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晋朝承认刘备是皇帝吗?有何史实依据?

沈静轩


脑洞大开了。

西晋东晋乃至于北宋都是承认曹魏的,比如小时候历史书称这段历史,说的是魏晋(两晋)南北朝,再更详细地进行划分,就是东汉——曹魏——西晋——西晋十六国——东晋十六国——南北朝。

为何如此?

法统很重要。

皇帝不是谁都能当的。当皇帝就得有当皇帝的理由。魏蜀吴三国中,刘备是自称。东吴也自称皇帝。两个政权还互相承认,简直丢了皇帝的脸。比如西夏,自己是皇帝,同时向北宋辽国称臣。可毕竟宋辽是约定的兄弟之盟啊,李元昊也就足够无耻了。

所以,因为西晋接受曹魏的禅让,西晋的法统来自于曹魏。曹魏法统则来自于东汉。这就是最大的法统,禅让至少是前皇帝公开在台上奉献玉玺的。

如果承认刘备的蜀汉,曹魏自然就不是正统了,那么西晋的法统是什么?

后面,东晋来自于西晋,宋齐梁陈都是承受上一个朝代,法统又何来?

当然,当时民间知识分子喜欢蜀汉,是因为东晋南北朝的南方知识分子对同样偏安的蜀汉有爱屋及乌的感情。此后,南宋更是公开承认蜀汉正统,也是一个道理。


四川達州


刘备去世之后庙号烈祖,谥昭烈皇帝,这一套程序下来,俨然就是皇帝一般的存在了。因为蜀汉政权一直以大汉正统自居,刘备的庙号没有像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一样使用太祖或高祖,而且选择了烈祖,似乎蜀汉政权就是汉王朝的延续,板上钉钉了!那么,后世王朝认可刘备皇帝的身份吗?

《历代帝王图》

唐代的宰相之一阎立本曾经画过一副长卷——《历代帝王图》,画中包含了自汉昭帝至隋炀帝等历朝历代十三位帝王的画像。说到这里,很多人肯定要说了:“唐朝的宰相都说刘备是帝王了,他还不是后世王朝认可的皇帝吗?”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细节,那就是画中的题注。

在魏文帝曹丕的画像旁边,阎立本标注的是魏文帝曹丕,这是对皇帝的标准称呼,没有任何疑问。但是,在刘备的画像旁边,阎立本标注的又是什么呢?不是季汉昭烈帝刘备而是蜀主刘备!当然,孙权也是这个待遇。这代表了什么呢?阎立本认可刘备的帝王身份,却没有认可蜀汉政权的正统地位,他只是割据政权的皇帝!那么,正统皇帝是谁呢?魏文帝曹丕。这也是后世王朝比较大众的一种态度——认可三国时期的三家都是皇帝,但曹魏是正统。

为何篡位的曹魏却成了正统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丕篡汉自立,无论认与不认,曹氏父子都是赤裸裸的篡位逆臣!但是,为什么篡位的逆臣反倒成了正统呢?这还要从曹丕篡汉时走的程序说起。

曹丕虽然是篡位,可他获得皇位的途径却不是抢夺而是“禅让”。无论事实如何,形式上、程序上是汉献帝刘协三“请”、曹丕三“辞”之后,“天命所归”的曹丕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了汉献帝的“请求”,“勉为其难”地当了这个皇帝。这就相当于是现代物权法上赠与的概念,是汉献帝将皇位和正统赠与了曹丕,曹丕自然是“合法”的皇帝,“合法”地拥有正统地位。事后,志得意满的曹丕还特地命人在传国玉玺的肩部刻上了“大魏受汉传国玺”以彰显这种“合法性”。

刘备是汉宗室,为何蜀汉不是正统

刘备是汉宗室和蜀汉政权也一直以大汉正统自居,为什么曹丕玩一出“禅让”游戏就成了正统,姓刘的蜀汉政权却不是呢?

这和中国历代王朝本身是有着重要关系的,历朝历代的王朝没有哪一家是真正的天命所归,哪里有什么天命所归!说白了,都是抢的别人家的。为了强调自身的“合法性”“正统性”,历代王朝通常都会搞一些“禅让”的把戏,就算不搞“禅让”也会搞一些“神话游戏”、强调自己是“天命所归”。因此,要想让自己“合法”,他们就必须认可曹丕的行为“合法”!如果认可了蜀汉政权的正统地位,哪天前朝宗室给自己来一出有样学样,岂不是自找麻烦?

再就是刘备的血统实在太不纯正了!我们不去纠结刘备到底是不是真的汉宗室,就认可他所说的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备与东汉大宗的分界在哪里?汉武帝刘彻!中山靖王刘胜和汉武帝是亲兄弟,都是汉景帝的儿子。从法理上讲,光武帝刘秀把自己过继给了汉元帝刘奭,汉元帝的祖先汉武帝自然也是光武帝的祖先。从血缘上讲,光武帝的祖先是汉景帝的另一个儿子长沙定王刘发。换言之,自汉武帝起,刘备家就与后来东汉的大宗分家了!现在人们常说“出了五服不算亲”,刘备与汉献帝之间别说是出了五服、十服恐怕都不止了……

就算曹魏政权不“合法”,汉献帝还有亲生儿子、东汉的大宗还有近支,怎么轮也轮不上他出了几十服的刘备!不要觉得这没什么,对于历朝历代的皇帝而言,这是有重大意义的。如果这样一支小宗旁支都能成为“合法”的皇位继承人,那么理论上王朝的所有小宗都可以成为皇帝,不是吗?只要把现任皇帝给杀了就是了……这对于一个王朝意味着什么?内乱之源!因此,就算抛开所谓正统传承的问题,就冲这个现实原因,历朝历代也不可能认可刘备蜀汉政权的正统地位。

晋如何定位蜀汉政权

晋王朝的“合法性”来自哪里?晋武帝司马炎偷师曹丕的“禅让”游戏。司马炎有样学样,让魏元帝曹奂把他祖上在汉献帝身上玩得那一套对自己原封不动走了一遍,这就是晋王朝“合法性”“正统性”的来源。换言之,如果晋不承认曹魏是正统,自身自然也不是正统。因此,就算历朝历代都不认可曹魏的正统地位,晋也必须认!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这一点在晋王朝编纂的官方正史《三国志》中体现的尤为突出。《三国志》虽然分为了《魏书》《蜀书》《吴书》,看似将三家并列了。但是,其内容一目了然,以曹魏为正统!为什么这样说呢?在《三国志》中,曹魏帝王的记录被称为了纪,也就是太史公当初创立的本纪之意,如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那么,《三国志》给刘备和孙权的待遇是什么呢?传!如先主传、后主传、吴主传。传自古以来都是给臣的待遇,仅此一字,晋王朝对刘备的态度立现!

除此之外,《三国志》对刘备的称呼也应证了这一点,书中只称刘备为先主而不是昭烈帝,何意?他是蜀汉政权的主人,但不是皇帝!换言之,晋王朝比唐王朝走得更远,唐王朝至少还承认刘备是帝王,晋王朝却只承认他是主!主是个什么概念呢?北宋初年,南唐皇帝李煜自降身价、对宋称臣时,上表宋廷用的自称就是“江南国主”。主其实就是对割据政权最高首领的称呼,不知道诸位明白陈寿的意思没有呢?

综上所述,刘备虽然在成都称帝而且蜀汉政权一直以大汉正统自居,但是自晋王朝开始,大概除了刘宋等少数王朝,没有几家认同蜀汉政权是正统王朝的!刘宋实际上也没有完全认可蜀汉政权的正统地位,毕竟曹氏陈留王在刘宋依然是存在的。客气一点的王朝,勉强还把刘备算作了皇帝,只是不认同蜀汉政权的正统地位,将其纳入了割据政范畴。不客气的如晋王朝,索性连刘备的皇帝身份也一概不予认可!


农民工歪说历史


嘴上当然不能承认刘备是皇帝,但身体上还是很诚实的……


唐代画家阎立本《古帝王图》中的晋武帝画像

嘴上不能承认有几个原因:

  • 曹魏代汉与司马家篡魏都是以“禅让”方式进行,故而道统序列是汉—魏—晋。

  • 从封号上,魏末代皇帝曹奂封陈留王、汉献帝封山阳郡公,而蜀后主刘禅仅仅是安乐县公。
  • 陈寿在晋代所撰至前代史书《三国志》魏志有帝王专用的本纪、列传,而蜀,吴二志只有列传。


三国志·步骘传残卷,东晋隶书抄本,藏经洞出土,敦煌研究院藏。


但其实司马家还是很崇拜刘备的。众所周知,古代帝王总会编造些自己出生时的神迹,而刘备有一大相貌特点是“垂手下膝”,后来三国演义通俗的说成是“双手过膝”。刘备是历史上第一个有这个特点的帝王,应该是比较真实地相貌特点或者在手臂较长特点上的适度夸张。


而《晋书》描绘晋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的形态特征时选择的特点是“发委地,手过膝”,完全模仿了刘备的形态特征(顺便八卦下,西晋灭亡后,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也说自己是“双手过膝”)。


甚至在晋武帝当太子地位动摇时,属下也对司马昭说“(司马炎)发委地,手过膝,此非人臣之相也。”说明晋虽然官方不能承认刘备的帝王身份,但内心仍然认可其“非人臣”。


古物新语


晋朝不承认刘备是皇帝。

史实证据就是《三国志》中,记载刘备事迹的史书体裁是“列传”,而不是“本纪”。

所谓“本纪”和“列传”,通俗的说,前者记述皇帝的事迹,后者记述诸侯或名人事迹。刘备死后没享受到“本纪”待遇,这就可以说明晋朝不承认他是皇帝。

至于晋朝官方为什么不承认刘备是皇帝,原因有二。

第一,成王败寇,蜀汉偏居益州一州之地四十余年,终究未能统一天下,实现光复汉室的理想。并且孙权称帝后,蜀汉承认孙权称帝,与东吴在官方层面搞“二帝并尊”,这也消解了蜀汉最后自称的合法性。

也就是说,蜀汉从一开始就法统不足,仅有的法统还是自称的。而从诸葛亮承认孙权帝位合法的那一刻起,蜀汉连最后的一块遮羞布都没有了。

第二,刘备法理性不如曹丕。蜀汉虽然自称汉朝延续,尊奉两汉诸帝,但一个政权是否尊奉前朝皇帝,自称是前朝子孙,从来就不是判断该政权是否为前个王朝延续的关键。

比如说匈奴人刘渊称帝,建立汉国后,他也尊奉汉朝所有诸帝,但没有人承认他是汉朝的延续。

又比如沙坨族的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他尊封唐朝所有皇帝,但没有人承认他是唐朝的延续。

以此类推,魏文帝曹丕的法统来自汉献帝的禅让,这是当时最大的法统。刘备宣称自己是孝景帝玄孙,这没用,他必须要找一个东汉皇帝认祖宗才行。而当时他的法统不管来自哪位皇帝,注定都不如曹丕的汉献帝。

PS:当年刘秀称帝后,没有追尊自己的父亲、祖父为皇帝,而是尊奉汉宣帝为祖、汉元帝为父。为的就是给自己添加法统。刘备称帝后肯定也有这个认祖环节,只是由于史料缺乏,刘备到底认哪位皇帝为祖,现在已经不可知了。



综合两点因素来看,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被曹魏灭了,刘备的法统又不如法统禅让自汉献帝的曹丕,晋朝官方怎么可能承认他是皇帝呢?

当然,前面说的都是官方态度,晋朝时期的学者并不都这么认为。比如东晋时期的史学家习凿齿在创作《汉晋春秋》时,就把蜀汉列为了正统,宣传曹魏是篡逆。在习凿齿看来,晋朝法统承继自汉朝。(所以他的作品才叫《汉晋春秋》,直接无视了魏吴)

说到这里,有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习凿齿尊刘贬曹理论的漏洞——蜀汉灭于263年,曹魏灭于265年,中间隔了两年多时间,汉朝的法统是怎么传到晋朝手上的呢?

为了添补这个漏洞,习凿齿编了个故事。

他说司马昭灭蜀时,派邓艾从蜀汉朝廷继承了东汉朝廷的正统,所以晋武帝司马炎登基为帝时,继承的是汉献帝刘协的正统性,而不是篡位的魏文帝曹丕的王朝。

PS:历史上司马炎登基时,还真的专门封了汉献帝和刘备的后人为“驸马都尉”,以添加自己的合法性。

然而尽管习凿齿编了故事,但他的说法还是有漏洞。这个漏洞就是他还是没解决蜀汉被魏国灭亡,晋朝是如何承继法统的。因为司马昭派邓艾灭蜀的时候,当时的曹魏还没有灭亡,司马昭、司马炎在名义上仍然是魏帝的臣子。就算蜀汉有正统,可蜀汉灭亡后,其正统性不应该先由魏元帝曹奂继承后,再转给司马炎吗?怎么能直接转让给身为魏臣的司马昭呢?



总的来说。晋朝的主流态度不承认刘备的皇帝身份,因为如果承认刘备是皇帝,那就等于承认蜀汉是汉朝的正统继承者,而承认蜀汉的合法性就等于否认了曹魏的正统性。刘备和曹魏的正统性,没有可比性,晋朝没必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做这种风险极大,回报却极低的事情。

至于东晋时期部分学者尊刘抑曹,这主要是因为东晋偏安江南,所处的背景与当年蜀汉一模一样,非常尴尬,习凿齿提出的观点也是在给江南朝廷找合法性。南宋时期,朱熹等大儒宣扬尊刘抑曹,为蜀汉摇旗呐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基本上偏安朝廷,都习惯以蜀汉为正统)

最后补充一点,正统在古代非常重要,没人敢对这事懈怠。比如大家应该都知道北魏前身叫做代国,这个国号叫了几十年。可到了公元384年时,北魏太武帝拓跋珪就突然把国号改成了“魏”。拓拔珪“数祖望典”,急急忙忙改国号,其实就是为了争夺正统性。

因为之前的“代”,是晋朝册封的。如果拓拔珪继续称代王,他的法统就不够。而他选择改国号为魏,那就等于把晋朝的的根基给抄了,以否定曹魏法统的形式否定了晋朝的法统。

拓跋圭这一招叫做釜底抽薪,应当代汉的魏不是曹魏,而是他的拓跋魏,北魏。去掉晋封的代王,与晋一刀两断;改名魏,他的正统性就还在晋之上了。这嘴仗打得精彩,同时也表明了争法统这个游戏在古代真的不是儿戏。



所以说,晋朝不可能承认刘备是皇帝。这事就这样,没得商量。


Mer86



晋朝是不承认刘备是皇帝的,不然《三国志》里刘备的传就不是“先主传”了,而是“本纪了”


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之后,但不是东汉献帝那一支。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献帝是长沙定王刘发之后。刘发跟刘胜都是汉景帝的儿子,刘发是第六子,刘胜是第九子。 以汉室宗亲来论正统不可取,刘秀跟刘玄都是汉室宗亲,刘玄称帝被灭后在历史上的存在感比刘秀低多了,而且地位也很尴尬。况且,如果论宗亲的话东汉末年刘虞、刘岱、刘表、刘璋等都是汉室宗亲,都是一州之主,手握大权,宗亲一大堆。 那么有人就说了,刘备跟他们不一样,刘备称帝了。是的,刘备称帝了,在大多历史学家眼中,刘备跟更始帝刘玄一样,来路不正。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那就要说说,所谓“正统”了。 什么是正统?正统出自《春秋》,以宗周为正,尊先王法五帝,为天下一统,也是儒家礼仪的核心之一。王朝的承袭必须顺天命,承一统。比如曹丕受汉献帝禅让【魏氏遵舜、禹之正统,应天顺民《三国志-辛毗传》】曹魏是顺应天命一统承袭汉朝。那晋朝承袭曹魏自然也是顺一统。【天逯永终,历数在晋,曹奂禅位于晋嗣王,如汉、魏故事】。所以说,晋也是承正统。如果晋朝承认蜀汉是正统,那晋朝的开路岂不是不正嘛。 在封建社会,正统礼制都是很严谨的,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晋朝不承认蜀汉是正统,有的人却认蜀汉是正统。比如晋朝习凿齿【是时温觊觎非望,凿齿在郡,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起汉光武,终于晋愍帝。于三国之时,蜀以宗室为正,魏武虽受汉禅晋,尚为篡逆,至文帝平蜀,乃为汉亡而晋始兴焉】习凿齿以自己的逻辑语言说明了晋朝成立是越魏继汉。所以晋朝也是正统,蜀汉也是正统,而曹魏非正统。 除了习凿齿外,还有五胡十六国时期刘渊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孤今猥为群公所推,绍修三祖之业。顾兹尪暗,战惶靡厝。但以大耻未雪,社稷无主,衔胆栖冰,勉从群议。” 乃赦其境内,年号元熙,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晋书刘元海载记】 此外还有朱熹《通鉴纲目》、郝经《续后汉书》、谢陛《季汉书》等都尊蜀汉为正统。特别是朱熹之后,因为朱熹的影响力,元明两朝很多尊蜀汉为正统皇帝。


古钟历史


正史中刘备不是皇帝,蜀汉是割据地方的伪政权,古代讲究君权天授,也讲究名正言顺。当年,刘秀统一天下,虽然他也是刘邦后代,但是属于支系,只有认西汉皇帝为父,才从法理上解决继承身份的问题,宣示自己不是开国之君,而是大汉继承之君。

而刘备并不具备继承汉献帝的资格,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同样是支系,以支系宗室身份继承大统本身就很牵强,而且刘备宣称汉献帝已死,他继承大汉正统,刘备一没有汉献帝正式诏书,二没有认汉献帝为父为兄(只有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种合法途径),所以刘备完全是自己称帝的,没有法理基础,更何况汉献帝并没有死,刘备的越权自封行为还建立在谎言基础上。

晋朝就不一样了,手续相当齐全,虽然手段卑鄙一些,属于篡位自立,但是毕竟完成了所以合法手续,可谓根正苗红。大汉正统由汉献帝禅让给曹丕,由此曹魏代替大汉成为正统政权,蜀汉和东吴法理上都是臣。司马炎逼迫曹奂禅位,正统再次由曹魏传到晋朝,所以西晋是完全的正统朝代。


小义老师扯历史


晋朝只承认一个皇帝开创的王朝。那就是曹丕建立的曹魏政权。历史上被晋朝称之为三国正统的只有曹魏政权。蜀汉和东吴政权在晋朝看来,都是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晋朝根本不承认他们政权的合法性。自然刘备和孙权的皇位也同样不被认可。晋朝时期,史官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国别体史学巨著《三国志》。《三国志》名列二十四史之一,同时它又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国志》全本共有三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其中《魏书》有本纪,列传。《蜀书》和《吴书》只有列传。之所以陈寿会把三国时期的曹魏视为三国正统。那是因为晋朝因为篡魏而得来。所以在《三国志》中尊曹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叡分别作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录刘备为先主传,刘禅为后主传。在《吴书》中记录孙权为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要知道帝王的规格乃是本纪,诸侯才是列传。所以从三国志可以判断,晋朝只承认曹魏政权,并不承认蜀汉和东吴政权的合法性。更别说承认刘备为帝了。

也有很多人认为,从《三国志》中三书所占的篇幅就可以分析出谁是主角,谁是配角。《魏书》约占全书的二分之一,《吴书》约占三分之一,《蜀书》约占将近六分之一。所以很多人自然而然的认为曹魏是三国正统。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但这种说法并不十分可靠。事实上三国时期曹魏和东吴均有设置史官,所以在陈寿的《三国志》诞生之前,当时就已经出现了有关曹魏和东吴的史料记载。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而蜀汉没有设立史官,所以陈寿在编纂《三国志》的时候没有历史数据参考。所以才导致了《三国志》中关于蜀汉的记载相对较少的原因。

事实上在站在陈寿的角度来看,他虽然在史书中名义上尊曹魏为正统。但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陈寿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作为记载的。并且陈寿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地位是相同的。就记事的方法来说,《先主传》和《吴主传》,也都是年经事纬,与本纪完全相同,只是不称纪而已。陈寿这样处理,是附合当时历史事实和实际情况的,这足见他的卓识和创见。

所以说从晋朝的角度看,刘备他不是皇帝,只是一路诸侯。而从陈寿私人角度来看,他是把刘备视为一代帝王的。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书


不承认。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就是明证。

陈寿本为蜀汉臣子,后入晋,后被西晋重臣张华看中,入仕晋朝: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及蜀平,坐是沈滞者累年。司空张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

陈寿作为晋臣,《三国志》虽为私人所纂,但却得到晋廷和后世的承认,为前四史之一。

所以,陈寿《三国志》的态度就是晋朝的态度,那就是:不认。即不承认刘备的皇帝身份

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晋由曹魏禅让而来,而曹魏又是汉献帝禅让得位。这一完整的链条证明了晋廷法理上的正统性。

承认刘备的皇帝身份,就是否认曹魏,也就是否认自身的正统性,晋也就自己给自己挂上乱臣贼子的牌位了。


江上一峰青


晋朝其实是不承认刘备的皇帝地位的。晋朝是紧接着三国之后的一个朝代,由司马家族确立,基本上是认可曹魏的合法地位的。而且刘备在生前一直以汉室宗亲的旗帜,到处宣扬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但是中山靖王刘胜个人的口碑并不好,又比较好色,一辈子有100多个儿女,所以谁也无法证明刘备说话是真是假。而且即便他真的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他与正经的皇族也已经差了个十万八千里,可以说是支脉中的支脉。只不过在汉末乱世之中,汉献帝为了提高刘备的地位,希望拉拢这一支刘姓军阀,表面上才认可了刘备的地位而且。



在三国时期刘备的蜀汉政权,虽然继承自汉朝,但是在当时也不被太多人认可,在三国时期的历史史料当中,尤以三国志为主。在三国志这个官方承认的史书当中,曹魏使用的是本纪而对于南方政权蜀国则采取的是列传,并不认可刘备的正统地位。当然,这也有可能是陈寿的个人倾向。但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蜀汉正统地位的质疑。自秦国统一以后任何一个时期皇帝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下只能有一个天子。但由于政治上的分歧以及敌对,所以很多割据政权都自认为正统。



在当时曹魏算得上是其中最有资格称正统的政权。除了占有大量的是与农耕的土地之外,还占有当时超过六七成的国土和人口。再加上汉献帝禅让又得到传国玉玺。同时在三个政权当中,实力最强也继承了原先汉朝的官僚体系,所以曹魏是正统,并没有什么质疑。刘备在曹丕称帝以后宣称汉献帝已死,便在成都自行称帝,虽然拥有着汉世宗亲的身份,但是他并没有任何实际证明,唯一有的只是汉室宗亲这个虚名。不论是国家实力,以及正统政权的证明,刘备全都没有。



只是打了一个对抗曹贼的旗号用来招揽人才,而且自刘备称帝之后,时间很短,但没有打过一场胜仗,反而使其从巅峰之处跌落。除此之外,晋朝时取代魏国成为统一天下的王朝,自然也要以魏国为正统,蜀吴为地方政权这是一种政治正确,如果不承认魏国的正统的话,那么晋朝也就没有资格统一天下,所以为了自己的合法性晋朝一定宣称魏国是当时正统,蜀国刘备为地方割据政权。


世界史图鉴


你这个问题提的有点个性,晋朝是三国之后的一个朝代,而且晋朝由司马家族最初建立。晋朝产生时,三国的那些老牌巨头已经倒下,晋王朝作为胜利者理论上可以改变部分历史,因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是个不争的事实。当年司马懿在曹操麾下效力,司马懿和蜀汉诸葛亮有多次对战,晋朝是司马懿后人所创,所以晋朝初期应该对刘备没什么好感,这种情况下承认刘备为皇帝的可能性不大。但你这个问题既然提出来了,那么咱么还是分析下刘备这皇帝到底正统否。


刘皇叔汉室宗亲的水分有多大

刘备经常打着汉室宗亲的旗帜到处宣扬,口中常念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历史上刘胜是汉景帝的儿子,但刘胜这个人口碑不太好。话说刘胜有一个好色的毛病,一生阅女无数,最后生得一百二十多个儿子,也许刘备就是这一百二十分之一。可刘备到底是不是花心刘胜的儿子,历史上没有特殊交代,说白了就是没有证据证明刘备是刘胜的儿子,唯一的证据就是刘备经常出去宣传刘胜是他爸。可能当时刘备也没什么大旗好拉,只好弄刘胜来挡一挡,反正他儿子多,没人会在乎自己是哪一个。就算刘备是刘胜的儿子,刘胜和刘协的亲戚关系也很浅,甚至连远房亲戚都搭不上。

刘备的蜀汉

三国时期唯一能摆上台面的皇帝就是汉献帝刘协,虽然当时曹操挟持了刘协,但始终没有走出谋权篡位的哪一步。刘备同样很默契的没有称帝,后来曹操驾鹤西游,曹丕可没有那么好的涵养,曹丕开始掌权就把刘协踢下了台。刘备看到曹家不顾吃像难看,自己也不必再矜持,好歹我刘备还有杆汉室的大旗,所以刘备也趁机在成都称帝。刘备称帝没忘记维护自己形象,继续以汉为国号,这样自己的国家会显得更正统。


三国志里窥探刘备的帝位

三国时期的历史资料,多数都会以三国志做参考,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陈寿生于蜀汉和西晋。三国志中书写曹魏时用本纪,而对蜀、吴却用的列传,古时帝王一般用本纪,而人物大多以列传形式,由此可见三国志中以曹魏为正统。当然也不排除陈寿最终所处年代的原因,三国战乱民不聊生,晋王朝实现了一个短暂的天下大一统,这可能让陈寿从内心有种倾向感。也有可能身处晋朝,不这么写的话,一场文字狱《三国志》就被扼杀了。

刘备的帝位是否被承认,我个人感觉不必那么纠结,历史就是那么个过程,能完整正确的展现出来就不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