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中國提出2020年經濟目標:量的合理增長 質的穩步提升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2日在北京閉幕。面對日益加大的下行壓力,中國提出發展“雙目標”: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中新社報道,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實現巨大飛躍,總量不斷邁上新臺階。但隨著中國步入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發展中質與量之間的關係愈加受到關注。

“增量是經濟提質的前提,二者並不矛盾”,中國銀行研究院資深經濟學家周景彤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保持量的合理增長非常重要,沒有增長其他就無從談起,只有在此基礎上經濟發展才可能有質的提升。

保持合理增量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亦指出,短期之內預計中國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這就意味著要科學穩健地把握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使中國實際經濟增長速度不會偏離潛在增速軌道。

尤其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打好基礎,做好經濟工作十分重要。在此背景下,保持合理經濟增量也是應有之意。

不過,隨著中國發展由高速度向高質量“轉軌”,質的提升已愈發受到重視。在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中,“高質量發展”一詞共七次出現。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賈晉京分析說,多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支撐如今大部分已成為增速較低的存量動能,儘管通過高投資還可以將它們拉起來,“但這不是中國需要的增長”。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量動能必須具有較高質量,符合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符合生態文明要求。

激活內需潛能

至於如何實現更高質量增長,接受採訪的專家認為,一方面要發展市場,另一方面要保障民生,從而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

在“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目標指引下,中國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挖掘內需潛力。前三季度,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0.3%,成為經濟運行名副其實的“壓艙石”。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亦提到,中國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

“中國民眾嚮往美好生活的需求在日益提升,但供給還跟不上”,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認為,中國市場在社會安全、社會保障、中高端公共服務和一些中高端製成品上的供應還存在很多短板。一旦彌補上這些短板,就能從根本上對經濟增長起到倍增效應。

區域協同和一體化

深化改革培育新增長點,是中國打造強大國內市場又一支撐。經歷多年地方政府主導發展模式後,中國經濟空間格局正轉向市場主導的區域發展。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指出,此次會議就區域經濟提出了“3+3+N”的佈局,儘管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已成為中國率先實現現代化,也是最發達的地區,但協同發展、一體化發展還有很大進步空間。“如果這些問題能得到解決,必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的動力源。”

改善民眾生活質量

中國老百姓的民生福祉也是官方高度關注的問題。在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車偉看來,改善經濟增長質量,核心是讓其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他表示,近兩年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有所放緩,但民眾生活質量不斷改善,“對此我們應該抱有信心”。

對於民生問題,會議亦著墨頗多。會議提出,要紮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持續改善人民生活等。要穩定就業總量,改善就業結構,提升就業質量,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總體來看,周景彤表示,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提出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相信只要中國在創新、協調上下更大功夫,經濟就會實現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效率更高且更加包容,“這兩個目標可以同時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