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阿里連發罕見冰崩:全球氣溫上升極有可能是冰崩“真凶”


阿里地區位於西藏的西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崑崙山橫亙其中。

研究者統計,阿里地區有5862條冰川,面積約4900平方公里。這些冰川為當地提供了持續穩定的水源,但也包含著災害風險。

全球變暖雖然引發了許多地區的冰川退縮,但阿里曾是個例外,那裡的冰川在過去幾十年變化緩慢。阿里地區冰川多以溫底低、積累量低、變化慢、流速慢為特徵,被研究者認為是極為穩定的冰川。

2016年7月17日西藏阿里地區東汝鄉的一次罕見冰塌,猶如一場災難電影中的場景,隨著巨大的聲響,冰川崩塌,短短几分鐘,向下遊移動足有6公里,碎冰衝入阿魯錯湖,出現海嘯一般的巨浪,摧毀了鄰近的一切。

據統計,雖然數百人的救援隊後來趕到進行了9天的救援,仍有9人死亡,數百頭犛牛失蹤以及大量的草場被破壞。

冰崩形成了面積大約10平方公里的冰川塌方體,約相當於1400個足球場大小,體積約0.7億立方米。

緊接著,9月21日,附近的冰川又一次發生罕見的大範圍崩塌。

對於冰川研究者來說,這兩次冰崩被認為徹底顛覆了以前的認識。

研究者認為,氣候變化極有可能是阿里這兩次冰塌的“真兇”,隨著當地氣溫上升以及降水增加,這兩次冰崩可能只是今後一系列冰崩災害的開始。

對衛星圖片的分析顯示,崩塌的冰川變化始於2015年9月的融雪。積水滲透,在冰川下累積,造成底部滑動,而冰川上部卻被卡在一個狹小的山谷中,這可能逐漸誘發了災難。

研究人員推測,這種冰川的變化與全球變暖極為相關,但他們仍然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

但如果事實如他們猜想的那樣,那麼阿里的冰崩可能是一種新的冰川災害,或是一新的冰川退縮方式。

它們將再一次敲響全球氣候變化的警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