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Vlog会不会替代自媒体成为未来几年的主流?

Celiaki


今天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方面宣布,将为Vlogger推出了“Vlog星计划”。据介绍,这一扶持计划将从多个方面对Vlog内容进行扶持,包括全年500亿次曝光的流量加持,每月100万专项奖金的现金激烈,每月1亿的专项活动曝光支持,以及来自平台的深度合作与招商资源。

其实,早在去年11月29日,B站就曾针对平台UP主推出过#30天vlog挑战,达成挑战的UP主将获得季度大会员,以及头像挂件等奖励。相比之下,也难怪外界称B站今天公布的扶持计划,大方程度简直就像从1楼坐电梯到了顶楼。而这也似乎在透露一个讯息:玩Vlog,我们B站是认真的!

【走红的Vlog】

说到Vlog,这是一个伴随视频社交逐渐走红的升级版。之所以不说它是种新概念,则是因为其雏形乃是十多年前就风靡网络的Blog,不过对国内网民来说,其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博客。尽管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博客逐渐被更为简短开放的微博所取代,但随着4G网络及智能手机的普及,Blog的变种版Vlog重新登上了舞台。早在2012年,YouTube上就出现了第一条vlog,而到了2018年,YouTube上则每个小时就会诞生2000条Vlog作品。

简单来说,Vlog就是将博客时代文字+图片的表达方式,转换为视频内容,并且与Blog一样,同样沿袭了内在的叙事习惯,且内容上往往包含强烈的主观意愿。参与其中的创作者会逐渐从记载生活琐碎的流水账,转变为有意识总结和归纳自己的生活轨迹、动态,并有逻辑地整理和分享。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网红开始接触Vlog,这股风潮也逐渐在普通用户群体中蔓延开来。今年,“寻找中国Vlog第一人”的活动,也一度在微博上沸腾。

面对Vlog逐渐壮大的声势,越来越多行业人士也开始分析其是否会成为社交网络的下个方向,甚至已经有平台早早看好并予以一定的流量及资金扶持。不过这里说的,可不是今天方才表明态度的B站,而是资讯平台今日头条。此前,欧阳娜娜在今日头条上发布的Vlog内容就获得了不错的流量吸引效果,并被业内人士当为典型案例拿来分析。

不过,Vlog的发展真的就这么顺利吗?

【零基础入门?】

Vlog的走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门槛”较低,基本上只要有一台智能手机,就可以录制一段Vlog并上传。因此从制作这方面来看,Vlog几乎可以说是一项全民皆可参与的活动,而这一特点也为其走红打下了基础。因此近年来无论是专业的影视制作人,还是摄影爱好者,又或者是博主、旅行爱好者,甚至是学生,都可以借助Vlog这个方式“记录生活,分享体验”。

但就像网上流传的一句话一样,“抖音和快手是拍给别人看的,Vlog却是拍给自己看的”。在YouTube上以每小时2000条的速度更新的Vlog,其中真正有商业价值的屈指可数,很多网友对于Vlog的看法还停留在“视频日记”上,并没有丰富内容,与吸引人观看的动机——换个更直白的比喻,很多人或许是把Vlog当成QQ说说在玩。如果说朋友圈还能成为微商的广告牌,那么QQ说说的商业化潜力……嗯,想必大家心里有数。

而事实也进一步证明,目前的Vlog吸引流量的能力确实有限。仅以B站为例,搜索关键词“鬼畜”,点击最多的作品播放量足有3700多万,而这一数字则足以抵得上该平台12部最热的“Vlog”作品总和。因此业内也不断有声音表示,“Vlog不仅有门槛,而且还不低”。

而只有跨过了这个门槛,Vlog的商业化进程可能才算真正进入赛道。

【押宝?还是分散投资得好】

人民日报海外版曾就Vlog的发展引用被采访人的一句话总结,“Vlog走了一条与传统短视频不同的差异化路线,其质朴真实的内容风格,刚好弥补了短视频的短板”。但到底是弥补了短板,还是添了块鸡肋,恐怕也只有身处其中的创作者最有感触。

就目前来看,头条系依然坚定不移地将抖音作为发展重点,并不断输入资源加持,而在Vlog板块,抛开欧阳娜娜这块典型招牌之后,底气却弱了不少;而微博上“寻找中国Vlog第一人”的活动也逐渐淡去,并没有多少用户在意这个“第一人”究竟是谁。因此这时加入战团的B站,能为Vlog带来多少活力,则依然存疑。

再转过头来看B站,这家弹幕视频网站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其盈利多半来源于代理的游戏。虽然B站一直希望让收入的组成部分更加多样化,但是受限于平台有限的影视版权,其“大会员”的含金量一直颇受争议,再加上本身“用爱发电”的激励方式,无疑也让转型之路坎坷异常。

或许在这种情况下,B站探寻新风口的积极性愈加高涨,但Vlog能够产生多少有价值的流量,是内容制造者的自说自话,还是新的社交娱乐方式,确实需要沉下心来好好观察和分析。然而鼓励Vlog内容的发展显然是好事,可把太多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的话……


三易生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844083241e0d224a3a037902f1e2cc54\

小文说社保


不可能代替的。

vlog其实就是生活领域做的东西,只不过给了个好听的名字,自媒体的形式包括vlog,但是vlog就是一种单一视频传播模式,有说白了就是个人的一个连续剧。

但是自媒体可做图文,可做视频,还有广广告等等。

虽然平台在力推vlog,但是个人不看好,视频大多是流水一样,内容空洞,视频制作无论什么时候都讲究快捷精致,虽然人人都可以vlog,但是不是人人都能成为网红,内容的持续性,个人的形象,说白的帅哥美女做vlog还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形象不好,内容上不去,建议还是打消做vlog的念头。

说实在的,我也关注了很多vlog博主,虽然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内容也是做的很紧凑,但是套路却是一样的,就是一天的流水视频,虽然说是随拍,但是现在却是越来越商业化,说好的个人vlog,却是十几个人的团队。

所以vlog看多了,感觉没什么新意,况且拍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每年平台都力推不同的形式,下年估计视频还会再力推另一种形式,只要平台喜欢,就是这么任性。

让那些想在vlog分一杯羹的忙坏了。到最后自己擅长的做不好,vlog也是半途而废。

优胜劣汰,二八定律,足够让很多人坚持不了多久就回来了。

所以说做好自己东西就可以。


悠乐漫


先来看这样一条短视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4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5430789e6974c2ba8c86e5207d22d51\

大左说


我在2018年开始做抖音,三个月后,果断终止抖音,为什么呢?成本高呀!这样的高烧脑内容的短视频,试想有几个个人能坚持?企业还好,中小店家连做内容的员工都请不起,怎么坚持?

这之后直到遇到了vlog,一下就迷上了。它直观,真实,接地气,尤其是西瓜视频的vlog频道。自己上手去拍时,确实太太太爽了,去掉了“演”,还原真实自己,这不就是IP,这不就是人设吗?

还有一点我看好vlog的原因在于它低成本,目前我教了几个朋友一起学拍vlog,这在抖音中,他们都是不会展现的人,现在vlog,一个智能手机就开始拍了。成本低,也有粉丝,而且互动很好。


Q姐聊微电商


vlog目前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在未来会不会成为替代自媒体成为主流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就有问题。自媒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平台,但是vlog作为一种视频内容形式,和自媒体是不在一个维度上的,因此不可能代替自媒体。

但是对于一个自媒体人而言,vlog就是一种内容形式,自媒体人可以输出文章、书籍、照片、视频,当然如今的vlog已经不再是普通意义的视频了,如今自媒体人可以通过视频日志的形式增加自己发布的内容了,同时也是一个能够拉近与粉丝关系的一种内容形式。

那么回到问题原本的意思:Vlog会不会成为未来几年的主流?

一个人从事新媒体行业多年的经验以及新媒体相关书籍的创作经验,同时再关注如今的内容消费趋势和综艺节目等内容,综合做出评判,极有可能。

1、新媒体行业方面。

新媒体行业近几年的内容形式一直处于不断更新变化的过程中,从文字图片到短视频到直播,现在抖音这种和音乐结合的出现了,可以发现,新媒体的内容形式在增加,而且更加细分,Vlog也同样,让更多人可以参与到内容创作中,而最后,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人生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

2、内容消费方面。

现在已经进入内容消费时代,其特点就是各家都在推出类似头条号的产品,包括电商平台,平台企图通过内容把用户长时间的留在平台上,面对原来越多的内容,内容形式的创新是一方面,内容的质量也变得尤为重要,Vlog是一种新的内容形式,而人们内容消费的多样化就要求越来越多不同内容的出现,内容消费是一个趋势。

3、综艺节目现象。

怕很少有人会把vlog和综艺节目挂钩,综艺节目近几年发展特别迅猛,综艺节目的细分也非常严重,随之观众“被宠坏了”,观众想要看到更多有意思的综艺节目,而其中这些真人秀综艺节目也培养了观众的观看习惯,vlog视频日志的形式其实和综艺节目类似,真人秀,如果vlog的内容是大家很少接触到的,那么这样的视频博主极有可能成为大号,而且就目前来看,我已经有了把vlog当做下饭菜的综艺了。


综合来说,vlog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媒体形式的主流,但有多主流,有多火爆,要看有哪些平台来扶持这样的内容,以及有多少人愿意去创作这样的内容。

如果对于vlog感兴趣,可以关注我,后期将会有更多文章和vlog分享给大家。目前我的视频更多发在秒拍上,其他平台将陆续发布。

秒拍:不向北摄影

微博:向南向南

小影:向南向南

一闪:向南向南


向南向南


结论

自媒体时代主要是图文和视频两种形式,Vlog是短视频的载体之一,会成为主流之一,但不会替代图文。

展望Vlog

①独特的自我表达和情绪连接

Vlog这种形式的分享最的亮点就是自我展示,恰恰因为这点所以每个Vlogger都是创造者,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的色彩都不相同,这无疑保证了Vlog内容上的创新。B站UP「孤独的美食基」,圣诞节前夕出品的四分钟Vlog---《3000日元一份的鱼子饭》,至今已经得到了158万次的播放、7万次的点赞,视频是up主美食基感到孤独,从而找到借口去吃顿好的安慰自己的灵感下创作的,每年圣诞节都是一个人,一个人煮饭,一个人做爱做的事,一个人默默翻着美食图片,一个人睡觉,弥漫着日本料理香气的画面,踩着曼妙鼓点的背景音乐,搭配UP中二的性格,引发了网友对“孤独”和“美好生活”的共鸣。

Vlog凭借独特的第一视角,更能够让用户感同身受,达成情绪共鸣,体验和博主之间的微妙陪伴,达成更深层次的互动。Vlog以视频形式连接生活的琐碎,强调真实和独特鲜明的个性展示,也吸引着更多的年轻群体参与全民拍摄Vlog。有趣的人、有趣的人生吸引着感兴趣的人。



②普通人的求知欲

Vlog它以日常生活为主的拍摄形式,这有别于文字的枯燥,高清的拍摄设备、专业的制作和抓耳的音乐能让你更好的去接触它。


vlog吸引人的核心之一就是信息差。随着资讯平台的爆炸增多,海量信息随时推送到你眼前,新闻、娱乐八卦这些资讯是极容易被获取的,只要手握一个新闻类APP,24小时内的信息你完全都可以迅速知晓,人与人之间的谈资越来越少,信息差越来越小,文字他直白的告诉你每天的任何时事,何必又要为信息获取而社交?但是Vlog却以记录片的形式则给了你一个梯子,你可以攀上资讯平台涉及不到的行业高墙、知识壁垒的区域,让你能了解到纸面外的东西,让你知道感兴趣的人电脑屏幕以外的生活,让你能见到各式各样没有报道过的新奇事儿。

(图片:来自清华大学的 B站UP「在下小苏」↓↓↓)


比如你想了清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普通的本科院校有什么区别,那么关注一个在校就读的清华学子,就可以在第一视角体验校园生活,B站UP「在下小苏」她的Vlog里除了介绍校园生活,还会给在读的高中学子提供学习方法、谈心交流,在加上就读于自清华的学历光环和亲和的人设,迅速累积了3W粉丝;或者说你想了解B站仙女主播除了日常的直播,还会干吗,平时是喝露水还是开水,你通过她的Vlog频道也能了解。


Vlogger的创造力搭建了一座新的信息交流桥梁,这是Vlog被主动观看的根本原因,在视频前的你怀揣着求知欲,探索着真实。只要有信息差的存在,就会有人被Vlog吸引。特别是没有人做过的Vlog领域,一下能笼络大部分感兴趣的粉丝。


感兴趣2019 VLOG风向的可以看一下我这个文章

https://www.toutiao.com/i6657915872293683725/


厚道大师兄


应该会,这位这个门槛最低!



大湖吧


问:

VLOG在未来几年会不会代替自媒体成为主流?

答:

个人观点,欢迎讨论不喜勿喷。我觉得2017年是自媒体视频爆发的一年,很多人当时都预见视频会代替文章,现在是2019..

无疑视频的流量池是巨大的,但文章依旧有他形式展现的优势,VLGO或成为未来一年的主流手法,但要说完全取代传统展示形式的出现我个人不敢苟同。

我觉得应该是并驾齐驱的分水岭形式渡过一九,VLGO更强调个人魅力,接地气。我觉得有可能成为一九的风向标,但要说能完全取代我也不太认同,视频也好文章也好,不同展示的手法是形式不同的展现,我觉得不能




大宁寻味


查了一下百度翻译,vlog是视频博客的意思,也有录像机的意思。

实际上,像现在的火山小视频、抖音就是视频博客的app。这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强壮的博客分支。

视频博客现在和未来都会非常盛行,因为拍小视频记录生活非常简单、随意,可以记录很多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景象。

还有,手机的拍摄和录像功能已经非常强大,也必然会越来越强大,手机随便一拍就是大片,都会想把景象记录下来。

这些,视频博客就可以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