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二战时期德国如何把士兵数从20万扩充到1700万?

官儿迷


我们先说一说为什么德国只有20万的军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德国在各方面都受到了制约,特别是军事方面,当时的德国陆军的军队数量不能超过10万,甚至连重武器都不能使用。一站后德国的重工业全部瘫痪,国民经济倒退了十几年。

1929年爆发了世界经济危机,各国都出现了经济倒退的现象,美英法等强国都在军事上实施裁军的政策。这个时期的美英法等国都忙于整顿国民经济,这给刚刚上台后的希特勒一个重要的机会。

那希特勒是如何在几年的时间把军队数量提高了将近10倍呢?由于里面有着复杂的关系我们就来做以下分析。

“英法鹬蚌相争德国渔翁得利”

英法两国在一战后一直存在竞争的关系,法国是西欧最强的国家之一,英国又是欧洲的老大哥,所以英国是不想看到法国的综合国力比自己强大,英国为了巩固自己在欧洲的地位,只能在政治军事上扶持德国,以此来达到牵制法国的目。

德国在希特勒上台后加强了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实行了强有力的改革,国民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德国在利用英法两个的这种竞争关系下,偷偷的发展军事工业,并且实施扩张军队计划,法国虽然在国联上一直很反对,但是由于英国和美国把精力主要放在了调整国民经济上,所以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法国也只能不了了之。

“希特勒一手遮天德国大团结”

德国在一战后虽然出现了政变但是国家没有出现社会分化,国家体制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于国家体制的原因,才出现了希特勒能一手遮天的独裁统治,希特勒善于演说,他很清楚如果控制了国民的思想就等于能控制国家的一切,所以他一上台就控制了国家的新闻和一些宣传性质的组织。

他利用这些对国民灌输了军国主义思想。1933年以后德国的国民经济有百分之65以上都是为军队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到1939年底在军事实力上已经达到世界第一,只是迫于战略的需要没有公布。

“稳打稳扎步步扩充”

1938年德国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是欧洲最出名的重工业城市,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重工业实力大增加,到了1941年德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钢铁生产国,所以德国在军事装备上得以快速发展。

一战后德国还剩下100多万的部队,虽然裁掉了90多万,但是留下来的部队都精锐中的精锐,这些士兵日后都是能做军官的,这也为德军迅速扩张后而且质量也得到保证的原因之一。

1940年法国战役后,法军留下了100多万的伪军,这也是德国的一部分军事力量,还有从属国的一些兵力,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德国兵力达到了850万,到了1942年由于战场形势的需要又进行军队扩编,1943年曾一度达到了1100万,这个时期的德国兵力已经达到了顶峰,至于前面说的1700万那是加上一些从属国,在这个时期的德国国内所有资源都为军事服务,才达到了这样的一个峰值。

德国所以能在几年内把军队数量提高了近10倍,还是得益于军事主义的治国方式,国家的所有资源为军队服务这个是很可怕的,世界和平的大环境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和平。


无笔


二战时期,德国扩充军队的一个基础,就是希特勒青年团。希特勒青年团是纳粹党于1922年成立的准军事组织,其任务是对13-18岁的德国男性青少年进行军事训练。

希特勒青年团也会发放制服,军靴,也有自己的勋章和等级军衔。主要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和军事训练。这些青少年要进行射击,匍匐前进,野营,穿越铁丝网,攀登等等严酷的训练。到1933年,希特勒青年已经有233万队员。

到了1930年以后,德国又成立了德国女青年联盟和德国少年团,对全体14-18岁女性和10-14岁男性少年进行军事和纪律训练,训练内容甚至还包括了戴着钢盔和防毒面具进行拔河比赛,这种等级很高的军事训练。

到二战爆发前夕的1938年,希特勒青年团等组织现役人员,已经有700万人。到1939年,所有的10-19岁德国青少年都接受过各级青年团和少年团队军事训练。战争爆发以后,青年团成员就开始进入德意志帝国铁路、消防局、邮局、情报局、防空炮部队等部门工作。

到18岁时,再被征收到德国军队当中服役。而这个时候,很多青少年已经经历了8年,军事训练,体育锻炼,野外行军野营训练,还有纪律训练,完全是一名合格的士兵。

正是这种组织和训练,让德国在二战可以拥有超过千万合格兵源。苏联其实也有异曲同工的地方,苏联在当时有数万个青少年射击,无线电,航空等等俱乐部和相关组织,在二战也为苏军提供了上千万兵源。


深度军事


首先我得说这个问题是不严谨的,从一战结束一直到1935年德国部队数量仅仅为《凡尔赛条约》所限制的10万人而已,1943年在库尔茨克战役前夕,德军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1355万人,足足是二战爆发前的130倍。根据魏玛政府时期的统计数字,1933年德国人口为6603万人,这意味着德国每5个人中就有1个人参军作战,反观二战日本7千万人口,军队数量最高也不到900万,刨去老弱妇孺和工农业生产人员,德国在二战真正做到了历史上少有的“全民皆兵”,那么德国是怎么在短短的8年时间完成了如此庞大的扩军计划呢?

凡尔赛条约下的“曲线救国”战略

凡尔赛条约对一战后失败的德国无疑是残酷无情的,它不仅规定了德国武器装备的数量,更是限制了德国的部队数量只能有10万人,尤其釜底抽薪的是,规定了德国的士兵服役期长达12年,这也就意味着德国需要12年才能拥有10万人的接受过军事训练的预备役,这对战时动员体制无疑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而希特勒上台后采取了“曲线救国”的策略,1922年成立了“希特勒青少年团(Hitler-Jugend)”以提高青少年野外生存既能为幌子的变相对13岁到18岁青年进行严格军事训练的组织,1935年成立“国家劳动奉献团”,美其名曰是一个公路建设组织,实际上是一个以铲子代替枪支训练的准军事化训练组织。这些组织的成立和运作为德国培养了大批接受过准军事化训练的后背力量,也为扩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凡尔赛条约废除后不受制约的数十轮扩编

1935年,希特勒向全世界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废除凡尔赛条约并且重新恢复义务兵役制,从此德国的军事发展不再受到桎梏,从此走上了疯狂的扩军之路。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一共发布了35梯次动员令,军事人数急剧膨胀直到一发不可收拾,1939年为了闪击波兰,陆军发布了4批次动员令,扩编和满编了将近了90个师接近一百万人,而在进攻法国前,更是发布了10批次动员令,扩军了接近300万人,到进攻苏联前夕,德国军队数量已经达到接近1000万人,即使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失利,兵力损失接近100万人的情况下,德国依旧通过高效的动员令扩军了120万人。

(纳粹德国征兵海报)

将占领地纳入扩编体系,服役人员要求和年龄不断降低

二战后由于战线的拉长和士兵的损失不断增加,德国将占领地的外国人纳入扩军体系,比如在著名的“巴巴罗萨计划中”就有29个罗马尼亚师和芬兰师参与,人数接近35万人,而在后期,从法国到波兰到匈牙利、乌克兰,几乎大半个欧洲的国家都有不少人被征调进入了德国的纳粹部队之中。而在国内,希特勒为了进一步发掘潜力,将征兵年龄由原本的20到45岁扩大成17到61岁,这也导致了柏林战役时出现了大批的娃娃兵和老头兵。而以前一些因为身体有缺陷惨遭淘汰的人士也有幸进入了部队服役,甚至于出现了完全依靠手语交流的聋哑人部队。

(德国儿童兵战场被吓哭)

强大的军事工业保证了扩编后武器装备的持续供应

要扩军,除了有人,还得有装备,一战中由于主战场在法国,德国本土几乎没有受到战火璀璨,因而损失较小,虽然在战后惨遭各国掠夺,但是由于英法美各怀鬼胎,立场不一,德国借此获得了大量外援并成功的实现了经济的起飞,德国军事工业也在各种掩护下不断的发展,不仅实现了对英法的追赶甚至完成了超越。也正是在强大的军事工业支撑下,纳粹德国才能完成如此迅速而庞大的扩军计划!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赞关注,不同观点欢迎讨论,我会一一回复的,谢谢!

(二战德国坦克生产厂)

(纳粹德国飞机生产)


军武吐槽君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为了更好的削弱德国的势力,所以战胜国与德国就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所以德国的参谋部后来被解散,武器制造也遭到了限制,当时的德国仅仅只有十万的现役部队,而且这支部队的服役时间也有整整12年之久的时间。在这12年里,德国也无法再去训练新的士兵。到了1935年,德国一共只拥有二十万军队,十万现役军与十万预备军。但是到了二战爆发期间,德国却拥有了将数千万的部队,并且战斗力都不弱,希特勒是如何做到如此快速又高质量的扩充部队的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高度重视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士兵的综合素质锻炼


因为德国加上战役部队也只有二十万人,这些部队对于希特勒来说实在太少,为此德国人高度重视现役部队和预备役人员的综合素质发展,我们都知道,军队中最重要的作战力量就是基层的士官力量,因此德国就将每一名士兵都当做士官来培养,国内遍地开办射击俱乐部和飞行俱乐部,如此一来,德国在短时期内就有了将近二十万名班长,以及一大批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希特勒就可以有恃无恐的快速扩充部队了,同时又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

德国成立了“希特勒青年团”,以野外求生的名义接受训练,以此来达到训练士兵的目的


希特勒青年团也会发放制服,军靴,也有自己的勋章和等级军衔。主要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和军事训练。这些青少年要进行射击,匍匐前进,野营,穿越铁丝网,攀登等等严酷的训练。到1933年,希特勒青年已经有233万队员。 到了1930年以后,德国又成立了德国女青年联盟和德国少年团,对全体14-18岁女性和10-14岁男性少年进行军事和纪律训练,训练内容甚至还包括了戴着钢盔和防毒面具进行拔河比赛,这种等级很高的军事训练。 到二战爆发前夕的1938年,希特勒青年团等组织现役人员,已经有700万人。到1939年,所有的10-19岁德国青少年都接受过各级青年团和少年团队军事训练。战争爆发以后,青年团成员就开始进入德意志帝国铁路、消防局、邮局、情报局、防空炮部队等部门工作。 到18岁时,再被征收到德国军队当中服役。而这个时候,很多青少年已经经历了8年,军事训练,体育锻炼,野外行军野营训练,还有纪律训练,完全是一名合格的士兵。 正是这种组织和训练,让德国在二战可以拥有超过千万合格兵源。

德国还成立了“国家劳动奉献团”,说是参加义务劳动,其实就是进行军事训练


德国让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公民定期参加义务劳动,实则就是对公民进行全民军事训练,让大多数公民都能够熟练掌握军事技能,做到战时能够随时为部队补充兵源。


1935年3月,希特勒在德国大量招兵,只要是年纪满了20岁的,没有疾病的,都可以来参军。服役时间也从之前的一年变为了两年。这些新来的士兵训练时间大都在半年左右,这样一来,德国也可以保证军队中永远都存在一半是经过训练的高素质士兵。 除此之外,所有的士兵在退伍的时候都被列入了预备军人的名单,只要是年龄不超45岁的,就有义务再次入伍。

因此,在短短的数年内,德国的士兵数量就得到极速的增长。在二战中,德国士兵的总数已经达到了1700多万,国内平均每五个人中,就要一位是军人。


米曹说事


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德国的工业能力超强。

答案其他人也说了不少,比如高度重视现役部队和预备部队士兵的训练。当时凡尔赛合约只允许德国拥有20万人的部队,德国就从这20万人开始培养,国内遍地开办射击俱乐部和飞行俱乐部,如此一来,德国在短时期内就有了将近二十万名班长,以及一大批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希特勒就可以有恃无恐的快速扩充部队了,同时又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

其次他们还成立了“希特勒青年团”、“国家劳动奉献团”等组织,说是社会团体,实际上都是准军事化组织,为德军后来的扩充培养了大量的基层部队人员。

再次是预备役,预备役的概念起源于德国,法国要求的是德国全面禁止拥有军队,但是在英美等国的干涉下,德国被允许保留了大约10万人的预备役部队,预备役使德国可以在现有20万人基础上大量的训练部队,让其退役为预备役,再接着训练新一批的部队,这样循环下去为纳粹德国储备了大量兵力。

最后是希特勒鼓吹民族主义,激起了德国人的民族情绪。使德国能够迅速地进行社会动员。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德国的超强的工业能力才是根本原因。

实际上,到了二战时期,士兵的装备已经成了主要因素,一个国家只有工业能力强,才能迅速地生产出大量的武器,装备到部队,不然,只有人,没有装备,就是再多的人送到战场上哪也是送死去的。

所以,二战时期的战争对工业能力要求非常高,不仅仅是部队武装以后上了战场的问题,而是在战场上,武器装备的消耗也很大,需要工业能够迅速地补充损失的武器装备,以不断保障战争的需要。

以下是二战爆发前各国的工业生产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德国实际上是工业强国,如果只是人口,那么显然当时的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我们在抗日战争中,实际上能够动员的兵力并不多,国民党在整个战争中正规军始终在400多万的规模,而日本可以动员达到1000万人,就是因为工业上的差距造成的。

一支完整的作战集团,不仅是枪支弹药的生产,还涉及坦克、飞机、火炮等重装备的生产,还有运输车、医疗、原油等辅助装备的生产。如果不能满足这些,往往有了足够的人,但是没有装备,不能形成战斗力。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一名男子成年,都可以作为士兵参战,当然只要他有足够的武器装备。而男性参战后,生产也可以由女性替代,但前提是工业能力强,工业能力强的国家,机器装备很多,可以替代很多人力劳动,所以很多事情女性就可以替代男性。

以下是二战期间各国武器生产情况:

德国

维斯佩自行火炮:1943年514辆,1944年162辆

Pz.38(t)轻型坦克:战前78辆(捷克),1939年153辆(捷克),1940年367辆,1941年678辆,1942年198辆

马德尔138坦克歼击车:1942年110辆,1943年783辆,1944年323辆

马德尔139坦克歼击车:1942年344辆铁格自行火炮:1943年225辆,1944年346辆

追猎者坦克歼击车:1944年1687辆,1945年1335辆

PzIII轻型坦克:战前98辆,1939年157辆,1940年396辆,1943年100辆

PzIII(50)轻(中)型坦克:1940年466辆,1941年1673辆,1942年315辆,1943年1906辆

PzIII(75)轻(中)型坦克:1942年450辆,1943年213辆

StuGIII自行火炮:1940年184辆,1941年540辆,1942年90辆

StuGIIIF型自行火炮:1942年702辆,1943年3011辆,1944年3850辆,1945年863辆PzIVD型中型坦克:战前211辆,1939年45辆,1940年268辆,1941年467辆,1942年124辆

PzIVG型中型坦克:1942年870辆,1943年3013辆,1944年3126辆,1945年385辆StuGIV自行火炮:1943年30辆,1944年1006辆,1945年105辆

JagdIV坦克歼击车:1944年769辆

JagdIV/70坦克歼击车:1944年767辆,1945年441辆

灰熊自行火炮:1943年66辆,1944年215辆,1945年17辆

黄蜂自行火炮:1943年368辆,1944年289辆,1945年57辆

纳瑟恩坦克歼击车:1943年345辆,1944年133辆,1945年16辆

M belwagen自行高炮:1944年205辆,1945年35辆旋风自行高炮:1944年100辆,1945年5辆

Ostwind自行高炮:1944年15辆,1945年28辆豹式坦克:1943年1768辆,1944年3777辆,1945年439辆

猎豹坦克歼击车:1944年226辆,1945年198辆象式坦克歼击车:1943年90辆虎式重型坦克:1942年78辆,1943年649辆,1944年623辆

虎王重型坦克:1943年3辆,1944年377辆,1945年100辆

猎虎坦克歼击车:1944年49辆,1945年36辆

苏联:

T-26轻型坦克:1940年1549辆

BT-7轻型坦克:1940年706辆

T-40轻型坦克:1940年41辆,

1941年638辆T-50轻型坦克:1941年48辆,1942年15辆

T-60轻型坦克:1941年1385辆,1942年4660辆

T-70轻型坦克:1942年4913辆,1943年3483辆

SU-76坦克歼击车:1942年26辆,1943年1908辆,1944年7155辆,1945年3552辆

T-34/76中型坦克:1940年117辆,1941年3020辆,1942年12572辆,1943年15820辆,1944年4100辆T-34/85中型坦克:1944年10615辆,1945年21108辆(其中一万余辆为战后)

SU-122自行火炮:1942年25辆,1943年611辆

SU-85坦克歼击车:1943年760辆,1944年1899辆

SU-100坦克歼击车:1944年500辆,1945年1835辆

T-28重型坦克:1940年13辆

KV-1重型坦克:1940年141辆,1941年1258辆,1942年1860辆

KV-1S重型坦克:1942年585辆,1943年621辆

KV-85重型坦克:1943年148辆

KV-2重型坦克:1940年102辆,1941年100辆

KV-8重型坦克:1942年102辆,1943年35辆

IS-1重型坦克:1943年67辆,1944年40辆

IS-2重型坦克:1943年35辆,1944年2210辆,1945年1150辆

SU-152:1943年704辆

ISU-122/152:1943年35辆,1944年2510辆,1945年1530辆

美国:

M1轻型坦克:1940年34辆。

M2轻型坦克:1940年325辆,1941年40辆,1942年10辆

M3轻型坦克:1941年2551辆,1942年7839辆,1943年3469辆

M5轻型坦克:1942年2825辆,1943年4063辆,1944年1963辆

M22蝗虫轻型坦克:1943年680辆,1944年150辆

M24霞飞轻型坦克:1944年1930辆,1945年2801辆

M18悍妇坦克歼击车:1943年812辆,1944年1695辆

M2A1中型坦克:1940年6辆,1941年88辆

M3格兰特中型坦克:1941年1342辆,1942年4916辆

M4谢尔曼中型坦克:1942年8017辆,1943年21231辆,1944年3504辆,1945年651辆M4

谢尔曼-76中型坦克:1944年7135辆,1945年3748辆

M4谢尔曼自行火炮:1944年2286辆,1945年2394辆

M10狼獾坦克歼击车:1942年639辆,1943年6067辆

M36强击者坦克歼击车:1944年1400辆,1945年924辆

M7牧师自行火炮:1942年2028辆,1943年786辆,1944年1164辆,1945年338辆M12自行火炮:1942年60辆,1943年40辆

M26潘兴重型坦克:1944年40辆,1945年2162辆

美国二战主要飞机产量轰炸机(64572)

B-17四发重型轰炸机空中堡垒---12731架

B-24四发重型轰炸机解放者---19203架

B-29四发重型轰炸机超级空中堡垒---3974架

B-32四发重型轰炸机统治者---155架

B-18双发中型轰炸机bolo---122架

B-23双发中型轰炸机龙---33架

B-25双发中型轰炸机米切尔---9817架

B-26双发中型轰炸机掠夺者---5266架

SBD单发双座俯冲轰炸机无畏---5321架

SB2C单发双座俯冲轰炸机hell diver---7200架SB2A单发双座俯冲轰炸机掠夺者---750架

战斗机(105378)

P-26单发单座战斗机玩具枪---174架

P-35单发单座战斗机---60架

P-36单发单座战斗机鹰---1424架

P-38双发单座战斗机闪电---9923架

P-39单发单座战斗机空中眼镜蛇---9558架

P-40单发单座战斗机鹰---13738架

P-43单发单座战斗机枪骑兵---375架

P-47单发单座战斗机雷电---15683架

P-51单发单座战斗机野马---15586架

P-59双发单座喷气战斗机空中彗星---66架

P-61双发多座夜间战斗机黑寡妇---607架

P-63单发单座战斗机眼睛王蛇---3303架

FR双发单座组合动力战斗/轰炸机火球---66架

YFM-1双发五座重型截击机Airacuda---14架

F2A单发单座战斗机水牛---216架

F4U单发单座舰载战斗机---12681架

F6F单发单座战斗机地狱猫---12272架

F4F单发单座战斗机野猫---7905架

F8F单发单座战斗机熊猫---1263架

FF-1单发单座双翼战斗机---62架

F6C单发单座双翼战斗机隼---77架

F11C-2/BF2C单发单座双翼战斗机---325架

攻击机(23096)

A-20双发中型攻击机浩劫/波士顿---7478架

A-26双发中型攻击机入侵者---2502架

A-29双发中型攻击/巡逻机哈德逊---约3000架

TBD单发三座鱼雷机蹂躏者---130架

TBF单发三座鱼雷机复仇者---9836架

T4M单发鱼雷机---150架

苏联二战主要飞机产量

轰炸机(29183)

DB-3/Il-4双发中型轰炸机---6784架

Pe-2双发中型轰炸机---11427架

Pe-8四发重型轰炸机---79架

SB双发中型轰炸机---6656架

Su-2单发双座轻型轰炸机---892架

TB-3四发重型轰炸机---818架

Tu-2双发中型轰炸机---2527架

战斗机(78337)LaGG-3单发单座战斗机---6528架

La-5单发单座战斗机---9920架

La-7单发单座战斗机---5753架

MiG-3单发单座战斗机---3220架

伊-15单发单座双翼战斗机---7175架

伊-16单发单座战斗机---9004架

Yak-1单发单座战斗机---8721架

Yak-7单发单座战斗机---6399架

Yak-3单发单座战斗机---4848架

Yak-9单发单座战斗机---16769架

攻击机(36629)

Il-2单发单座/双座攻击机---36163架

Il-10单发双座攻击机---466架辅助飞机MBP-2单发水上机---34架

二战德国主要飞机产量

轰炸机(34402)

Ar-234双发/四发喷气轰炸机---244架

Do-23单发轰炸机---210架Do-215双发中型轰炸机---101架

Do-217双发中型轰炸机---1730架

Do-17Ka-1/Kb-1型---70架Do-17Z型---506架He-70侦察轰炸机---270架

He-111双发中型轰炸机---7585架

He-115三发水上轰炸机---约500架

He-118单发俯冲轰炸机---15架He-177四发重型轰炸机---900架

Ju-86双发中型运输/轰炸机---137架

Ju-87单发双座俯冲轰炸/攻击机---5709架

Ju-88双发中型轰炸/侦察/夜间战斗机---15286架

/14980架Ju-188双发轰炸/夜战/侦察机---1036架

Ju-388双发轰炸/夜战/侦察机---103架

战斗机

(64596)Bf-109单发单座战斗机---35000架

Bf-110双发双座远程/夜间战斗机---5762架

或6170架或6140架

Do-335双发单座截击机---22架

Fw-190单发单座战斗机---20001架/另说20051架He-162单发单座喷气战斗机---125架

He-219双发夜间战斗机---268架

Me-163单发单座火箭截击机---369架

Me-163A型---10架Me-262双发单座喷气战斗机---1422或1394架

Me-410双发双座战斗/轰炸/侦察机---1160架

Ta-152单发单座战斗机---67架

Ta-154双发夜间战斗机---12架

攻击机(1724)Fi-167单发双座双翼舰载侦察/鱼雷机---14架

He-51单发单座战斗/侦查/攻击机---234架

Hs-123单发单座攻击机---610架

Hs-129双发单座攻击机---866架/另一说为879架教练机Ar-96单发初级教练机---11546架

Fw-56单发单座高级教练/轻型战斗机---约1000架Go-145单发初级教练机---9965架He-45单发侦察轰炸/高级教练机---512架He-72单发初级教练机---2000架


日本二战主要飞机产量轰炸机(14513)

D3A单发双座舰载俯冲轰炸机99舰爆---1495架

D4Y单发舰载俯冲轰炸机彗星---2038架

G3M双发中型轰炸机九六式陆攻---1048架

G4M双发中型轰炸机一式陆攻---2479架

P1Y双发中型轰炸机银河---1002架

Ki-21 97式重爆---2064架或2050架

Ki-32 98式轻轰炸机---864架Ki-48 99式双轻爆---1977架

Ki-49 百式重爆怒龙---819架

Ki-67 四式重爆飞龙---727架

战斗机(35528)

A5M 96式舰战---1094架A6M 零式舰战---10449架

A6M2-N 零式水上战斗机---327架

J1N双发远程/夜间战斗机月光---477架

J2M单发单座截击机雷电---470架

N1K单发单座水上战斗机强风---97架

N1K1-J单发单座战斗机紫电---1007或1435架N1K2-J紫电改---428架

Ki-10 95式战斗机---2588架

Ki-27 97式战斗机---3386架或3999架Ki-43 一式战斗机隼式---5751架

Ki-44 二式战斗机钟馗式---225架Ki-45 二式双发战斗机屠龙---1690架

Ki-61 三式战斗机飞燕---3078架Ki-84 四式战斗机疾风式---3577架

Ki-100 五式单发单座战斗机---271架或396架

攻击机(5285)

B4Y单发舰载攻击机96式舰攻---205架

B5N单发舰载攻击机97式舰攻---1149架

B5M1单发舰载攻击机97式2型舰攻---125架

B6N单发三座舰载攻击机天山---1286架

B7A单发双座舰载攻击/轰炸机流星---114架

M6A单发双座水上攻击机晴岚---18架

Ki-51 99式袭击机---2388架

运输机(2045)

Ki-54 1式高教/运输机---1358架

Ki-56 1式运输机---121架

Ki-57/L4M 百式运输机---507架

Ki-59 1式小型运输机---59架

辅助飞机(4774)

C6N单发三座侦察机彩云---463架

E7K单发三座舰载水上侦察机---530架

E15K单发舰载水上侦察机紫云---15架

E16A单发水上侦察/轰炸机瑞云---256架

Ki-15 97式司侦---437架或439架

Ki-36 立川98式联络机---1333架

Ki-46 百式司侦---1740架

中国抗战八年武器产量状况:

步枪55万支

轻机枪4万挺

重机枪2万挺

82MM以下的迫击炮12500门

37毫米战防炮生产了94门

120毫米迫击炮约60门

由此可以看出,一旦大战爆发,能不能迅速动员起来,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由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决定的。


老威观史


这个问题就要说到一战结束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能保存军队限制的问题了,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战德国战败后,《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军取消总参谋部,不得拥有坦克这类重武器,军队常备保持在十万人,但是不要小瞧了这精简的十万人,尽管常备军队相比一战前的七十八万人只有十分之一左右,但是军队的限制使得保留下来的军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就是将来扩编军队中的骨干,事实证明后来也确确实实是这样。

德军的扩军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德军最多的时候军队也没有一千七百万人,德军常备从当时的十万精锐到1937年时,常备军和预备役已经扩编到了一百六十万人,而到1939年波兰战役时,德军参加作战的部队就有八十八万多人,加上预备队都已经达到一百六十万了。而到了1943年时,德军的总兵力是最多的,达到了一千三百五十五万人,相比1935年的十万人扩编了一百多倍。

那么为什么会扩编的如此之快呢?那十万人再怎么稀释在军队里,也不可能有这么多人,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纳粹的一些政策。

纳粹在上台后不久就开始着手组建所谓“希特勒青年团”,表面上是一个青少年团体性质的组织,但实际上实施的却是秘密的军事训练,借以所谓户外探险或户外求生之名义来训练部队。然后就是在1935年成立“国家劳动奉献团”,在青少年在“希特勒青年团”的训练之后,包括成年人和这些青少年在内,都要在这里度过约一年时间,实际上也是打着劳动奉献的幌子训练军队,实施军事化管理并且还有体能训练。并且希特勒还将征兵年龄下调到了二十岁,从而更多的青壮年可以被编入国防军或武装党卫队,而一些退役的老兵也不放过,希特勒在各地组建“乡土防卫队”(东普鲁士为“乡土突击队”即LandSturm)这样的军事组织来容纳退役老兵和大部分一战老兵,于是德国就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现役军队有20岁到22岁的青壮年士兵,还有23岁到45岁的预备役军队。

纳粹在上台后不久就开始着手组建所谓“希特勒青年团”,表面上是一个青少年团体性质的组织,但实际上实施的却是秘密的军事训练,借以所谓户外探险或户外求生之名义来训练部队。然后就是在1935年成立“国家劳动奉献团”,在青少年在“希特勒青年团”的训练之后,包括成年人和这些青少年在内,都要在这里度过约一年时间,实际上也是打着劳动奉献的幌子训练军队,实施军事化管理并且还有体能训练。并且希特勒还将征兵年龄下调到了二十岁,从而更多的青壮年可以被编入国防军或武装党卫队,而一些退役的老兵也不放过,希特勒在各地组建“乡土防卫队”(东普鲁士为“乡土突击队”即LandSturm)这样的军事组织来容纳退役老兵和大部分一战老兵,于是德国就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现役军队有20岁到22岁的青壮年士兵,还有23岁到45岁的预备役军队。


战斗机解说家


其实1700万这个数字就有些过于夸大了,其中加上了外籍部队、仆从国等这些力量,而实际上二战德军从开战到战败的总兵力应该是1300万左右。

在纳粹政权刚上台时,受制于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德国国防军还是一支只有10万人的军队,兵力不足,而且武器装备水平也很差,但是纳粹本身就有意扩军备战,所以这10万人几乎就是按照士官标准培养的,对后来德军的迅速扩充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经验丰富的优秀士官能帮助培养合格的士兵,是训练体系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纳粹德国最初主要是征召年轻人参军入伍,在战争初期基本能满足作战需要。但是二战中期之后,德军开始陷入困局,兵力损失极为惨重,因此开始不断放开年龄限制,很多少年人、中年人都开始被强制参军入伍。在战争后期甚至不少儿童、老年人也被强迫参军,因此这才有了这高达千万的惊人数字,毕竟德国总人口也不过6000万人。

而实际上德军之所以能够迅速迅速扩充兵力,和其之前的很多举措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开战之前德国就建立有很多组织,比如帝国劳工组织、各种体育运动组织等等,就意在锻炼青少年的体能等,为未来可能的需要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保障。


战壕


大家好,我是小叶。一战德国战败以后,在《凡尔赛条约》的约束下,德国的军事力量被限定在仅能进行自我防卫的地步。而且,在法国的强力要求下,德国的军工产业也被限制发展。那么,二战中,希特勒是如何做到在短短几年内,将德国士兵从20万扩充到1700万呢?

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首先,一战胜利者协约国内部各国心怀鬼胎,对德国军事力量要求摧毁性严控的只有法国,法国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法国在一战中伤亡惨重,其想要趁机报复,另一方面是法国想独霸欧洲大陆,而他的对手只有德国,如果能够一次性“掐死”德国,法国称霸欧洲指日可待。英国奉行光荣独立政策,但是他不想法国一家在欧洲大陆一家独大,因此,在法国要求严厉惩戒德国时,英国却以德国人民需要生存自由为由对法国提出的条件加以大大降低,这实质上为德国军事力量的崛起埋下了巨大的隐患。美国那时还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国家,虽然其在经济总量上已经远超欧洲任一国家,但是,由于世界政治中心仍然在欧洲,其话语权还很少,所以它主要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量,因此,在德国问题上它也不主张大肆的限制德国。事实上。或许可能出乎你的意外,在一战后,对德国援助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德国军事工业能够崛起离不开美国在资金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持,甚至美国的福特公司还因为对德国大量的技术支持,而获得了德国政府授予的双头鹰奖章,即使二战爆发后的一段时间,美国依然在向德国出口武器。甚至,纳粹党的竞选经费都来于自华尔街。一战后,各个国家不同的诉求给德国军事力量大肆扩张提供了可能。其次,《凡尔赛条约》要求的大量战争赔偿使德国的经济崩溃,马克巨幅贬值,民众生活苦不堪言,这使普通民众对英法等国充满了憎恨,再加上纳粹党上台后,大肆鼓吹民粹主义,这些都使希特勒能够大量的吸引年轻人加入军队。

希特勒大肆鼓吹民族主义

再者,预备役的概念起源于德国,法国要求的是德国全面禁止拥有军队,但是在英美等国的干涉下,德国被允许保留了大约10万人的现役部队,预备役使德国可以在现有10万人基础上大量的训练部队,让其退役为预备役,再接着训练新一批的部队,这样循环下去为纳粹德国储备了大量兵力。二战一开始,这些预备役立马被招了回来组成正规军队。最后,纳粹还以各种借口偷偷的训练部队,如成立“希特勒青年团”和“国家劳动奉献团”等等,以各种名义对加入其中年轻人进行军事训练,这也为以后快速的扩军做好了准备。

希特勒青年团访问东京

以上就是我关于“二战中,希特勒如何做到短短几年将德国士兵从20万扩充到1700万?”的回答,如果您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的看法和见解,欢迎您在下方留言和小叶一起讨论,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小叶,感谢您的阅读。


小叶谈军事


所谓预备役,就是让服完兵役的士兵必要时再重新征召。使国家在和平时期维持一支相对小规模的常备军,战时可以在短时间内组建出大规模的军团。现代军队的预备役概念源自德国,将其发挥到极致的也是德国。因此德军在二战一开战就拥有了大批训练有素的部队。

一战后凡尔赛和约解散了德国参谋部并限制制造武器,德国只能保有10万现役部队,现役军人役期长达12年。也就是说在12年内德国都不能再训练新兵,同时要等到12年后才能有10万的预备役军人!德国在1935年重新武装时,只有10万现役军人加10万预备役军人。

但德国秘密做出了对策:一、成立“希特勒青年团”,让青少年以野外求生技能为名实施军事训练。二、1935年成立“国家劳动奉献团”,规定青少年必须参加一年以上义务劳动。实则实行军事管理和体能训练,所谓的“用铲子代步枪”。

1935年3月德国开始实施征兵制,年满20岁的男子接受征兵体检,无重大身心障碍者立刻入伍,服役期从一年延长为两年,这样新兵训练时间为半年,两年兵役期保证了德军中随时都有至少一半是受完训的现役军人。

士兵退伍之后即列入预备役,45岁以前有义务再度入伍。在此制度下德20-22岁的为现役士兵,23-45岁的为预备役军人,从而使得德军有了源源不绝的补充兵力。二战德国鼎盛时期,德国动员的总兵力为17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5%


爱历史的三井寿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自然要接受应有的惩罚。

为了削弱德国的势力,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其中包括解散参谋部,限制武器制造,当然其中还包括限制德国的武装力量——只能拥有十万现役部队。

除了现役部队,还可以有预备役。什么是预备役?就是让服完兵役的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再次入伍,使得国家在短期之内可以组建一支军团保家卫国,现在现役军概念就是来源于德国。

也就是说德国全国上下的军队,一共拥有的人数为二十万。 二十万人即使再优秀也是无法与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想抗衡的,所谓人多力量大,这句俗话颠扑不破。

囿于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德国军队人数一直在十万左右徘徊,只到1935年,德国一共拥有二十万军队,仍然是之前所说的十万现役军和十万预备军。


但是仅凭这点兵力别说发动战争,甚至都不够其它国家塞牙缝的。

为了满足发动战争的需要,德国秘密地做出对外扩军的举动。

到了1943年德国拥有武装人数为1355万,达到了历史最高峰,相比于1935年足足乘以130倍之多,这是排除预备役的结果。

希特勒上台之后采纳曲线救国方针,第一就是成立“希特勒青年团”,借以野外求生的口号,对青少年进行系统化的训练。从而达到秘密训练士兵的目的。


第二就是德国建立“国家劳动奉献团”,和“希特勒青年团”一样,只不过训练对象由学生转化为成年人。一样的实行军事训练。

为了扩军,希特勒甚至压低征兵年龄,延长服役年限。只要是满了二十周岁的男性,没有重大疾病的都可以参军,服役时间也从原来的一年变为两年,新兵只需接受半年的训练便可,这样确保了军队中永远有一半左右的高素质士兵。

除此之外,所有退役的士兵还要被列入到预备役之中,为二战的开启做好了十足的铺垫。只要士兵年龄还在45岁以下就有义务再次入伍。

这样一来20到22的人是现役军,23到45之间的则成为预备役。这样德国就进入到了士兵增速的快车道。


在此还有必要说说为什么希特勒能在一战结束之后,能迅速拉拢大批青年人踊跃参军。

德国主要人种为日耳曼人,长期的民族主义宣传,导致德国人有很浓重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辱观。

再加上一战失败之后被战胜国各种刁难,国民生活苦不堪言,站前战后的巨大心理落差和国际地位,使得德国人民迫切希望重振昔日雄风。

而希特勒的出现,恰巧又给了他们精神上的希望,因此才会有很多的平民自愿报名参军。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德国的军服也是当时世界上制作最为精美的服装。


这也从很大一方面吸引了青少年的踊跃参军,正值青春年少的青年都幻想着披上帅气军装,征战四方的场面。德国帅气的军服无疑满足了他们的幻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