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一个简单小动作 竟让“睡渣”宝宝变“睡神”

自从当妈后,睡觉不仅是大人的问题更是宝宝的问题,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宝宝经常需要抱睡、奶睡、易惊醒、哭闹等等,作为四海八荒里最忙的妈咪,整天也被各种突如其来的问题整的神经紧绷,今天小良就再为良粉们普及一种非常简单的哄睡小窍门,宝妈宝爸们要赶紧学起来!

进入今天的正题——婴儿抚触!

一个简单小动作 竟让“睡渣”宝宝变“睡神”

婴儿抚触起源1

抚触源于Touch,1940年,Pr.Ribble在临床观察到婴儿出生后数周经常得到母亲的抚触能促进吸收,循环功能;

1958年Dr.Harlow在实验中发现饥饿小猕猴宁可要抚触而不要食物,震惊心理学界;

1991年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抚触科研中心,Dr.Mecluer专门成立了国际婴儿抚摩指导协会。

1995年,抚触应用进入我国,已相继在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大城市开展对早产儿、新生儿抚触研究,婴儿抚触的普及正在兴起。

抚触≠按摩2

据调查,当前中国的爸爸妈妈们对婴儿抚触的认知还比较浅层,仅停留在生理层面,认为婴儿抚触就是按摩。

其实抚触和按摩并不相同。

婴儿按摩是依据宝宝的生理、心理所需,以一定的手法程序所引导宝宝与父母之间产生互动的一种方式,除了安抚情绪,放松紧张,增强亲子互动外,还能通过刺激宝宝身体的各个系统从而疗愈宝宝的身体,使宝宝的免疫系统得到强化。

一个简单小动作 竟让“睡渣”宝宝变“睡神”

而婴儿抚触的范围就很广了,它不仅仅限于按摩,更多是着眼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在日常的沐浴、滋润、按摩时光中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也是父母向宝宝传递爱的最佳方式。

其实在生孩子,尤其是自然分娩的过程中,妈妈产道收缩就是最初的“抚触”。皮肤是宝宝感受外界刺激最多地方,是神经系统的外在感受器,因此抚触就是通过皮肤的接触,刺激宝宝的脑细胞、神经系统,促进身体健康成长与发育。

父母是孩子的金牌按摩师,父母对孩子的抚触,能够让宝宝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有利于诱导宝宝睡眠,改善宝宝睡前睡起后哭闹的情况。

抚触手法详解31眉头下巴额两边,宝宝微笑到永远。

一个简单小动作 竟让“睡渣”宝宝变“睡神”

一个简单小动作 竟让“睡渣”宝宝变“睡神”

2胸部交叉又循环,腹部顺时轻揉按

一个简单小动作 竟让“睡渣”宝宝变“睡神”

一个简单小动作 竟让“睡渣”宝宝变“睡神”

3捏挤搓滚小棒手,摸摸掌心手指尖

一个简单小动作 竟让“睡渣”宝宝变“睡神”

一个简单小动作 竟让“睡渣”宝宝变“睡神”

一个简单小动作 竟让“睡渣”宝宝变“睡神”

一个简单小动作 竟让“睡渣”宝宝变“睡神”

一个简单小动作 竟让“睡渣”宝宝变“睡神”

4小腿手法同手臂,然后脚掌脚趾尖

一个简单小动作 竟让“睡渣”宝宝变“睡神”

一个简单小动作 竟让“睡渣”宝宝变“睡神”

一个简单小动作 竟让“睡渣”宝宝变“睡神”

一个简单小动作 竟让“睡渣”宝宝变“睡神”

5背上分分又合合,宝宝抚触爱满满。

一个简单小动作 竟让“睡渣”宝宝变“睡神”

一个简单小动作 竟让“睡渣”宝宝变“睡神”

抚触注意事项4

1.妈妈首先要清洁双手,摘下戒指、手链、手表等饰品,以免硬物划伤宝宝。

2.保持适宜的房间温度(摄氏25度左右)和控制抚触时间(最长不超过20分钟),还可以放舒缓的音乐等营造氛围。

3.抚触时间最好选择在沐浴前后、午睡及晚上睡觉前或者两次进食中间。

4.婴儿的脐痂未脱落时,腹部不要进行按摩,等脐痂脱落后再按摩;如果宝宝身上有大范围的湿疹也不要进行抚触,如果只是少量要注意避免。

一个简单小动作 竟让“睡渣”宝宝变“睡神”

5. 抚触的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是给宝宝带来安静、舒适的过程,因此抚触的重点不是怎么操作,更不是千篇一律的从头到脚的过程,妈妈可以按照宝宝的喜好来安排及时调整,也可以自创几个宝宝喜欢的动作。

6. 宝宝有六种状态,包括哭、浅睡眠、深睡眠、安静觉醒、活动觉醒、瞌睡。只有当宝宝在觉醒快乐的状态下做抚触,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孩子哭了、饿了、困了、睡了,都不要为宝宝做。

7. 刚刚出生的宝宝皮肤缺少角质层,任何粗糙的按摩都可以造成其皮肤破损,严重者遭遇细菌感染,因此妈妈需要涂抹婴儿油,起到滋润、保护宝宝肌肤的作用。

一个简单小动作 竟让“睡渣”宝宝变“睡神”

其实简单的抚触就能缓解宝宝很多的症状,做到上面这些并不难,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细心和耐心,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让我们一起加油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