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FENG說】怪村太平鼓——為傳統非遺文化注入新鮮血液

農閒時節

豐臺區王佐鎮怪村的村民們

在文化活動站裡

耍起太平鼓

【FENG說】怪村太平鼓——為傳統非遺文化注入新鮮血液

怪村太平鼓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怪村太平鼓源遠流長,據2011年出版的《怪村村志》記載,已有二百餘年的歷史,頗具民間色彩。新中國成立前,京西許多地方都有太平鼓,相傳曾是宮女們表演給皇帝和臣工們觀看的節目,後經由皇宮裡的宮女傳出。

【FENG說】怪村太平鼓——為傳統非遺文化注入新鮮血液

​攝影:鍾永祥

在京西一帶,王佐鄉怪村的太平鼓表演頗為出色,家家有鼓,人人能打,在很早以前就應邀到良鄉、通縣、河北等地區進行表演,深受觀眾喜愛。

作為一種漢族民間藝術,太平鼓有著別具一格的伴奏形式,伴奏樂器有:板胡、二胡、鼓、鑼、號等樂器,同時還有伴唱的歌詞,伴唱的歌曲有“四季歌”、“十二月歌”等曲目。

表演套路上有鬥雞、串花琵琶、大圓鼓等,繞八字、園鼓、兩頭忙、扎花籬笆,臥娃娃等幾十套動作、十分風趣,滑稽幽默。

【FENG說】怪村太平鼓——為傳統非遺文化注入新鮮血液

怪村太平鼓,是一種單面鼓,面由桑皮紙製成,下面吊著鐵環,形狀如同一把蒲扇。表演者用尺餘長的細竹條做成鼓槌敲打鼓面,伴隨著鼓點變換陣型,隨樂起舞。雖說太平鼓的鼓面是用紙糊的,但當數十個人同時敲打,鼓聲卻響徹天地。加之鼓點複雜多變,再配上鏗鏘悅耳的鐵環碰撞聲,和著靈動的舞步,歡快、柔美的怪村太平鼓讓人不由自主地開心起來。

【FENG說】怪村太平鼓——為傳統非遺文化注入新鮮血液

非遺傳承人

【FENG說】怪村太平鼓——為傳統非遺文化注入新鮮血液

攝影:張齊

目前,太平鼓隊將主要精力放在恢復“臥娃娃”等傳統套路上。上世紀50年代,剛五歲的呂翠琴就跟隨母親李雲香學習太平鼓。

2008年6月,有200多年曆史的怪村太平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呂翠琴成為怪村太平鼓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太平鼓不傳承下去,我就沒法安心。”2012年,呂翠琴被查出白血病,身體極度虛弱的她在無菌艙裡想得最多的卻是太平鼓。

【FENG說】怪村太平鼓——為傳統非遺文化注入新鮮血液

♦經過呂翠琴多年的言傳身教,兒媳婦王娟耍起太平鼓也是有模有樣。​

【FENG說】怪村太平鼓——為傳統非遺文化注入新鮮血液

♦臥娃娃(婦女哄孩子)、大圓鼓、拉抽屜、鬥公雞等傳統太平鼓套路,被呂翠琴畫成示意圖,便於進行傳授。

【FENG說】怪村太平鼓——為傳統非遺文化注入新鮮血液

♦每次訓練前,兒媳婦王娟都會給婆婆呂翠琴畫淡妝。

王娟在呂翠琴的指導下現已是一名成熟的太平鼓演員,作為怪村太平鼓第五代傳承人的她於2019年被評為豐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FENG說】怪村太平鼓——為傳統非遺文化注入新鮮血液

【FENG說】怪村太平鼓——為傳統非遺文化注入新鮮血液

給太平鼓蒙桑皮紙都是老姐妹們自己完成

非遺傳承

近年來,在村裡的支持下,太平鼓隊由專業老師帶領創新表演。怪村太平鼓在傳承中一步步走向了世界,在中德建交45週年、北京與科隆結好30週年之際,村裡的太平鼓隊曾到德國演出。如今,有不少青年人,還有數十名少年兒童利用週末正在學習太平鼓。村委會與附近中小學聯合打造“太平鼓進校園”活動,呂翠琴更是責無旁貸地當起了指導教師。年底,村裡正在策劃一場“老中青”參與的演出,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拉近年輕人與中國傳統技藝的距離,讓更多出門在外的人瞭解太平鼓是怪村的文化符號,讓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下去。


信息來源:北京晚報、新京報 發現新豐臺整理

【FENG說】怪村太平鼓——為傳統非遺文化注入新鮮血液

北京市豐臺區文化和旅遊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