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鲁迅与胡适哪个在历史评价上稍高一些?

老树A


关于鲁迅和胡适,我们常常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用对立的立场去评价他们,这未免简单而偏颇。鲁迅和胡适,在当时,他们皆是文化的精英,中西文化的集大成者,航船的舵手,是凭借自己的知识魅力打动无数心灵的布道者。而且,他们都是在历史上、在知识界掀起过滔天巨浪、影响过亿万大众的文化旗帜。他们是推动历史发展、推动文化繁荣的力量中坚,就对历史的贡献而言,谁高谁低、孰大孰小,不能一概而论。

说鲁迅高于胡适,胡适的粉丝会有意见,说胡适高于鲁迅,鲁迅的拥趸会起高腔。但实话实说,要论二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可以用“旗鼓相当,缺一不可”去评价。我们可以分别论之,先说鲁迅。

不知道别人如何理解和评价鲁迅,我是对他老人家佩服得五体投地,不是从他人评价中人云亦云地跟风,而是通过读鲁迅的作品,在字里行间得出的切身感受。

一是,从文学上来说,他的作品无论小说、散文、杂文、论文,无一不严谨精湛,文采飞扬。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其作品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式意义。有人说鲁迅无情,但他的小说《伤逝》是最动情的短篇小说。其他如《孔乙己》、《阿Q正传》、《药》等篇什,为中国小说人物形象的画廊里,贡献了重量级的人物。至于散文、杂文方面,作用有与小说堪称等量齐观。在这些方面,鲁迅是明显高于其他同时代作家的。

二是,从思想上来说,一言以蔽之,他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可以说浓缩了鲁迅的思想精华。鲁迅的作品,无论小说、散文、杂文,大部分彰显了他的这一思想,犀利而又伟大。主席对鲁迅充满着敬意,曾称赞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如果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那么鲁迅则就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他曾概括三个方面的“鲁迅精神”:政治的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我想,这就是鲁迅思想的精华,也是鲁迅对时代和历史所作贡献的关键点。

再说胡适。对于胡适的评价,我想再也没有比唐德刚在《胡适杂忆》中更为全面而精准的了。唐德刚是胡适门生,又长期在一起交流学问,帮胡适写口述自传,对胡适的为人为学作过系统全面的观察,最有说话权,但他又最擅长以宽容而平视的眼光打量对方,更加客观。因此,评价胡适,不妨借用唐德刚的话,来评价他在历史上的作用。

他说:“胡适是‘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继往开来的一位启蒙大师。他在我国近代的学术思想界里,可以说是初无二人……因此,胡适便成为近代中国,唯一没有枪杆子做后盾而思想言论能风靡一时、在意识形态上能颠倒众生的思想家。不用说,他对高度工业化社会所孕育出来的“现代文明”讴歌不绝;他对我国优良的农本主义的社会传统——乃至不太优良的社会传统,也在有意无意之间,作出了有深厚温情的维护……从主观条件上看,就事论事,胡氏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那种自由神像式的崇高地位,他本身是不足以当之的。但是四周环顾,学术思想界芸芸众生之中,胡适而外,又谁能当之?就凭这一点,适之!适之!也就足垂不朽了!”


帝国的脸谱


鲁迅先生和胡适先生都是二十世纪初期的文化名人。鲁迅先生在文坛独领风骚;胡适先生则在文化圈和政治圈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思想中有东方的传统哲学思维。而胡适早年留学美国,受西方思想影响深远。倡导白话文写作,正是胡适的大力提倡。

如果单以文学成就论,鲁迅的成就要高于胡适。《狂人日记》《阿Q正传》《朝花夕拾》这些尖利的刺向几千年来中国人麻木神经的作品,现在依然适合。而鲁迅在韩国乃至日本的思想文化影响都巨大。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百度百科)”鲁迅对二十世纪中国是一面精神旗帜。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非常高: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据钱理群.对鲁迅的再认识及其在当代的意义)。鲁迅在学术,翻译,美术,诗歌都有涉猎,造诣很深。

胡适对鲁迅的评价也很有意思: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绝不会为外力所屈服,鲁迅是我们的人。

胡适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思想启蒙者。在文学领域,胡适是最坚定的白话文倡导者和实行者。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胡适的主要成就在学术研究上,他的《中国哲学史》和《白话文学史》等实用主义文学对现代文学影响深远。而胡适对“红学”的研究也引领了一个时代。

鲁迅对胡适的评价: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两位都是影响时代的人。虽然相互评价都是中性。但不影响他们的历史评价。各自都在相互的领域做出巨大的成就。平心而论,不分轩轾。但就个人感情来说,鲁迅更胜一筹。


君笺雅侃红楼


要说他们在历史上的评价谁高,那要看谁去评价他。他们俩人住在两个不同的阵营。不同的阵营对他们的评价也不同,而且宣传也不同。比如,十年前,中国没有几个人知道胡适是谁?胡适何许人也?就当今的中国来说,也就是读书人,知道而已。更不要说中国有多少人了解胡适的思想。但鲁迅就不同啦,每一个中国人只要上过学的大陆中国人对鲁迅先生,都有一种亲近,大概性的了解。鲁迅作为近代中国思想先驱。其作品在我们的,课本里面,我们都能接触过。过去说鲁迅,是文化革命的旗手。今天,我们有些人说是中国最大的愤青。愤青也罢,旗手也罢,但鲁迅曾唤起了沉睡中的中国。可以这么说,鲁迅推动了历史的潮流。而胡适先生跟鲁迅的对比,就是胡适比较稳健。胡适先生主张,渐进式改变中国。就是保留中国的文化精粹,去其糟泊。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的规律就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后才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时间证明了这一点,呼市先生的渐进式是正确的,他对历史,这种进步的规律的认识也是正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看今日之中国。我们不是从新又回去走资本主义与道路吗?人类社会,为什么要经历这几个阶段?是因为人在社会生存过程中,就是要,充分的体现,物质反应精神。只有充沛的物质,才能使人反映出精神。过度的用精神去反映物质,违背了人类生存的原则。我不否认鲁迅对中国近代的影响和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恰恰相反,没有鲁迅就没有新中国。人类社会发展,就需要有不同的声音,有对立,才能促进发展。我们有了鲁迅,同时我们也需要胡适。两者缺一不可,只是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情况下而已。一个整体文化素质,过高的民族才能真正的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是鲁迅的希望,也是胡适希望。他们都是一代大师,他们留下了思想,他们的思想将影响,今天和明天。但他们不可能是永恒的。这个世界没有永恒的定律,万物都是在运动中不断发展变化的。


远山希望


鲁迅和胡适,没法比较,一个姓共,一个姓资,你让我咋评?我现说几点事实,看完可自己分析:

鲁迅游学日本,先学医,后弄文,性激奋且强悍,主要以从事杂文及文学创作为生。鲁迅文学创作极有成就,于近代首屈一指。杂文大部分为揭露阴暗,辛辣尖刻成了特色,可惜骂的太多了,思想性就欠缺了。指责别人灵魂肮脏,笑话自己民族根劣,人人都会,只是他表达手法极高明。老先生最为人诟病的是既反对专制又拥抱专制。在他眼里,苏俄才是理想国。

胡适从小赴美留学,受过系统的西方教育,为人理性谦和。胡适以学问为主,最有名的观点就是,大胆设想,小心取证。胡适一生只为民主自由而奋斗,他深深明白,中国最大问题就在于此。

话说完了,骂我是狗无所谓,但愿事实没说错。


普凡80668389


对于鲁迅,中国大陆的读者非常了解;而对于胡适,可能你不上上网,还真的不怎么了解。


胡适何许人也?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留学美国,为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学生。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1948年去美国,后去台湾。提倡白话文,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士。以实用主义为自己的哲学基础。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学术研究方法。著作等身。曾或1939年诺贝尔文学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45年随团去美国参与指定联合国宪章以及教科文组织宪章。1949年有人提名胡适竞选中华民国总统。后拒绝留在大陆飞往台湾,死在了宝岛。
抛开政治因素,胡适的“纯文学”贡献要大于鲁迅。但论道针砭时弊,惊醒国人,抨击民族劣根性来说,鲁迅无人能比。因而,鲁迅成了民族脊梁,而胡适却客死他乡。


闲看秋风999


我们对这两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是.茶余饭后吹个牛屁还行.也只能当笑话聊聊而己.要用他们的言论指导生活不出三五天就会死人的.不时用.鲁兄乘直粗口多.得罪人惹火烧身.胡兄温良爱做梦.贪睡的鸟儿没虫吃被理想俄死.鲁胡无一用..时过境迁还是唱唱大救星好玩.举起你的双手.左手抓权.右手捞钱.闷头干点实际.务实大叔万岁.


手机用户6904705792


鲁迅和胡适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都是我们所认为的文化巨匠,他们都是中西文化的集大成者,鲁迅留学东洋,胡适则侧重于西学,当然鲁迅是具有革命精神的,胡适相比较而言更传统、更中庸、更基督教!


胡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启蒙大师,由他首倡的“文学革命”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在思想界开辟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新纪元。然而奇存疑主义、实验主义、渐进主义等思想却未能与当时激进的五四时期的中国政治现状相契合,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批判的对象,最终未能成为近代中国思想界的主流。但是胡适的思想遗产并没有因为其政治上的“退败”而退色隐没,相反胡适思想正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思想的开放一点一点的被重拾。鲁迅的名句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胡适的名句是“宽容比自由更重要”。对一个人的历史评价,主要是要看他对整个民族的历史贡献的大小。哪怎么来衡量呢?笔者认为有一个点可以以点窥面,让二老PK一下。


我们都知道,中华文化的核心是汉字,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和维系纽带。在民族危亡之际,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我们看看他们对汉字改革的态度如何。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话,和当时大多数学者一样,好多先驱都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都是汉字惹的祸,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胡适先生,但胡先生要中庸的多,他说“我们可以先白话文,然后在此基础上拼音化”。

解放后,我们基本上走的胡适的路子,先简化,然后拼音标注,至于废除汉字的讨论让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给叫停了。当然,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后,鲁迅先生的思想用的少了,反倒胡适先生的思想更适合我们当代的国家建设。所以我要说,论高低,胡适先生整体上是要高过鲁迅先生的。您说呢?


清乐堂


恕我直言,其实这样的问题是很无聊的。对两位中国德高望重的泰斗级人物硬要论和高低有意思吗?一个是敢于对恶势力做殊死搏斗的战士,一个是文化界人格高尚的学者,真的有可比性吗?我们后人要做的,只有以一颗敬佩之心去尊重他们怀念他们,不是吗?


林溪赤峰


个人认为当然是胡适。

1.论做人,胡适更厚道;鲁迅太刻薄狭隘。

2.论做学问,胡适的很多研究是开拓性的,如红学研究,做学问的“实验主义”“多研究问题少谈主义态度和很多路径等,都有开拓之功;鲁迅早年国学研究还有些成就,转向写作后学问就差了。

3.论成就和影响,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最早的开拓者,影响超出文化界,开一代新风被誉为“现代文化圣人”,其影响是千秋万代的;鲁迅只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干将合作说早期的合作者,后来就转向政治倾向的文化斗士了,所以他的主要成就也在早期的白话文写作和国学研究,其影响主要在小说上。不幸的是后来被政治利用,成为特殊时期的所谓“旗手”。

4.论思想。胡适主张渐进地改良,反对暴力革命,一生坚持民主自由独立的追求,与政治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和则合作,国家需要时则从政(如抗战时当仁不让做驻美大使),不和则不合作(如抨击国民党专制,远走美国等),保持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的操守和原则,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尊重;鲁迅对民族劣根性认识深刻无情鞭挞,开始追求自由民主,但后来倾向于“左”的暴力革命倾向,文字也变得睚眦必报的了,似乎对人性少了理解宽容,容易引人走向极端,所以不为中正善良的人欣赏。

总之,胡适的影响还在继续,而鲁迅的影响,基本式微了。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hrtx思想人文


历史评价是要看哪方面,比如说兵法方面,可能我们第一方面就是孙子,但那只是写的兵书,用兵入神如岳飞,如霍去病,都是战神,我们一说一代明皇,可能大家第一方面都是唐太宗,但隋文帝这些也是大明皇啊。

所以,点不同,评价就不一样。

胡适对于白话文的大力倡导,对于中国哲学思想的开创,都是第一的,胡适甚至可以说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领头羊,所以,当徐志摩死了之后,林徽因去是去胡适去寻找徐身前的遗留的诗集的。

而忽视也是一代谦谦君子,是无数女性心中的暧昧对象,与他的师娘,学生,都有一些不可描述的事。

虽然他抽烟喝酒,嫖娼,但他是个好男人。

鲁迅大名,我想读过书的没人不知道,弃医从文,对于中国杂文的贡献巨大。给予后人巨大的心灵财富,伟大,自不必说。

连毛主席都说了,鲁郭矛巴老曹。

如果真要分个一二,我想胡适应该是一吧。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