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在高州看信宜

在高州看信宜

信宜

作为一个高州人,和信宜(信宜西北部)的朋友出门在外,我们在向别人作自我介绍时,比较熟悉茂名地区的人会说:“哦,你们是老乡啊。”而说这话的同时,脸上往往带着一种善意而又奇怪的笑容。我们都知道,这种笑容源自我们的方言。

在当地,曾流行这样一个段子:如何从说话上去区分哪个是广州人,高州和信宜人?以说“去哪里”为例。答:“去边度”是广州人,“去书试”是高州人,“去一试”是信宜人。

当然,身为老乡的我们并没有感觉到自己方言的“笑点”,反而有一种很和谐的亲切感。

在高州看信宜

信宜各镇分布

个人对信宜最初的印象,一是来自于家乡圩镇街市上的山楂,二是一个真实的段子:90年代未一个在深圳工作的信宜朋友要回老家过年时用略带自豪的语气说:“矛怕坐矛到车,我们信宜是出了名的多车(指客运车)”。

而随着对信宜日渐深入的接触,也就得以从主观或客观上对它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高州看信宜

信宜高州位于广东西南部

一,坐落西南的玉都

信宜又叫玉都,与高州同为广东西南部,南与高州交界,共19个镇,2015年人口144万人,是粤西最大侨乡。交通包括:洛湛铁路、包茂、罗信高速、207国道、省道352、369、370线。

在高州看信宜

信宜

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958年11月15曰,信宜和茂名两县合并为高州县,县治高州城。

1961年4月1日,原属信宜县的古丁、马贵、深镇划归高州县管辖。

三,似曾相识的白话和艾话

信宜语言以地方土白话和艾话为主。

东部大部分镇区讲信宜艾话,西南部的土白话和高州话相似。

在高州看信宜

画红圆圈处的镇区大部分讲信宜艾话为主

四,熟悉的文化信仰,节日风俗

信宜地区信仰伯公社主本土宗教的神、冼夫人,同时吸收了高州的俚人文化特点.

信宜“年例”和高州的差不多,但貌似没有高州的隆重,而且信宜有的地方没有“年例”。

镇隆飘色则是信宜民间艺术的极致,对于大部分高州人来说,认识信宜飘色往往来自于高州本土的“年例”中。

而信宜的木偶戏、粤剧相对于高州人来说就很熟悉。

但相比以上节目,水烟筒才是信宜高州人的最爱——它在某部分人的心中等同一日三餐甚至比吃饭更为重要。

在高州看信宜

镇隆飘色

五,舌尖上的知己

柴枪粉、怀香鸡和凼仔鱼都是信宜的特色美食。

如果说柴枪粉和高州的粉皮相似。.

那么,信宜的糯米籺就是和高州的籺类相同了——甚至连名字都一样:灰水粽、糯米糍、艾籺、寿桃籺……

在高州看信宜

信宜怀香鸡

六,特色水果

信宜的大部分水果高州都有,而最多的水果还是荔枝和龙眼。

但实际上,作为中国三华李产业龙头市的信宜,最有名最有特色的水果是柿子、山楂和三华李。

在高州看信宜

钱排三华李

七,隔壁的无限风景

曾有人这样说:高州侧重皮革产业,信宜更注重发展旅游。

信宜相对于高州来说更像一个旅游“大市”

信宜的景点很多:信宜第一滩——淘金湾、道教圣地大仁山、北界天马山、钱排生态公园、秋风根梯田、东镇太华山、英地坡白梅花、号称30万亩的香雪银妃景区、虎跳平湖、地跨信宜高州的大雾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据了解,大仁山、大雾岭和香雪银妃景区是大家去得最频繁的景点。

在高州看信宜

李花

在高州看信宜

太华山

在高州看信宜

抉曹水库电站

八,教育和医疗.

信宜十分注重教育,在教育事业方面在这样的县级市当中算比较好的。

医疗方面,而从日常生活的经验来看,很多信宜人如果得到较重疾病时,会到高州就医。

在高州看信宜

信宜中学

九,经济发展的交集.

信宜和高州的经济差距很小。

主劳力以到珠三角工作发展为主,九十年代,信宜高州人从事模具和运输司机行业的人很多。

信宜东部和罗定交集较多,西南部和高州交集为主。信宜大镇——镇隆和高州潭头连成一片。

而信宜高州发展的最新交集是云茂高速,它从罗定穿过信宜,到达高州荷花终点。.

在高州看信宜

信宜镇隆和高州潭头相连

在高州看信宜

云茂高速从罗定穿过信宜,到达高州荷花终点

十,经常串门的邻居

由于地理位置相近的缘故,很多高州人的生活圈除了本地外,往往会将范围扩大到信宜。

或受朋友邀请到信宜作客,或自助去信宜旅游,品尝美食。.

因地近而走动,因走动而了解,因了解而成为伙伴,地方与地方是如此,人亦然。

信宜,对于高州人来说,更像是一个和蔼亲切而知根知底的邻居。


以上,就是一个高州人站在高州的角度看信宜的种种,仅代表个人看法。欢迎大家吐槽、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