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獻縣:一座被高鐵時代所遺忘的千年文化名城

獻縣:一座被高鐵時代所遺忘的千年文化名城

趙剛

獻縣,是一個被高鐵時代所遺忘的千年古城,同時被遺忘的還有古河間國的歷史。

獻縣:一座被高鐵時代所遺忘的千年文化名城


這座擁有20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位於河北省滄州境內,獻縣北靠京津,東臨渤海,南通中原,西接石家莊,是京津冀都市圈、環渤海經濟圈縣市區之一。古稱獻州,據《嘉靖河間府志》載:“以其河間獻王封國,獻陵在焉,故特名其州曰獻”。

獻縣:一座被高鐵時代所遺忘的千年文化名城


獻縣歷史悠久,秦初始置樂成邑,漢朝為景帝之子劉德的封國,劉德死後,漢武帝因其聰明睿智追諡為“獻王”,獻縣的名稱也由此而來。劉德修學好古,人稱宗室之賢,“廣求天下善書”,曾從民間古蹟舊宅,找尋到一些古文經,大力推廣儒術。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劉德傳》中評價劉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這便是成語“實事求是”的來源。

獻縣:一座被高鐵時代所遺忘的千年文化名城


獻縣文化底蘊豐厚,素有“五地”人文之稱:實事求是的發源地、儒家文化的再生地(整理《詩經》的大小毛公)、中西文化的交匯地(華北第一堂、張莊天主教堂)、金絲小棗的原產地、世界最長不對稱石拱橋坐落地(單橋)。

獻縣:一座被高鐵時代所遺忘的千年文化名城


幾千年來,這片古老神奇而又充滿無限生機的土地上,英才輩出:《詩經》的整理者西漢經學博士毛萇、“金絲小棗”的培育人劉仲思、剛直不阿的明朝左督御史陳瓚、一代文宗紀曉嵐、著名抗日將領劉汝明、佩劍將軍張克俠、民族英雄馬本齋、哲學泰斗張岱年等英才俊傑,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譜寫了濃墨重彩的華章,成為獻縣人民永遠的驕傲和自豪。

獻縣:一座被高鐵時代所遺忘的千年文化名城


悠久的歷史,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漢代墓群(現存古墓37座,全國最多);地處兩京古御道與滹沱河的交匯處,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明代石橋——— 單橋;素有“華北第一堂”之稱的法國哥特式建築張莊天主教堂;毛澤東同志題寫“馬本齋同志不死”的馬本齋紀念館等文物古蹟眾多。

獻縣:一座被高鐵時代所遺忘的千年文化名城


獻縣,作為一座擁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旅遊資源的千年古城,所承載的厚重歷史和古老文明需要傳承和弘揚,而卻被昨天的鐵路時代、今天的高鐵時代所遺忘。

獻縣:一座被高鐵時代所遺忘的千年文化名城


這裡曾經輝煌,這裡曾經繁華,文人墨客,過往富賈鉅商,都曾是這座文化名城的歷史見證,現如今卻被高鐵時代遺忘了。

獻縣:一座被高鐵時代所遺忘的千年文化名城


獻縣雖老,卻仍然頗有生機的活著,有一條二千多年文化紐帶從久遠年代貫穿到現實生活。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華精神元素滲透到獻縣人的生活中,形成獨特的區域文化。

在冀中平原隱匿了兩千多年的獻縣,雖被高鐵所遺忘,卻以獨特的文化、嶄新的身軀展現在世人面前,吸引了成千上萬人來獻縣尋訪古河間國的遺存,尋訪實事求是的精神,尋訪一代文宗紀曉嵐,更多的是到這裡尋訪中國古代文化傳統的。

獻縣:一座被高鐵時代所遺忘的千年文化名城


這些文化傳統中還有一座明代古石橋——單橋,單橋位於京德古御路和滹沱河的交匯處,舟輯如梭,素有“七省咽喉”“八省通衢”之稱。單橋依託古渡口、古戰場、古御路構成著名的“橋文化、路文化、河文化”,至今橋面仍留有20公分深的車轍。單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最長的不對稱石拱橋,單橋石橋成功的汲取了我國古代拱橋特別是趙州橋,盧溝橋的建築精華,同是單橋又是由民間捐資興建的橋樑,這在中國建橋史上也是極其少有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稱單橋中國多孔敞肩拱橋的代表,68米的長度為現存多孔敞肩橋之最。

獻縣:一座被高鐵時代所遺忘的千年文化名城


獻縣沒有高鐵,更沒有鐵路,在鐵路時代獻縣缺席了,與千年文化名城的地位不符。在高鐵時代,獻縣也缺席了或者說是遲到了,這就更需要我們獻縣人沉思了。

獻縣:一座被高鐵時代所遺忘的千年文化名城


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並不矛盾,我們應該尋找一個融合點,讓文化獻縣與動車時代完美融合。高鐵能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生活理念,也能改變沿線城市的整體風貌及區域文化,高鐵所經城市,其城市吸引力定能提高、定能脫胎換骨。

獻縣:一座被高鐵時代所遺忘的千年文化名城


獻縣,在動車時代但願只是遲到,不是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