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有人曾把此次疫情命名為“武漢會戰”,無論是從封城規模還是時長來看,這在人類抗擊疫病的歷史上,已然可以稱得上是一場

史無前例的超級行動。

在這場不得不打的戰役裡,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義無反顧地站了出來:運送物資、排查體溫、為醫護義剪……

“志願者”這三個字,成了他們的統稱。這些藏在口罩後的面孔,應該被記住!

“以命相托”的擺渡人:

不怕二次感染,出院後還要當志願者。

23日封城後,偌大的城市一下變得不再擁擠,但空曠的街道,仍能見到“鄂A”牌照的私家車駛過,小轎車、SUV、電動汽車……這是民間組織的志願者車隊。

據《湖北日報》不完全統計,武漢市目前有幾十個車隊,上萬個車隊志願者。

51歲的牛緣就是其中的一人,1月25日起,他參與了朋友沾崗組織的江夏區抗疫愛心志願者車隊,擔任起接送醫護和病患、運送物資的工作。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截至目前,抗疫愛心志願者車隊已有4000餘人。

關於總共運輸過的物資量,他用了四個字來形容:“數不勝數”。有時是藥物、酒精和防護用品,有時是水果、蔬菜、餐食。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車隊有時也會幫助運輸定向捐贈的物資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此前運送的30噸大米

他每天在武漢各個城區間穿梭十多個鐘頭,吃飯、睡覺不規律,常常一天下來,就吃一份自加熱盒飯。

最忙碌的時候,甚至通宵無休:”我曾在正月初二、初三的凌晨一點多,連續接到求助電話,當下便立馬穿衣服,起床直接奔赴指定的位置接送患者,每次到家後,已接近清晨5點,因為是為大家服務,所以一點不覺得辛苦!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直至2月14日,沒有休息過一天的他,最終被確診感染新型冠狀肺炎。

當我通過朋友聯繫到他時,他給我發了一段昨天在醫院,江蘇援鄂醫療隊給他過生日視頻。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醫護人員為他準備的生日驚喜

牛緣對醫護人員一直由衷欽佩——還沒入院時,他接送過一位同濟醫院的護士,兩人在車上聊了一會兒,女孩突然嚎啕大哭,等到她情緒穩定後,牛緣才得知了她近段時間上班以來,所有的壓抑、委屈、恐懼,以及她們生理期來了,都還要堅守在一線時的苦楚,這讓牛緣心疼不已:“她們這些一線的醫護工作者,才是人民永遠永遠都不能忘記的英雄!”

牛緣告訴我,他出院後還打算繼續參加志願者車隊,“坦白說,雖然感染了,但我到現在沒有後悔,很坦然!之後康復了,我還想和志願者們一起並肩作戰,我孤家寡人,沒有任何的顧慮,也不怕二次感染。看到一線醫護工作者,他們每天穿著那麼重的衣服,還要穿著成人紙尿褲連軸轉,更加堅定了我的決心!”

凌晨街頭的救援隊:

“生產順利,母子平安”是最想收到的回覆

有人在幫忙“擺渡”醫護、病患和物資,也有人在幫忙“擺渡”新生命。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新華社

2月29日凌晨,武漢剛剛下過一場雨,一輛藍色的小車開著雙閃飛速行駛在二環上,車主是來自“W大武漢緊急救援隊”的王震。

他此行的目的,是前往30公里外接一位羊水已破的孕婦和家屬去武漢市婦幼保健院。

這樣的情景,從1月底開始,便不斷上演著。

“W大武漢緊急救援隊”起初由一名88年的女生王紫懿組織而成,救援隊的主要任務是接送缺乏交通工具去醫院的待產孕婦。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2月26日晚,王紫懿駕車將對接孕婦及母親送達醫院。 @長江影像

1月24日,在一次對醫院捐贈行動中,王紫懿偶然聽說了很多留守孕婦缺乏交通工具去醫院的艱難,便通過朋友圈發起了招募帶車司機的公告,接著,“程序猿”王震、駕校教練楊學彬、創業老闆朱偉和李文建紛紛加入了進來,開始接送有困難的產婦去醫院:

每人配備一把額溫槍,每天測溫彙報,並在接送時對孕婦及家屬也進行測量,碰到有發熱咳嗽等情況,立馬協助孕婦聯繫救護車送至定點醫院;每次送完孕婦後都要對車輛用酒精進行全面消毒……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22日凌晨4時22分,隊員將產婦送至婦幼後,向群主彙報情況。 @長江影像

一個月來,救援隊一直秉持著謹小慎微的態度,全天候命著,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成了他們的常態。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救援隊拒絕了感謝紅包,對他們來說,最希望得到的回覆是“生產順利,母子平安。”

儘管辛苦,他們卻稱自己是最幸福的武漢人——“送的是希望,看到的是新生命。”

據悉,截止3月1日,一共有23位武漢留守孕婦在“W大武漢緊急救援隊”群友的幫助下到醫院順利生產,無一感染新冠病毒。

24小時堅守的社區服務者:

不擔心是假的,但也想盡一份力

擺渡人行駛於街道,維護城市動脈的同時,也有人下沉至行政系統的神經末梢——街區與住宅,小心翼翼地堅守著。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疫情發生以來,全市在社區(村)服務的志願者已有5萬人左右。

32歲的思思便是這5萬名之一,2月13日,在公司的組織下,她和同事一起報名了志願者行動, 次日到崗。

其實,思思還有一個身份是“軍嫂”,老公在湖南株洲參軍,一年回來2次,每次都待上1~2周就匆匆啟程離開了,夫妻倆聚少離多。去年12月2日,老公退伍後,本能趁此機會,好好珍惜這難得的團聚時光,面對疫情,思思還是義不容辭地躋身社區服務中。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她和其他志願者們輪流24小時堅守小區的門口,每天兩班倒:白班是9點到20點,夜班是20點到早晨9點,登記進出居民的信息、測量體溫,有時碰上想要出小區的老年人,他們盡力溝通:“現在外面很危險不能隨便外出,你有什麼需求可以跟我們說,我們來想辦法跟你解決!”

之後,再聯繫專門的社區人員,幫忙買藥物和菜品,給到有需要的人。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思思在三天拉網排查的工作現場

這樣的日子從14日開始一直持續至今,家中3歲的孩子尚在成長的關鍵期,正是需要母親陪伴的時候,思思的家人卻非常支持,沒有一點爭議。

孩子由婆婆和老公帶著,而思思,只能等到下班才陪孩子玩一會兒。

每天下班後她都很謹慎:從頭到尾消毒一遍、量體溫、洗熱水澡後,衣服一定要放在陽臺上吹到隔天……

思思告訴我,說不擔心是假的,但相信做好防護措施就不會有事。她不會忘記自己報名時的初衷:“醫護人員都在一線拼命地救助病人,我也得為疫情做些有意義的事情,盡上一份綿薄之力!”

跑遍三鎮的義剪者:

以一技之長,為他們解決後顧之憂

趙鵬程是發舍造型機構的創始人之一,疫情期間,一直在各大醫院巡迴義剪。一週前,他建了個微信群,一夜之間聚集了留守武漢的80多位髮型師。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趙鵬程的足跡遍佈武漢三鎮:2月初,他看到有消息稱,來自上海的醫療團隊,需要剪髮,便帶著同伴,一行4人去到漢陽世貿附近的酒店義剪。

過了幾天,他們又去到同濟醫院光谷醫院附近的酒店,為100人剪了短髮。

2月16日,他們去了武漢中心醫院對面的快捷酒店,為40名醫護剪了短髮……

截止2月20日,趙鵬程已帶著著團隊剪了三場,服務240人。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每次義剪,趙鵬程都會在朋友圈用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要上前線了,姑娘們含淚揮別自己保養多年的長髮,她們在隔離病房需要長時間護理新冠病人,剪短長髮幫自己減少後顧之憂。

在接受相關媒體採訪時,他表示,希望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長,為到武漢的這麼多醫療團隊解決後顧之憂。”

在線問診的醫生志願者:

去不了武漢,還是想盡力。

由於疫情防控需要,武漢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開通了“在線問診”官方平臺,急邀全國各地醫生志願者加入。

截至2月5日18時,邀請發出後7小時,來自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86個城市245名醫生加入,涉及194家醫療機構的117個科室。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他們通過網絡在線指導患者診療,緩解患者焦慮,分擔就診和入院壓力,成為武漢乃至全國戰“疫”的另一條戰線。

北京市大興區亦莊醫院預防保健科副主任醫師雷敢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雖然人去不了武漢,希望盡一點綿薄之力。”

提供飼料的愛心人士:

不能讓動物餓死,渴死。

不止人類需要救援,動物也同樣面臨著生存困境,此時,也有一批口罩俠挺身而出,志願給動物提供無償餵養服務。

1月25日,武漢市小動物保護協會的會長杜帆在協會群裡討論道:現在有很多滯留在漢的寵物,協會能否做上門餵養,以免它們因食物欠缺,發生死亡。

當天,杜帆收到了大約50個家庭的求助,次日,杜帆便毅然決然,開始做上門餵養行動。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1月26日下午,協會發布了願意無償救助寵物的推文,結果

發佈不到一個小時,推文最後附上的漢口、漢陽和武昌的三個微信群,共計600人,立刻滿員。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武漢市小動物保護協會製作的相關求助名單 @三聯生活週刊

每次救援行動上門會有2人協助完成,一人負責補充食物、飲水、清潔,另一人負責全程視頻連線求助者。

救助期間,志願者們每天從早上八點半開始,一直奔波到晚上七八點回家,有時就吃晚上一餐飯,吃完以後再趕緊確定第二天要去的人家,給他們打電話,到了中午補上1個小時的覺,第二天再繼續開車在外面到處跑,一天儘量處理70-100個家庭。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截止2月初,武漢市小動物保護協會已經無償餵養了500多戶家庭的滯留寵物。

杜帆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疫情趕快過去,主人們可以早點回家,寵物很想念他們。”

除了家庭飼養的寵物外,還有一群動物也一度遭遇困境:2月1日下午1點,武漢動物園在微博上公開求助,稱“因為武漢市進行了嚴格的交通物流等管制,導致市場部分水產品斷供了,園內的水產品即將用盡。”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在求助後,便有不少熱心市民和網友給動物園送去了一批多春魚和小黃魚,解決了企鵝和鶴的問題。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劉浩(中)將凍鯽魚送到武漢動物園。@花落成蝕

但,只能食用小規格鯽魚的鵜鶘卻面臨著食材的空缺,當時漢陽地區的劉浩得知消息後,自己開上車,裝了家中年前儲備的一百多斤凍鯽魚送到了武漢動物園,雖然後來因鯽魚是醃製過的,不適合鵜鶘食用,但劉浩的行為卻還是贏得了武漢動物園的點贊。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疫情爆發以來,像這樣的愛心人士不勝枚舉。他們就像這座城市的毛細血管,以一己之力盡力維繫著武漢運轉,同時也是一個又一個普通人。

“志願者”這三個字,疫情期間儼然成了勇氣和擔當的化身。我們也許接受過他們的援助,或曾在網絡流傳的圖片裡看過他們的身影,卻不知道他們叫什麼名字,但我知道,他們就在我們身邊。

最後,請和我一起說聲:謝謝你,志願者們。

封城40天,這些逆行志願者撐起武漢的“毛細血管”


你身邊有志願者嗎?

或在疫情中遇到過什麼印象深刻的事?

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聊聊。

主管 / 小新

部分圖片及採訪資料整合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