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宋代的豬是什麼待遇?上可作帝王寵物,下可做東坡肉

要說哪種動物是這幾個月以來的時髦話題,就得數“二師兄”了。

幾個月來“二師兄”身價倍增,無數人在哀嘆:前半年為什麼不囤積一些豬肉!

其實如果真有一臺時光機能回到北宋,豬肉幾乎是一種沒什麼人問津的食物。要是拿現在的火鍋煮宋朝豬肉做成的培根那可就是名副其實的“古董羹”(火鍋的古稱)了。

人類馴化豬這種動物的歷史很早。到了東周時期,出現了“六畜”(豬、牛、羊、馬、雞、狗)這個概念,當時這老哥兒六個如果能同時出現,大半是在祭祀大典上。後來它們跟人的關係越來越緊密,便留下了個與“五穀豐登”相對的吉利名——“六畜興旺”。

宋代的豬是什麼待遇?上可作帝王寵物,下可做東坡肉

用來祭祀的整豬(圖片 | 百度知道)

宋代的豬是什麼待遇?上可作帝王寵物,下可做東坡肉

大篆中的“豬”字

豬字的篆文中,左半邊部分是“豕”字表示豬,而右半部分則表示烹煮,整個字合起來便是與烹煮有關的動物。

雖然如此,豬肉的身份卻著實尷尬過一段時間。肉類雖然是奢侈品,肉裡的“貴族”卻是羊肉(牛是耕田用牲畜,宰牛這件事在許多朝代都受到限制),豬的身價始終很一般。

宋代王讜的《唐語林·雅量》中載:

﹝盧晉公﹞每語人曰:雞豬魚蒜,逢著則吃;生老病死,時至則行。

這句話是誇獎說話的人十分通達,但也能看得出來,雞、豬、魚、蒜在當時不是什麼高級的食物,吃這幾種食物的貴族可以被認為是“不挑剔食物粗劣”。宋代的文豪蘇東坡在《其三》裡也說過這句話,不過我倒是覺得,他應該是在衷心讚美豬肉。

宋代的豬是什麼待遇?上可作帝王寵物,下可做東坡肉

新石器時代豬形陶罐 南京博物院藏

按下這個話頭兒暫且不表,我們先來說一說北宋的豬。

生在北宋的豬如果混得好的話說不定會成為皇帝的寵物。宋太祖趙匡胤訂下一條祖訓——“苑中牧豚”,《後村談叢》說趙匡胤自己就在宮中養了兩頭神豬,用來祛邪保太平。一直到宋朝的第六位皇帝宋神宗,他覺得這條規定很奇怪,於是決定暫停養豬,結果發生了“妖人鬧宮”事件,那這兩頭吉祥物只得繼續養吧。

宋代的豬是什麼待遇?上可作帝王寵物,下可做東坡肉

隋代深黃釉臥豬 故宮博物院藏

雖然宮裡供著神豬,北宋卻並不禁止民間吃豬肉,宋太宗還解決過豬失竊的官司:京師開封有人丟了一頭豬,開封府不予受理失豬案件,該人一氣之下敲響登聞鼓把官司打到了宋太祖那裡。後來豬沒找到,宋太宗掏腰包賠償給丟豬人1000錢。

宋太宗為此特地給宰相趙普下了一道手(吐)諭(糟),那大概的意思是:今天有人敲鼓讓我給他找豬,我哪兒見過他豬?可是給他解決了問題,看普天下沒有受委屈的人,我還是很高興的。

雖然跟宮廷有很大關係,但在北宋豬肉依然是一種平民食物,雖然開封的窮人們發現了它的妙處,但在地處偏遠的湖北黃州,豬肉依舊處在一個——有錢人不吃,窮人不懂怎麼做的境地,直到一個倒黴的失意官僚出現。這個人就是蘇東坡。

宋代的豬是什麼待遇?上可作帝王寵物,下可做東坡肉

東坡與豬肉(圖片 | 懶相飲東坡明信片)

經歷過烏臺詩案左遷到黃州,又掏錢買下一所小房子的蘇軾幾乎破了產。每月初一,家人取出四千五百錢,分成三十份,每份一百五十錢,一串一串的掛在屋樑上,每天早上用畫叉挑下一串,這是他們一家人的“最低消費”。要是有盈餘就放置一大竹筒內存起來,用來招待賓客。東坡居士好喝酒吃肉,喜歡交朋友,這些錢可以想見的不夠用,他急於尋找一些便宜的“平替”,於是就瞄上了豬肉,並寫出了著名的《豬肉頌》: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宋代的豬是什麼待遇?上可作帝王寵物,下可做東坡肉

清代任預繪《十二生肖圖冊·豬》 故宮博物院藏

事實上蘇東坡沒能吃多長時間黃州的豬肉,蓋好的雪堂也白費了,他又開始了新的流亡,並伴隨一生。但他確實一輩子都喜歡吃豬肉,還創作了很多有關於豬肉的詩歌,如“五日一見花豬肉,十日一遇黃雞粥”。這是他在儋州時“調戲”他弟弟的詩,海南當地的百姓老是推薦他吃看起來都害怕的燻老鼠、燒蝙蝠,五天才能吃到一次豬肉,對於蘇東坡來說真是好慘:

“僕嘗語述古,公之所談,譬之飲食龍肉也,而僕之所學,豬肉也,豬之與龍,則有間矣,然公終日說龍肉,不如僕之食豬肉實美而真飽也。”

連講學問說的也是豬肉,不知道讀信人第一反應是生氣還是肚子餓。

宋代的豬是什麼待遇?上可作帝王寵物,下可做東坡肉

東坡肉(圖片 | 惠爾家網)

伴隨蘇東坡四海漂流的,除了他一肚子的學問和抱負以外,還有美食。蘇東坡以博愛的心態對待美食,當然豬肉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聽著故事,撥弄著鍋裡的豬肉,彷彿一切憂鬱的事情都能暫時忘記,只剩下愉悅與口福。

不高興的時候吃好點,然後繼續向前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