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疫情下的快遞行業

春節6天全國郵政包裹量呈現高增長態勢。根據國家郵政局微信公眾號,2020年1月24日至29日(除夕至初五),全國郵政業攬收包裹8125萬件,同比增長76.6%,投遞包裹7817萬件,同比增長110.34%。疫情防控期間,國郵政局組織中國郵政、順豐、京東等企業發揮各自的優勢,有效保障了春節期間各地群眾的基本需求,13家企業開通了救援物資的綠色通道。武漢地區寄遞服務基本平穩,1月23日至29日,武漢市攬收包裹83.7萬件,投遞包裹102.7萬件。

疫情下的快遞行業

引發2020年春節包裹和快遞業務量激增的主要變量在於新冠肺炎疫情,疫情導致居民普遍減少出行,推動網購滲透率進一步提升,往年春節後快遞公司能如期復工,復工後一般一週之內消化積壓電商訂單,今年節後各地復工時間均有推遲,疊加疫情蔓延影響快遞小哥復工意願較弱,對快遞供給端影響較大。

由於快遞公司網絡遍佈全國,必然有部分本部或加盟商員工需要隔離觀察,按時復工的員工也未必能按時到崗,造成員工(尤其是一線快遞小哥)出勤率低下。2020年快遞公司全網復工理論時間相比2019年推遲10+N天,預計到3月上旬,快遞行業才能完全恢復產能。

疫情之下快遞公司復工面臨的問題:(1)快遞小哥復工意願弱於往年,復工率、出勤率低下,快遞行業供給短缺。(2)末端投放效率低:防疫力度加強,居民小區封閉式管理,快遞無法上門配送;設臵在小區內快遞櫃無法使用;末端驛站尚未完全開業。(3快遞公司總部或加盟商需為快遞小哥配備防疫用品,增加額外成本。貨物長途運輸過程中,收費站、服務區等地檢驗檢疫排隊耗時長,可能降低快遞運送時效。

為積極推動快速行業復工,減輕快遞企業負擔,國務院、交通部、電商平臺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快遞行業迎來利好。

2月5日,國務院常務委員會議推出政策,自2020年1月1日起,對運輸防控重點物資和提供公共交通、生活服務、郵政快遞收入免徵增值稅。2月5日晚間,中央一號文件發佈,冷鏈物流再次受到重點關注,文件也提出要開發農村市場,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支持郵政快遞企業等延伸鄉村物流服務網絡,推進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

圖一:2017-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冷鏈物流相關政策

疫情下的快遞行業

2月11日,菜鳥發佈《告商家和物流夥伴書》,已經在採取積極措施補貼快遞員,讓物流轉得更快。淘寶、天貓聯合菜鳥設立10億專項基金,用於補貼供應鏈和物流。針對快遞員,提供攬收補貼、免費保險,免收菜鳥裹裹基數服務費等措施來促進快遞網絡的恢復

電商平臺的補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勵快遞員儘早復工、消化假期積壓的電商訂單,也有助於減輕快遞公司成本壓力。

2月15日,經國務院同意,2月17日零時起至疫情防控工作結束,全國收費公路免收車輛通行費。免收通行費的對象為依法通行收費公路的所有車輛,包括所有客車、車、特種車輛等,免收通行費的收費公路範圍為全國聯網收費公路、以及各地開放式收費高速公路和普通收費公路。該政策有利於保障疫情防控,保障生產生活物資順利運輸,促進企業復工復產,保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策,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以減輕疫情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影響,使企業恢復生產後有一個緩衝期。除湖北外各省,從2月到6月可對中小微企業免徵上述三項費用,從2月到4月可對大型企業減半徵收。該項政策出臺,旨在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減輕疫情對各類企業影響,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穩企業穩就業。快遞行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有望受益於該政策。

3月3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支持交通運輸、快遞等物流業紓解困難加快恢復發展的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各地要對郵政和各種所有制快遞企業給予一視同仁的通行便利,打破鄉村、社區“最後一公里”投遞障礙。加大減稅降費力度,6月底前,減半收取鐵路保價、集裝箱延期使用、貨車滯留等費用。降低部分政府管理的機場服務收費。儘快出臺收費公路免費通行的後續支持保障政策,快遞行業有望迎來快速復甦。


相關標的:

順豐控股:疫情期間線上消費激增,帶動快遞需求的增加,順豐作為國家郵政局指定的三家正常運營快遞企業之一,品牌影響力大幅提升,疊加加盟制快遞企業無法全面復工的情況下,公司直營模式擁有較強的末端管控能力、多元化業務佈局能力、資源保障能力,以及成本控制能力,使得公司具有較強的運營彈性和抗風險能力。此外,疫情期間陸運受阻,機隊優勢得以凸顯,公司擁有的58架貨機,大幅提升運輸能力,保障公司時效件增速的提升,帶動盈利的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