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秦阿房宫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吗?如果留存至今,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吗?

贪恋长安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雄心壮志,大展宏图。作为“基建狂魔”的他,建造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还有今天的主角“阿房宫”。秦始皇要把“阿房宫”打造成“天下第一宫”,可惜由于他的逝世,该建筑未能完工,最终烂尾了!


今天考古专家通过阿房宫的遗址的考古研究,发现如果阿房宫建成,那绝对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假如它保存至今,一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一、阿房宫的简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九年后即公元前212年,因为都城人口数量剧增,国力增长,秦始皇考虑重新建造一个全新的宫殿“天下第一宫阿房宫”。可惜仅仅两年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东巡的途中,秦二世即位后,继续修建阿房宫,直到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阿房宫依然没有建好,但它的附属建筑“阿城”却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

据《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举籍阿城以南,周至以东,宜春以西……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可见“阿城”在西汉中期还依然完整。

二、阿房宫的建筑布局:

阿房宫主要包含两大建筑群:一是前殿建筑群,另一是“上天台”建筑群。

专家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只建成了其中的前殿地基,考古发现前殿现存一座巨大的长方形夯土台基,经探测实际长度为1320米,宽420米,最高处高约7—9米,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夯土建筑台基,据此推测仅阿房宫前殿就相当于三分二个故宫。

199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阿房宫进行了调查和认可,将其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

通过一系列考古发掘,推测整个阿房宫总占地面积约1500万平方米,而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阿房宫相当于20个故宫那么大,而故宫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也是最大的宫殿遗址!

三、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复原“阿房宫”

通过前期考古专家的考古研究发现,结合现代3D技术计算机复原技术,我们在计算机上复原了阿房宫,可以一睹它的风采。

如果“阿房宫”最终建成了,而且历经沧桑保留至今,那绝对是世界的奇迹,人类文明的骄傲!

可是正是由于秦始皇修建了这样浩大的工程,严重消耗了秦朝的国力,导致底层百姓的强烈反抗,最终导致秦朝经历二世迅速灭亡。

杜牧影响深远的《阿房宫赋》在最后指出:“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以史为鉴,今天我们通过历史的学习,要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统治阶层如果一味的追求高大上不切实际的东西,严重脱离人们群众,最终必将被人们赶下历史的舞台,只要那些心中始终装着人民,时刻为人民着想的政府,才会被人民所拥护!


小梁说历史2019


2000多年来,由于记载阿房宫的史料太少,阿房宫究竟有多大没有定论,下面我就来看看阿房宫

《史记》所载阿房宫是分期兴建的,一期工程是先建造前殿阿房“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然而,工程施工并不顺利,秦始皇的突然病死,继之因二世的残暴统治而引发的农民起义,使一期工程没有完成,二期工程自然成了泡影。近年来阿房宫考古发掘已证实了这一结局,即秦阿房宫没建成,甚至连前殿都没建成,所谓的阿房宫前殿遗址其实就是没有建成的阿房宫遗址。历史上的阿房宫虽然不像文献、文学作品及民间传说中描述的那样规模宏大,但从其前殿遗址范围看,其规模比司马迁描述的前殿阿房的规模要大一些。

阿房宫为秦代所建的巨大宫苑,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的阿房村。千百年来,民间有关阿房宫的传说比比皆是。相传阿房宫规模空前,气势宏伟,大小殿堂700余所,各殿气候都不尽相同。秦始皇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也未把宫室住遍。



成书于魏晋时期一位无名氏笔下的《三辅黄图》将阿房宫规模继续放大,其载“始皇广其到了晚唐,杜牧更创作出《阿房宫赋》这一名篇,将阿房宫的规模与华丽推向顶峰:“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些极力形容阿房宫建筑宏丽等优美诗句已将阿房宫这座宫殿描绘成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一组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在上述文献中,能比较客观地描述阿房宫建筑规模的应该是《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帝)三十五年(前212)……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m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m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这是《史记》里描述阿房宫兴建规模总体规划与布局的惟一一段文字。

它告诉人们这座朝宫的设计规模十分宏大,必须分期完成。一期工程是先建造前殿阿房,它是未来整座朝宫的主体建筑,是主殿,是皇帝与朝臣议政的地方。单是这座前殿阿房宫,其规模就足以惊人:“东西宽五百步”,约合今700米,“南北长五十丈”,约合今115米,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殿上可以容纳1万人就坐,殿下可以立5丈高的旗帜。

所以认为阿房宫大的原因有:

一、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高度高出秦代地面12米以上,面积达54万平方米。在这大片的夯土台基之上,南面没有夯筑土墙,只有由南向北运土的坡道。而东、北、西三面均已夯筑了土墙,墙顶部还铺了瓦。鉴于秦代的宫殿建筑均建筑在一个夯土台基之上,为了弄清楚东、北、西三面围墙内有没有秦代宫殿建筑,考古队员在这54万平方米的夯土台基上,将探眼打到每平方米五个之多,并且是梅花布点,除了农民的房子和水泥地以外,将剩余的20万平方米全部钻探完毕,还是没有发现秦代文化层,没有发现秦代宫殿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瓦当,没有发现秦代宫殿建筑中的殿址、壁柱、明柱、柱础石、廊道、窖穴及排水设施等遗迹、遗存。



其二、前殿遗址南部夯土台基地面上遗留有当年民工修筑台基时踩踏出的路面,或称为运土坡道。从运土坡道分布来看,当年民工是将夯筑用土由南面运到北面,再由北向南逐步夯筑台基。由于工程未能完工,运土坡道仍在使用,南部边缘也就没有夯筑土墙。

三、考古队还将夯土台基上的七组土样进行了植硅石分析,分析报告显示,夯土台基在建成后的很长时间里,地面上都被1米多高的野草覆盖着。这也表明阿房宫前殿没有建成,没有投入使用。九年(1076)宋敏求所撰《长安志》中“秦阿房一名阿城,在(长安)县西二十里。西、北、东三面有墙,南面无墙”的记载相吻合,佐证了阿房宫前殿遗址就是阿房宫遗址。



两个阶段的阿房宫考古发掘得出结论:一是当年建设中的阿房宫工程仅完成了宫区地基的夯筑和东、北、西三面围墙,阿房宫并没有建成,甚至连前殿都没有建成,所谓的阿房宫前殿遗址也就是没有建成的阿房宫遗址;二是真实的阿房宫虽然不像文献、文学作品以及民间传说中描述的那样规模宏大,但从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范围看,其规模比司马迁描述的前殿阿房的规模要大一些,整个遗址的占地面积达54万平方米,比占地69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只小1/5左右,比天安门广场还大,其工程规模之大也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阿房宫是最大的宫殿群之一,至于是不是最大,由于年代久远,所以也不好论证。

更多精彩回答与文章,请关注鉴史以明志

黑白史


如果说近代以来,国人心中对圆明园遭受的摧残抱有无限憾意。那么阿房宫,则可能是国人二千年来心中永远的痛。即便阿房宫的确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宫殿,也绝不会长国人的志气,反而引发一声声悲叹。

但既然题主命题,不敢不答。

二千多年前的阿房宫是否真的存在过?她的规模是否如同史书记载那般庞大?项羽一把怒火烧了咸阳宫的同时,阿房宫是否也遭受同样命运?

关于阿房宫的传说和疑问实在太多,今天我们就从回答题主的问题开始。

阿房宫并非起始就叫作“阿房宫”

阿房宫开始兴建,但在奠基仪式上秦始皇还没有为这庞大的建筑宫殿想好名字,本来待全部宫殿建筑完工后,再取一贴切宫名,用以配得上始皇帝的威名。


但阿房宫命运多舛,不待完全竣工,尚在缺胳膊断腿的阶段,据说就被项羽捣毁。

后世之所以叫这未完工的宫殿群为“阿房宫”,实为此宫殿群的建筑式样“四阿旁广”。这个无需争辩,盖有《史记》为证,「此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宫四阿旁广也。」

当然有人说即便是《史记》其实也多有不考。但总的比较起来,《史记》可信的程度要高一些。

阿房宫兴建的原因

秦始皇三十五年,喜新厌故的始皇帝开始琢磨建造新殿。他要为建造宫殿起个由头,于是召见群臣。总是那些天下太平,居民乐业,繁衍不息,皇城内外的屋宇渐感狭促,等等原由。(皇城外的狭促实乃始皇帝大规模移民的结果。皇城内的狭促更是始皇帝纳入六国佳丽,吴姬赵女充满后宫的结果,与居民乐业,繁衍生息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秦始皇既然发出调头,底下群臣当然赞同。于是就在渭南上林苑开始营造新宫。

而秦始皇对这一新宫殿的营造更是亲力亲为,所有宫殿图样,必须亲自御览,每一处斟酌完善,才颁发执行。宗旨当然是要规模庞大,做到前无古人。

阿房宫要建多大

都知道阿房宫自始至终都未完工,就一个原因,实在太大。单说阿房宫前殿规模,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分作两层,据说上层可坐万人,下层四面建有回廊,环绕四周,即便是当时最高大的车马,均可驱驰。殿下再造甬道,甬道上面重檐覆盖,直接通往南山,从山巅竖起华表,作为阙门。

这些工程完工,也只是宫殿建造的第一步而已。

前殿已经是这样规模,继而开始建筑后宫,五步一阁,十步一楼。如果照图计算,共计七百多所,直到始皇帝死后也只建造一半都不到。

这所有宫殿的建造,整个关中物力人力已经无法承担。征发荆蜀七十万人,在当地采办,再运输到关中。

只可惜,这么庞大的人间工程,后人却无法见证。只因工匠民夫,多辛劳致死,那些侥幸没死的,继续征发骊山,或由蒙恬督帅建造直道。

而居住在阿房宫的主人,自打入驻,就诡诡秘秘,不让人知晓他人究竟在何处,据说如此便可得到真人的垂青,继而长命百岁。更可惜的是万千后宫佳丽,最后却被二世胡亥骗至骊山始皇陵墓,下一道诏令:“先帝后宫,未曾产子,应该殉 葬,不必出境!”于是原本偌大阿房后宫的莺莺燕燕,全部死于秦始皇陵。

所以,正真入住过阿房宫的人,十之八九,死于非命。造阿房宫的人,十之七八,死于疲命。实在算不上是个福地。最终被一把火烧掉,也是天命所归。

讨论她有多么的庞大,是否世界第一,实在无甚意思。


叁牛不读书


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阿房宫的规模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绝对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群。但实际上阿房宫仅修完前殿的地基和围墙,秦始皇便驾崩了。

关于阿房宫的规模究竟有多大,由于缺乏详细史料记载,所以目前并未定论。从司马迁《史记》记载中可知,秦阿房宫应该是一个分期修建的庞大宫殿群。

前殿的修建是阿房宫规划中的一期工程,史载规模是“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这个前殿修成后“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足可见其规模。

然而在前殿夯筑地基的过程中,秦始皇突然病逝,即位的秦二世忙于应付农民起义,前殿的修建便戛然而止。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阿房宫规模到底有多大。

一、文学作品中的阿房宫规模

文学作品中的阿房宫规模仅次于民间传说,可谓是史无前例。最著名的就是晚唐诗人杜牧写的《阿房宫赋》,这篇文章将阿房宫的规模推向了历史的巅峰。

文章开篇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突显了阿房宫的霸气。接着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描绘了阿房宫宫殿的规模是绵延三百里。

如此宏大的建筑群,自然规模是无与伦比的。但这仅仅是文学作品中的夸张手法,显然要比正史中的记载夸大一些,其实更为夸张的是来自于民间的传说。

相传,秦阿房宫共有宫殿七百多间,每个宫殿中的气候都是相同的。更为夸张的是,秦始皇每天住一个宫殿,至死也未住完。可见宫殿规模是举世无双的。

二、文献史料中阿房宫规模

当然了,上述只是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文献中阿房宫又有多大呢?从历代的史料记载来看,司马迁《史记》中对阿房宫的记载比较客观,接近实际情况。

《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觉得咸阳宫有些局促,想要效仿周武王建都镐,在上林苑修建新的宫殿。于是,大臣规划出了前殿的规模。

仅前殿的规模就是“东西宽五百步”,相当于现在的700米,“南北长五十丈”,相当于现在的115米,面积近8万平方米。殿上可坐一万人,殿下高五丈。

阿房宫前殿是整个宫殿群的主体工程,是秦始皇日后议政之地。史料中还记载,在前殿及附属宫殿修建完后,还要从殿前架天桥直达终南山,山上建宫阙。

殿后则要修建复道,渡过渭水直连咸阳宫。司马迁将其形容为“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大意是阿房宫像阁道星从北斗星横渡银河直达营室星一样。

这样的规模是举世无双的,让人惊叹的,然而这仅仅只是图纸上的规划而已。其实司马迁的记载还算保守,《汉书》中的描述更为夸张,都用数百里形容。

司马迁道出了阿房宫的预期规模,实际上前殿还未修完就已结束。这种结局在近些年的考古发掘中也被证实,而实际发掘的遗址要比司马迁记载的大一些。

三、考古发掘中的阿房宫规模

十五年前,秦阿房宫考古人员对阿房宫前殿遗址进行了发掘,最终给出的结论是阿房宫前殿没有建成,只夯筑了地基和三面围墙。发掘时的具体数据如下:

阿房宫前殿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高出秦代地面12米,面积达54万平方米。台基的南面没有夯筑土墙,只有运土坡道,其它三面有围墙。

考古人员对整个夯土台基进行了打眼探测,没有发现秦代宫殿建筑中的瓦当、殿址、壁柱、廊道等遗迹或遗存。由南向北运土坡道是当年民工踩踏留下的。

考古人员还对夯土台基上的土样进行了植硅石分析,结果显示夯土台基在建成后,地面上被一米多高的野草所覆盖。这足以表明阿房宫前殿没有修建完成。

考古人员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阿房宫前殿遗址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阿房宫,没有发现别的宫殿遗址。这个遗址与宋代文献中的“阿城”(阿房宫)记载吻合。

实际中的阿房宫仅完成了前殿地基的夯筑和三面围墙,整个阿房宫并未建成。从阿房宫前殿遗的大小来看,其规模要比司马迁描述的前殿的规模要大一些。

整个前殿遗址的面积达54万平方米,是故宫面积的80%,这仅是阿房宫前殿的面积。而整个阿房宫宫殿群的面积可想而知,如果能建成,自然是世界最大。


野史也是史


《史记·始皇本纪》中说: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殿下可以树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巅建宫阀,又修复道,自阿房宫渡过渭水直达咸阳。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相传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宫中珍宝堆积如山,美女成千上万,秦始皇一生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时也未把宫室住遍。《汉书·贾山传》记载阿房宫整个的规模“东西五里,南北千步。”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可经想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宫殿建筑。

而咱们现在所看到的故宫占地七十二万平米,建筑面积约十五万平米,两相比较,阿房宫一个前殿就是故宫总面积的二分之一,而史书记载,项羽火烧阿房宫,大火三月不止,由此可见阿房宫之大,如不焚于战火,得以保存至今,绝对是建筑史上的奇迹,绝对是世上最大宫殿。


拾掇记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龙首原西侧开始建造的天下朝宫,意在建成后,成为秦朝的政治中心 。建宫的目的和选址的根据,是由秦始皇确定原则的。


一、首先我们来看下阿房宫到底多大?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秦始皇认为都城咸阳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宫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丰、镐之间渭河以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筑之精英灵秀,营造一座新朝宫。这座朝宫便是后来被称为阿房宫的著名宫殿。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

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工程未完成秦始皇死了,秦二世胡亥调修建阿房宫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后继续修建阿房宫。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始皇本纪》中记载:

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


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


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60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


用现在度量换算下:占地面积约为15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20个故宫那么大。逛过故宫的人都知道,故宫的占地面积已经很大了,阿房宫竟然是它的20倍,根据这个描述,大家足以想象它的大小。秦朝灭亡的时候只建成了前殿建筑群,在秦朝灭亡之后,阿房宫的建设就停止了。

所以,阿房宫从未真正建成过,充其量只是个“半成品”。但即使只建成了一部分,阿房宫留给后世可考的面积也有800亩之多,大约有90个足球场的面积。


二、那么阿房宫有多宏伟?


阿房宫建筑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前殿建筑群和“上天台”建筑群


前殿建筑群刚介绍过了,现在重点说说上天台建筑群。


上天台是秦阿房宫殿祭祀天神的建筑物。古代先民认为,太平盛世,均是天神的恩赐和保佑。皇帝为了使自己的国家物阜民丰,四海升平,定期率领朝臣登坛祈祷天神。

重现的上天台,是根据有关史料营造。规模为16.8米×16.8米,高19.8米。


磁石门是秦阿房宫的北阙门。遗址在三桥镇武警部队工程学院内,约建于秦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因“累磁石为之”,故称磁石门。作用类似现代的安全检查门。重现的磁石门是根据有关史料和苑区地缘特征营造,高13.2米(从地平线到屋脊),东西长20.4米,南北跨度12.7米。

祭地坛秦阿房宫中祭祀土地之神的活动场所,专供皇帝祈祷五谷丰登之用。古代曰:“社”。“社”代表国家;“稷”为谷神。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发源于黄土高原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重现的祭地坛,是根据有关史料营造,规模为16米×16米,高11米。


上林苑为古宫苑名。秦都咸阳时置,周围二百多里,包括长安、户县、周至等地。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营建朝宫于此。阿房,即其前殿。汉初苑内荒芜,武帝时复为宫苑,内养禽兽,供皇帝射猎,并建离宫、观、馆数十处。


司马相如作《上林赋》,言其极为宏伟、壮丽。


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写道:

“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足见阿房宫之宏大!


如果留存至今,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吗?


阿房宫仅前殿就有0.55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二的故宫总面积!(故宫总面积为0.72平方公里)199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对阿房宫进行了调查和认可,将其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认为阿房宫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奇迹”。


建国之后,再现阿房宫昔日盛景是所有考古学家及建筑学家的心愿。经过各方专家的认真论证和精心设计,总投资1.3亿多元的遗址重建工程终于重现了其昔日的辉煌:大宫门、前殿、兰池宫、六国宫室、长廊、卧桥、磁石门、上天台、祭地坛、河流等12处景观如今已经相继建成。苑区兰池水占地百余亩,水清波翠,楼阁倒映,龙舟漫游。新建的阿房宫前殿,高32.85米,长107米,宽67.7米,十分巍峨壮观。其高度与原殿不相上下,但东西长107米,仅是原殿东西长的1/6。


所以秦阿房宫不仅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如果留存至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总结:阿房宫始终是人们幻想中的宫殿,不管当初修建时规划地多么豪华,它始终是没有建成过,想象中的豪华也从未出现过,至于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宫殿,也只能通过书中的描写来想象。不过,专家们根据遗留的资料复原了部分阿房宫的建筑,可以供好奇的人们参考。


路之意


考古只考出夯土台高6来多,没有建筑遗痕。

项羽火烧的应是阿房宫台下的六国宫殿仿制形。

若阿房宫建成其气势应是阿房宫高耸于其它六国宫殿之上,辖治着六国宫殿。

常语愿说秦砖汉瓦,说的是精良耐久。

事实上是汉砖燕瓦,不仅精良美饰,且体量巨大。并现有实物传世。

只不过汉朝花纹大砖是用于墓壁砌墙,阳宅没留下用这样砖的痕迹。其砖厚中空有20多厘米,长有70多厘米,宽40多厘米,印痕菊花纹多些,另各式图样也不少。

春秋时期七国的燕,其瓦档巨大,长近一米,档头圆30多厘米,用其建宫殿可想象宫殿体量多巨大。

秦始皇要建压住六国气势的阿房宫,其宏大程度也可往无限大上想的,因要传万世的。

秦时代崇大,连佩饰青铜剑都90厘米长,建压过燕宫殿的殿,该多大可任意想设了。

汉刘邦是亲眼见过咸阳宫实物的,所以其建的未央宫,现有巨柱础存于世的,仅本人网上挂不上图片,要看的可自搜查一下,全清楚了。

汉砖巨大不是无来源依据,自创的。仿秦制用秦人宫殿建筑工是真实的。

宫殿及陵墓是由专职世族代代延传的,到清朝时其世家名样式雷的雷家。宫殿不是谁都可建的,因只有简图的整体框架图,细节全记在脑图中。即具体细节全凭掌线把头的记忆,没图纸的。因而几千年宫形都传延有制有续,这也是烧上任王宫,再建自朝代王宫的行性原由之一,仅清朝沿用了明朝王宫。

任何时代,任何国度,古今中外,战争主要是抢精工良匠的工人,由敌方转成自用的。高级豪华怎样全凭工匠能力程度,不与其它有半点关系,仅良工一项决定的。

因此建完帝陵坑杀工匠是瞎说。

明宫殿体量小,是人口众多原料少造成的,因清人修宫偷明帝陵的料。

宋朝前中原还是虎狼常出没田间的,原始森林还有众多存在的。

新中国初期1963年国家组织过打狼队,灭狼的,1970年黄河滩里还有狐呢。

几人一围的梁柱木材尽了,只有50.60厘米粗的梁柱树木,宫不得不小体量了。

好材木少,砖.瓷.琉璃也烧不出巨大形的了,包括宫用地砖的金砖在内也小型化了。

可想象,现黄土塬在宋朝前是森林一片的景象,所以现洛阳古道的汜水关,在周朝曾关过虎,而得虎牢关之名的。现黄土塬超20厘米粗的树都没有了。

土木是中国式建筑的基材,木小宫与房必小。这同欧洲石器情节重仍沿用石基材的建筑完全不同。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