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上市後業績變臉 被質疑上市前刷數據 優刻得靠什麼撐住近2000倍市盈率

本報記者 謝 嵐

見習記者 鄭馨悅

一邊是近2000倍的市盈率,一邊是業績大變臉,剛上市月餘的科創板公司優刻得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3月3日,優刻得報收漲停,收盤價為95.53元/股,相比33.23元/股的發行價漲幅為187.5%,總市值上升至403.6億元。

但據《證券日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無論是業績與成長性,還是IPO募投項目,優刻得都有不少存疑之處。這對於熱衷於追逐所謂“雲計算第一股”概念的投資者來說,恐是在“刀口舔血”。

上市前燒錢刷用戶數據

日前,一位西安的互聯網創業者、ucloud(優刻得旗下雲計算品牌)用戶張明(化名)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優刻得常年通過發優惠券的方式大幅補貼用戶,而在醞釀科創板上市前的2018年下半年,為了提升用戶量,優刻得更是大規模地搞拉新活動,力度之大堪稱“燒錢”。

“ucloud的新客基本上靠給老用戶錢(拉來),自然流量的新客,不參加活動買不起他家的服務器。”這位用戶透露,“比如我邀請一個新用戶進來,他用150元買一臺服務器,優刻得就會給我200塊錢的京東E卡。京東E卡可以輕鬆以九折以上的價格賣出去。”

張明告訴記者,彼時這一名為“全民雲計算”的老用戶拉新活動,主要是通過老用戶邀請鏈接註冊,聯繫客服獲取1000元全民雲計算優惠券,下單購買機器使用優惠券立減後最低只需140元,然後新老用戶雙方就能各得200元京東E卡。

這樣大力度倒貼錢的促銷政策不可避免地招來了大批非目標用戶的“羊毛黨”。記者在搜索中亦發現了許多論壇上羊毛黨們“呼朋喚友”一起薅優刻得羊毛的召集貼。

“當時很多人都把父母、祖父母的身份證拿去註冊ucloud了。ucloud推廣送京東E卡那陣子,兩個多月裡我推薦了兩百多人,差不多賺了幾萬塊錢。”張明透露。

根據優刻得招股說明書,2018年新增付費ID數為7296個,上年同期為5669個,營銷推廣費用為1365.51萬元,上年同期為774.15萬元,平均獲客成本為1900元。

“這就是小廠的悲哀,像微軟和Aws做大客戶,只需要做好客情關係就行了,小廠沒有大客戶資源,去跟阿里雲騰訊雲搶中小客戶,只能靠送主機。但1900元的獲客成本還是有點太高了。”一位雲計算生態從業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在其看來:“雲計算不是日用商品,不是人人都用得上的,要回歸到企業的本質。通過這種方式獲客,是不健康的,而且帶不來多少價值。”

羊毛黨狂歡帶來的用戶量“泡沫”,從優刻得雲平臺終止付費ID數量或可見一斑。招股說明書顯示,從2016年到2018年,報告期內公司雲平臺終止付費ID分別為1946個、6401個、5971個,而2019年1月份-6月份就達到了5657個。

對此,優刻得在招股說明書中坦言,報告期內的終止付費ID主要為通過線上吸引過來嘗試或瞭解雲計算相關產品的用戶,並無真實業務需求,少量用戶自身業務萎縮或創業失敗導致付費終止。

上市不到1個月業績大變臉

對於資本市場來說,眼下“涼”得更直觀的是優刻得的財報。

在今年1月20日上市後一個月,優刻得就上演了業績大變臉:根據其2月22日發佈的2019年業績快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12億元,同比增長27.35%;但增收不增利,實現歸母淨利潤2106.76萬元,同比下降72.71%;實現歸母扣非淨利潤570.75萬元,同比下降92.84%。

這樣的業績也令質疑這家A股“雲計算第一股”市盈率太瘋狂的聲音四起。

截至2020年3月3日,公司股價報收漲停,收盤價為95.53元/股。按照前述2019年歸母淨利潤計算的最新市盈率為1915.74倍,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著高於公司所處的互聯網服務行業131.9倍的市盈率。

成長性通常被視作科技股高估值的重要支點,那麼優刻得又還有怎樣的想象空間,能撬動如此驚人的市盈率?

相比跳水的淨利潤,更糟糕的或許是被巨頭擠出市場。

從優刻得的財務報表來看,公有云業務一直以來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2016年-2018年其公有云業務收入分別佔公司營業收入的91.43%、90.97%和85.15%。

對於2019年淨利潤下滑,公司表示,這主要是因為主要產品降價、加大投入導致服務器折舊等成本上升、公司主要客戶所處的互聯網行業整體增速有所放緩以及雲計算市場競爭激烈等原因綜合造成。

“雖然雲計算是技術含量比較高的行業,但其實客戶對這些並不敏感。因為現在雲廠商的產品同質化太高了,每家廠商都能提供相對穩定的產品。”上述雲計算生態從業人士表示。在其看來,“雲計算追求的就是規模效應,規模帶來成本的大幅下降,所以小廠拼價格是怎麼也拼不過大廠的。”

優刻得在招股說明書中亦坦言:雲計算行業馬太效應較強,因此在業務運營初期投入大量的資金,在資產設備、團隊資源、技術研發等方面快速積累,形成業務上的規模效應對於雲計算行業企業來說十分重要。當前市場中阿里雲、騰訊雲等行業巨頭背靠集團資源優勢,已佔據了較多市場份額,規模效應帶來的成本、資源等優勢也較明顯,議價能力也更強。

此前在2019年初,亞馬遜AWS宣佈將把AWS Fargate vCPU的價格降低20%,並將內存的價格降低65%。隨後,國內的騰訊雲等公司紛紛迎戰。

“優刻得根本不可能爭過頭部企業。”有互聯網研究人士亦向記者分析道,“阿里主要業務是電商,騰訊主要業務之一是遊戲,這些業務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服務器,這兩家公司即使不做雲,也需要這些服務器,做雲業務,反而相對來說減少了服務器的成本。從這一點來說,優刻得怎麼控制成本都拼不過。這是巨頭的戰場。”

“數量巨大的中小企業對價格非常敏感,但是同廠商議價能力弱,容易受價格戰左右。”前述雲計算生態從業人士表示,數量小、付費能力高的大中型企業對價格相對不敏感,但更希望獲得優質的服務,更考驗雲計算廠商的獲客能力。

而優刻得招股說明書顯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規模以上客戶數量為2944名,相比2018年減少了446名,降幅13%。

中立雲的故事講得通嗎?

隨著雲計算市場發展成熟,目前整個行業集中度提高、巨頭壟斷已是明顯趨勢。2018年,僅阿里雲一家就佔據了43%的市場份額,行業前5名的累計市場份額近75%。

在大廠的擠壓之下,優刻得公有云市場份額呈持續下滑勢頭。根據IDC發佈的報告,自其對公有云IaaS市場規模有統計的2015年以來,到2018年,優刻得的市場份額從4.9%、4.6%、4.3%一路下滑至3.4%,市場排位從第6位下滑至第8位,位列阿里雲、騰訊雲、中國電信雲、AWS、金山雲、百度雲和華為雲之後。

“長期下來,公有云市場必然會是寡頭時代,小廠退出是必然。”前述雲計算生態從業人士道。

對此,優刻得則稱,目前公司處於擴大規模效應,不斷吸引新客戶、留存老客戶的階段,持續擴大業務規模是核心要務。對於如何在巨頭擠壓之下尋找生存空間?優刻得將“中立雲”作為自己殺出一條“血路”的核心市場策略。

2019年5月份,優刻得更是一進步打出“優刻得中立雲,不和用戶競爭的雲”的品牌標語。“秉持中立原則”也成為優刻得列在招股說明書中的一大競爭優勢,稱公司秉持中立原則,專注於雲計算領域,不從事下游客戶的業務,不會與客戶發生業務上的競爭,使得客戶的業務、數據在私密性方面能得到較高的保障。

另據接近優刻得的人士透露,優刻得要“做所有人的備胎”,就是爭取與阿里、騰訊有競爭關係的公司成為客戶。比如,與阿里同屬電商行業的公司,不願意將重要的數據信息交付給阿里雲,就可以選擇“備胎”優刻得。

“不知道高端用戶怎麼看,(中立雲)這個口號對我們這個層次的用戶來講,沒有絲毫的吸引力。”前述西安互聯網創業者張明表示。

而在前述雲計算生態從業人士看來,雲計算大廠和中小客戶是依存關係,不是競爭關係,“其實阿里雲有這麼多份額,和它在電商領域的業務是有關係的。”

據《證券日報》記者瞭解,雲集(與阿里沒有股權關係)這樣的社交電商巨頭,目前使用的也是阿里雲。有受訪人士認為,“不選阿里雲,也可以選騰訊雲、電信雲。”

“所以說’中立雲’有用的話,為什麼ucloud還是這樣?”前述雲計算生態從業人士道。

對於優刻得來說,更憂心的是頭部客戶面臨被巨頭挖牆腳的風險。而在市場份額與業績不斷下滑的態勢下,IPO募集巨資投建的數據中心項目是否會成為燒錢的黑洞?該項目本身又是否為圈錢被注了不少水?這也是《證券日報》記者持續關注的問題,將為讀者一一揭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