 年韓國爆發 MERS 期間,186 例病例中其實只有 22 例傳播了感染,而其中 5 例超級傳播者就造成了 150 例感染傳播。傳播異質性是韓國爆發 MERS 感染的重要特徵,即其中大多數傳播與少數患者有關,大多數患者未傳播疾病,這個概念對於理解流行病也提供了重要參考。

封城能否防止超級傳播者?定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仍需更多信息

圖|韓國 MERS 病毒感染爆發的傳播鏈(來源:OXFORD ACADEMIC)

許多有關傳染病流行病學的早期研究假設,人群中的易感宿主被感染的機會均等。但隨著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觀察,揭示了病原體傳播的顯著異質性,有些人表現出更高的感染其他人的能力。在所謂的 20/80 規則中,這一概念已通過觀察和建模研究記錄下來,並對感染控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任何給定人群中,有 20%的個體被認為至少貢獻了 80%的傳播潛力,病原體和許多宿主-病原體相互作用均遵循該經驗規則。

因此,要想成功遏制 SARS、MERS 等感染傳播,必須及時識別出高危患者(潛在超級傳播者)並進行有針對性的隔離治療,這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1 月 21 日,衛健委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管理,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這就意味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級別等同於 SARS。

據紐約時報報道,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公共衛生專家尼爾·弗格森 (Neil Ferguson) 說,現在真正的問題是,這種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效率有多高?

弗格森所在的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 MRC 全球傳染病分析中心為包括英國政府和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機構提供諮詢。他在 1 月 17 日利用統計和數學工具估算了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數目為 1723 例,22 日他根據最新數據更新了估算結果,稱武漢的病例數目為 4000 例。

他的估算依據是武漢天河國際機場覆蓋範圍總人口大約 1900 萬,每日出境旅客只有約 3300 人。他承認,病例數量也有可能被低報了,因為在更年輕或更強壯的患者身上,症狀可能沒有嚴重到需要求醫的程度。

還有一種情況是,往往輕微的症狀、以及人們在沒有出現症狀的情況下被感染和傳染的概率,這會掩蓋真實的受感染人數和人際傳播的程度。

不過高福在國新辦發佈會回應稱,這位科學家只是作出了一個數學模型,這樣的模型是不是和事實相符合,接下來還有待驗證。

據英國金融時報,英國獨立研究基金會惠康 (Wellcome) 負責人傑裡米•法勒 (Jeremy Farrar) 警告稱,武漢是一個主要的樞紐,考慮快速臨近的中國春節會帶來巨大的人口流動,各方的必須保持高度的重視。這場流行病還會發展。

“這是一場戰爭”

在超級傳播者的傳播鏈分析中,曾光等人建議,預防和控制 SARS 爆發性流行的重點是:及早識別和及時隔離治療 SARS 患者;控制醫院相關傳播;對 SARS 患者出現症狀後的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亦類似。

如今已經確認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能夠人際傳播,那麼對患者的隔離就很重要。鍾南山說,重點就是要防止病毒的傳播,要害之處就是在傳播過程中出現一些超級傳播者。

是什麼讓某些感染者成為超級傳播者?如何識別他們避免過多地感染大量次級接觸者?這兩個圍繞超級傳播者的主要問題仍是我們對新型病毒認知的空白,而答案則對公共衛生事業會有根本的影響。

鍾南山曾在發佈會上稱,SARS 疫情當時難以控制就是因為沒有很好控制傳播,聽任傳播一直髮展,使得病毒可以不斷變異和適應人體。

他還表示,過去 SARS 疫情,要傳給了很多人才知道誰是超級傳播者。但現在對重症病人,醫生已經開始有一些辦法,比如不斷監測病人下呼吸道的病毒負荷,假如病毒負荷高,有可能病人傳染性就比較高,這個技術可以做到了。

鍾南山認為,對超級傳播者,首先是不讓它產生。對病人一發現就立即採取積極措施,這樣可以切斷環節,也可以減少超級傳播者的出現。一旦發現有超級傳播者,我們需要更加嚴格的隔離,以及特殊的醫療處理和照顧。

1 月 23 日舉行的世界衛生組織緊急委員會上,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傳染病和動物傳染病代理負責人科霍夫(Maria Van Kerkhove)表示,證據顯示病毒存在人傳人的情況,這種傳播發生在近距離的接觸上,例如家庭間或醫療看護上。科霍夫表示,對於一種呼吸系統疾病來說這並不讓人意外,目前沒有看到病毒能持續進行第三代和第四代傳播的證據。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當務之急是遏制人與人之間的病毒傳播以及二次感染,找到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減少對社會和經濟的負面影響。

目前看來,武漢封城不失為一種選擇。武漢市市長、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指揮長周先旺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武漢“封城”是指對體溫異常、可能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人群,不讓進出城,而不是對生活在武漢的 1000 多萬人不準進出。

周先旺稱,目前各進出城入口都在日夜安裝設備,在大年三十除夕之前基本上能夠全部覆蓋,如此建立一道疫情防控“護城河”。

此前,武漢的作為並不為一些專家認可。據香港媒體報道,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以及流感研究中心主任管軼教授,他於 1 月 21 日上午到武漢,22 日下午 2 點離開。管軼的感受是,“我就馬上撤離武漢了,這裡似乎不歡迎防疫專家,不需要科學家。”他在 2003 年確定了 SARS 冠狀病毒及其活禽畜市場的傳染源,幫助大陸成功避免了 2004 年年初 SARS 的再次爆發。

他本來去尋找新型肺炎源頭,不料發現當地人完全沒有風險意識,病毒的源頭也被銷燬得蹤跡皆無。管軼認為,本月 27-28 日可能會又是新的一波發病潮。而如果出現“超級傳播者”就會導致大面積蔓延。

管軼強調說,請記住:這是一場戰爭!

17 例死亡病例病情介紹(來源:衛健委衛生應急辦公室)

一、曾 XX,男,61 歲,既往有肝硬化、粘液瘤等病史。2019 年 12 月 20 日左右開始發熱,咳嗽、無力;27 日在武漢市普仁醫院呼吸科住院治療,28 日轉入 ICU,30 日予氣管插管機械通氣,31 日轉金銀潭醫院 ICU;轉入時休克昏迷狀態。1 月 1 日 ECMO 支持、抗感染、抗休克、糾正酸中毒等對症支持治療。1 月 9 日 20 時 47 分患者心率突然為 0,ECMO 血流速快速降至 0.2 升/分。立即搶救,至 23 時 13 分,心率仍為 0,宣佈臨床死亡。

二、熊 XX,男,69 歲,因發熱、咳嗽 4 天,加重伴呼吸困難 2 天就診於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2020 年 1 月 3 日經口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呼吸,心肌酶譜持續異常。1 月 4 日轉入金銀潭醫院。入院診斷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昏迷待查、胸腔積液、主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胸部 CT 示:雙肺大片磨玻璃樣影。心電圖示:ST 段改變。入院後予重症監護、呼吸機輔助呼吸、俯臥位通氣治療,予 CRRT、抗感染、護肝等對症及支持治療,病情無好轉,膿毒性休克、微循環衰竭、凝血功能障礙及內環境紊亂進行性加重。1 月 15 日 00:15 患者心率下降為 0,持續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垂體後葉素、多巴胺等靜脈泵入抗休克治療,患者始終未能恢復自主呼吸及心跳,至 0 時 45 分床邊心電圖示全心停搏,宣告臨床死亡。

三、王 XX,男,89 歲,既往有高血壓、腦梗塞、腦軟化病史。因尿失禁於 2020 年 1 月 5 日就診於同濟醫院泌尿外科,1 月 8 日因嗜睡、神志不清轉入急診科就診。檢查提示肺部感染(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衰竭。1 月 8 日體檢發現患者 77mmHg,有缺氧表現。肺部 CT 呈雙肺斑片影,雙側少量胸腔積液,胸膜粘連。血常規示白細胞總數進行性增高,淋巴細胞計數低。1 月 9 日轉入發熱門診觀察病房搶救治療,給予對症支持治療。1 月 13 日予呼吸機輔助正壓通氣。1 月 14 日出現昏睡,在呼吸機輔助通氣下,血氧飽和度波動在 50%-85% 之間。1 月 15 日收入感染科病房。1 月 18 日 10 時 30 分轉院前 Bp140/78mmHg,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下 SPO2 85%。轉運途中,患者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持續搶救 2 小時,治療無效於 2020 年 1 月 18 日 13 時 37 分宣告臨床死亡。

四、患者陳 X,男,89 歲,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頻發室性早搏,冠脈支架植入術後。患者於 2020 年 1 月 13 日發病,就診 4 小時前無明顯誘因喘氣,自感呼吸困難,無發熱。1 月 18 日因嚴重呼吸困難至武漢協和醫院急診科救治。患者高齡,病原學檢查肺炎衣原體陽性,無甲乙流,新型冠狀病毒陽性,肺部 CT:病毒性肺炎典型改變。於 2020 年 1 月 19 日 23 時 39 分病情惡化,搶救無效死亡。

五、李 XX,男,66 歲,既往有慢阻肺,高血壓病,2 型糖尿病,慢性腎功能不全,2007 年升主動脈人工主動脈置換術,2017 年腹主動脈支架置入術,膽囊切除術,多臟器功能損害。患者因間斷咳嗽、頭痛、乏力伴發熱 6 天於 2020 年 1 月 16 日收入武鋼總醫院。1 月 16 日胸部 CT 顯示雙側肺炎、左上肺纖維化灶、左上肺小結節影。1 月 17 日出現呼吸困難,血氣分析提示 1 型呼吸衰竭,給予面罩吸氧、抗感染、抗病毒、化痰等對症處理。1 月 20 日 10 時 10 分 患者於突然出現指脈氧降低至 40%,已予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再次告知家屬患者重度呼吸衰竭,再次詢問是否行氣管插管,拒絕行氣管插管。1 月 20 日 10 時 35 分病情惡化搶救無效死亡。

六、王 XX、男、75 歲、因發熱伴咳嗽、咳痰 5 天、嘔吐 2 天於 2020 年 1 月 11 日 17 時 19 分收入武漢市第五醫院。既往有高血壓病和髖關節置換術史。入院體溫 38.2℃,伴乏力、納差、咳嗽、鼻塞、頭昏、頭痛,無明顯畏寒、寒顫、肌肉關節痠痛。胸部 CT 提示雙肺間質感染。入院後告病危,予以吸氧、抗感染、抗病毒,化痰,酌情退熱,予以補液等對症治療。患者病情進行性加重,1 月 15 日轉入 ICU,行機械通氣。1 月 20 日 11 時 25 分宣告死亡。

七、殷 XX,女,48 歲,既往有糖尿病,腦梗死。2019 年 12 月 10 日無誘因出現發熱(38℃)、周身痠痛、乏力,逐漸出現咳嗽,少痰,在基層醫院抗感染治療 2 周未見好轉。12 月 27 日出現胸悶、氣短,活動後明顯,同濟醫院予無創通氣、常規抗感染治療,病情仍有加重。12 月 31 日轉入金銀潭醫院,給予鼻導管高流量吸氧等對症治療措施,低氧狀態仍未見明顯好轉,病情仍有惡化趨勢。2020 年 1 月 14 日胸部 CT 可見雙肺瀰漫機化性改變,部分伴牽拉性支氣管擴張,其中以雙下肺尤為明顯。1 月 20 日 11 時 50 分行氣管插管,並予鎮痛、鎮靜治療,指端氧飽和度及血壓持續下降,繼而心率下降,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八、劉 XX,男,82 歲,因全身畏寒痠痛 5 天於 2020 年 1 月 14 日 15 時 41 分收入武漢市第五醫院。給予心電監護、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抗感染、抗病毒及支持對症治療。1 月 19 日出現吐詞不清、左側肢體乏力,考慮腦卒中,病情進展加重,出現呼吸衰竭持續加重。1 月 21 日 00 時 30 分患者突發心率進行性下降,心音聞不及,大動脈搏動消失,立即搶救,家屬仍拒絕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持續搶救,心率始終無恢復,1 時 18 分宣告臨床死亡。

九、羅 XX,男,66 歲,2019 年 12 月 22 日無誘因咳嗽,以乾咳為主,無發熱;12 月 31 日出現胸悶,氣短,活動後明顯,至市中心醫院就診;2020 年 1 月 2 日轉入金銀潭醫院,影像學雙肺病變瀰漫,呈“白肺樣”改變。入院後給予經鼻高流量給氧等對症治療,頑固性低氧血癥難以糾正。1 月 12 日 10 時行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鎮靜狀態,體溫 36.7℃,呼吸窘迫,繼續積極抗菌治療。當日患者氧合改善不明顯,呼吸機吸入氧濃度已下調至 50% 左右,動脈血氧分壓 80mmHg。患者病程長,免疫功能極差,存在膿毒性休克風險,1 月 21 日 9 時 50 分搶救無效死亡。

十、張 XX,男,81 歲,2020 年 1 月 18 日因發熱 3 天收入武漢市第一醫院。入院胸部 CT 顯示雙肺感染性病變,考慮病毒性肺炎,患者腎功能及肺部感染情況持續惡化,於 2020 年 1 月 22 日上午逐漸出現意識不清,呼吸心率血壓持續下降不能維持,患者家屬簽字拒絕胸外按壓、氣管切開等搶救措施,患者於 1 月 22 日 10 時 56 分呼吸心跳停止,宣告臨床死亡。

十一、張 XX,女,82 歲,既往有帕金森病史 5 年,口服美多芭。2020 年 1 月 3 日發病,因“發熱咳嗽胸悶乏力”於 1 月 6 日就診於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診斷“病毒性肺炎、呼吸衰竭”。1 月 20 日轉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病情進行性加重,於 1 月 22 日行氣管插管呼吸機支持治療,呼吸衰竭無改善,於 2020 年 1 月 22 日 18 時經搶救無效宣告臨床死亡。

十二、周 XX,男,65 歲,2020 年 1 月 11 日因氣促伴乏力 3 天,加重 3 天收入武漢市第一醫院。入院時患者呼吸困難,胸悶氣促,急性病面容,診斷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肝功能損害。1 月 21 日 19 時出現心率、血壓下降,雙瞳對光反射消失,即刻行氣管插管、人工胸外按壓、強心等治療,至 19 時 54 分未再恢復自主心律,宣告臨床死亡。

十三、胡 XX,女,80 歲,2020 年 1 月 11 日發病。因發熱、咳嗽 9 天,喘息、呼吸困難於 2020 年 1 月 18 日入住華潤武鋼總醫院,因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於 2020 年 1 月 20 日轉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既往有高血壓病史 20 餘年,有糖尿病史 20 餘年,有帕金森病史。入院後告病危,重症監護,行抗感染、呼吸機輔助呼吸及對症支持治療。但患者病情無好轉,持續低氧血癥、神志不清,機械呼吸機輔助呼吸,2020 年 1 月 22 日 16 時經搶救無效,宣告臨床死亡。

十四、雷 XX,男,53 歲。1 月初因發熱一直在社區醫院治療,治療數日後無效,發熱、咳嗽、胸悶加重。2020 年 1 月 13 日到同濟醫院急診科就診,CT 顯示雙肺感染,呼吸衰竭;1 月 18 日告病危,行無創呼吸機支持治療,2020 年 1 月 20 日轉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隔離治療。入院經抗感染抗休克,呼吸機輔助呼吸支持治療,患者病情無好轉,呼吸衰竭繼續加重,1 月 21 日 4 時餘經搶救無效,宣告臨床死亡。

十五、王 XX,男,86 歲,2020 年 1 月 9 日因乏力 1 周就診收入新華醫院。無發熱,有糖尿病高血壓及結腸癌手術後 4 年。入院後肺部 CT 見雙肺多發磨玻璃影,缺氧明顯,進食困難、呼吸加快、昏睡等。家屬拒絕插管,僅經鼻吸氧,於 2020 年 1 月 21 日 17 時 50 分心跳呼吸停止,宣告臨床死亡。

十六、袁 XX,女,70 歲。2020 年 1 月 13 日因持續高熱收入市第一醫院。入院時神志模糊,急性病容,心音減弱,雙肺呼吸音粗,影像學結果見肺部感染較重。考慮重症肺炎,且存在嚴重的呼吸衰竭。即予以積極抗感染、吸氧等對症治療,但呼吸衰竭難以糾正。患者於 2020 年 1 月 21 日因呼吸衰竭宣告死亡。

十七、詹 XX,男,84 歲。患者因發熱、咳嗽、喘氣 3 天於 2020 年 1 月 9 日 17 時 4 分收入市第五醫院治療。既往有慢性支氣管炎、不穩定型心絞痛、冠狀動脈支架術、高血壓病、消化道出血、腎功能不全、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癥、腔隙性腦梗死病史。患者因病情加重,持續高熱不退,於 1 月 18 日轉入 ICU,予以抗感染及對症支持治療。1 月 22 日 10 時 16 分患者呼吸停止,心率逐漸減慢,10 時 52 分宣告臨床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