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寒湿体质做艾灸,多长时间做一次最好?

任性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现在大多数人都属于寒湿体质,寒湿体质最适合的就是做艾灸。因为艾为地之火,最能补充阳气,祛除寒湿。

做艾灸需要长期做,开始做时最好是灸五休一,即连续灸五天后可以停一天,连续一个月后正常寒湿会有较大改善。后期每半个月做一次艾灸即可。当然,也要根据寒湿程度来做调整,如果年龄比较轻,寒湿程度不深,可以适当延长间隔时间,如果年龄比较大,寒湿程度比较深,可以适当增加艾灸频率。可以结合自身身体表现和舌象等判断。

另外注意艾灸要从浅入深,切莫一次贪多,一次灸2-3对穴位即可,可以选择不同穴位交叉艾灸,注意配穴合理,并注意饮食规律,作息规律,否则一边艾灸一边不停地增加体内寒湿,那艾灸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大象爱养生


寒湿体质最好每天都做一次艾灸,并长期坚持!

寒湿体质是身体内部阴气过剩,导致阴阳失调所致。具体表现:内脏下垂,对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功能减弱,以至身体对热量吸收减少,身体呈寒性。不常喝水不会觉得口渴,常觉得精神虚弱且容易疲劳,脸色苍白、唇色淡,怕冷、怕吹风、手脚冰冷,喜欢喝热饮、吃热食、常腹泻、常小便且颜色淡,月经常迟来,血块多,舌头颜色为淡红色。

当寒湿侵入人体之后,就会造成经络淤堵,直接影响微循环和新陈代谢效率,并会对机体的各个脏器造成慢性损伤,导致免疫力下降,诱发各类慢性疾病,如三高、糖尿病、冠心病、各类肠胃疾病等问题都会因此出现,身体患癌的风险也因此大大增加。据调查数据显示,近半数的癌症患者,都属于寒湿体质,因此对于寒湿一定不能掉意轻心。

艾草依赖自身独特的基因,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滤除紫兰光线,并将远近红外等有益光谱群组,储存在化学键上,通过艾灸时的生物质热分解,还原释放出来,并通过与人体红外谱序的同频共振,发挥独特的整体性的医疗保健作用。因此自古就有“灸承天火”和“先有灸,后有医”的传说。

也有人将太阳称为“天阳”,艾草称为“地阳”,艾灸的目的则是补充“人阳”。并进而借助三者之间几乎完全同频的光热辐射谐振,形成太阳、艾草和人体之间的“太阳能辐射能量守恒”,提供了一种机理颇为特殊的绿色太阳能生态疗法。由此可见,艾灸的本质就是绿色的太阳能疗法,温经通络,祛除寒湿的作用一流,而且安全可靠,只要方法正确,长期坚持也是有益无害,因此,艾灸历来都被作为最为有效的补阳活血,温经散寒,祛湿散瘀,提升和维持正气的根本大法,古今中外的许多长寿医者皆是获益于长期坚持艾灸。

宋·窦材所著《扁鹊心书》云: “真阳元气虚则人病,真阳元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两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时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健康。”这真是关于艾灸需要长期坚持的最好例证。

很多朋友关心寒湿体质具体艾灸什么穴位比较合适。其实每个寒湿体质的人症状表现会有不同,因此,需要选择的穴位也会不同,所谓“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就是这个道理。总体来说可选大椎、中脘、神阙、关元、命门、足三里、涌泉以及局部的阿是穴(即哪痛灸哪,身体哪里感觉寒凉,这些部位就应该是施灸的穴位),这些穴位可以算是一个整体的调整,提高正气,补气血。每天或者隔天艾灸,尽量在上午完成,每天选择3-4个穴位,交替施灸。

除了艾灸以外,还可以配合晚上坚持用艾叶泡脚,泡脚之后别忘了按揉涌泉穴,以引火归元,避免艾灸之后上火。脚是阴血的大本营,三条阴经都汇集于此: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肾生血、肝藏血、脾统血,晚上泡脚不仅解除疲劳,具有一定的助眠作用,而且具有补血良好的活血补血作用。

另外推荐一种更加简便易行整体艾灸解决方案,那就是可以选择禅熙灸。禅熙灸是源于唐代孙思邈早课专用的坐禅艾灸融合方法。最初药王自用,后因长孙皇后难产,药王出手救助后,为了帮助过度亏虚的长孙皇后产后尽快恢复,而将禅熙灸推荐给其应用。此后成为古老宫廷专用的产后艾灸调理方法,尤其适用于女性的产后虚弱时的快速补阳逐寒以及整体养生调理。禅熙灸同时选择大椎、命门、神阙、会阴,四穴同灸,禅灸合一,直接通畅任督二脉,改善心身灵状态,对于寒湿体质的调理,特别是持之以恒具有事半而功倍的作用。


作者小传:吴周强,中医药研究员,高级健康管理师。荟聚48年生物医药全岗位工作经验,专注生命健康,聚焦创新创意。原创分享健康干货,敬请大家点赞、关注,评论必回复!


老吴艾国潮


做艾灸我是自已做的艾绒自已做成艾条自已灸,我退有风湿关节炎,一般早晚备各一次,一次20到30分钟。坚持10多天效果还是不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