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歲月無聲,你不知道的武漢曇華林光輝歲月與故事

“一個沒落的貴族——曇華林”

明初,朱元璋攻克武昌時,他的第六子朱楨出生,被封為楚昭王。

朱楨的第五子朱孟煒被封為崇陽靖簡王,他將崇王府設在崇福山,山的東邊闢為王府花園,因而得名花園山

明清時期,武昌是湖南湖北兩地的政治軍事中心,曇華林內設立了名為“戈甲營”的兵工廠。

當時位於花園山西麓的太平試館巷僅有85米長。這裡用來接待全省70個州縣來省城會試的秀才。

歲月無聲,你不知道的武漢曇華林光輝歲月與故事

曇華林太平試館舊址

1861年武漢開埠,一個英國傳教士來到漢口,十六年後他在曇華林創辦了仁濟醫院,他是“華中傳教之父”楊格非。

1868年,意大利的嘉諾撒仁愛修女會派遣6名修女來到武昌,在曇華林的花園山上創辦了一間小小的聖約瑟診所,這是後來的花園山天主教堂

教堂右側的天文臺是它的“氣象哨”,太平洋戰爭中被日軍炸燬,如今只留下殘垣斷壁。

三年後,美國聖公會在曇華林創辦了文華書院這是內地最早的教會學校

歲月無聲,你不知道的武漢曇華林光輝歲月與故事

1894年,翁守謙參與甲午海戰,成為北洋水師唯一的倖存者。

十八年後,他帶著慈禧太后的賞賜來到曇華林,買下了一棟小宅,想在此安度晚年。

然而他怎麼也沒有料到,當年打敗北洋水師的日本人,在四十年後又打破了曇華林的寧靜。

甲午戰爭期間,在曇華林街區的得勝橋148號老宅裡誕生了一個男孩,他叫劉家麒

抗戰期間,他跟隨軍長郝夢齡到前線督戰,二人陣亡。如今,他的忠骨葬於卓刀泉伏虎山。

1905年曇華林高家巷的閱覽書報成立了日知會,當時住在武昌的董必武常來這裡閱讀報刊和新書,並結識了許多進步的革命黨人。

歲月無聲,你不知道的武漢曇華林光輝歲月與故事

翁守謙故居

1910年文化大學美籍教員韋棣華女士創辦了近代中國第一座新型公共圖書館——公書林(文華大學圖書館)。

民國第二任總統黎元洪稱她為“中國現代圖書館運動之皇后”。

公書林建立的一年之後,曇華林胭脂巷裡武昌起義聯合大會發起,武昌起義軍旗——九角十八星旗就在此刻誕生,它也成為了後來的中華民國國旗

1912年,曇華林的糧道街上誕生了中國第一所私立大學——私立中華大學,它的姊妹學校在天津,名為南開。

此時,陳潭秋正好離開黃岡來到武昌求學,進入省立一中(武漢第十四中學),也就是董必武當時就讀的文普通中學堂

於是,兩人在曇華林相遇,成為校友,並在1921年共同代表武漢共產主義小組出席了中共一大。

當時正在曇華林文華書院教授英語的嚴家麟,組織了60個16歲以下的男孩。

他們是“中國童子軍”第一支隊。

百年之後,幾位臺灣的客人來到曇華林尋根。

歲月無聲,你不知道的武漢曇華林光輝歲月與故事

中國童子軍

1920年3月,董必武創辦武漢中學,並立下校訓——“樸誠勇毅”。

與此同時,身在上海的李漢俊因與陳獨秀、張國燾政見不一,獨自回到武漢,受董必武邀請來到武漢中學講授社會科學。

然而陳獨秀在這一年也來到武昌曇華林文華大學發表演講,並參與了畢業典禮。

1923年8月,康有為在武昌美術專門學校大門書寫了大幅匾額“武昌美專”。

歲月無聲,你不知道的武漢曇華林光輝歲月與故事

武昌美專大門

曇華林的三義村有一棟敦厚的二層小樓,他的主人是孫中山的親密戰友——石瑛

1924年石瑛改武昌師範大學為國立武昌大學,併成為武漢大學史載第一任校長

曇華林街區涵三宮的馬家巷,曾經住著一位國學大師。

1910年,他在《大江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為《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藥也》的時事評論文章,震動朝野,輿論大譁。

他叫黃侃

20世紀初,周蒼柏就讀於曇華林的文華書院,畢業後他歷經坎坷,成為了一位銀行家,並在抗戰期間多次資助革命事業。

他還有一個夢想——建設湖北最早的免費的城市公園,於是,他選擇了

東湖

在這段時間內,曇華林小街兩側的別墅日益增多,武漢的達官貴人都以能入住此地為榮。

歲月無聲,你不知道的武漢曇華林光輝歲月與故事

石瑛故居

1928年,為紀念文華大學的首任校長,學校建立了瞿雅各健身會所

而此時在會所西邊的花園山下,意大利天主教方濟各會的主教在地上建造了一座

育嬰堂,卻在地下埋葬了大量中國嬰兒幼童的屍骨。

1930年,就任曇華林華中大學理學院院長的桂質廷為了打破國內地磁測量受制於他國的情況,不辭辛苦地對全國各地進行地磁巡測和研究, 為武漢大學物理系的創建奠定了基礎。

他的兒子桂希恩就出生在曇華林,畢業於曇華林省一中後,他決定從醫。

2003年,預防艾滋病的國際最高獎項“貝利—馬丁獎”頒給了桂希恩;2004年,桂希恩入選了央視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歲月無聲,你不知道的武漢曇華林光輝歲月與故事

翟雅各健身會所

抗戰期間,一位瑞典人在曇華林的行道會上方彩繪了大型瑞典國旗的圖案,以此避免了日軍的飛機轟炸,許多中國人的生命也因此受到保護。

他叫夏定川,斯德哥爾摩大學博士,一位外交官。

1938年4月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在曇華林內成立,廳長是郭沫若

同一年,冼星海也來到武漢,參加了郭沫若領導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在此創作了數首鼓舞人心的抗日歌曲。

與他一起回到武漢的還有周蒼柏的女兒周小燕,她多次參與抗戰歌曲的演唱。

一年後她留學法國,在歐洲舉辦了她的獨唱音樂會,她被譽為“中國之鶯”。

歲月無聲,你不知道的武漢曇華林光輝歲月與故事

“中國之鶯”周小燕

1946年,國學大師錢基博來到曇華林的華中大學執教,定居樸園,他的兒子錢鍾書時常攜楊絳和女兒到此看望他。

那時候沒有蜂窩煤,他們倆就在大朴樹下捏煤球,有說有笑,捏完煤球還幫著父親買菜。

1949年12月,曇華林街區街區的一個叫戈家營的小巷裡來了一個高個子將軍,他就是24年沒有回過家的

伍修權

1925年的秋天,伍修權踏上了前往蘇聯的求學之路,25年之後他作為新中國中央政府的特派代表出席聯合國大會。

歲月無聲,你不知道的武漢曇華林光輝歲月與故事

樸園(今湖北美院校區內)


位於曇華林的武漢市第十四中學曾走出過這樣一個學生:他畢業時成績全院第一,3年一次的庚款留美考試全國第一,同時他也是第一個獲得哈佛大學最高獎的中國人。

他是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的建校創始人之一——張培剛

2011年11月,同樣畢業於十四中的著名經濟學家巴曙松在微博上發佈了恩師張培剛的噩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