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不知不觉中,我在朋友圈里“死”去了

不知不觉中,我在朋友圈里“死”去了

(图转网,如侵删)

01

有个小孩跟我说,真搞不懂你们这些老年人,明明QQ很方便,却还要微信。

不由哑然,很想回怼他一句,老夫用QQ的时候,你们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呢。但是回头想想,这样也太欺负小孩了,干脆不予回应。

仔细想想,忽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我的同龄人们,大都在同时使用QQ和微信,不同的是,QQ用于工作,微信用于生活。

QQ整天都登着的,不过基本处于隐身状态,除了在工作群里回复各种信息,就是接收各种工作需要的文件。因为不怎么在意,所以别人发给我们的信息,需要过好多天才能被我们发现,时间久远了,也就懒得回复了。

曾经的我们不是这样的——

刚玩QQ那几年,恨不得整天都挂在电脑上,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都会忍不住发一条动态,只有有人回复了自己的动态或者给自己留言了,就会跟小时候得到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一般欣喜若狂,一定要去看看对方是谁,字斟句酌给对方回应。

在QQ空间种过菜,曾干过为了偷菜定闹钟的傻事;也养过花,为了浇花还专门开了每月十块钱的黄钻,那时候的工资也才几百块钱。

当然,对我来说,最爱的就是写字,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发到空间里,在别人的评论中寻找自己的存在感。

02

再后来,有了微信,,不知怎么就用上了。

再看看身边人,大家都在用微信,为了跟上大家的脚步,自然就把QQ打入冷宫了。

后来因为微信的支付功能越来越强大,我们发现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可以用微信解决的时候,就更离不开微信了。

虽然这一路走来,也曾经用过其他的网络通讯软件,但是用得最多的始终是腾讯的这哥俩。不是说那些通讯软件不好,因为任何一个软件,都有它自己的独到之处,许是因为人到中年,开始变得念旧了,其它的那些通讯软件,就算做得再好,我都用不习惯。

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的常态,QQ是工作,微信是生活。

当然,也并不是这么绝对,单位的各种通知,大多也是发在微信群里的,只要群里的消息一响,不用问,活又来了。

最开始的时候,我是把微信当做QQ来用的,把微信的朋友圈当做自己的QQ空间,经常写写心情,发发动态,偶尔也会晒一下照片,刷一些存在感。

清楚记得,有那么一两年,我们的朋友圈每天都会更新,如果哪天不更新,要么就是被累瘫了,要么就是手机没电了。

因为长得磕碜,外加做人特失败的,所以始终没有刷到多少存在感。

不知不觉中,我在朋友圈里“死”去了

(图转网,如侵删)

03

有人说,一个人的朋友圈记录,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成长史,心情的成长史。

然后,由于朋友圈的“熟人圈”功能,让能够看到我们的心情的都是熟人。你在朋友圈的喜怒哀乐,都会引起熟人的关注。

当你在朋友圈发了很丧的内容的时候,那些关心你的人,就会因为你的丧而倍感关切,或留言或发信息询问你的近况,甚至你换一个头像都会引起他们的多种揣测。

因为我本身一直都是一个很丧的人,表现在我的朋友圈里,自然就显得特别丧。

某天,无意听到别人聊天说起我,有人因为我的丧而关切,但也有人对我的不顺表示嘲讽;有人心生怜悯,有人幸灾乐祸。

忽然间发现,同样一个我,说的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人群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谓真实的丧,不过是亲者痛仇者快,那些对我来说只是简单记录的文字,却会引起别人的无限遐想。

所谓塑造绝对真实的自己,其实是不存在的。

慢慢的,跟很多人一样,学会了在朋友圈掩饰自己。

回头想想,这很正常,就像朋友所说的那样,成年人的世界本就是有一个逐渐把哭声调成静音的过程,与其让自己的心情天崩地裂,不如让它在密闭的空间里默默发酵。

04

跟很多人一样,在朋友圈里,现在打开朋友圈,看到最多的就是微商。

最早的时候,对于朋友圈的微商,我一直很赞赏。他们利用社交平台,推荐自己的产品,让手机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我本身充满了无限敬意。

就连我自己,也曾是其中的一员。

直到某天朋友告诉我说,我发的微商图片,让人觉得很烦,有了无数次屏蔽我的冲动,我才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对我看来很正常的商品推荐,在别人那里却成了占用流量的图片垃圾。这本身就充满了讽刺意味。

朋友的说法毋庸置疑,本来是因为关心你,打开你的朋友圈,看到的却是一大堆毫无用处的图片,着实有一种一腔真心给了狗的感觉。

促使我离开微商圈子的,是因为后来这个圈子整个都被黑化了——

打开朋友圈的时候,在不同的人那里,看到的都是同样的宣传文案,自然也就失去了阅读的兴趣,最要命的是,有的文案根本没有逻辑可言,个别微商的虚假宣传,纯粹把我们当错了猪脑子。

而且,看到朋友圈的微商们个个月入过十万,今天买个飞机,明天买个火车,再过两天他们又喜提宇宙飞船的时候,我的生存焦虑自然也就越来越强烈。

为了缓解这种焦虑,我屏蔽了很多人。异位而思,屏蔽我的人,应该也不在少数。

不知不觉中,我在朋友圈里“死”去了

(图转网,如侵删)

05

朋友圈,重点在“圈”字上,按照通俗的理解,“圈”的基础是志同道合。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在我们的朋友圈里,很多人并没有与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你发在朋友圈里的东西,不仅得不到想要的回应,而且很多时候只会带来恶意的揣测。

生而为人,注定孤独。在这个匆忙的世界讨生活,除了个别幸运人,大多数人都有很丧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那样一些人,读懂我们的痛苦,给我们想要的回应。

只是很遗憾,在朋友圈的这种熟人交际圈子里,想要得到这些,真的很难。

很多时候,我们书写自己的心情,只是想要某些人看到,得到他或者她一个抱抱的表情,就算得不到,一个点赞也好。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讨生活,每个人都举步维艰,大家都那么忙,又有谁会理解你的伤春悲秋,在很多人看来,在朋友圈里写心情,还不如转发鸡汤有用,至少那样会看上去很美。

在真实的人生里每天都打了鸡血般励志,却在虚拟的世界里孤独绝望。不经意间,这早已成为了我们人生的常态。

与其把自己的不开心让别人看到,不如就着岁月独自咽下,无论那些沧桑的岁月有多么难入喉,都是你不得不经历的生活。

就这样,不点赞,不评价,也不再记录什么。

在我的朋友圈里,我“死”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