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武夷茶市的繁榮和變遷!

武夷茶市的繁榮和變遷!

蕭天喜

關於茶葉集散地的茶市,民國《崇安縣新志·物產·茶》中記載:“清初本縣茶市在下梅、星村,道、鹹間下梅廢而赤石興。紅茶、青茶向由山西客至縣採辦,運赴關外銷售。乾、嘉間售於粵東。五口通商後,則由下府、潮州、廣州三幫至縣採辦而轉售於福州、汕頭、香港。巖茶多銷於廈門、晉江、潮陽、汕頭及南洋各島,其用途不僅待客,且以作醫療之良劑。”

武夷茶市的繁榮和變遷!


武夷茶(從清初起)先集市於本邑下梅、星村,後移至赤石。民國衷幹(崇安人)《茶市雜詠》中記述:“清初茶市在下梅,附近各縣所產茶,均集中於此。竹筏三百輛,轉運不絕。茶葉均系西客經營,由江西轉河南運銷關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資本約二、三十萬至百萬。貨物往還絡繹不絕。首春客至,由行東赴河口歡迎。到地將款及所購茶單,點交行東,態所為不問,茶事畢,始結算別去。”

武夷茶市的繁榮和變遷!


下梅,武夷歷史上的古村落,曾是販茶商賈雲集之地,.亦是晉商在武夷山販茶的第一埠,古代晉商萬里茶路的起點。昔日下梅茶市的繁盛,給當地的茶商帶來了茶葉貿易的機緣。下梅茶商鄒氏家族就是以茶葉起家,有資產二百多萬元,鄒氏主要是依託晉商的貿易伙伴關係,使武夷茶溯西北上,與山西榆次車惘的常氏晉商幫結成強大的貿易關係,每年的茶葉交易量達百餘萬銀兩。此外,晉商“大玉川”茶莊在武夷山自置茶山,開辦茶廠七座,形成生產、加工、運輸、貿易一條龍的經營模式。由此可見,當時下梅茶市的茶葉多為晉商包銷。

武夷茶市的繁榮和變遷!


到了清道光、咸豐年間,五口通商,海運開禁,在這有利的條件下,赤石、星村便成為烏龍茶、紅茶、綠茶的集散地。衷幹在《茶市雜詠》又記述:“清初茶市,以下梅為盛,星村次之,福州通商後,始由下梅遷赤石,商賈雲集,頗稱繁盛”。

武夷茶市的繁榮和變遷!


據說昔日的赤石(有青茶號60餘家),星村(有紅茶號50餘家),茶莊林立,茶商雲集,茶香飄蕩,茶市生意興隆,往來船隻,絡繹不絕,分別被譽為“小上海”和“小蘇州’夕,每當到了茶季,是“日有竹筏百條、船隻百艘,運輸茶葉’夕,呈現“竹筏連雲上百張,一篙歸去日沉西”的盛況。

武夷茶市的繁榮和變遷!


更有小鎮赤石,當年是巖韻飄香、舟筏泊岸、燈紅酒綠、行人摩肩,因此而獲得“金崇安”之美譽。這足可見,當年武夷茶區以茶葉交易的經貿活動十分活躍,眾多茶莊的設立給武夷茶市帶來火暴的場面。由於武夷茶葉暢銷,供不應求,閩北一帶的茶葉也都集於赤石、星村,待客而沽。武夷茶市的盛況一直延至民國二十三年,後因國內戰亂,茶路堵塞,而走向蕭條。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