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流感为什么致命?

用户86443666374


很多人以为流感就是普通感染,这其实是一个特别大的误区,因为不重视而导致了情况进一步加重。

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多由感冒病毒引起(如鼻/咽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一般症状较轻,传染性弱,季节性不明显,1-5天可自愈。

流感则是由流感病毒引起,为丙型传染病,多冬春季流行。流感病毒又细分为甲、乙、丙三型,无论是甲型还是乙型病毒,容易变异,特别容易侵犯儿童及老人等抵抗力低下患者。临床症状较重,病程较长,易出现并发症。

流感病毒通过劫持鼻子和喉咙中的人体细胞来复制自己。当大量的病毒聚集在一起以后,便引发了免疫系统的强烈反应,此时免疫系统会派遣大量的白细胞、抗体以及炎性细胞因子消除外来的威胁。T细胞攻击和摧毁那些带有病毒的细胞组织,特别是病毒倾向于盘踞的呼吸道和肺部,有时免疫系统的反应过于强烈,摧毁了肺部的很多细胞组织,导致无法为血液提供足够的氧气,造成了缺氧和死亡。

有关传染性疾病可以关注李平医生,健康路上有我陪伴!


感染科李平医生




为什么流感会致死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流感病毒性肺炎。

流感病毒可以引起肺炎,大家可能都知道SARS,非典病毒同样也会导致病毒性肺炎。流感病毒性肺炎可引起严重的肺部症状,特别是那些既往有基础肺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例如,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老年人,本来肺功能就不好,流感病毒性肺炎就可能致命,整个肺都发白,我们俗称为大白肺。

流感致死的原因绝大部分是因为流感性肺炎。



第二,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侵犯心肌可以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炎是非常危险的。心肌如果坏死了,心脏就跳动不起来了,那这个人也就活不了。

第三,病毒性脑炎

同样的原理,大脑也是人类最重要的器官,如果病毒侵犯大脑,引起严重的脑炎,也会致命的。


普外科曾医生


「流感」即「季节性流感」,有甲乙丙三种分型,最常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症状包括突然发热、咳嗽(通常是干咳)、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喉咙痛和流鼻涕。咳嗽可能很严重,可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大多数人在一周内从发烧和其它症状中恢复,不需要进行医疗。然而,流感可导致高危群体的严重疾病或死亡。


飞天牛牛牛


#段医生第127次悟空问答#流感大多呈自限性,但部分重症流感可因病情进展迅速导致死亡。那么,流感究竟为什么会导致死亡?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

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发热,可达 39-40℃,并有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一部分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型,尤其是感染乙型的儿童。

流感大多呈自限性,部分可合并严重并发症。

流感引起的并发症包括:

1.肺炎,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

起病后 2-4 天或在流感恢复期,出现高热、剧烈咳嗽、脓性痰、呼吸困难等情况,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

2.神经系统损伤

包括脑炎、脑膜炎、急性坏死性脑病、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3.心脏损害

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重症病例可出现心力衰竭。此外,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相关住院和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主要症状有肌痛、肌无力、肾功能衰竭等。

5.感染性休克

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导致患者死亡的病因有:

1.重症肺炎,导致呼吸衰竭。

2.高热、严重的呕吐、腹泻,导致脱水,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3.直接或间接损伤脑组织,导致严重中枢及周围神经病变。

4.感染性休克,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因此,当出现下列症状时,需警惕危重情况的发生,建议立即就医。

1.持续高热超过3 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2.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3..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4..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5.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哪些人群更易出现危重情况?

一旦出现重症病例,应立即住院重症监护治疗,进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


段医生答疑在线


流感要人命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你只是对它没有深入的了解,很多人潜意识中把流感误当作普通感冒。其实重症流感真的会要命,而且要起命来还会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还是先来看看下面这组数据吧!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造成超过5000万人死亡(多么恐怖的数据);2009年新型H1N1流感曾在我国多省市大面积暴发,而全球因H1N1流感死亡的人数超过18000人。2013年我国曾暴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截止目前数据分析全国重症H7N9禽流感死亡率接近40%。

其实,婴幼儿和老年人一直是流感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高危人群。科学家做过研究,我国流感的死亡率为18/10万,和西方国家类似,其中86%以上的流感相关死亡发生于老年人。

那么,流感为什么会死人呢?最常见引起流感的死亡原因是重症肺炎,老年人本身肺功能下降,再加上抵御病毒最重要的武器——人体的免疫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因此老年人得了流感更容易出现重症患者,甚至导致死亡。最近在微信朋友圈中刷屏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中因重症流感积极抢救但仍治疗无效最终死亡的病人就是一位有高危因素的60岁老人。

不过,大家也不必恐慌,其实与发病率相比,流感的死亡率并不算高。大部分成年人确实就像是得了一次“重感冒”,是可以自愈的。所以,再次强调不必对这个季节的流感高发感到恐慌,有症状及时就医,不要大意!


菊花使者林国乐医生


流感致死,都不是死于感冒本身,而是感冒引发的并发症。

有报道过的情况,死于肺部感染和心脏问题的居多。肺部问题是并发的细菌感染,心脏问题多是急性心肌炎。

从中医的角度而言,是病人出现严重的五行失衡,五行失衡以后,遇到流感病毒,加剧了身体的失衡状况,整个西医治疗过程,因为没有五行平衡的观点,也不会考虑到纠正五行偏盛,身体失衡不能纠正,引发感染的源头就无法控制,源头不控,只和源头导致的问题对抗,结果就是,除非外源影响,病人恢复五行平衡,疾病得控;若病人五行失偏不改,疾病便始终难以控制。民间说法叫做命,“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同一个流感病毒,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死因?就因为人体差异,五行失衡的所在不同。失衡在肺则伤肺,失衡在心则伤心。

如果没有五行失衡的观点,西医标准人/平均人的思路,则很难理解不同人身上不同的并发症,也没有办法指导五行纠偏的治疗。


踏雪无痕5141815


很多人认为流感是小毛病,不可能导致人病重,甚至死亡,其实不然,流感每年都会夺取无数人的生命,欧洲数次流感大流行夺取的生命甚至超过一战和二战死亡人数的总和,主要死亡原因是流感所致的重症肺炎以及全身脏器功能衰竭,另外还有可能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致人死亡。

有调查发现,90%的人知道或听说过流感,
但对其传染性和并发症并不了解,

甚至对其认识存在诸多误区。

而10%的人以为流感同感冒没有区别。

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有时候全身症状重,呼吸系统症状反而轻,主要表现为轻度的打喷嚏流鼻涕,有的伴有咽痛,咳嗽,全身症状主要有发热,全身酸痛,疲乏感,有时候会出现重症肺炎,其他脏器损害症状。

医治感冒方式40年的发展变迁

还记得40多年前,人感冒了一般是不去医院,不打针不吃药的,在家多休息,多喝水,吃点好的,用凉毛巾物理降降温,睡的时候盖厚一点,要是能够出点汗,感冒基本上就好了。

要是遇到重感冒,身体实在是撑不住了,就会吃药;要是吃药也搞不定,那就只能是打针了;那个时候打针是打屁股蛋子,可不是静脉点滴,静脉注射只能用在急救上;从药量来说,一般40万、80万单位的青霉素下去,病就差不多好了;从病人的花费来说,一般几元钱足够。

曾几何时,孩子一有点头疼脑热、感冒发烧就立即去医院,害怕耽误了病情;有人自己买感冒药吃,有人嫌吃药见效慢,医院也不皮下注射,而是采用直接静脉注射的治疗模式;医疗科技宣称越来越进步,医院大楼越来越漂亮,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昂贵和高级;青霉素变成了一直在升级换代的头孢、先锋,80万单位的青霉素换成了800万单位的先锋;配备急救终极——ICU重症监护室的医院越来越多……

可为何一个小小的流感竟然能够夺命、使人破产呢?

人们是因病返贫,还是因医返贫?

孩子生病时的哭声让父母很心疼

中国医院临床滥用抗生素的责任与经济利益驱动的商业化大潮有关,但也不能全怪医生,医患双方都有责任,很大程度上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不当的健康维护观念有关。

比方说,一些家长在孩子生病求医时,如果比较有良知的医生不给输液挂水,只是建议孩子多休息、多喝水和物理降温,家长会觉得医生没本事不会治病,甚至于会直接埋冤或谩骂医生。你让医生怎么选择?

抗生素滥用还要到何时?

抗生素原本的功能就是抑制生物生命活动,虽然对病毒没辙,但对病人免疫系统的副作用却是巨大的!

中国医院的临床医生习惯于使用静脉输抗生素的方式来治感冒,就相当于用大炮打蚊子,蚊子太小(病毒是纳米级的)根本就打不着,但对战场——病人身体的破坏力却很大,直接会被打得千疮百孔。

用抗生素治流感是在救命呢?还是在夺命呢?

流感没有特效药。

流感病毒的特点是特别容易变异,虽然流感病毒感染后可以产生相应的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力对于病毒的新变种是没有效果的。

我是保力儿童健康管理师张巧林,以前在三甲医院临床工作,做母婴营养、儿童健康管理10来年,在此期间也出版了12本书。也是《营养专家教你轻松育儿》的作者,同时也服务了3万多妈妈和孩子,让她们获得了健康。花了7年时间孕育出来的营养育儿经,凝聚了无数宝宝的经验,也跟大家一样,也是6岁孩子的妈妈,孩子在6年期间,用于医疗的费用,包括检查,不超过500元。才让我放下了担忧和焦虑,也希望把自己如何用营养呵护、儿童健康管理、非药物疗法的经验分享给大家,让大家都受益,做到科学轻松育儿,本来带孩子,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应该是一件很快乐、幸福的事情。

关注我,有育儿课程送,未来的9年,陪你一起呵护宝宝的健康成长。


张巧林说育儿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屏,许多人以为流感就和普通感冒一样,不是什么需要重视的疾病,没想到流感也会死人。



其实流感和普通感冒是完全不同的疾病,流感要凶险的多,流感可导致死亡,特别是对婴幼儿,老年人以及有基础疾病的那些具有重症危险因素的患者来说。


具体哪些因素是重症危险因素呢?

  • 年龄≥65岁。
  • 合并严重基础病或特殊临床情况,如心脏或肺部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肿瘤、免疫抑制状态、孕产妇等。

  • 发病后持续高热(T≥39℃)。
  • 淋巴细胞计数持续降低。
  • CRP、LDH及CK持续增高。
  • 胸部影像学提示肺炎快速进展

这些人群由于基础疾病,免疫功能弱,受到病毒侵袭后容易发展为重症肺炎,对于流感导致的重症肺炎通常要比细菌导致的重症肺炎难治。


这是因为细菌感染,即使是发展成为重症肺炎,只要不是泛耐药菌,全耐药菌感染,一般来说还有机会使用抗感染药物控制感染,遏制进一步加重。但是流感病毒早期感染的时候(48小时内)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对病毒还有抑制作用,一旦错过早期遏制病毒的时机,后续使用抗病毒药物作用就不大了。随着病程的发展,对于免疫低下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流感病毒可能就会迅速大量繁殖,最终导致重症肺炎。


如果重症肺炎没有有效的药物遏止病原体的话,那么死亡率就会非常高了,会导致呼窘迫,呼吸频率加快,氧合指数严重降低,最终呼吸衰竭,多器官衰竭而死。



如果觉得本文有用,请分享给更多的人。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会与您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识。


无名药师


许多朋友想不通,一个小小的“感冒”就要花费几十万的治疗费用,甚至有的人因为“感冒”而丟掉了性命,这是什么情况?难道现代医疗对感冒这样的“小”问题都束手无策了么?难道医生连个“感冒”都看不好了?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简称。感冒分成普通感冒和特殊类型的感冒。流感就是特殊类型的感冒。之所以我们把流感列为特殊类型的感冒,是因为流感病毒毒力强大,狡猾多变。当机体缺乏对流感病毒的免疫时,流感病毒迅速侵袭人体后大量复制并释放毒素,这些毒素使得人体出现脓毒血症,造成人体多系统及器官的功能损伤,继而威胁到生命安全。

因此及时的发现流感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流感病毒复制非常重要。神经氨酸酶的抑制剂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及时的发现流感病毒中的神经氨酸酶这个结构,然后定点的结合,阻止病毒进行下一步的复制繁殖。从而控制病程向好的方面进展,不至于越来越严重。

普通的感冒毒力弱,传染性低,通常一周左右时间即能痊愈。由于其致病菌非单一的病毒构成,不同的病毒也可以出现变异的情况,因此没有特效的感冒药。市面上的大多数感冒药都是以对症处理为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并不能直接杀灭感冒病毒。治愈感冒主要还是靠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免疫力强了,感冒自然不会纠缠不休了,您说呢?


儿科恩铭


流行性感冒又叫“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的接触以及被污染物品传播。冬春季节是流感高发时间段,很多人都会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袭,导致高烧、咽痛、乏力以及全身肌肉酸痛。

虽然大多数人难受一段时间后就自行痊愈了,但也有一些病人会持续加重,出现白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甚至人工肺,最后因此失去生命,这些人中不乏自认为身体强壮的中年人。相关数据显示,罹患季节性流感的病人大多表现为轻症,住院率为常驻人口的0.1%。

其中,约5%~10%的患者需要入住I C U,住院患者的死亡率为4%, I C U患者的死亡率为20%~2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流感的季节性流行都可导致29~65万人死亡。关于流感致命的原因及预防方法,详细介绍如下:

流感的攻击性更强

与普通感冒不同,流感的攻击性更强,患流感后多会出现高热(可伴有寒颤),而且发热的持续时间长,会出现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以及乏力等明显症状,有些患者会合并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或脑炎,严重时会出现呼吸衰竭、急性坏死性脑病、脓毒性休克以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等严重临床症状。

免疫力低下者容易发展为重症

普通人患流感后一般会在1~2周内产生抗体,然后逐渐恢复健康。但如果是免疫力低下或有免疫缺陷的人群患上流感,就有可能发展为重症。一般来说,以下人群是流感的高危人群:1)年龄小于五岁的儿童,尤其是不满2岁的婴儿;2)年龄大于等于65岁的老年人。

3)患有以下疾病或出现相关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不包括高血压)、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和神经肌肉类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的疾病(如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 I V感染造成的免疫力低下者);4)肥胖者,体重质量指数超过30;5)妊娠期妇女。

流感病毒感染会诱发合并其它类型病原菌的感染

流感病毒的感染通常会成为其它感染的“启动因子”,感染流感病毒后呼吸道上皮细胞脱落会造成粘液纤毛清除功能丧失、基底膜暴露、上皮细胞因子反应减弱。也就是说,人体的保护屏障受到破坏,而且流感还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出现改变,更容易引发细菌和真菌感染,所以流感合并症很多。

一般来说,患流感后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就要考虑重症的可能:持续高热超过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神智改变:反应迟钝、嗜睡、儿童出现躁动、惊厥等;呼吸频率加快(超过30次/分钟)、呼吸困难、口唇发紫;严重的腹泻呕吐,身体出现脱水症状;合并肺炎;使原有基础病明显加重。

20世纪初的西班牙大流感

1918年爆发的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夺去了约40,00万人的生命,由于该病毒最早出现在西班牙,所以又叫“西班牙大流感”。美国科学家时隔90年再次进行了相关研究,发现该流感病毒至今仍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和致命性。科学家在冷冻的尸体中培育了1918年流感病毒,然后将它与普通的人类流感病毒(K173)进行比较,实验对象则是一群猴子。

研究报告指出,被植入1918年流感病毒的猴子在24小时后发病,其表现为精神委靡,而且不想吃喝,且不停地咳嗽、流鼻涕,而感染K173病毒的猴子没有上述严重症状。8天后,对这些猴子的尸体进行解剖研究发现,感染1918年流感病毒的猴子体内病毒扩散到了心脏和脾部,而肺部也遭受了损害。在感染后的6~8天,感染病毒的肺部组织已覆盖肺部的60%~90%,而且充满了血水之类的粘液。

与1918年流感病毒不同,感染K173病毒的猴子在6~8天就已出现自我恢复迹象。1918年流感病毒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会使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不再抵御病毒的侵袭:一部分免疫系统在病毒来袭时会萎靡不振,消极应对;另一部分免疫系统则会没日没夜地拼命抵抗。研究表明,1918年流感病毒有很强大的进攻性,其繁殖及在体内扩散的速度很快,从而会引起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儿童流感的特点及防治

儿童是流感的易感人群,成年人流感发病率在5%~10%,儿童高达20%~30%,所以一般推荐6个月~5岁的儿童每年都接种流感疫苗。由于我国大众普遍对流感疫苗不够不重视,所以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不高。

患普通感冒时,患儿主要表现为低热、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发热一般不超过三天,症状的持续时间也不超过一周。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患儿起病更快,而且高热更加多见,最高时可达39~40℃,全身症状比较严重,经常出现畏寒、寒战、肌肉酸痛、腹泻、腹痛等症状。

与成人相比,幼儿患流感更容易出现重症和危重症,一旦诊断为流感要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在出现症状后的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效果最佳。口服奥司他韦是目前治疗小儿流感的首选药物,对于一岁以下的宝宝及不方便口服药物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还可选择帕拉米韦注射液静脉输液对抗病毒,用药时应根据患者体重给药。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流感引起的咽喉肿痛可能比流感本身的症状更加凶险,因为这可能导致呼吸道阻塞,存在致命风险。虽然流感导致咽喉肿痛的情况不多见,但出现后往往会迅速发展,甚至成为一种严重并发症,所以在出现咽喉肿痛后要引起足够重视,积极配合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