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暖!老阿婆在广州走失9个月,不仅没受苦,还治好了病

去年6月27日,来自重庆开县的朱婆婆来广州番禺市桥旧水坑村儿子打工地暂住,谁知第二天,老人在距离出租屋几百米远的公园闲逛时走失了,儿女们纷纷从各地赶来找人,找遍了番禺市桥,没有任何结果。

近日,从朱婆婆家乡民政部门传来好消息,走失9个多月的朱婆婆找到了,背后的暖心故事随之也被揭开:原来朱婆婆在逛公园时上错了公交车,下车时已在10多公里外,迷路的朱婆婆在路边流浪,又遭遇车祸,被辗转送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救治。

暖!老阿婆在广州走失9个月,不仅没受苦,还治好了病

在这9个多月里,医护人员和同室病友给予朱婆婆很大照顾,帮她想方设法寻亲,出钱给她添置衣服,还陪她聊天解闷、度过春节,当儿女们找到她时,婆婆伤情已近康复。

4月2日,为了感谢医护人员的关心照顾,朱婆婆的儿女们再次来到医院为医护人员送上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感谢医护人员帮我们照顾妈妈,让妈妈在9个月里没渴到、没饿到、没受苦,还帮妈妈治好了病。”

暖!老阿婆在广州走失9个月,不仅没受苦,还治好了病

刚来广州第二天,朱婆婆就走丢了

朱婆婆今年64岁,来自重庆开县一个山村。去年暑假,她带着留守在家的孙子来广州探望儿子,让他们父子团圆。

“老人坐了24个小时大巴车才来到广州,没想到第二天就走丢了。”朱婆婆的儿子杨庆军至今很内疚,他说事情因他而起,从各地纷纷赶来的姐姐妹妹们也责怪他没有照顾好母亲,“没有照看好母亲,这的确是我的错。”

在人生地不熟的广州,想找一个人并不容易。朱婆婆的女婿周开中说,在当地派出所报案后他们查到附近街口的一个监控视频,显示岳母在公交站出现过,身影一闪而过,并没有去向线索。从老家赶来的十多人只能靠走路寻人,拿着老人照片,见人就问,“每天天亮就出门,晚上十一二点回来,仅寻人启事就贴了两三千张。”

暖!老阿婆在广州走失9个月,不仅没受苦,还治好了病

地毯式寻人,并未有结果。

他们换了方法,将重点锁定在在救助站、医院。周开中说,旧水坑所在市桥区域的几家医院都找遍了,一间间病房都去问过,也不见人。“我们还借助在番禺的老乡群、房东本地群扩散寻人信息,也是毫无音讯。”

老人到底去哪里了?一家人聚一起的时常常沉默,杨庆军更是吃不好睡不好,“母亲常年在老家种地,这是第一次来大城市暂住,老人不会说普通话,也记不住儿女电话号码,走失时身上只有几块钱。”说着说着,杨庆军就掉眼泪。

苦寻两三个月,还是一点线索没有,从各地而来集结广州的朱婆婆儿女们并没有放弃,他们选择在旧水坑附近租住下来,“边打零工,边找妈妈。我们一直坚信妈妈还活着,我们要一直找下去。”刘婆婆的女儿杨庆培说。

家乡传来好消息,朱婆婆找到了

2019年的春节是杨家这么多年过得最冷清的一次,连年夜饭也没心思吃。这样寻亲的苦闷一直到今年3月20日,被一个家乡来电打破了。

“当时,我过完年回到广州打工,老家村委会人员突然打来电话说我妈妈找到了,还告诉我在大石医院,我去找却被告知没有其人。”杨庆军表示,他后来向村委会来电求证,才知道这是番禺救助安置部门发出的信息,于是赶紧联系到番禺区救助安置站,工作人员发来一张照片,患者服上印着祈福医院几个字。

“看到照片,我们马上放上手头的活,就冲向了医院。” 周开中表示,一家人见到老母亲,都很开心,“岳母也和儿女抱在一起哭。”

暖!老阿婆在广州走失9个月,不仅没受苦,还治好了病

据了解,去年7月4日,因车祸致全身多处骨折的朱婆婆从其他医院转院转来急诊科。老人是6月29日晚上10点在大石某地发生的车祸,被一辆载货小型汽车撞倒,医院为阿婆开通绿色通道,并请骨科中心中西医结合首席专家傅强主任医师会诊。经过诊查,傅强确诊阿婆右臂肱骨下端近关节处粉碎性骨折。在急诊进行紧急处理后,阿婆转入骨科中心进行了内固定手术。术后,老人一直在骨科中心中西医结合病区进行治疗和康复。然而,12月11日,在去救助站的前一天,老人却不慎摔倒,导致右臂肱骨中段骨折,医院讨论后决定继续留老人住院治疗。傅强主任医师为老人进行了手法复位并夹板外固定。

“肇事车辆被判定承担全责,我们医院也和肇事车辆保险公司进行了积极沟通,对医药费方面进行协商,先治疗再支付。”祈福医院骨科中心主管医生余立为说。

儿子曾从医院楼下过,却错过与母亲早日团圆

寻找朱婆婆,为何要花了9个多月时间?

医院方面表示,阿婆入院时,身边没有家人陪伴,身上也没有任何身份证明,语言不通、吐字不清,还不识字,说不清自己的名字和住址。

暖!老阿婆在广州走失9个月,不仅没受苦,还治好了病

“无论是说病情,还是帮她寻亲,每次我们与婆婆沟通都很费力。后来才了解到我们楼层有一位同样来自重庆的清洁工阿姨,就常喊她过来‘做翻译’。”余立为说,但是由于老人因车祸导致脑震荡,思维并不甚清晰,他后来只记得儿子的名字是“杨军”,而他的家属在派出所报案使用的是名字是“杨庆军”。同样,老人说自己来自“四川”,各方面寻人力量也都放在与四川民政部门联系,而实际上老人所在地方已被划为重庆市。

为了帮朱婆婆找到家人,医护人员还派车专门陪同她到当时事故地点,尝试让她回忆下来处,“但是她还是想不起来。”

回想寻人过程,杨庆军说起一个细节,“当时,我们只找了市桥附近的医院,以为老人腿脚不好走不太远。我也来钟村附近的一个民政救助点寻过人,还从祈福医院楼下经过,可是就没想到要进门看看,没想到老妈妈就在这里。”

据祈福医院骨科中心护士表示,老人清醒时,经常坐在窗前往外张望,“她告诉做清洁工的同乡阿姨说自己很想回家。”然而,从楼下经过的日子,却错过了与母亲早日团圆。

病房里的“临时儿女”:添置新衣,陪过年

朱婆婆在医院住了9个多月,从夏天到春天,历经暑寒,老人没有换洗衣服,主管医生余立为掏出200元,让护工帮她买了厚衣服和换洗衣物,知道情况的病人家属也不时送衣送物给她。“虽然没有亲人在身边,老人在生活上并没有受苦。”

9个月的时间里,朱婆婆同一个病房的病友换了几茬,每次病友出院,朱婆婆总是有些难言的情绪,“坐在床上发呆,有时还会蹲在楼梯口流泪。”

然而,每一位病友在了解朱婆婆情况后,都把她当成了自己人来照顾,一些病友还“偷偷”想各种办法帮助他,“有时趁婆婆不在房间,往她病床前抽屉里塞两百块钱。”

“快过春节的时候,一位同室的病友还给朱婆婆买了一身新衣服,婆婆穿上新衣很激动,见人就很想说话。”骨科中心护士人员表示,除夕夜晚上,值班医护人员还陪婆婆过年,“有好吃的都和她分享。”

祈福医院骨科中心中西医结合首席专家傅强主任现场对朱婆婆进行身体检查,认为朱婆婆目前情况稳定,维持目前固定至骨折愈合,可安排出院,一个月后可到老家当地医院复查,如果没有问题,可以取出钢板。对此,朱婆婆的儿子杨庆军将尽快安排接老人出院,送老人回重庆老家,与姐姐和妹妹商量安排照顾好老人,康复之后再外出打工。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肖桂来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陈忧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