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李斌迴應特斯拉大降價:對消費者是傷害,蔚來不會用這種策略,你怎麼看?

841574844


任何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司都是耍流氓,謹以此話送給李斌先生。

一個在2018年虧了好幾十億的蔚來汽車,當然不敢降價啊,因為車在2019年也估計賣不了多少,根本不可能有薄利多銷的期望,再降價就得虧不知道多少錢了,美股市場可是拿腳投票的,你的業績不好,股東們自然會讓你的股價更難看。到時候恐怕蔚來汽車即便想回國IPO都來不及。

最近和幾個蔚來車主聊了聊,不否認蔚來的服務確實不錯,從一開始就構建忠誠營銷(loyal marketing)體系的思路也很棒,但是服務10000名車主可以,服務30000名車主的時候就未必了,按照目前的服務結構和年費規模,李斌先生想實現類似於保險資金運營模式的盈利,恐怕還真是不太容易。畢竟買一輛ES8和ES6的客戶,跟花199註冊摩拜的用戶,使用差別還是很大的。

至於補貼這事,李斌先生說得對,蔚來汽車的用戶恐怕真不在乎這幾個錢,不過撇開補貼不談,目前ES8的一些基本性能問題還是不是見諸於報道,車主們恐怕更在乎這些吧。


輸出軸9813


狗屁不通的邏輯,降價居然成了對消費者傷害了,隨著技術升級,產能升級,成本下降是必然趨勢,特斯拉不降價比亞迪也會降價,蔚來也會降價,電動汽車本身就是充分競爭行業,除非蔚來本身沒有降低或者不能降低生產成本,又或者蔚來是處於一個寡頭壟斷行業,即便成本非常低廉我就是要賣這麼貴,就是這麼霸氣側漏。特斯拉能主動發動降價提高競爭力不但不是傷害消費者恰恰相反是對消費者最有利的,傷害的不過是一小撮。不要每天還想著以前的好日子,設計出這麼醜的車還好意思說不降價走高端。


以摯愛護至柔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凱騰聚知

這是神邏輯!

特斯拉應該降價

1.它遵循自貿概念,直銷成本低!

2.它要為未來的本地化定位掃平障礙。CKU散件組裝應該是它本地化初期的主要模式。本地化後還應該有降價空間。

作為批量上市車輛,特斯拉目前還沒有特意為中國市場特定環境標定車輛,這些車的中國應用環境適應性還有待考量,作為先期數據採集投石問路車輛,中國客戶應該享受優惠價格,白老鼠不能白當!

3.最後要說的是企業定價只要不是涉嫌低價傾銷和惡意競爭都是國家法律賦予企業的自主權,鼓勵企業在保證合適利潤下的降價。

特斯拉降價是否傷害消費者

如果營銷過程公開透明,沒有商業欺詐,錯誤/模糊資訊誘導/誤導消費者,消費者是在信息清晰明瞭環境下的自願選擇。則不可能出現傷害消費者的情況。

反之,則會極大傷害消費者,消費者,消協應該依法維權。

蔚來李想的表態的合理猜想

1.蹭一個熱度,想暗示特斯拉不厚道,但又不敢清晰的表明。

2.對自家車沒有信心!尤其是對自家車的定位缺乏足夠信心!

個人觀點:

蔚來把研發中心放在上海很好招攬高層次人才,但人力資源成本也是高額的。

製造基地選擇在上海周邊也許比選擇在上海更好。

目標客戶:在產量沒有達到10萬/年的規模時,實行定向投放最大限度的收集採集市場應用場景數據是最好的選擇!


凱騰聚知


前有聯想楊元慶看不起華為及三星的5G摺疊手機,現在又來一個李斌瞧不上特斯拉的降價行為,奇葩年年有,今年特別多。降價是對消費者的傷害?你讓寶馬、奧迪及奔馳這些降個十幾萬或幾十萬,看看消費者是開心還是受到傷害?

其實李斌並非不想降價,而是實在跟不起。特斯拉底氣在那裡,兩個根本不是一個層級的,人家特斯拉只是打了個對三而已,蔚來就已經要不起了。

2018年蔚來的財報

2019年3月6日,蔚來汽車發佈了2018財年第四季度(截至2018年12月31日)及2018年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報告顯示,蔚來汽車2018年年度總收入為人民幣49.512億元,但全年經營性虧損為人民幣95.956億元(13.956億美元),同比增長93.7%,年度淨虧損人民幣96.390億元(14.019億美元),同比增長92.0%。

虧的錢比賺的營收還多,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蹟,東哥的京東幾年前也一直以虧損著稱,但是東哥的虧損額也沒超過其營收,再者京東之所以虧損主要是因為資金都用於自建倉庫及物流,前期的重資產投入金額太大。

蔚來汽車呢?作為一家新能源汽車企業,蔚來汽車2018年的總研發費用為39.979億元人民幣,看似不少,但是呢?我們來看看其銷售及管理費用,2018年蔚來汽車的總銷售及管理費用為53.418億元,同比增長127.2%。

什麼是銷售及管理費用呢?銷售費用是與企業銷售商品活動有關的費用(比如保險費、包裝費、展覽費和廣告費、商品維修費、運輸費等);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各種費用(比如管理人員工資及福利費、工會經費、企業繳納的五險一金費用、業務招待費、差旅費、郵電費等等)。

一般而言,這兩項費用+財務費用(利息成本),佔企業的營收收入比重在15%-35%之間(依據行業的不同有所出入),即使蔚來汽車是新設立的企業,三費高一點,但是也不應該誇張到銷售管理費已經超過其總營收,特別是蔚來的研發人員工資是計入其研發費用,而蔚來還沒有自己的工廠,靠的是江淮汽車的代工,這種情況下到底是花了什麼,銷售及管理費用這麼牛?難道學習陳可辛坑大陸投資者的錢,拍個電影,一頂草帽、一雙拖鞋就是幾千元嗎?

財報公佈後的虧損已經導致了蔚來當日股價下跌超過15%了,試問李斌還哪來的勇氣繼續降價,還嫌棄虧的不夠多?

嘴硬

其實不降價的後果,市場已經給出了答案了,蔚來汽車2018年第三季度開始交付,其中第三季度交付3268輛,第四季度交付7980輛,2018年ES8總產量12775輛,交付總量為11348輛,平均售價43.63萬元,價格並不低,不過交付量高一則是因為首批,二則是019 年中國電動汽車補貼預期減少,使去年年底交付提速。

相應的變化,我們從蔚來汽車2019年1月和2月ES8交付量即可看出,這兩個月,蔚來汽車的交付量分別為1805輛和811輛,與2018年12月相比下滑高於預期。蔚來首席財務官謝東螢自己也表示了:“預計第一季度交付量會有高於預期的環比下降”。財報顯示,公司預計2019年第一季度ES8交付3500到3800輛,同第四季度相比減少約56.1%到52.4%

如果說未來蔚來汽車仍然保持在40萬元以上的高價,在政府減少新能源汽車的購車補貼之後,可預見的其銷量會繼續有大幅度的下降。因為40萬元的金額,在我國除了頂級的豪車,其餘的無論是寶馬、奔馳、奧迪、卡迪拉克、雷克薩斯、沃爾沃等等這種普通的豪車均可以購買得到了,至少除了電動之外,我沒有看出蔚來汽車,相對這些傳統的普通豪車有其他何競爭優勢?當經營維持不下去時,看李斌還降不降價?所以現在所講的一切都是空話。


鯉行者


前幾天才在重慶參觀過小康新能源汽車,與其他國產新能源汽車一樣,從頭到尾都是講自己的設備如何先進,技術如何領先,對標的都是奔馳寶馬特斯拉。蔚來也一樣,剛推向市場的時候確實讓人眼前一亮,拉風的外形吸引人的眼球,加之自動換電等謔頭,和其他國產新能源車相比格外引人關注。但是,真的像說的那麼牛嗎?沒過多久,蔚來就被市場打回了原型,帶著充電車去新疆、少得可憐的換電站、萬把輛的銷量、巨大的虧損,我不知道蔚來的老總面對特斯拉大幅度降價有什麼底氣說出題目所講的話?

近幾年,國產新能源汽車如雨後春筍,很多也如曇花一現。根本原因就是這些做新能源汽車的人急功近利,不是靜下心來研究解決三電問題,不是認真細緻地打磨產品,不是真心實意地提高服務品質,而是成天靠吹噓、靠騙補、靠一個個神話圈錢。國家開放汽車市場幾十年了,國產車誕生了幾個世界級品牌?新能源汽車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了。國家應該加強產業政策調整,用良幣驅逐劣幣,避免泥沙俱下,支持儘快形成幾個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骨幹龍頭企業和核心競爭力。中國若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再也不能讓國外新能源車佔領大半河山。

蔚來,該醒一醒了。我們每個人都有未來,但十年之後,還有沒有你的蔚來?

蔚來,說得再多,莫如給我一個買你的理由?


等您1660年


我看是降價對蔚來傷害大,因為蔚來是初創企業,成本肯定做不到特斯拉的程度,另外,特斯拉關閉線下門店,降低銷售人員提成等做法就是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我覺得在當前中美貿易這種氛圍環境下,境外企業尤其是美國企業進入中國將成為常態,這也是好事情,倒逼國內企業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只要真正掌握的是核心技術,我們國內企業綜合成本肯定會佔優勢,就怕的是吹牛吹的自己也信了,核心技術都是搞車標誌,內飾和看動畫片屏幕的。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新能源車補貼問題,建議國家取消這個補貼,你看看現在補貼出的都是啥企業,補貼出大批量的老年代步低速車,這是什麼技術水平,我看是孩童玩具車的放大版,續航等核心指標嚴重達不到商用標準,包括一些國內大廠,標稱的續航里程和實際里程差距太大,這樣的產品投放市場,才叫傷害消費者。

從扶持民族工業和趕超國外角度來說,即使要補貼也是補貼核心技術的研發,這個補貼不是國內申報專利那種毫無使用價值的假專利,而是同等技術,只要國內那個機構能研發出量級差距或者趕超國外同類水平的就予以重獎,而不是補貼車企終端產品,要的是實用技術的應用,而不是假論文,騙經費和毫無實用價值的紙上高科技。

總之一句話,靠樸素的民族感情或者民粹主義,是發展不了先進生產力的,市場經濟有其內在的規律,任何產業都是概莫能外,你對標的競爭對手有多強,你就有多強,全球一體化競爭格局已經形成,靠保護主義發展,國內30年汽車工業告訴你不成,到頭來喪失和消磨的是國內群眾存續不多的耐心和熱情。


木頭人Plus


李斌認為這是對消費者的傷害,李想認為這是特斯拉打到家門口來了

李斌和李想作為國內電動汽車兩位代表性人物,而且還合夥創立了蔚來汽車,對特斯拉降價的反應是截然不同的。

李斌認為特斯拉降價是對消費者的傷害,而李想認為是兵臨城下,勢必形成更激烈的競爭。

從產業上來講,李想從泡泡網起家,在汽車之家上大放異彩,現在又主導車和家的發展,同時參與了蔚來汽車的創立,而李斌從2005年創立易車公司,到2010年帶領易車公司上市,兩人經歷基本相同。但是都缺乏汽車設計、研發、生產、製造的經歷。汽車產業發展到今天,猶如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藉助張無忌對少林龍抓手的評價:“千錘百煉,實可為不敗的武功”,“千錘百煉”是重點,是一百多年,數百萬工程師和產業工人以及相關產業鏈的配合不斷千錘百煉的產品,上路的產品只能成功,因為涉及到安全問題,而互聯網從用戶需求角度開放,追求快速迭代達到客戶的需求的這一方法恐怕就更應用在汽車身上了,因為沒有迭代,出廠交付必須是合格的,安全只有一次信任。

特斯拉作為電動汽車的開創者,產生的背景是,當時底特律破產,有大量的技術產業工人和完整的產業鏈可以低價的整合起來,這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備的,特斯拉的誕生是具有產業背景的,作為一項大額消費的交通工具,如果要打造一個巔峰產品,考慮到巨大的研發投入,從高端入手是明智的選擇,高端的用戶才會為這種高科技產品去埋單做體驗,經過多年的發展,技術上已經比較成熟,無論是安全性還是續航能力,前期的研發投入是前置的投入,產量的擴大能夠降低這種成本,所以未來必然是降價往下走。

況且汽車作為中產的必備交通工具,俘獲中產階層,讓中產能夠用得起特斯拉才是特斯拉最終的目的,這樣他的對手不是其他電動汽車廠商,而是傳統汽車廠商,搶佔的市場份額是傳統廠商的市場份額。

特斯拉作為高端品牌,品牌和品質已經有了口碑,礙於高昂的價格,用的人不多,20萬-30萬這個價格區間是非常敏感的,降價後,將會有更多的消費者會選擇使用特斯拉,讓消費者能夠買得起的電動汽車。

這讓人不免想起百年前通用汽車的口號:做一款讓工人階級買得起的汽車!特斯拉佔領20萬到30萬這個區間的消費者,對消費者而言自然是件好事,對其他電動汽車廠商就是“巨大的壓力”,

用李想的話說:兵臨城下,已經打到家門口了!關鍵是消費者還很喜歡啊!

主做股權設計、併購,業餘股民,愛好搏擊


壹號股權


特斯拉大降價傷害了誰?

特斯拉大降價首先最難受的就是老車主了,其實作為電動車本來就沒什麼保值率,就好像很多網友嘴裡說的“車是買來開的,不是用來賣的”,因此希望他們還是面對現實坦然受之吧。

另外一個最難受的,雖不是車主,但他一定是打心眼裡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他就是中國高端電動車蔚來創始人CEO李斌。

近日他表示“特斯拉大降價是對品牌的一種傷害,蔚來不會跟著降價”。

這句話從表面看沒毛病,實則不然,它深深的透露出李總內心的一種憂慮與無奈,試想同樣作為高端電動車的蔚來,還只是一個“嬰兒”,剛賣出1萬量就已經被各種負面消息刷屏,本來它的定位就是“雖富未豪”的小富家庭,感覺特斯拉太貴了才低頭再看看蔚來。這下到好,特斯拉大降價之後,一旦價位與蔚來持平,試問消費者們會選誰?

特斯拉大降價的確是對品牌的一種傷害,不過受傷的是蔚來這個品牌。





你需要更多的高能瓦斯


很佩服能產生這種邏輯、更佩服敢講出來!

這要把自己和消費者、大眾置於何種境地?!

真是沒有不敢說、只有不敢想!做企業做到這種地步“無畏”到頂了!

作為小老百姓,我只想說,任何企業想這樣傷害消費者,那就多來點吧!


首席智慧


首先李斌這句話說的沒毛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李斌及其公司也屬於消費者行列,特斯拉的降價固然損害到像李斌等造車新勢力的利益了。

最近幾年國內造車新勢力蓬勃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國內政策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補貼,無論是對於汽車廠商還是對於消費者,補貼的價格都是非常大的。消費者選擇國產新能源汽車主要原因主要有兩點:1、國內一線城市上牌政策,例如上海購買指定新能源汽車就會有送滬牌。2、消費補貼,購買指定新能源汽車會享受一定的補貼,還會有免去購置稅的政策。

特斯拉的降價行為無意對國內新能源廠商有著巨大的影響,特斯拉的降價伴隨著補貼退坡,那麼國產新能源汽車的最大的性價比優勢就沒有那麼大了,所以您覺得特斯拉的降價和補貼退坡退蔚來有無影響。當然,特斯拉最近又宣佈漲價了,其原因讓人細思極恐啊!

聊車看車問車請關注“尬尬說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