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梁王冢庙会香火旺盛的历史渊源

梁王冢庙会香火旺盛的历史渊源

梁王冢

梁王冢遗址

梁王冢位于鲁北平原腹地,济南市商河县城东30公里处的郑路镇梁王冢村,历经2000余年因种种变故遂成遗址。

此冢南北长70 米,东西宽50米,面积3500平方米,冢高5 米,用土1700 余方。此冢是战国时期梁惠王东征齐国时战败,粱惠王之长子即太子申战死,遂葬于此。

梁王冢庙会香火旺盛的历史渊源

梁王冢遗址近景

据旧商河县志记载:“城东北梁王冢,庄西冢甚高大,上有庙数楹,有碑志,及梁惠王所言‘东败于齐长子死焉遂葬于此’。”冢土均系黑色粘土,内有大量贝壳和春秋时鬲、豆等物残片,历时 2000 多年风剥雨蚀,固若沙石,依然保持原貌。乃当时十万士兵从东海之滨兜土堆成此冢。

梁王冢庙会香火旺盛的历史渊源

梁王冢遗址

一九九六年四月二十九日 ,商河县人民政府把梁王冢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王冢是济南市黄河以北为数不多的商周至汉代遗址,该遗址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项目。

梁王冢庙会香火旺盛的历史渊源

泰山奶奶显灵

自战国时梁惠王之子葬于此后,梁王冢以其高大加之冢上长有青草伟公树亦常有仙狐异类活动于此,人们渐觉仙气灵气,于是逐渐成为十里八乡人们逢节遇事祭拜祷告之所在。

梁王冢庙会香火旺盛的历史渊源

庙会祈福的百姓

相传大约距今 600 多年前的一个早春,包括梁王冢村、小贾家村等周围三十多个村庄突发一场瘟疫,似洪水猛兽,无可抵挡,一旦染上,则口面血紫、腹胀滞气,无论男女老幼,强健与否,得上无一幸免。一时人心惶惶,众人惊惧,寝食无安。当地名医束手无策,无药可医,官府亦无计可施一筹莫展。

梁王冢庙会香火旺盛的历史渊源

庙会祈福的人群

三月三日 ,忽一身着素衣、腰系红丝绦,手执白拂尘,鹤发童颜的老太太来到患者家中曰“村后梁王冢,上有无根圆形异草,可医此病”。言罢,朝巨冢方向飘然而去。患者家人随即召集村人前往梁王冢,遥见老太屹立冢顶之上,面朝正南。及众人爬到冢顶,老太太已踪影皆无。只见一条形黄色神符横卧冢顶,上书“泰山奶奶在此”,一圆形无根草压在符上。众人乃悟是泰山奶奶显灵,遂朝正南泰山方向叩拜,取仙草回家服用。不几日,各村瘟疫皆除。

梁王冢庙会香火旺盛的历史渊源

梁王冢遗址远景

修建奶奶庙

由于泰山奶奶在梁王冢的显灵,梁王冢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大,前来祭拜求药的人由原来的十里八乡波及到方圆几百里以外。为了使梁王冢和泰山奶奶的娄气惠及更多的百姓,使其源远流长,以梁王冢村为首的几个村开始商讨在冢上修建庙宇,立碑作传,以至晨钟暮鼓,僧侣诵经。后来,梁王冢村联合郑路镇的小贾家、河西齐、小赵家、满家、苑家、营子,商河县展家乡的褚集、邓洼、左家、牛家、冯家、小李家、张安,商河县常庄乡的仉家、东高、西高、郑家十八个村集资修庙立会。

梁王冢庙会香火旺盛的历史渊源

梁王冢庙会现场鼓子秧歌表演

当时修建的奶奶庙占地五亩,有正上房十间。奶奶庙是供奉泰山奶奶神像,为香客拜祭场所。东西厢房共十八间,供香客寄宿和庙内八名道士居住。冢东南有一巨形古槐,三人合抱粗细,枝繁叶茂,树冠巨大无比,历千年之久,相传所产槐米乃一名贵中药,百病皆治。树下一神井,至今犹存。相传此井水脉与东海相通,千年不涸。树上挂一巨钟,有两米多高,四人合围粗细,据说三人同在钟下避雨,空绰有余。道人清晨撞钟,钟声远震十里以外。庙内日常活动由八名道人负责管理主持。每年三月三日庙会则由十八个村中的两个村轮值管理主持。至今梁王冢庙会香火如此之盛,是与泰山奶奶庙的修建有很大关系的。因此梁王冢庙会是百姓祈福还愿为主题的庙会。

梁王冢庙会香火旺盛的历史渊源

梁王冢庙会

梁王冢庙会因梁王冢悠久的历史、泰山奶奶的神奇传说而远近闻名。梁王冢庙会从每年三月三日开始到三月九日结束,会期五天。赶庙会期间比过年都热闹百倍,梁王冢周围人山人海,盛况空前。牲口市、木料市、粮食市、布衣市等交易火爆,杂货铺、包子铺、小酒馆、各地特色美食、茶馆及各种摊贩生意兴隆。在庙会上,游客不仅能看到原汁原味的鼓子秧歌表演,还会看到手艺精湛的木雕,吹糖人、微雕艺术、手工绘画这些技艺表演。

梁王冢庙会香火旺盛的历史渊源

小剧团、杂技、杂耍、秧歌、儿童乐园、地方戏应有尽有,热闹非凡。南来的北往的,烧香的逛景的,大姑娘小媳妇穿红戴绿,人们扶老携幼,前呼后拥,各得其乐。奶奶庙前更是烟雾缭绕,纸钱纷飞,木鱼声声,祈祷吉祥。整个冢上冢下,庙前庙处,爆竹声声,人欢马叫,一派盛世繁荣景象。

梁王冢庙会香火旺盛的历史渊源

近几年梁王冢庙会客流更是年年攀升,“三月三”来梁王冢赶庙会已经成了一个传统习俗。近处像济南、德州、滨州、天津等地的游客,远至山西、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的一些游客也会慕名而来。据统计,二零一九年的三月三日庙会已经突破1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梁王冢庙会香火旺盛的历史渊源

梁王冢神井

相传梁惠王长子战死之后,本欲将其葬于泰山南麓,时值著名的阴阳五行家邹衍路过,知情后劝其把太子葬于此地,但须从东海之滨运黑土至此堆积成冢,此处乃泰山奶奶(碧霞元君)的娘家,只须在冢顶修一奶奶庙,上设一玉皇顶,其灵气可通泰山,到此冢如至泰山,且在冢东南凿一深井。

梁王冢庙会香火旺盛的历史渊源

深井与东海相通,须用二十八块青砖(与天上二十八星宿相应)修井口,与天井正对,无论旱涝,井水不涸。庙上有灵芝草,必用此井水浇灌,方有药用,百病皆治。据史载,每年三月三日,此井为来梁王冢庙会的数万人供水,旱而不涸,涝而不溢。使此井水做的豆腐,洁白如玉,香嫩可口。从战国筑井已两千余年,流传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