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车企现降价潮,一个比一个狠,消费者:好像和我没多大关系!

犹记得上一轮汽车制造业增值税减免1%的时候,汽车行业就迎来的一波集体降价潮,不过,基本是以豪华品牌车企居多,宝马、奔驰、保时捷、奥迪等品牌争先恐后开启了降价模式,4月1日,是我国制造业等行业实行增值税税率从16%下降到13%的第一天。


在1月底,国家十部委联合发文再次重启“汽车下乡”政策,促进农村汽车更新换代,刺激低迷的车市,虽然细则尚未出台,但诸如东风日产、上汽大众等车企已经开始自掏腰包补贴市场,这也是2019年的第一轮降价潮。


车企现降价潮,一个比一个狠,消费者:好像和我没多大关系!


再到三月中旬,两会期间明确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从16%下降到13%,相比于上一轮1%的下调,要给力得多,比起之前只有豪华品牌集体降价的现象,这一次增值税下调的影响是前所未有,主流的合资品牌如一汽大众,乃至自主品牌广汽传祺等,纷纷打起了价格战。

豪华品牌掀起降价潮


这里,我们首先来明确一下,汽车的销售价格=计税价格×(1 增值税率),当增值税下降了1%的时候,实际上销售价格只是降幅了0.85%,理论上一辆售价10万的车,增值税下降了1%,车价是下降了850元,但前提是,厂家会不会真的把它全部让利给你。


车企现降价潮,一个比一个狠,消费者:好像和我没多大关系!


所以,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何第一次增值税下降,只有部分豪华品牌响应号召实施大降价,因为对于普通的合资品牌来说,售价影响是比较小的,但当这一轮增值税减免达到了3%,销售价格是下调了2.4%,还是拿售价10万的车来算,理论上是可以下降2400元,这个吸引力还是不错的。

3月15日,最先拉开降价帷幕的是奔驰,随后宝马和捷豹路虎也迅速跟进,最高降幅达到7万,二线豪华品牌如沃尔沃XC90最高降幅达到6万元;而非豪华品牌阵型,南北大众是打响合资第一枪,下调了部分车型的厂商建议零售价,最高降幅高达2万元,随后,别克、雪佛兰等纷纷加入降价大部队。

大部分降价有套路


各大车企一系列的促销降价,不少消费者看后是购买欲大增,而周叔询问过身边的一些朋友,原本处于持币待购状态的已经准备入手了,对于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来说,此次降价确实有着较好的效果,但是车企标注的成千上万的价格优惠真的让利给消费者了?


车企现降价潮,一个比一个狠,消费者:好像和我没多大关系!


周叔咨询过在4S店工作的朋友后发现,增值税下调只是让利给企业,对消费者来说并没有太多惠及,经销商拿货价格也并没有调整,所以终端优惠只是原来厂家的优惠政策,与原来的情况基本差不多,要不然大降价售卖得亏本。

而且,这大降价里面的套路还是挺深的,毕竟买的没有卖的精,目前大部分宣布降价的品牌,仅仅是一部分车型而非全系车型降价,仔细一看,基本都是高配车型,以大众品牌为例,不是旗舰型就是豪华型,最为走量的中配车型是几乎没有的。


车企现降价潮,一个比一个狠,消费者:好像和我没多大关系!


豪华品牌如梅赛德斯-奔驰,在调整优惠价格后,都是AMG、迈巴赫等60万起乃至上百万的车型有高达6万的优惠幅度,但主销车型如奔驰C级、E级、GLC等车型是不包括的,走量的车型压根没有降价的意思,而买得起AMG、迈巴赫车型的消费者显然不会差这6万块钱的。

所以,虽然车企们出现了集体大降价,但大家也不要高兴得太早,毕竟套路还是非常的熟悉,周叔觉得,终端优惠比这些降价更加靠谱,最终成交价格才是王道,大家在购买时最好多对比下不同经销商的优惠信息,否则,一切的噱头只是蹭热点、赚流量罢了。

官降潮背后显焦虑


此次官降潮引发的是连锁反应,“不管你降不降,反正我降了”,看见友商们都纷纷降价了,即使原本没有降价意愿的车企都会跟风做出决定。


车企现降价潮,一个比一个狠,消费者:好像和我没多大关系!


面对2018年车市的负增长,很多厂家是没有达到预定的销售目标,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也不小,据中汽协3月份数据显示,我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5.3%,仍处于警戒线之上,即使2-3个月不采购新车,库存车也处于卖不完的状态。

当前的车企集体降价行为,主要是在车市下行的焦虑背景下,为了响应政策号召而做出的调整,先不说能不能凑效,但面对优惠和守着价格不放的品牌,相信消费者肯定会选择前者。

大降价能否重振车市


从短期内看,4月份的车市会有所缓解,但长远来看,车企降价并不能救市,首先,本次涉及官降的车型都是一些相对冷门的,也就是不走量的车型,这本来对销量贡献就不大,没有购买欲望的消费者不会为了几千块而下手,官降的形式大于内涵。

有过买车经验的消费者都知道,指导价什么的都是虚的,最后的成交价格才是真实的,虽然车型指导价是降低了,但产品的终端零售价还是由经销商制定,也有点“官方反正是降价了,但是你能砍价多少就管不着了”的意思。


车企现降价潮,一个比一个狠,消费者:好像和我没多大关系!


指导价降低,终端优惠少了,实际成交价相当于什么都没变,这是厂家惯用的套路,那些原本没有购车计划的群体绝不会为了几千块而动心,而能引起兴趣的群体恰恰是那些有刚需的消费者,本来有着明确的购车计划,但这部分群体只能维持车市的基本销量。

想要拉高销量,还是要等整体经济环境回暖,消费者购买力变强,处于“寒冬”中的车市才能快速“回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