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中國又一海上巨無霸面世,重4萬多噸,可鑽入海底15250米

哈嘍大家好,如今在海洋開發領域,中國被譽為當之無愧的霸主。從國際救援到資源開發再到工程建設,我國都有與之相配的海上設備。不過在幾十年前,我國還落後西方國家一大截。那會兒,發達國家根本不帶中國玩,因為我們實在太窮了,要技術沒技術,要設備沒設備,甚至連遠洋航行都做不到。與眾多領域一樣,近些年我國海洋設備從落後完成了趕超,再到如今的世界領先。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海上油氣田開發的必備設備——

海上鑽井平臺。

中國又一海上巨無霸面世,重4萬多噸,可鑽入海底15250米

在2017年可燃冰資源開採中,藍鯨一號的面世引起不少國家高度關注,它代表了當今世界海洋鑽井平臺的最高水平,將中國有水器勘探開發帶入世界先進行列。往後兩年裡,沒有任何國家能夠超越藍鯨一號,而中國卻完成了自我超越——藍鯨2號順利面世。

中國又一海上巨無霸面世,重4萬多噸,可鑽入海底15250米

今年9月26日,藍鯨2號正式舉行命名儀式,作為藍鯨1號的姊妹船,藍鯨2號在建造工藝方面具有重大創新突破,該鑽井平臺長117米,寬92.7米,高118米,相當於30層樓高,最大作業水深3658米,最大鑽井深度15250米,可以在全球95%的海域進行作業,相比於傳統單塔鑽井平臺而言,藍鯨2號配置了高效的液壓雙鑽塔。全球領先的DP3閉環動力管理系統,可以提升30%的作業效率,同時節省10%的燃料消耗。目前藍鯨2號正在進行動力推進器安裝檢查,全平臺共設有8個推進器,它們的存在足以讓藍鯨2號在15級颱風下屹立不倒。

中國又一海上巨無霸面世,重4萬多噸,可鑽入海底15250米

設計人員介紹,藍鯨2號是按照抵抗16級颱風標準建造,除了推進器外,還有兩個巨大優點。

第一:船體結構橋在建造中首次採用100毫米NVF690型超厚鋼板。

第二:配備強勁的DP3動力定位系統,這是一種閉環控制系統,通過推進器來提供抗風浪能力,使平臺能夠儘可能保持在海平面上。藍鯨2號在12級颱風下平臺位移不超過11米,精度不超過2度,此外藍鯨2號各種零件高達2萬多臺,涉及到液壓、燃油、防凍、清洗等系統管道。此前國產鑽井平臺管道清洗都是請挪威商家來,一天的費用高達幾千萬。而如今藍鯨2號不僅使用國產管道清洗設備,而且維護和保養都是國內相關企業,無論在清洗費還是溝通方面都簡單得多,這些背後都是藍鯨2號高度國產化的結果。

中國又一海上巨無霸面世,重4萬多噸,可鑽入海底15250米

在藍鯨1號之前,國產鑽井平臺均是總包給國外企業,成本佔總工程投資的40%。藍鯨1號在建設時,只使用了10%的國產化設備。而藍鯨2號國產化率達到60%,該平臺也體現了我國工業的整體實力,從技術落後到世界領先。

國產鑽井平臺研發可謂舉步維艱,以平臺穩定系統為例,要想在幾千米深的茫茫大海中,固定一座如此龐大的鑽井平臺,可不是一件易事,此時就要用到繫泊鏈

中國又一海上巨無霸面世,重4萬多噸,可鑽入海底15250米

繫泊鏈是平臺穩定系統核心所在,由12根世界頂尖超高強度的鏈條組成,這些鏈條的單根長度達到1700米,總重量超過3000噸。它們會在深海2000以下紮根,承載著鑽井平臺的靜荷載實驗,確保平臺在海中巍然不動。由於鏈條長期紮根在海底,會受到海水微生物腐蝕和電化學作用,從而產生鏈條疲勞,影響鑽井平臺安全。

2011年4月12日,墨西哥灣發生一起平臺傾斜入水事故,原因是鏈條發生氫脆問題而失效,繫泊鏈在上世紀一直被日本、瑞典、西班牙等少數海洋強國壟斷,中國繫泊鏈在90年代中期才開始研發,經過十多年努力,我國目前已掌握R5級國際強度最高繫泊鏈,它的抗拉強度和屈服度分別達到1000兆帕和760兆帕,意味著一個指甲蓋大小的鋼材可以承受10噸拉力,從而保證國產海洋鑽井平臺的安全與穩定性。

中國又一海上巨無霸面世,重4萬多噸,可鑽入海底15250米

在今年4月份,我國鋼鐵企業還自主研發了R6級極限限能繫泊鏈,順利通過國際船舶社驗證,成為世界首家獲得R6級繫泊鏈認證國家,並具備批量生產的國家級企業,填補了該產品在繫泊鏈上的空白。

隨著世界各國對能源需求不斷增加,海上油氣資源的重要性也慢慢開始凸顯出來,目前海洋油氣開發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而我國是第一個突破R6級繫泊鏈的國家,未來必將為中國遠洋資源探索提供有力支撐,甚至引領世界。

中國又一海上巨無霸面世,重4萬多噸,可鑽入海底15250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