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一个人“没文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314夢中人心空及第归


什么是文化?

文化的基本定义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但这个定义太生涩。

我更喜欢和认同著名作家梁晓声用“四句话”概括的文化,即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一个人的文化水平不能单从其学历,学识来判断。一个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没有一个好的素养,把自己才能用到歪门邪道上,天天想着如何危害别人,那这个人不能被称为“有文化”,只能说他满脑子邪恶。

而“没文化”人有什么表现?便是与上述四句话相悖的表现。

第一,没有根植于内心的修养,见风使舵,阿谀奉承,表面上知书达礼,内心却丑陋无比。满口脏话,泼皮耍赖,强词夺理,欺软怕硬,毫无廉耻。

第二,没有无需提醒的自觉。总把过错归结于别人,总是找借口掩饰自己无能,总会煽风点火,总是偷奸耍滑,总是厚颜无耻。

第三,没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每天拿着追求自由的幌子,肆意妄为,无法无天。说要追求爱情自由,便到处沾花惹草,抛妻弃子;说要追求事业自由,便浅尝辄止,朝歌夜舞;说要追求生活自由,便毫无担当,毫无骨气。

第四,没有为人着想的善良。看不得别人好,看不到自己的坏。每天要么在害人,要么在害人的路上。善于在人背后谗言,喜欢落井下石,沉迷挑拨离间。

一个人穿上衣服,说点好听的话,离“文化”二字差的太远了。


话匣子红追


一个人是否有文化,看他三个方面。

一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老底子,某人识文断字,不是文盲,就算有文化了。但今天不可能这么低标准了。当下,一个有文化的人至少能够有基本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常识。比如,某些国学爱好者,把“道法自然”理解为道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就是典型的没文化。又如,认为进化论是错误的,就是典型的望文生义没文化。所谓进化论,其实是“自然选择理论”。还有,网上常有“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的说法,典型的法盲。

二是具备一定的见识。知识不等于见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没有阅历见识,读书会读到死胡同里。比如,网络上流行的中国留学生做个西红柿炒鸡蛋就让老外房东减免房租的段子,就是典型的意淫。你炒菜油烟味让房东都闻到了,大概率会被抗议乃至赶出门。又如,至今还有人相信,西方发达国家看病还不如国内方便,医疗技术也不如国内。

三是有正常的逻辑思维能力。中国式逻辑之强大,令无数国人竟脑残。比如,因为科学不能解释一切,所以算命、玄学更有道理。又如,我同学小学毕业,当了大老板,手下博士一大堆,所以读书无用。最可笑的是例子,推背图、烧饼歌,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真灵!连归纳和演绎都搞不清。

个人觉得,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不是什么应试教育、填鸭式教育,而是缺乏逻辑学训练和美学教育。其后果就是造就了一大批有学历有知识,但没文化的次品。



江南俗士1972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得明白文化到底是什么? 一个人怎样才是有文化?

作家梁晓声曾用四句话来概括文化: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或许,真正的文化与你的学识没有关系,而与你一生中所形成的品质有关系。

从几个身边的事例来阐述“没文化”和“有文化”:


同事小斐是一个非常爱干净的女孩,当大多数人的办公桌上都一团糟时,小斐的办公桌却非常整洁,她跟前的垃圾筐里也一直很干净,不少同事觉得小斐肯定有洁癖。

我们在餐厅一起聚餐时,很多同事都把吃的骨头碎屑直接放在餐桌上,只有小斐会把它放在一张平铺的餐巾纸上,当时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要那么做。
后来她说:“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一定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别人能从我们的习惯里看出来一个人的修养。”
也许刚开始父母对小斐北说这些话的时候,小斐有些不乐意,但是时间久了,小斐慢慢地形成了一种习惯,她总是不自觉地重复着这种行为。
而事实上这也是文化的一种体现,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断然不会这么严格要求自己,也一定不会有好的修养。

真正有文化的人,内心一定具备无需提醒的自觉性,因为这已经根植于他们的心里,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

2、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事在一家饭馆吃饭,期间来了一位老者,他进来后不停地看着墙上的菜谱,但迟迟未点。大约过了几分钟,他走到我们跟前说:“小伙子,我不认识字,你能告诉我哪个菜是鱼香肉丝吗?”

当我告诉他之后,老者非常感谢,由于厨师做菜还需要几分钟,我们两个就攀谈了起来。
我说:“像您这个年纪,不要经常吃这样的菜,对身体不好。”
老人叹了口气说:“我老伴去世得早,前几年,我收养了一个娃娃,这不,孩子要吃这个,我又做不出来,因此只好过来买了。”
当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真的吃了一惊,一个自己尚且都养活不了的人竟然有如此大的善心,我和同事都自愧不如。
老人走后,店主说:“没文化真的太可怕了,字都不认识几个,还出来买宫保鸡丁,真是可笑。”
店主说完后,我和同事有些气愤,但我们并没有上去理论。
一直以来,我们都会用识字的多少来判断文化程度的高低,一个人只要认识的字少,那么他的文化就很低,但事实是这样吗?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文化是一种善良,是一种优良品质。而不是同那位店主一样,虽有知识,但却与文化二字还相差甚远。


华人语录周刊


一个没有文化的人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文化的概念既文字化。也就说,人类把每一个事物,内在的因素,知识的,经验的,天文的,地理的,教育的,科技的,军事的,佛教的等等,用语言和文字记录和表达。

那么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他认字有限,让她用文字表述上面所提到的领域及事物含义,理论是不可能的。在语言方面表现的粗俗一些。不象有文化的人,据绝事物,人,情感等那么委婉。他表现出来的是粗俗,直接,生硬,或出口伤人。小时候在农村,见到在外工作的,有文化的人听人家说话很温和,说话的含义也深。这用农村人的俗语形容是“字话”。你看人家说出话来就是不一样。再如:每逢开会人家说出话来条条是道,在谋个运动中,人家写出发言稿既生动,又有推理性。心里无比敬佩和感叹!所以,这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所能及的。

那么一个人的好与坏,就不在于文化的高低了。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在于意识形态。没有文化的人,大多心地善良,诚实守信。人情事理不比有文化人差,甚至更好,办起事来让你伸大母指。谢谢。



du184567027


“没文化”=没修养。文化≠知识。文化=修养+广泛的知识

首先我觉得“没文化”这个词用的很不好,倒不如说没修养。没修养的人会表现在那些方面呢;我下面就给大家从心里衣食住行讲一下:

一 、 一般这些人都会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受按照社会的道德和外界的指责所约束。多重视自己的利益,他们一般按照遵从内心的喜好办事

二、从吃饭来说。一般他(他代指那些人)会有这些动作和表现:吧唧嘴,不注意会说话的时候喷唾液,吃的时候不会在意你的看法自己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吃过饭后筷子随便扔在桌子上,翘着腿抖腿,还有挖鼻孔等等之类的动作

三、穿衣来说。一般他们不在意搭配,可能你看着特别丑不过他们的衣服一般都会买某某牌子或者告诉你这件多少多少钱之类的。首饰一般为金,扳指,各种文玩手串的较多

四、住的地方。这就比较难讲了因为有的人富有有的贫穷,而富有的人一般会保洁负责卫生,这时候你要看他们柜子里的东西和房间东西的摆放是否整洁大方。贫穷的嘛我相信你们应该都知道,脏乱或者不注意细节。

五、行为。这个怎么说呢,他的行为不一定都是错误的必须要改正的也可能是从小环境带来的习惯。嗯这样说。所有你感觉对社会不文明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没修养。

六、语言。这点很重要!!他们一般知识浅薄或盲目自大偏执更有甚者脏话不断。一个有修养的人说话或许不会让你觉得舒服但他们讲的都会有理有据,有修养的人会在意说的话对你的影响反之则为"他"

最后我想以作家梁晓声的四句话表明什么应该是文化:

根植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

(如果你也认同的话不妨一赞!)


顺其自然个屁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弄清楚文化到底是什么?这个我们整天挂在嘴边说的词让你当真解释起来却瞬间词穷。咱们可以先按照字面意思来解释:“文”即文字、文章、文采,“化”即教化、教育,这样看起来,文化其实就是语言、文学、艺术以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一种精神产品。

但对于文化这个抽象概念来说,我听过的最好的答案那便是龙应台对于文化内涵的解读,他说:“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所以我理解,文化其实就是品味、道德、能力、才华、情商的总和。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穿着考究的人在排队时插队,也会看到光鲜亮丽的美女在公交车上肆无忌惮地骂着脏话聊着天,与此同时,我们也曾无数次听说过无私老人白芳礼风雨无阻蹬三轮捐莘莘学子的感人事迹,也不止一次遇到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饭店里为了不弄脏餐椅而蹲在地上就餐……所以,你还会觉得文化与衣着打扮有必然的联系吗?

当然,我绝不会否认大多数注意外在形象的人也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修养。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一名事业编制的教师,虽然说不上高收入,但老师应该算得上是狭义的文化人代表了吧,单论文化而言,教师这个行业是人才济济、藏龙卧虎,从不缺乏有才之人,甚至可以涉猎到各个领域,但教师队伍中也总是会有一些害群之马,他们顶着这个光荣的头衔却做着令人不齿的事情,比如吃空饷、课外办补习班、还有前一阵子火爆朋友圈的那位班主任,背负着家长们的无限信任和尊重却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有权有势的就可以拥有好座位,家里开殡仪馆就会触霉运,就要责令其调班,这种败类如何称得上是一名有文化的教师?如何配得起家长及社会各界的信任和尊重呢?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对此深感耻辱,但我相信绝大多数的教师一定是正能量的传递者!

可见文化不是特定的群体所特有的东西,它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财富,所学知识也许可以让你成为文化人,但这决不是有文化有内涵的必要条件,反而一个人所学并不高深,但他的精神层面却到达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这便是文化的一种体现了。





雪魄扶摇


1993年,我师范毕业,回到村子后,有谁家结婚、谁家办丧,人们就请我来记账。用老百姓的话说,我是“秀才”了,是一个“文化人”了。

但现在,说一个人是“文化人”,早不是老百姓那种朴素的认识了。老百姓是把古代“读书人”跟“文化人”等同起来的。而现在的“文化人”,涵盖非常复杂,包括搞美术装潢、戏剧演艺、影视传媒、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新闻出版、网络媒体等等五花八门行当的人,无所不包,文化几乎成了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这很让人无奈,因为关于文化,一直存在很大争议,至今还没有一个被人所广泛接受的说法。

那就不去思考什么是“文化人”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就直接回到什么是“没文化”,“没文化”有什么表现上来。

一是读书少。早年辍学,没上过大学高中,没在学校这个大熔炉、文化孵化器里打造心灵,谈吐行为没有文化印记,自然也就没了读书人那种儒雅的气度。

二是阅历少。没有生活和社会阅历,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仅仅是看起来鲜艳;就像生活在玻璃屋里,外面世界虽然看得很清晰,但感受不到大自然的温度,嗅不到空气中的花香。这样的人可以用诸葛亮所说的“多不接世”来概括。

三是没见识。说话做事没高度,思维面狭窄。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说出来一点建议,也让人感觉荒唐幼稚。

四是不道德。没上过学,不爱读书,对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不认同不接受,为人处事上更多接近生物的本能,粗鄙不堪,惹人讨厌。

好了,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还把文化人拐到了读书人身上,也不算跑题,新春博一笑吧。


文化三家店


什么叫文化?就是文字化。

你把事物转化成文字存储起来这就是文化。

我认为的文化就是文字化。像机械化,数字化。

把事物使用文字化后的信息传递。

通常说粗话的人大家认为没文化,其实不完全是这样。

文化是什么?就是文字化。把一切事物变成文字的表达,你善于哪方面的表达,就是你在这方面注重学习专业文化。

小学生上学就是文字化的开始。有的人没有上过学,没有被文字化过,用文字表达事物和自己内心思想的时候,表达不出来就容易发火,说粗话,特别是在和人有争议的时候。

修养不代表文化,修养是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进扶植修改。

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不同文化水平也不同。主攻的方向也不同,也许他主攻的是别人不知道的项目。隔行如隔山,所以别人不能理解他的专业。

不同的文化注重于不同的特长,在某些领域精通,就是某种文化水平就高。有文化不是全面的掌握各方面的知识,不一定对每一行都精通。在这一行有文化,到了别的专业就不一定有文化了。就像一个医生给人看病他有文化,但是给机器看病就无能为力了。同样道理机械师给机器看病手到病除,给人看病就不行了,因为他们被文字化的专业事物不一样,学习的方向掌握的文化不一样。

他们相互之间的论文交流也会有这个现象,谁都看不懂谁。如果他们相互之间,一个聊病理,一个聊机械,他们谁也听不懂谁在说什么,因为在他们的脑海里就没有被对方的专长文字化过,他们都有文化,谁能说他们没有文化。只是他们对事物用文字化信息表达出来的东西不熟悉,在一方面文字化了,在另一方面没有文字化。

文化就是文字应用变化的组合。文字象相片,文化就是把一个一个相片组合起来的视频。组合起来的文章就是一部电影故事。这就是文化。

好的文化能够明确表达自己所要描述的事物,传递明确的信息。让人一看就明白。有的人对文化本身就迷迷糊糊,不懂装懂还要东拉西扯一些不相干的东西来拼凑,让看的人一头雾水。这是不好的文化。

中国文化使用规律逻辑性很强,中国文字使用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字的前后顺序不一样意思就变了,结果就不一样。

文化是用来传递信息的。逻辑性不强传递的的信息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中国的文化是从农耕开始的。一年四季种了收,收了种,反复循环,年复一年,经久不变。所以,中国的文化是一种守旧的复制文化,守着古老的文字不变。自古至今都是在复制,一代一代的传下来。

文字化就是学习文字变化运用,小学生上学就是文字化的开始。文字化的运用方法,就是自古传下来的传统组合变化的方法。

不能把精神.物质.工艺.艺术.技能.风俗.习惯.服饰.城市风格.酒.茶......都叫文化,它们是事和物。它们的名字叫文化,要用文字表达出来。它们就是它们本身,酒就是一种液体起的名字,这个字叫酒就是被文字化了。精神也一样。如果非要和文化硬拉在一起,那就要在后面加上文化两个字,把这些事物用文字表达出来。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等,他们也要文字化,不加文化两个字他们该是什么家还是什么家。这些都是被文字化中的一个派系。中国文化不是哪一家的。少了哪一家中国文化的根还在。

考古时曾经挖出一种酒是绿色的液体,能说它是酒文化吗?不能,它只是液体,它可以‘被’酒文化,酒后面要加上文化两个字,才叫酒文化。它背后的故事也是酒文化。它是哪里生产的,用的什么材料,它卖给了谁,当时谁喝了,喝酒时猜不猜枚,有什么规矩。这些才是文字加工过的酒文化。

文物没有文字不代表文化 ,它只有某种特征信息。把古代文物骨笛信息用文字组织起来,只能证明当时的音乐艺术的程度。韵律达到了几个音节的运用。玉石文物证明当时的雕刻和审美观。青铜器如果没有文字,也只能证明当时的冶金技术水平和铸造工艺技术,就像原始人的石斧石碗石器一样不是文化。发明不是文化,是技术改革创新。城市遗址是人类的生活痕迹,也需要文字化。根据那些痕迹证明了谁在那生活,他们的生活习惯是什么?,生活来源是什么?只能证明那里有人生活的痕迹,它们必须要用文字化表达出来以后叫文化。

风俗习惯不等于文化,各国有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相同的风俗习惯,相同的风俗习惯不能说是文化相同。很多动物也有习惯但不能叫文化。也要用文字化表达出来叫文化。

口口相传是文化口头上的传递。说话的人发出来声音和文字,听的人也在接收每一个文字。这种方式容易失真比如端午节,传来传去就不知道是谁的风俗习惯了。最好的方法是文字化,写成文章记录下来,这就是文化。像有些经书就记录了很多事。

好的文化要深入浅出,浅显易懂。不能神神秘秘,故弄玄虚,东拉西扯,显示知道的很多。要能够表达清楚你的思想,这就是好的文化。

中国文化五千年贾湖文字就是证据,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优点是:文字简练表达清楚的象形文字。这样的文字组合起来的文化表达能力强,文字像照片,把文字的照片组合起来就是电影视频,怎么组合变化,这是祖传方法。

世界上联合国开会,同样内容的演讲稿,放在桌子上最薄的那份就是中国的。外国人都觉得很不可思议,中国文化太神奇了。

中国文化的组合排列前后顺序,和别的国家文化也不一样。主谓宾的用法也不一样。姓名的顺序也不一样。表达方式也不一样。这就是中国的文字化使用方法。这就是根。

中国文化细腻逻辑性强简练明了。

人的智慧进步就是人类文字的出现,用文字存储信息。

有了文字,人类脱离了动物世界成为了人。

没有文字之前人和动物是平等的。

人和动物都是只有一个脑袋,用脑袋记录往事。

有了文字之后人比动物多出个脑袋,记录的东西比动物多出很多倍,记录经历的一切事物思想经验。

有了文字人的信息传递成几何形式成倍增长。而动物依然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

文字记录了过去现在和将来。文字可以传递全世界人类的智慧,可以相互之间交流学习。

这就是人独立于世界智慧的顶端的文字发明。

有了文字人类智慧开始迅速起步。

现在已经出现了电脑,它也许不属于人类的大脑,有可能有一天取代人类的智慧。超越人类,统治世界。

人把经历看到的事物转化成文字存储起来就是文化。

人看到的山水经历的事情不可能用实物存储起来。

只有用转化成文字的方法记录下来,这就是文字化——就是文化。


古城金地140787426


一个人没文化具体表现在,不识字!

别忘了,识字是有没有文化最根本的分水岭。字是人类进入文明创造文化最原始的动因。字使人类的交流更清晰明确,从而促进人类大脑更好的进化。自从有了字,人类才有了历史,才有了传承,才有了文化。字的出现,是人类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从此人类开始了文明的进程,于是才有了今天的一切。一个人不识字何从谈文化,连文明人都谈不上,在当今社会必然是痛苦的存在。

教育普及了,在我们国家,基本可以说大家都有文化,只是有程度高低之分。一些是初中学历,一些是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学历,区别在于掌握知识的量不一样,但都是有文化的人这一事实不容否认。因为掌握知识量不一样,在社会上人的作为、贡献也就有所不同。不管什么原因,没有文化少文化,或多或少都会对人产生不利影响,没有侥幸。

说来说去强调的都是文化的重要性,以为读书无用的人现在很少很少,不读书,真的很可怕。没文化,真的很难过。


frank7055


两个方面:名与利。

没文化其实是一个伪命题。许多人将文化与知识混淆在一起,这是片面的。

其实判定有无文化,看看其人对待名与利的态度即可。

有无文化应该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体现。而人活在世无非名与利。

故而,名正,利正可视作其人有文化,反之则不然。

若说具体哪些方面,可以思考下接触的人中看看他们对待名利的态度。由于见识浅薄,不做具体列举,见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