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记者手记:来自草原“蒙古马”的战“疫”日志

(抗击新冠肺炎)记者手记:来自草原“蒙古马”的战“疫”日志

中新社呼和浩特3月2日电 题:记者手记:来自草原“蒙古马”的战“疫”日志

中新社记者 张玮

“疫情不退,我就不能退。”3月2日凌晨2点钟,张敬川终于整理完新到的一批医疗物资,在仓库一角搭起的临时床铺上小憩一下。

张敬川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医学装备科的一名管库人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被确定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

张敬川告诉记者,他吃住在医院,至今已有40多天。而且工作时间也从以前的“朝九晚五”变成随时待命。

“医疗物资缺乏是最棘手的事。”张敬川说,“每天得打无数个电话联系供货商,有时候跑一趟机场也许就因为取一小箱外科口罩。”

“我负责的是战‘疫’粮草库,我得按下‘快进键’才能保证前线‘战士’平稳。”军人出身的张敬川如是说。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1个多月以来,无论是在内蒙古还是在湖北,草原儿女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像极了蒙古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

疫情发生后,内蒙古各级医院的医护人员上交成千上万封“请战书”,他们有“60后”“70后”“80后”“90后”的,甚至是“00后”。

内蒙古首批驰援湖北医疗队已经驻扎荆门市1月有余,“60后”队员段培林每次和记者连线时都充满激情,他总说:“我们很好,和平时上班一样。”而后聊得最多的便是出院人数越来越多、会诊的危重症患者也逐渐转普通型。

在武汉沌口方舱医院开展支援工作的娜仁昭日格和几个年轻同事因为他们负责的病区同日出院15名患者,高兴了一整天,全然忘记自己穿着隔离服缺氧头晕的事。她说:“我们一定要送走方舱医院的最后一名患者再回家。”

在呼伦贝尔肉业集团的深加工车间内,40余名工作人员分割、打包、装箱,加班加点将呼伦贝尔草原50吨纯天然绿色牛肉火速送往湖北。

武汉封城不封锁爱。内蒙古3个小伙子逆行1800公里,开车6天,就为给武汉运送30多吨蔬菜。

200吨羊肉、100吨猪肉、200吨牛奶、150万元医疗物资……草原儿女用最质朴的方式向湖北同胞“比心”。

如今,内蒙古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由自治区级Ⅰ级调整为自治区级Ⅲ级,但在呼伦贝尔市西乌珠尔苏木的中俄边境线上,依然能看见一支“马背巡逻队”,他们利用草原上最原始的交通工具——蒙古马,自觉担任起疫情防控巡逻员和“快递小哥”职责。

“马背巡逻队”队员都日斯乐说:“直至摘下口罩的那一刻,我们定会守好中国北疆牧区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

不见硝烟,却有生死。新冠肺炎这场战“疫”中,草原上的蒙古马格外勇敢,草原上萨日朗格外芬芳。(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