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流感為什麼致命?

用戶86443666374


很多人以為流感就是普通感染,這其實是一個特別大的誤區,因為不重視而導致了情況進一步加重。

流感不同於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多由感冒病毒引起(如鼻/咽病毒、冠狀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一般症狀較輕,傳染性弱,季節性不明顯,1-5天可自愈。

流感則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為丙型傳染病,多冬春季流行。流感病毒又細分為甲、乙、丙三型,無論是甲型還是乙型病毒,容易變異,特別容易侵犯兒童及老人等抵抗力低下患者。臨床症狀較重,病程較長,易出現併發症。

流感病毒通過劫持鼻子和喉嚨中的人體細胞來複制自己。當大量的病毒聚集在一起以後,便引發了免疫系統的強烈反應,此時免疫系統會派遣大量的白細胞、抗體以及炎性細胞因子消除外來的威脅。T細胞攻擊和摧毀那些帶有病毒的細胞組織,特別是病毒傾向於盤踞的呼吸道和肺部,有時免疫系統的反應過於強烈,摧毀了肺部的很多細胞組織,導致無法為血液提供足夠的氧氣,造成了缺氧和死亡。

有關傳染性疾病可以關注李平醫生,健康路上有我陪伴!


感染科李平醫生




為什麼流感會致死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流感病毒性肺炎。

流感病毒可以引起肺炎,大家可能都知道SARS,非典病毒同樣也會導致病毒性肺炎。流感病毒性肺炎可引起嚴重的肺部症狀,特別是那些既往有基礎肺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例如,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老年人,本來肺功能就不好,流感病毒性肺炎就可能致命,整個肺都發白,我們俗稱為大白肺。

流感致死的原因絕大部分是因為流感性肺炎。



第二,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侵犯心肌可以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炎是非常危險的。心肌如果壞死了,心臟就跳動不起來了,那這個人也就活不了。

第三,病毒性腦炎

同樣的原理,大腦也是人類最重要的器官,如果病毒侵犯大腦,引起嚴重的腦炎,也會致命的。


普外科曾醫生


「流感」即「季節性流感」,有甲乙丙三種分型,最常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症狀包括突然發熱、咳嗽(通常是乾咳)、頭痛、肌肉和關節疼痛、喉嚨痛和流鼻涕。咳嗽可能很嚴重,可持續2周或更長時間。大多數人在一週內從發燒和其它症狀中恢復,不需要進行醫療。然而,流感可導致高危群體的嚴重疾病或死亡。


飛天牛牛牛


#段醫生第127次悟空問答#流感大多呈自限性,但部分重症流感可因病情進展迅速導致死亡。那麼,流感究竟為什麼會導致死亡?我就帶大家瞭解一下。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性。

大多數患者表現為發熱,可達 39-40℃,並有畏寒、寒戰,頭痛,全身肌肉關節痠痛、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一部分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等胃腸型,尤其是感染乙型的兒童。

流感大多呈自限性,部分可合併嚴重併發症。

流感引起的併發症包括:

1.肺炎,流感最常見的併發症。

起病後 2-4 天或在流感恢復期,出現高熱、劇烈咳嗽、膿性痰、呼吸困難等情況,嚴重者可出現呼吸衰竭。

2.神經系統損傷

包括腦炎、腦膜炎、急性壞死性腦病、脊髓炎、吉蘭-巴雷綜合徵等。

3.心臟損害

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重症病例可出現心力衰竭。此外,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臟病相關住院和死亡的風險明顯增加。

4.肌炎和橫紋肌溶解

主要症狀有肌痛、肌無力、腎功能衰竭等。

5.感染性休克

表現為高熱、休克及多臟器功能障礙等。

導致患者死亡的病因有:

1.重症肺炎,導致呼吸衰竭。

2.高熱、嚴重的嘔吐、腹瀉,導致脫水,出現休克甚至死亡。

3.直接或間接損傷腦組織,導致嚴重中樞及周圍神經病變。

4.感染性休克,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

因此,當出現下列症狀時,需警惕危重情況的發生,建議立即就醫。

1.持續高熱超過3 天,伴有劇烈咳嗽,咳膿痰、血痰,或胸痛;

2.呼吸頻率快,呼吸困難,口唇紫紺;

3..神志改變:反應遲鈍、嗜睡、躁動、驚厥等;

4..嚴重嘔吐、腹瀉,出現脫水錶現;

5.原有基礎疾病明顯加重。

哪些人群更易出現危重情況?

一旦出現重症病例,應立即住院重症監護治療,進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


段醫生答疑在線


流感要人命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你只是對它沒有深入的瞭解,很多人潛意識中把流感誤當作普通感冒。其實重症流感真的會要命,而且要起命來還會達到觸目驚心的地步,還是先來看看下面這組數據吧!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造成超過5000萬人死亡(多麼恐怖的數據);2009年新型H1N1流感曾在我國多省市大面積暴發,而全球因H1N1流感死亡的人數超過18000人。2013年我國曾暴發人感染H7N9禽流感,截止目前數據分析全國重症H7N9禽流感死亡率接近40%。

其實,嬰幼兒和老年人一直是流感出現併發症和死亡的高危人群。科學家做過研究,我國流感的死亡率為18/10萬,和西方國家類似,其中86%以上的流感相關死亡發生於老年人。

那麼,流感為什麼會死人呢?最常見引起流感的死亡原因是重症肺炎,老年人本身肺功能下降,再加上抵禦病毒最重要的武器——人體的免疫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因此老年人得了流感更容易出現重症患者,甚至導致死亡。最近在微信朋友圈中刷屏的“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一文中因重症流感積極搶救但仍治療無效最終死亡的病人就是一位有高危因素的60歲老人。

不過,大家也不必恐慌,其實與發病率相比,流感的死亡率並不算高。大部分成年人確實就像是得了一次“重感冒”,是可以自愈的。所以,再次強調不必對這個季節的流感高發感到恐慌,有症狀及時就醫,不要大意!


菊花使者林國樂醫生


流感致死,都不是死於感冒本身,而是感冒引發的併發症。

有報道過的情況,死於肺部感染和心臟問題的居多。肺部問題是併發的細菌感染,心臟問題多是急性心肌炎。

從中醫的角度而言,是病人出現嚴重的五行失衡,五行失衡以後,遇到流感病毒,加劇了身體的失衡狀況,整個西醫治療過程,因為沒有五行平衡的觀點,也不會考慮到糾正五行偏盛,身體失衡不能糾正,引發感染的源頭就無法控制,源頭不控,只和源頭導致的問題對抗,結果就是,除非外源影響,病人恢復五行平衡,疾病得控;若病人五行失偏不改,疾病便始終難以控制。民間說法叫做命,“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同一個流感病毒,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死因?就因為人體差異,五行失衡的所在不同。失衡在肺則傷肺,失衡在心則傷心。

如果沒有五行失衡的觀點,西醫標準人/平均人的思路,則很難理解不同人身上不同的併發症,也沒有辦法指導五行糾偏的治療。


踏雪無痕5141815


很多人認為流感是小毛病,不可能導致人病重,甚至死亡,其實不然,流感每年都會奪取無數人的生命,歐洲數次流感大流行奪取的生命甚至超過一戰和二戰死亡人數的總和,主要死亡原因是流感所致的重症肺炎以及全身臟器功能衰竭,另外還有可能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致人死亡。

有調查發現,90%的人知道或聽說過流感,
但對其傳染性和併發症並不瞭解,

甚至對其認識存在諸多誤區。

而10%的人以為流感同感冒沒有區別。

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有時候全身症狀重,呼吸系統症狀反而輕,主要表現為輕度的打噴嚏流鼻涕,有的伴有咽痛,咳嗽,全身症狀主要有發熱,全身痠痛,疲乏感,有時候會出現重症肺炎,其他臟器損害症狀。

醫治感冒方式40年的發展變遷

還記得40多年前,人感冒了一般是不去醫院,不打針不吃藥的,在家多休息,多喝水,吃點好的,用涼毛巾物理降降溫,睡的時候蓋厚一點,要是能夠出點汗,感冒基本上就好了。

要是遇到重感冒,身體實在是撐不住了,就會吃藥;要是吃藥也搞不定,那就只能是打針了;那個時候打針是打屁股蛋子,可不是靜脈點滴,靜脈注射只能用在急救上;從藥量來說,一般40萬、80萬單位的青黴素下去,病就差不多好了;從病人的花費來說,一般幾元錢足夠。

曾幾何時,孩子一有點頭疼腦熱、感冒發燒就立即去醫院,害怕耽誤了病情;有人自己買感冒藥吃,有人嫌吃藥見效慢,醫院也不皮下注射,而是採用直接靜脈注射的治療模式;醫療科技宣稱越來越進步,醫院大樓越來越漂亮,醫療設備越來越先進、昂貴和高級;青黴素變成了一直在升級換代的頭孢、先鋒,80萬單位的青黴素換成了800萬單位的先鋒;配備急救終極——ICU重症監護室的醫院越來越多……

可為何一個小小的流感竟然能夠奪命、使人破產呢?

人們是因病返貧,還是因醫返貧?

孩子生病時的哭聲讓父母很心疼

中國醫院臨床濫用抗生素的責任與經濟利益驅動的商業化大潮有關,但也不能全怪醫生,醫患雙方都有責任,很大程度上與患者及其家屬的不當的健康維護觀念有關。

比方說,一些家長在孩子生病求醫時,如果比較有良知的醫生不給輸液掛水,只是建議孩子多休息、多喝水和物理降溫,家長會覺得醫生沒本事不會治病,甚至於會直接埋冤或謾罵醫生。你讓醫生怎麼選擇?

抗生素濫用還要到何時?

抗生素原本的功能就是抑制生物生命活動,雖然對病毒沒轍,但對病人免疫系統的副作用卻是巨大的!

中國醫院的臨床醫生習慣於使用靜脈輸抗生素的方式來治感冒,就相當於用大炮打蚊子,蚊子太小(病毒是納米級的)根本就打不著,但對戰場——病人身體的破壞力卻很大,直接會被打得千瘡百孔。

用抗生素治流感是在救命呢?還是在奪命呢?

流感沒有特效藥。

流感病毒的特點是特別容易變異,雖然流感病毒感染後可以產生相應的免疫力,但這種免疫力對於病毒的新變種是沒有效果的。

我是保力兒童健康管理師張巧林,以前在三甲醫院臨床工作,做母嬰營養、兒童健康管理10來年,在此期間也出版了12本書。也是《營養專家教你輕鬆育兒》的作者,同時也服務了3萬多媽媽和孩子,讓她們獲得了健康。花了7年時間孕育出來的營養育兒經,凝聚了無數寶寶的經驗,也跟大家一樣,也是6歲孩子的媽媽,孩子在6年期間,用於醫療的費用,包括檢查,不超過500元。才讓我放下了擔憂和焦慮,也希望把自己如何用營養呵護、兒童健康管理、非藥物療法的經驗分享給大家,讓大家都受益,做到科學輕鬆育兒,本來帶孩子,陪伴孩子健康成長,應該是一件很快樂、幸福的事情。

關注我,有育兒課程送,未來的9年,陪你一起呵護寶寶的健康成長。


張巧林說育兒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屏,許多人以為流感就和普通感冒一樣,不是什麼需要重視的疾病,沒想到流感也會死人。



其實流感和普通感冒是完全不同的疾病,流感要兇險的多,流感可導致死亡,特別是對嬰幼兒,老年人以及有基礎疾病的那些具有重症危險因素的患者來說。


具體哪些因素是重症危險因素呢?

  • 年齡≥65歲。
  • 合併嚴重基礎病或特殊臨床情況,如心臟或肺部基礎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腫瘤、免疫抑制狀態、孕產婦等。

  • 發病後持續高熱(T≥39℃)。
  • 淋巴細胞計數持續降低。
  • CRP、LDH及CK持續增高。
  • 胸部影像學提示肺炎快速進展

這些人群由於基礎疾病,免疫功能弱,受到病毒侵襲後容易發展為重症肺炎,對於流感導致的重症肺炎通常要比細菌導致的重症肺炎難治。


這是因為細菌感染,即使是發展成為重症肺炎,只要不是泛耐藥菌,全耐藥菌感染,一般來說還有機會使用抗感染藥物控制感染,遏制進一步加重。但是流感病毒早期感染的時候(48小時內)使用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如奧司他韋對病毒還有抑制作用,一旦錯過早期遏制病毒的時機,後續使用抗病毒藥物作用就不大了。隨著病程的發展,對於免疫低下以及有基礎疾病的人,流感病毒可能就會迅速大量繁殖,最終導致重症肺炎。


如果重症肺炎沒有有效的藥物遏止病原體的話,那麼死亡率就會非常高了,會導致呼窘迫,呼吸頻率加快,氧合指數嚴重降低,最終呼吸衰竭,多器官衰竭而死。



如果覺得本文有用,請分享給更多的人。點擊右上角關注,我會與您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識。


無名藥師


許多朋友想不通,一個小小的“感冒”就要花費幾十萬的治療費用,甚至有的人因為“感冒”而丟掉了性命,這是什麼情況?難道現代醫療對感冒這樣的“小”問題都束手無策了麼?難道醫生連個“感冒”都看不好了?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簡稱。感冒分成普通感冒和特殊類型的感冒。流感就是特殊類型的感冒。之所以我們把流感列為特殊類型的感冒,是因為流感病毒毒力強大,狡猾多變。當機體缺乏對流感病毒的免疫時,流感病毒迅速侵襲人體後大量複製並釋放毒素,這些毒素使得人體出現膿毒血癥,造成人體多系統及器官的功能損傷,繼而威脅到生命安全。

因此及時的發現流感並採取有效的措施預防流感病毒複製非常重要。神經氨酸酶的抑制劑就是起到這樣的作用,及時的發現流感病毒中的神經氨酸酶這個結構,然後定點的結合,阻止病毒進行下一步的複製繁殖。從而控制病程向好的方面進展,不至於越來越嚴重。

普通的感冒毒力弱,傳染性低,通常一週左右時間即能痊癒。由於其致病菌非單一的病毒構成,不同的病毒也可以出現變異的情況,因此沒有特效的感冒藥。市面上的大多數感冒藥都是以對症處理為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並不能直接殺滅感冒病毒。治癒感冒主要還是靠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免疫力強了,感冒自然不會糾纏不休了,您說呢?


兒科恩銘


流行性感冒又叫“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特點,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的接觸以及被汙染物品傳播。冬春季節是流感高發時間段,很多人都會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襲,導致高燒、咽痛、乏力以及全身肌肉痠痛。

雖然大多數人難受一段時間後就自行痊癒了,但也有一些病人會持續加重,出現白肺、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甚至人工肺,最後因此失去生命,這些人中不乏自認為身體強壯的中年人。相關數據顯示,罹患季節性流感的病人大多表現為輕症,住院率為常駐人口的0.1%。

其中,約5%~10%的患者需要入住I C U,住院患者的死亡率為4%, I C U患者的死亡率為20%~25%。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每年流感的季節性流行都可導致29~65萬人死亡。關於流感致命的原因及預防方法,詳細介紹如下:

流感的攻擊性更強

與普通感冒不同,流感的攻擊性更強,患流感後多會出現高熱(可伴有寒顫),而且發熱的持續時間長,會出現頭痛、全身肌肉痠痛以及乏力等明顯症狀,有些患者會合並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腦膜炎或腦炎,嚴重時會出現呼吸衰竭、急性壞死性腦病、膿毒性休克以及多臟器功能不全等嚴重臨床症狀。

免疫力低下者容易發展為重症

普通人患流感後一般會在1~2周內產生抗體,然後逐漸恢復健康。但如果是免疫力低下或有免疫缺陷的人群患上流感,就有可能發展為重症。一般來說,以下人群是流感的高危人群:1)年齡小於五歲的兒童,尤其是不滿2歲的嬰兒;2)年齡大於等於65歲的老年人。

3)患有以下疾病或出現相關狀況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不包括高血壓)、腎病、肝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和神經肌肉類疾病、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疾病、免疫功能抑制的疾病(如應用免疫抑制劑或H I V感染造成的免疫力低下者);4)肥胖者,體重質量指數超過30;5)妊娠期婦女。

流感病毒感染會誘發合併其它類型病原菌的感染

流感病毒的感染通常會成為其它感染的“啟動因子”,感染流感病毒後呼吸道上皮細胞脫落會造成粘液纖毛清除功能喪失、基底膜暴露、上皮細胞因子反應減弱。也就是說,人體的保護屏障受到破壞,而且流感還會導致機體免疫功能出現改變,更容易引發細菌和真菌感染,所以流感合併症很多。

一般來說,患流感後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就要考慮重症的可能:持續高熱超過3天、伴有劇烈咳嗽、咳膿痰、血痰或胸痛;神智改變:反應遲鈍、嗜睡、兒童出現躁動、驚厥等;呼吸頻率加快(超過30次/分鐘)、呼吸困難、口唇發紫;嚴重的腹瀉嘔吐,身體出現脫水症狀;合併肺炎;使原有基礎病明顯加重。

20世紀初的西班牙大流感

1918年爆發的流感在全球範圍內奪去了約40,00萬人的生命,由於該病毒最早出現在西班牙,所以又叫“西班牙大流感”。美國科學家時隔90年再次進行了相關研究,發現該流感病毒至今仍具有強大的殺傷力和致命性。科學家在冷凍的屍體中培育了1918年流感病毒,然後將它與普通的人類流感病毒(K173)進行比較,實驗對象則是一群猴子。

研究報告指出,被植入1918年流感病毒的猴子在24小時後發病,其表現為精神委靡,而且不想吃喝,且不停地咳嗽、流鼻涕,而感染K173病毒的猴子沒有上述嚴重症狀。8天后,對這些猴子的屍體進行解剖研究發現,感染1918年流感病毒的猴子體內病毒擴散到了心臟和脾部,而肺部也遭受了損害。在感染後的6~8天,感染病毒的肺部組織已覆蓋肺部的60%~90%,而且充滿了血水之類的粘液。

與1918年流感病毒不同,感染K173病毒的猴子在6~8天就已出現自我恢復跡象。1918年流感病毒的可怕之處在於它會使人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不再抵禦病毒的侵襲:一部分免疫系統在病毒來襲時會萎靡不振,消極應對;另一部分免疫系統則會沒日沒夜地拼命抵抗。研究表明,1918年流感病毒有很強大的進攻性,其繁殖及在體內擴散的速度很快,從而會引起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

兒童流感的特點及防治

兒童是流感的易感人群,成年人流感發病率在5%~10%,兒童高達20%~30%,所以一般推薦6個月~5歲的兒童每年都接種流感疫苗。由於我國大眾普遍對流感疫苗不夠不重視,所以流感疫苗的接種率不高。

患普通感冒時,患兒主要表現為低熱、打噴嚏、流鼻涕等症狀,發熱一般不超過三天,症狀的持續時間也不超過一週。與普通感冒相比,流感患兒起病更快,而且高熱更加多見,最高時可達39~40℃,全身症狀比較嚴重,經常出現畏寒、寒戰、肌肉痠痛、腹瀉、腹痛等症狀。

與成人相比,幼兒患流感更容易出現重症和危重症,一旦診斷為流感要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在出現症狀後的48小時內進行抗病毒治療效果最佳。口服奧司他韋是目前治療小兒流感的首選藥物,對於一歲以下的寶寶及不方便口服藥物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還可選擇帕拉米韋注射液靜脈輸液對抗病毒,用藥時應根據患者體重給藥。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流感引起的咽喉腫痛可能比流感本身的症狀更加兇險,因為這可能導致呼吸道阻塞,存在致命風險。雖然流感導致咽喉腫痛的情況不多見,但出現後往往會迅速發展,甚至成為一種嚴重併發症,所以在出現咽喉腫痛後要引起足夠重視,積極配合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