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现在步兵战车能否干掉二战时期的坦克?

jinye1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可以轻松干掉二战坦克!

我们就拿解放军的04式步兵战车来看。

04式步兵战车武器为:1门100毫米低压线膛炮,1门30毫米机关炮,100毫米炮可以发射炮射导弹。

我们分别来看。

首先,炮射导弹为仿造俄国的AT10,性能还是很优秀的。

他的射程最大可以达到4000米,为半自动激光驾束制导反坦克导弹。

它的威力很大,可以穿透550毫米的均质装甲,打击静态或者低速移动目标,命中率高达90%。

而二战虎式坦克正面装甲也不过100毫米多,根本是挡不住的。

而是虎式坦克火炮基本都在1000米内开火,炮射导弹射程可以达到2000米以上,可以在虎式坦克射程外将它击毁。

其次,30毫米机关炮。

不要小瞧这门机关炮,使用穿甲弹可以在1500米距离击穿25到45毫米装甲。

看起来,机关炮似乎不能射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

但别忘了这是机关炮,它的射速高达330发/分。

如果穿甲弹连续击中虎式坦克,也会导致观瞄设备毁坏,传动系统破坏,失去战斗力。

实际上,美军布拉德利步兵战车,在海湾战争中可以轻松地用机关炮打瘫 T54/55坦克。

其实虎式坦克已经是二战最强的坦克了,综合性能还是弱于T54/55坦克的。

而现代步兵战车,其实都有击毁老式T54/55坦克的把握。

因为步兵战车的一项能力本来就是反坦克。


萨沙


答案很明确,现代的重型步兵战车完全能够碾压掉二战时期的任何坦克。无论是火力、机动还是防护。我们就以我军的VN17型重型步兵战车和二战最好的坦克——豹式坦克进行比较。

首先是火力。VN17型步兵战车采用的是2座红箭9反坦克导弹与1门40毫米埋头弹武器系统的配置。其中,红箭9反坦克导弹最大射程4000米,最大破甲为950毫米。而40毫米埋头武器系统发射的埋头弹能够在1000米外击穿13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且40毫米埋头武器系统的最大射程为1500米,最大射速为150发/分。此外,VN17步兵战车采用了上反式火控系统,具备动对动射击的能力。

而豹式坦克的主要武器为长75毫米坦克炮,这款坦克炮在发射硬芯穿甲弹时,能够在500米外贯穿12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但是豹式坦克没有任何火控系统,如果在距离稍远的地方确保命中,需要停车射击。

其次我们来看看防护,由于VN17为重型步兵战车,因此防护较好,正面等效防护为265毫米的均质钢装甲,侧面为20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而豹式坦克的炮塔正面只有102毫米厚,车体正面也只能等效为125毫米的均质钢装甲。这意味着,豹式坦克在任何距离都无法击穿VN17,而VN17能够在4000米外发射反坦克导弹将豹式坦克炸上天或者在1000米的距离上用埋头弹系统把豹式坦克打成筛子。至于机动力上,豹式坦克的最大速度只有40千米每小时,而VN17达到65千米每小时,这意味着豹式一旦遭遇VN17将陷入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过的境地。因此,现在的步兵战车完全能够能够干掉二战时期的坦克。


兵器次元


现在的步兵战车,吃着火锅唱着歌就能把二战事情的坦克干掉。

步兵战车和坦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装甲车辆。坦克是陆战之王,集火力、防护、机动性的顶级性能于一身,是不折不扣的陆战之王。步兵战车是陆军实现机械化的典型装备,主要强调对步兵的支援与掩护。一般来说,从装甲车辆的三大指标---火力、防护、机动性来说,坦克要远远优于同时代的步战车。这与两者的分工职能有关系,坦克是顶在第一线正面硬钢的拳头,步兵战车是在坦克后方推进,进行密切的坦步协同。

坦克是最重要的地面突击兵器,步战车一般是躲在坦克后面。

但是技术的进步使得步兵战车在火力、防护、机动性三大指标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的步兵战车,一般装备小口径速射炮以及反坦克导弹,兼顾对步兵的支援和反坦克作战,在火力性能上已经能与主战坦克较量一番。但是由于步兵战车需要较大的车体装载步兵,防护力较主战坦克还是差距太大。

目前最典型的步兵战车---美国的M2布拉德利步兵战车,主要武器是一门25MM的机关炮,主要用于支援步兵。而为了抗衡对方的主战坦克,M2步兵战车在炮塔两侧安装了“陶”式反坦克导弹。在海湾战争中的“东73”之战中,美军的M2步兵战车利用“陶”式反坦克导弹击毁了数量伊拉克T72坦克。T72坦克都能干掉,更不用说二战时的老旧坦克了。

即便不适用反坦克导弹这种对于二战坦克来说的黑科技,现在步兵战车利用自己的小口径机关炮也能有效的对抗二战坦克。例如二战时期最成功的坦克T-34,现在德国的步兵战车可以将其轻松干掉。

T-34装甲防护剖视图,正面装甲最大厚度为60毫米。

德国目前最新的“美洲狮”步兵战车,主炮为一门莱茵金属武器弹药公司研制的毛瑟MK30-2型30毫米机关炮。发射PMC287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初速1405米/秒,2000米距离可穿透63毫米均质钢装甲(零度着角),足以在2000开外干掉T-34。如果考虑到现在步战车使用的先进火控系统,这种优势更大。

有人说,如果碰到虎王,现在的步战车还有把握吗?

近70吨重的虎王,在二战中是BUG记得存在,正面最大装甲厚度为185毫米,“美洲狮”的30毫米小炮是够呛了。

拿我们就请出一款来自东方的步战车---04A步兵战车。由于我憋的火力不足恐惧症已到晚期,在步兵战车的火力配置上选择了并列的100豪米线膛炮+30毫米机关炮,反装甲+反工事+反步兵样样不拉。04A步战车上的100毫米2A70型火炮为低膛压火炮,可发射激光制导的反坦克炮射导弹,射程4000米,破甲深度可达500毫米。这样的射程和破甲能力下,虎王也得老老实实当HELLO KITTY。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你这个二战坦克的表述实在太敷衍了,我们就取其中最强的虎式作为参赛代表与现代步战车决一死战吧!吐槽君个人认为整体性能现代步战车占优,但是部分数据上虎式还是超过现代步战车的,如果不是特别变态的存在,虎式还是有一击之力的!坦克和步战车都属于装甲车辆,而装甲车辆无非就是三个指标:火力、防护、机动。我们拿这些指标分别来做一做对比,大家就知道鹿死谁手了。
(虎式坦克)

火力秒杀虎式坦克

步战车这玩意是二战后随着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而为了配合坦克作战而产生的一种人员输送工具,所以早期步战车一般装备的都是40毫米以下的机关炮,穿深最多只能达到50毫米左右,仅仅可以拿来保命,如德国的黄鼠狼、法国的AMX-10P更是只有20毫米的入门炮,这些炮虽然射速很高,但是面对虎式88毫米主炮和140毫米的正面装甲并没有什么胜算。



80年代以后随着战场形势的深刻变化,步战车所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大,许多步战车不仅加挂了反坦克导弹,而且火炮口径也在不断加大,很多人都会提到我国04式步战车装备的一门100毫米滑膛炮,但其实这是一门低压线膛炮,一般只用来发射杀爆榴弹,虽然发射的破甲弹可以轻易洞穿虎式装甲,但吐槽君认为最大的BOSS还应该是毛子的BMP-3步战车,这货装备的100毫米主炮不仅可以发射穿深500毫米的穿甲弹,而且还可以使用炮射反坦克导弹,绝对是屠杀虎式的一把好手。从火力上来看,虎式可以战胜一部分没有反坦克导弹的小口径速射炮步战车,但是对诸如BMP3和04式这样的变态火力还是被碾压。


防护性比虎式差距有点大

现代步战车为了保证内部足够的空间用来运人,外部防护性仅仅只是够用的水平,大部分步战车的装甲只有三四十毫米厚,最多只能用来防御12.7毫米口径的机枪弹,即使强如BMP-3,其正面装甲也只有70毫米均质钢板的水平,而其他部位也就是30毫米左右的水准。


对比虎式,其车体前方装甲有102毫米厚,炮塔正前方更是有厚度达到150毫米的炮盾装甲,其他地方的装甲也有七八十毫米的水准,防护水平对比来看,只装备40毫米以下速射炮而没有装备反坦克导弹的的步战车很难将虎式击毁。从这一点,二战坦克诸如虎式如果可以抓住机遇,打一波伏击,现代步战车也很有可能GG。

机动性二战坦克太弱

虎式坦克体重达到了56吨,虽然采用了700马力的迈巴赫豪华品牌发动机,但是速度仍然只能达到38千米/小时,而其他二战著名坦克也好不到哪儿去,现在看几乎都是龟速,诸如美帝M4只能跑42千米/小时,苏联的T34越野也只能跑不到50千米/小时。


(T34)

如今的轮式步战车就别说了,我国的92式轮式步战车可以跑到85公里/小时的极速,而04式履带式步战车也能达到近80迈的速度。从速度这一点看,以虎式为首的二战坦克完败,如果打机动战,二战坦克几乎就是被遛狗直接遛死的命运。

(92式轮式步战车)

除了以上这些看得见的性能外,现代步战车在战场感知等隐形指标上也要胜过虎式坦克,比如有些装备了车载地面搜索雷达以及十分实用的夜视系统和数据链系统等等,这些在作战中都能发挥出不小的优势,整体来说,现代步战车作战性能要大幅领先二战坦克,但是二战坦克如果灵活运用战术,也可以打现代步战车一个出其不意!毕竟沙特现在就被胡赛武装吊着打,遇到这样的对手,武器的代差有时候也就没那么恐怖了。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吐槽君天天都有新出炉的好看内容,各位大爷点一波关注再走吧!


军武吐槽君


当然可以啊,二战时期的坦克放到今天,根本没有资格进行火力对抗好吧,不说今天的主战坦克,就是题目中说到的步兵战车也能把当时所谓的重型坦克吊起来锤,各方面能力直接甩二战时期的坦克十几条街,这种科技上的代差就注定了实力上的天差地别!

▲“超级潘兴”坦克

二战时期坦克的装甲普遍厚度都不高,比如谢尔曼坦克的正面装甲厚度只有50mm,即使算上47度的倾角,综合防护厚度为70mm匀质钢板,至于炮塔正面装甲厚度也才88mm,哪怕是像T26E4超级潘兴或者虎王这样的“超级坦克”,其正面装甲综合防护能力也在150mm~180mm左右,现代的步战车虽然普遍使用25mm或者30mm机关炮,但也是有异端存在的,比如我国的04式步兵战车,上面装有100mm主炮,使用炮射导弹时可以保证击穿目前除三代坦克以外的任何装甲车辆,就别说是什么超级潘兴还是虎王了,一炮过去直接对穿好吧!

▲ZBD-04步战车

哪怕主武器是那些30mm机关炮的步兵战车,也可以吊打二战的重型坦克啊,30mm炮虽然可能击不穿那些坦克的正面装甲,但是还有反坦克导弹啊,这种东西可是用来对付现代主战坦克的,打一些二战时期的老古董简直不要太轻松。其实有一点很重要,现代步兵战车的优势除了火力以外,更可怕的是对战场的感知能力以及机动性,二战坦克主炮的威力在击中的情况下可以击毁现代步兵战车,但是用现代科技武装起来的步兵战车,根本不会给机会让你击中。

▲夜视仪

举个例子,红外探测装置,这种东西在今天早就普及了,连单兵都能用上,但是在二战时期绝对是个稀罕玩意,当时的坦克基本上是没有夜视能力的(某些坦克有红外探照灯),即不能在夜间作战,但是今天的步战车夜战完全不成问题好吧,在热成像猎歼系统面前,那些坦克完全就是活靶子,即使是在白天,现代步兵战车有侦查雷达、激光测距仪等一些列高科技装备,在配合上远超二战坦克的机动性,是完全不可能被二战坦克击中的,说句夸张电动,现代步兵战车能在视距外就干掉那些坦克!


哨兵ZH


以现在普遍认知度较高的俄罗斯BMP-3步兵战车为例。此步战是俄罗斯第三代履带式步兵战车,80年代初开始研制,1986年投产,投产前,该车在各种实战条件下进行了大规模的野外试验,其性能较之俄罗斯BMP-2步兵战车第二代步兵战车又有了很大的提高。曾在俄军及前苏联驻东德的部队中装备,该车还参加过车臣战争。


BMP-3步兵战车的战斗全重为18.7吨+2%,比BMP-1/2要重3~4吨,防护力上得到很大加强。乘员为2人,载员为7人。车全长7.14米,全宽3.23米,全高2.65米,和BMP-1/2相比,车体轮廓(尤其是车宽)得到增大,提高了乘坐舒适性。车内的乘员和载员的分布如右上图所示。乘/载员清一色地面向前方,有单独的座椅。炮塔中,车长在火炮的右侧,炮长在左侧。经常可以见到接受检阅的BMP-3步兵战车的照片,车长站在指挥塔上敬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由于动力-传动装置后置,炮塔的位置明显靠前。从总体上讲,BMP-3步兵战车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强大的火力系统:1门2A70型100毫米火炮、1门2A72型30毫米机关炮和3挺7.62毫米机枪,算得上是“超豪华”的武器系统。


2A70型100毫米低膛压线膛炮,在世界步兵战车之林中,可以说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这种火炮带自动装弹机和双向稳定器,可发射杀伤爆破弹和炮射导弹。火炮的俯仰角为-6~+60度,方向射界360度。火炮和炮塔采用电动操纵装置,必要时也可以手动操纵。发射的杀伤爆破弹重24.5千克,炮口初速250米/秒,但由于是底排弹,弹丸可以不断加速,最大有效射程4 000米。所发射的炮射导弹为9M117型,西方称之为AT-10反坦克导弹,为半自动激光驾束制导反坦克导弹,导弹的飞行速度可以达到375米/秒,有效射程为100~4 000米。导弹长度大于1米,需要由乘员人工装填。改进型的9M117M型炮射导弹可以穿透55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命中率高达90%。9M117导弹的构造如右图所示。弹药基数为:杀伤爆破弹30发,其中的22发装在自动装弹机的弹舱内,旋转弹仓的结构和T-72的相似,上部装弹头,下部装发射药,分开布置;炮射导弹为8枚。



二战时期的优秀坦克,我们以德国虎式坦克为例。虎式坦克是二战中的著名坦克,从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国投降为止,一直活跃于战场第一线。虎式坦克在战争中击毁了大量的敌军坦克也包括其它火炮,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危险对手,凡是在战斗中能够击毁或击伤虎式坦克致其被遗弃的盟军坦克,人们都会尊称其为驯虎者。 虎式自身重量较大达到了56吨,虽然使用的迈巴赫12缸发动机,功率700马力,但过大的重量使得它的马力重量比率只有每吨12.8马力,因而越野性能较差,在苏德战场的复杂地形上作战时易陷入被动。此外过大的重量使虎式的故障率较高,维护复杂。


虎式坦克配备的88毫米KwK36L/56坦克炮(L/56指炮管长度为口径的56倍)由克虏伯公司研发并生产。该炮可装载四种型号弹药:PzGr.39 被帽穿甲弹、PzGr.40次口径钨芯穿甲弹和Gr.39 HL型破甲弹、Sprgr.39曳光高爆弹。而虎I坦克曾在大于1600米的距离外打中敌军的坦克。


虎式坦克的车体前方装甲有102毫米厚,炮塔正前方炮盾装甲厚达135~150毫米(有资料称可能是间隙装甲),相较之下同时期的IV号坦克(G型)车身前方只有80毫米厚的装甲而炮塔正前方的装甲也只有50毫米厚,而虎I坦克的两侧和背面也有82毫米厚的装甲。这样的厚度能够在正常交战距离抵挡绝大部分炮弹,尤其是来自正面的炮弹。


但相对于现在改进型的9M117M型炮射导弹,这样的装甲厚度简直不堪一击。前者可以轻松穿透55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命中率高达90%。所以虎式绝对扛不住一发炮射导弹的打击。同样4000米的打击距离和虎式最大1600米的打击距离又可以先发制人。


不过最后武器的应用是人,人才是武器的灵魂,不同的战场环境会使两种武器的对比发生改变。这个就需要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mr虞


其实这些步战车干掉二战时的坦克一点问题都没有……


且不说早期那些坦克的装甲多数只有20左右,任何现代的机炮对付起来都不吃力。就是大名鼎鼎的T34,早期型号正面的装甲也不过45左右,只是有比较大的倾角而已。


就是预计对方是德国的虎豹,或者T34的后期型炮塔前半球可以厚度达到90MM的作为对手来说吧。


首先,现在的步战车没有夜战能力还好意思出来见人么?二战的时候只有黑豹的末期型才有一部分具备了很原始的夜战能力吧? 所以呢,一旦到了夜里,步兵战车就会独霸战场喽。


当然,战争很多时候还是要白天进行的,坦克白天开打怎么办?其实步兵战车也不是没有法子啊。用穿甲能力算是中等的大毒蛇来说吧,千米左右是25MM,打不穿虎豹这种的后装甲了,可是他有反坦克导弹两枚……陶式的穿甲厚度超过1000,啥都不用说了把?凭着3000米的射程,加上可以飞跑的速度。这一点在当时木有行进间射击功能的坦克面前绝对是占尽了优势的。即便是苏联最早的BMP1,虽然使用的AT3反坦克导弹不咋地,但是那个73低压滑膛炮使用聚能破甲弹头穿甲平均穿甲深度也在200左右,都可以从正面啃穿费迪南了。


要是换了潘哈德侦察车那种背着90炮的怪物就不用提了,一般的主战坦克从正面也能一炮打穿了。即便是30炮用了贫铀脱壳穿甲弹,500米左右从侧后对付虎式也许还困难点,对付别的就不是问题了。


当然了,步兵战车还可以换大炮,但是除了雌虎等少数几个特例之外,多数的装甲太薄了,就算是三千米距离上挨一炮75MM也受不了,更不用说那个88MM炮了。所以说白天步兵战车跟坦克杠正面还是不合适的。当然了战场不由人,真的要是去了,一切都是可能的。


那么,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个场面,步兵战车一方在白天尽可能多的采取侧后设伏对付地方的主战坦克,如果一旦与坦克遭遇,那么就要全力机动起来,然后拉开距离在对方坦克炮的精确射程之外,从容的发射反坦克导弹挨个将对方的坦克撬开。到了夜间那就可以大大方方正面突击的战术,反正对方基本是看不见的时候这边反坦克导弹就可以开火了,所以主动正面进攻也应该没有问题了。


还差点忘了说一句了,当时的坦克通讯很不咋地,战术协同起来不容易啊,面对现代通讯水平的步兵战车,在这个方面肯定是要吃亏的。另外有现代化火控和没有之间的差别也不可小瞧。


千里岩


随着现代军事科技的飞速发展,二战时间存在感并不高的步兵战车,在现代各项军事科技的加持之下,也开始成为各国陆军主要的制式武器装备。

虽然就现在表面看起来,二战时期主战坦克无论是尺寸上还是吨位上,好像都要大出现代步兵战车大出一圈的样子,战力好像也要比现代步兵战车强。但其实实质上,稍小一点身躯的现代步兵战车具备的实际作战能力,是二战主战坦克远不能比的。

显然,整个二战时期的主战坦克,在面对现代重型步兵战车时,可以说是毫无胜算的。而且在实战的环境之下,二战主战坦克的处境也是非常的凶险的,在面对苏系设计风格的现代步兵战车,装备的高膛压且射速极快的现代火炮的情形下,以二战主战坦克的装甲厚度,就只有远距离就被击毁的命运。

但有一点还是要说的就是,类似于二战末期研发生产出来的主战坦克的火炮,在一定的距离条件下,对于轻型步兵战车还是可以构成一定的威胁的。但作为现代轻型步兵战车,也不是没有办法应对,毕竟现代武器弹药的科技发展的这么快,轻型步兵战车搭载的重型机枪还是有机会,在一定距离下击穿二战主战坦克的侧方装甲的。

甚至在未来,无论是轻型或重型步兵战车,不仅能够完全免疫二战时期主战坦克火炮的射击,还可以通过自身搭载的先进观瞄设备,在非常远的距离下就发现它们,并使用自身装备的火炮,将其击毁。


航空君


现代步战车到底有多强?

答案:爆锤二战期间的主力坦克

对于机械化、信息化军队来说,步兵战车作为机械化步兵的主力坐骑,拥有伴随坦克冲锋和清剿残敌的任务需求。除了要与坦克组成机械化进攻部队,步兵战车也可以进行快速机动作战,城市巷战,有些两栖步战车还要进行抢滩登陆作战。因此,步兵战车需要拥有非常搭载步兵的能力以外,还需要拥有尽可能强的火力和防护能力。

现代步战车到底有多强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锤爆二战期间的主力坦克。让我们以德国坦克的发展路线为轴,盘点一下现代步战车中的几个非常著名的典型。

二战德国在早期使用的是1号坦克和2号坦克,这两种坦克的火力和装甲都非常贫弱。其主装甲厚度为5-15mm,火力为一门20mmkwk30机炮。这种级别的坦克对于当时连摩托化都没有的步兵来说简直是噩梦,但是对于现代步战车来说,中国的63式步兵战车就可以轻松搞定。63式并不是步兵战车,其根本是装甲输送车,其目的是保护士兵在机械化战斗中的安全,同时快速机动。其正面和侧面装甲足以防护30mm以下的所有常规火力,上面装备的一挺12.7mm高射机枪可以轻松扫穿只有15mm装甲的德军1号2号坦克。

当然对付1号2号坦克简直就是小儿科。那对付在后期较为棘手且数量居多的3号、4号坦克呢?86式步战车是中国获得了苏联BMP-1相关设计思路和技术研制而成的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步兵战车。该步战车在火力防护上大幅度提升,火力为一门73mm低压滑膛炮,发射破甲弹的情况下有效破甲深度为280-350mm。别说是四号了,就算是来了德国最强的虎式坦克也可以从正面给他钻个洞。

很多人非常喜欢二战的虎王坦克,甚至还有元首的大玩具鼠式坦克。这两种坦克完全抛弃了机动能力,极强的火力和强大到几乎不会被摧毁的装甲让他们在战争后期为所欲为(然后被盟军摁在地上摩擦)。面对这两种重装铁王八,就需要威力更大的武器收拾他们。中国的ZBD-05式两栖突击战车是中国两栖登陆的尖刀,这款步兵战车的突击炮型号装备有中国魔改的105mm线膛坦克炮,属于当代105mm级别线膛炮的巅峰。其有效穿甲深度为500mm/2000m,足以面对早期的第三代主战坦克,更别提对岸的第二代M60主战坦克和二战时期能力全面不足的虎王坦克了。

当然使用现代武器面对二战装备这本身就是一种YY,不过可以通过这些武器的对比明显的感受到现代武器的发展之迅速。中国在这方面发展较晚,且数量较少,但是在科技水平上依旧是不容小觑的。未来的武器发展智慧越来越快,无人战斗车、电磁炮、ADS这些东西将会越来越多,更新频率也会越来越高。


军事观察员东旭


二战时期的坦克虽然很弱,但也不是随随便便说干就能干的。先说说二战的步兵战车,

它们都有一个重要的共性:其机动性与其所伴随作战的主战坦克的机动性,或不相上下,或略胜一筹。此外,它们都装有一个个大笨重的炮塔,炮塔上可安装25mm~40mm机关炮,还可增装反坦克导弹。步兵战车因拥有上述武器装备,便可对步兵、普通车辆和轻型装甲车辆具有颇大的杀伤力,而再增装反坦克导弹,也便具有某种程度对主战坦克的自卫能力。

乍看起来,步兵战车好似完美无缺了,然而,为数众多的观察家和分析家却坚持认为,现代步兵战车的传统总体设计仍存在两大问题:其一,装上尺寸颇大而结构复杂的有人炮塔,不利于车内空间的充分利用,并且,不必要地增大了车辆的战场识别特征;其二,步兵战车的战场识别特征虽与主战坦克的差不多,然而,其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却比主战坦克差得多。

而现在的步兵战车也差不多,要摧毁坦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