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從“春來發幾枝”到“春色滿園”“柔性引才”激活醴陵發展新動力

“家鄉的山水養育了我們,現在回家鄉做點事,非常開心。”去年12月27日,醴陵市舉行“湘雅鄉情·專家醴陵行”4週年答謝會,湘雅醫院吳安華教授說道。

從2016年開始,醴陵市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思路,以“鄉情”為感召,開展“湘雅鄉情”活動,這一經驗被全省推介。去年初,醴陵市被省委組織部選為全省柔性引才用才示範點,柔性引才多領域展開。近3年來,該市共引進專業技術人才1135人、農業專家人才77人、科技創新人才48人,人才從“春來發幾枝”到“春色滿園”,為推進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從“春來發幾枝”到“春色滿園”“柔性引才”激活醴陵發展新動力

▲ 醴陵城區 。(廖蔚佳 攝)

“春風”來了:為人才營造溫馨之家

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可通過掛職、兼職、技術諮詢、週末工程師等形式來醴工作。對帶技術、帶成果、帶項目在醴陵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的醴陵市外高層次人才及其創新創業團隊,用人單位可為其申請“一事一議”補貼。鼓勵用人單位實行股權激勵辦法,與引進人才協商,以技術成果作價入股,參與產權收益分配。

2017年初,醴陵市出臺《關於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十條政策》及相關配套政策,除對新引進的碩士、博士等高端人才給予獎補外,還鼓勵學校、衛生醫療、社會服務等事業單位和企業在不改變人才的人事、檔案、戶籍、社保等關係的前提下,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去年第四季度,該市“雙創十條”柔性引才預備申報獎補金近150萬元,惠及23家單位。

著力打造人才需求對接平臺,吸引人才和項目落戶。去年,醴陵市在所有鎮(街道)、經開區和試點領域牽頭單位設立柔性人才服務站31個,在醫衛、農業、產業、教育、文化等領域打造23家柔性引才示範基地,發揮各類人才的示範引領作用。截至目前,該市已摸底柔性引才項目48個,農村醫衛、農村教育、產業發展等人才需求576人,促進人才與項目、人才與產業高效對接,通過項目和技術入股的方式,吸引一大批醴籍在外人才將優勢產業項目和技術落戶醴陵。同時,柔性人才服務站面向鄉土人才提供各種服務,為鄉土人才解決工作、學習、生活上的困難。

名醫來了:“不光要去,還要去最基層!”

湖南兒科名醫張滌的門診號可謂“一號難求”,曾被號販子炒到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一個。

“不光要去,還要去最基層!”2016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張滌瞭解到“湘雅鄉情”活動後,積極響應,利用節假日時間,不定期到醴陵基層醫院坐診。去年12月18日,張滌名醫工作室在白兔潭鎮中心衛生院成立。從此,張滌教授在醴陵基層衛生院坐診由“不定期”變為“定期”,進一步方便了基層百姓。

“湘雅鄉情”活動開展以來,專家“朋友圈”不斷擴大,專家資源擴至湘雅二醫院、三醫院等13家醫院,專家人數由25名增至114名。醴陵本地就診率由2015年的88%提高到2018年的92.7%,基本實現了“大病不出市、小病不出鎮”的目標。去年,該市在醫衛領域延伸合作鏈條,湖南師範大學附屬湘東醫院“互聯網+醫療”遠程會診模式,實現了北京協和醫院等省外優秀醫衛人才的“線上”柔性引進;醴陵康復醫院醫養中心引進湘雅附三醫院的人才、技術和管理模式,合作創辦湘雅附三醫院e健康醴陵健康管理中心,開闢醴陵“醫養結合”健康養老的新途徑。

醴陵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鍾勇軍介紹,今年,該市將繼續打造活動升級版,推動“湘雅鄉情”活動組織由民間向官方升級,內容由查房坐診向學科建設拓展,活動陣地由城區醫院向基層衛生院延伸。藉助“湘雅鄉情”專家的技術力量,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品牌科室,加強人才“傳幫帶”,讓人才和資源進一步下沉到基層。

大師來了:為產業升級獻智獻技

作為中國陶瓷產業的領軍者,華聯瓷業也缺乏一線城市的人才優勢。內培外引,成為華聯瓷業打破人才壁壘的突破口。2013年起,華聯瓷業引進外部的教育機構進行績效增長模式的培訓。2017年,公司引進國家級陶瓷藝術大師鍾放平、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博士劉智謀等為代表的一批高端人才,效果顯著。鍾放平擔任集團設計總監後,帶領團隊設計多款新器型,成功申請專利103項,為企業帶來多個千萬元訂單。

去年3月1日,湖南省科富花炮實業有限公司成立“湖南省爆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長沙理工大學教授劉其成及其助手唐清善博士合作研究軍民融合項目和室內煙花項目,研發解決室內煙花異味、煙霧、安全等問題,取得突破性進展。

該市積極探索“柔性人才+產業”模式,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助力縣域經濟發展。

去年8月,醴陵濱華電瓷電器檢測檢驗有限公司與西安高壓電器研究院簽訂戰略協議,打造國家級電瓷檢測中心。中心建成後,僅醴陵、萍鄉兩大電瓷主產地,每年檢測費便可節約1000餘萬元;在教育領域,該市創造性開展校地聯合辦學,創辦省內第一所培養陶瓷專業人才的高等院校——湖南工業大學醴陵陶瓷學院,去年9月實現首批招生入學。引進湖南師範大學附屬學校項目,建設九年義務制教育陶子湖校區。

農業科技專家來了:聚焦服務鄉村振興

近日,醴陵市科技專家服務團第七組專家教授深入官莊、楓林等5個鎮,從發展思路、養殖技術、市場方向等方面為合作社“把脈”。

柔性引才,關鍵是引進的人才做什麼用、怎麼用?醴陵市給出了這樣的答案——“以需求為導向,聚焦服務鄉村振興”。

該市建立組織部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的聯動機制,在各鎮(街)及相關市直單位設立31個柔性人才服務站,各單位結合自身職責職能,確定柔性引才用才重點任務;對接省、市、縣三級高端人才,完善人才庫,收集優秀人才信息2290條。開展科技專家服務團“組團式”服務,來自農業、林業、畜牧水產、工業、醫衛等方面的100名專業人才,組成10個工作小組到基層指導鄉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