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一個人“沒文化”,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1314夢中人心空及第歸


什麼是文化?

文化的基本定義是指: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

但這個定義太生澀。

我更喜歡和認同著名作家梁曉聲用“四句話”概括的文化,即文化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一個人的文化水平不能單從其學歷,學識來判斷。一個高學歷,高水平的人,沒有一個好的素養,把自己才能用到歪門邪道上,天天想著如何危害別人,那這個人不能被稱為“有文化”,只能說他滿腦子邪惡。

而“沒文化”人有什麼表現?便是與上述四句話相悖的表現。

第一,沒有根植於內心的修養,見風使舵,阿諛奉承,表面上知書達禮,內心卻醜陋無比。滿口髒話,潑皮耍賴,強詞奪理,欺軟怕硬,毫無廉恥。

第二,沒有無需提醒的自覺。總把過錯歸結於別人,總是找藉口掩飾自己無能,總會煽風點火,總是偷奸耍滑,總是厚顏無恥。

第三,沒有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每天拿著追求自由的幌子,肆意妄為,無法無天。說要追求愛情自由,便到處沾花惹草,拋妻棄子;說要追求事業自由,便淺嘗輒止,朝歌夜舞;說要追求生活自由,便毫無擔當,毫無骨氣。

第四,沒有為人著想的善良。看不得別人好,看不到自己的壞。每天要麼在害人,要麼在害人的路上。善於在人背後讒言,喜歡落井下石,沉迷挑撥離間。

一個人穿上衣服,說點好聽的話,離“文化”二字差的太遠了。


話匣子紅追


一個人是否有文化,看他三個方面。

一是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老底子,某人識文斷字,不是文盲,就算有文化了。但今天不可能這麼低標準了。當下,一個有文化的人至少能夠有基本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以及政治、經濟、法律等方面的常識。比如,某些國學愛好者,把“道法自然”理解為道遵循大自然的規律,就是典型的沒文化。又如,認為進化論是錯誤的,就是典型的望文生義沒文化。所謂進化論,其實是“自然選擇理論”。還有,網上常有“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的說法,典型的法盲。

二是具備一定的見識。知識不等於見識。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沒有閱歷見識,讀書會讀到死衚衕裡。比如,網絡上流行的中國留學生做個西紅柿炒雞蛋就讓老外房東減免房租的段子,就是典型的意淫。你炒菜油煙味讓房東都聞到了,大概率會被抗議乃至趕出門。又如,至今還有人相信,西方發達國家看病還不如國內方便,醫療技術也不如國內。

三是有正常的邏輯思維能力。中國式邏輯之強大,令無數國人竟腦殘。比如,因為科學不能解釋一切,所以算命、玄學更有道理。又如,我同學小學畢業,當了大老闆,手下博士一大堆,所以讀書無用。最可笑的是例子,推背圖、燒餅歌,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真靈!連歸納和演繹都搞不清。

個人覺得,中國教育的最大問題不是什麼應試教育、填鴨式教育,而是缺乏邏輯學訓練和美學教育。其後果就是造就了一大批有學歷有知識,但沒文化的次品。



江南俗士1972


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首先得明白文化到底是什麼? 一個人怎樣才是有文化?

作家梁曉聲曾用四句話來概括文化: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或許,真正的文化與你的學識沒有關係,而與你一生中所形成的品質有關係。

從幾個身邊的事例來闡述“沒文化”和“有文化”:


同事小斐是一個非常愛乾淨的女孩,當大多數人的辦公桌上都一團糟時,小斐的辦公桌卻非常整潔,她跟前的垃圾筐裡也一直很乾淨,不少同事覺得小斐肯定有潔癖。

我們在餐廳一起聚餐時,很多同事都把吃的骨頭碎屑直接放在餐桌上,只有小斐會把它放在一張平鋪的餐巾紙上,當時我不知道她為什麼要那麼做。
後來她說:“從小父母就教育我一定要養成一個好習慣,別人能從我們的習慣裡看出來一個人的修養。”
也許剛開始父母對小斐北說這些話的時候,小斐有些不樂意,但是時間久了,小斐慢慢地形成了一種習慣,她總是不自覺地重複著這種行為。
而事實上這也是文化的一種體現,一個沒有文化的人斷然不會這麼嚴格要求自己,也一定不會有好的修養。

真正有文化的人,內心一定具備無需提醒的自覺性,因為這已經根植於他們的心裡,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

2、

記得有一次,我和同事在一家飯館吃飯,期間來了一位老者,他進來後不停地看著牆上的菜譜,但遲遲未點。大約過了幾分鐘,他走到我們跟前說:“小夥子,我不認識字,你能告訴我哪個菜是魚香肉絲嗎?”

當我告訴他之後,老者非常感謝,由於廚師做菜還需要幾分鐘,我們兩個就攀談了起來。
我說:“像您這個年紀,不要經常吃這樣的菜,對身體不好。”
老人嘆了口氣說:“我老伴去世得早,前幾年,我收養了一個娃娃,這不,孩子要吃這個,我又做不出來,因此只好過來買了。”
當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真的吃了一驚,一個自己尚且都養活不了的人竟然有如此大的善心,我和同事都自愧不如。
老人走後,店主說:“沒文化真的太可怕了,字都不認識幾個,還出來買宮保雞丁,真是可笑。”
店主說完後,我和同事有些氣憤,但我們並沒有上去理論。
一直以來,我們都會用識字的多少來判斷文化程度的高低,一個人只要認識的字少,那麼他的文化就很低,但事實是這樣嗎?

我一直覺得,真正的文化是一種善良,是一種優良品質。而不是同那位店主一樣,雖有知識,但卻與文化二字還相差甚遠。


華人語錄週刊


一個沒有文化的人表現在哪些方面?答:文化的概念既文字化。也就說,人類把每一個事物,內在的因素,知識的,經驗的,天文的,地理的,教育的,科技的,軍事的,佛教的等等,用語言和文字記錄和表達。

那麼一個沒有文化的人,他認字有限,讓她用文字表述上面所提到的領域及事物含義,理論是不可能的。在語言方面表現的粗俗一些。不象有文化的人,據絕事物,人,情感等那麼委婉。他表現出來的是粗俗,直接,生硬,或出口傷人。小時候在農村,見到在外工作的,有文化的人聽人家說話很溫和,說話的含義也深。這用農村人的俗語形容是“字話”。你看人家說出話來就是不一樣。再如:每逢開會人家說出話來條條是道,在謀個運動中,人家寫出發言稿既生動,又有推理性。心裡無比敬佩和感嘆!所以,這是一個沒有文化的人所能及的。

那麼一個人的好與壞,就不在於文化的高低了。一個人的為人處事,在於意識形態。沒有文化的人,大多心地善良,誠實守信。人情事理不比有文化人差,甚至更好,辦起事來讓你伸大母指。謝謝。



du184567027


“沒文化”=沒修養。文化≠知識。文化=修養+廣泛的知識

首先我覺得“沒文化”這個詞用的很不好,倒不如說沒修養。沒修養的人會表現在那些方面呢;我下面就給大家從心裡衣食住行講一下:

一 、 一般這些人都會以自我為中心,不會受按照社會的道德和外界的指責所約束。多重視自己的利益,他們一般按照遵從內心的喜好辦事

二、從吃飯來說。一般他(他代指那些人)會有這些動作和表現:吧唧嘴,不注意會說話的時候噴唾液,吃的時候不會在意你的看法自己想怎麼吃就怎麼吃,吃過飯後筷子隨便扔在桌子上,翹著腿抖腿,還有挖鼻孔等等之類的動作

三、穿衣來說。一般他們不在意搭配,可能你看著特別醜不過他們的衣服一般都會買某某牌子或者告訴你這件多少多少錢之類的。首飾一般為金,扳指,各種文玩手串的較多

四、住的地方。這就比較難講了因為有的人富有有的貧窮,而富有的人一般會保潔負責衛生,這時候你要看他們櫃子裡的東西和房間東西的擺放是否整潔大方。貧窮的嘛我相信你們應該都知道,髒亂或者不注意細節。

五、行為。這個怎麼說呢,他的行為不一定都是錯誤的必須要改正的也可能是從小環境帶來的習慣。嗯這樣說。所有你感覺對社會不文明的行為都可以稱之為沒修養。

六、語言。這點很重要!!他們一般知識淺薄或盲目自大偏執更有甚者髒話不斷。一個有修養的人說話或許不會讓你覺得舒服但他們講的都會有理有據,有修養的人會在意說的話對你的影響反之則為"他"

最後我想以作家梁曉聲的四句話表明什麼應該是文化:

根植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

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

(如果你也認同的話不妨一讚!)


順其自然個屁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弄清楚文化到底是什麼?這個我們整天掛在嘴邊說的詞讓你當真解釋起來卻瞬間詞窮。咱們可以先按照字面意思來解釋:“文”即文字、文章、文采,“化”即教化、教育,這樣看起來,文化其實就是語言、文學、藝術以及一切意識形態在內的一種精神產品。

但對於文化這個抽象概念來說,我聽過的最好的答案那便是龍應臺對於文化內涵的解讀,他說:“文化其實體現在一個人如何對待自己,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所以我理解,文化其實就是品味、道德、能力、才華、情商的總和。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穿著考究的人在排隊時插隊,也會看到光鮮亮麗的美女在公交車上肆無忌憚地罵著髒話聊著天,與此同時,我們也曾無數次聽說過無私老人白芳禮風雨無阻蹬三輪捐莘莘學子的感人事蹟,也不止一次遇到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在飯店裡為了不弄髒餐椅而蹲在地上就餐……所以,你還會覺得文化與衣著打扮有必然的聯繫嗎?

當然,我絕不會否認大多數注意外在形象的人也具有較高的素質和修養。就我個人而言,我是一名事業編制的教師,雖然說不上高收入,但老師應該算得上是狹義的文化人代表了吧,單論文化而言,教師這個行業是人才濟濟、藏龍臥虎,從不缺乏有才之人,甚至可以涉獵到各個領域,但教師隊伍中也總是會有一些害群之馬,他們頂著這個光榮的頭銜卻做著令人不齒的事情,比如吃空餉、課外辦補習班、還有前一陣子火爆朋友圈的那位班主任,揹負著家長們的無限信任和尊重卻帶著有色眼鏡看學生,有權有勢的就可以擁有好座位,家裡開殯儀館就會觸黴運,就要責令其調班,這種敗類如何稱得上是一名有文化的教師?如何配得起家長及社會各界的信任和尊重呢?作為教師隊伍中的一員,我對此深感恥辱,但我相信絕大多數的教師一定是正能量的傳遞者!

可見文化不是特定的群體所特有的東西,它是一種精神層面的財富,所學知識也許可以讓你成為文化人,但這決不是有文化有內涵的必要條件,反而一個人所學並不高深,但他的精神層面卻到達了一個相當高的程度,這便是文化的一種體現了。





雪魄扶搖


1993年,我師範畢業,回到村子後,有誰家結婚、誰家辦喪,人們就請我來記賬。用老百姓的話說,我是“秀才”了,是一個“文化人”了。

但現在,說一個人是“文化人”,早不是老百姓那種樸素的認識了。老百姓是把古代“讀書人”跟“文化人”等同起來的。而現在的“文化人”,涵蓋非常複雜,包括搞美術裝潢、戲劇演藝、影視傳媒、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新聞出版、網絡媒體等等五花八門行當的人,無所不包,文化幾乎成了一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這很讓人無奈,因為關於文化,一直存在很大爭議,至今還沒有一個被人所廣泛接受的說法。

那就不去思考什麼是“文化人”這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就直接回到什麼是“沒文化”,“沒文化”有什麼表現上來。

一是讀書少。早年輟學,沒上過大學高中,沒在學校這個大熔爐、文化孵化器裡打造心靈,談吐行為沒有文化印記,自然也就沒了讀書人那種儒雅的氣度。

二是閱歷少。沒有生活和社會閱歷,就像溫室裡的花朵,僅僅是看起來鮮豔;就像生活在玻璃屋裡,外面世界雖然看得很清晰,但感受不到大自然的溫度,嗅不到空氣中的花香。這樣的人可以用諸葛亮所說的“多不接世”來概括。

三是沒見識。說話做事沒高度,思維面狹窄。不能抓住問題的本質和關鍵,不能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即使說出來一點建議,也讓人感覺荒唐幼稚。

四是不道德。沒上過學,不愛讀書,對仁義禮智信等道德規範不認同不接受,為人處事上更多接近生物的本能,粗鄙不堪,惹人討厭。

好了,拉拉雜雜說了一大堆,還把文化人拐到了讀書人身上,也不算跑題,新春博一笑吧。


文化三家店


什麼叫文化?就是文字化。

你把事物轉化成文字存儲起來這就是文化。

我認為的文化就是文字化。像機械化,數字化。

把事物使用文字化後的信息傳遞。

通常說粗話的人大家認為沒文化,其實不完全是這樣。

文化是什麼?就是文字化。把一切事物變成文字的表達,你善於哪方面的表達,就是你在這方面注重學習專業文化。

小學生上學就是文字化的開始。有的人沒有上過學,沒有被文字化過,用文字表達事物和自己內心思想的時候,表達不出來就容易發火,說粗話,特別是在和人有爭議的時候。

修養不代表文化,修養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改進扶植修改。

每個人受到的教育不同文化水平也不同。主攻的方向也不同,也許他主攻的是別人不知道的項目。隔行如隔山,所以別人不能理解他的專業。

不同的文化注重於不同的特長,在某些領域精通,就是某種文化水平就高。有文化不是全面的掌握各方面的知識,不一定對每一行都精通。在這一行有文化,到了別的專業就不一定有文化了。就像一個醫生給人看病他有文化,但是給機器看病就無能為力了。同樣道理機械師給機器看病手到病除,給人看病就不行了,因為他們被文字化的專業事物不一樣,學習的方向掌握的文化不一樣。

他們相互之間的論文交流也會有這個現象,誰都看不懂誰。如果他們相互之間,一個聊病理,一個聊機械,他們誰也聽不懂誰在說什麼,因為在他們的腦海裡就沒有被對方的專長文字化過,他們都有文化,誰能說他們沒有文化。只是他們對事物用文字化信息表達出來的東西不熟悉,在一方面文字化了,在另一方面沒有文字化。

文化就是文字應用變化的組合。文字象相片,文化就是把一個一個相片組合起來的視頻。組合起來的文章就是一部電影故事。這就是文化。

好的文化能夠明確表達自己所要描述的事物,傳遞明確的信息。讓人一看就明白。有的人對文化本身就迷迷糊糊,不懂裝懂還要東拉西扯一些不相干的東西來拼湊,讓看的人一頭霧水。這是不好的文化。

中國文化使用規律邏輯性很強,中國文字使用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字的前後順序不一樣意思就變了,結果就不一樣。

文化是用來傳遞信息的。邏輯性不強傳遞的的信息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中國的文化是從農耕開始的。一年四季種了收,收了種,反覆循環,年復一年,經久不變。所以,中國的文化是一種守舊的複製文化,守著古老的文字不變。自古至今都是在複製,一代一代的傳下來。

文字化就是學習文字變化運用,小學生上學就是文字化的開始。文字化的運用方法,就是自古傳下來的傳統組合變化的方法。

不能把精神.物質.工藝.藝術.技能.風俗.習慣.服飾.城市風格.酒.茶......都叫文化,它們是事和物。它們的名字叫文化,要用文字表達出來。它們就是它們本身,酒就是一種液體起的名字,這個字叫酒就是被文字化了。精神也一樣。如果非要和文化硬拉在一起,那就要在後面加上文化兩個字,把這些事物用文字表達出來。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等,他們也要文字化,不加文化兩個字他們該是什麼家還是什麼家。這些都是被文字化中的一個派系。中國文化不是哪一家的。少了哪一家中國文化的根還在。

考古時曾經挖出一種酒是綠色的液體,能說它是酒文化嗎?不能,它只是液體,它可以‘被’酒文化,酒後面要加上文化兩個字,才叫酒文化。它背後的故事也是酒文化。它是哪裡生產的,用的什麼材料,它賣給了誰,當時誰喝了,喝酒時猜不猜枚,有什麼規矩。這些才是文字加工過的酒文化。

文物沒有文字不代表文化 ,它只有某種特徵信息。把古代文物骨笛信息用文字組織起來,只能證明當時的音樂藝術的程度。韻律達到了幾個音節的運用。玉石文物證明當時的雕刻和審美觀。青銅器如果沒有文字,也只能證明當時的冶金技術水平和鑄造工藝技術,就像原始人的石斧石碗石器一樣不是文化。發明不是文化,是技術改革創新。城市遺址是人類的生活痕跡,也需要文字化。根據那些痕跡證明了誰在那生活,他們的生活習慣是什麼?,生活來源是什麼?只能證明那裡有人生活的痕跡,它們必須要用文字化表達出來以後叫文化。

風俗習慣不等於文化,各國有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相同的風俗習慣,相同的風俗習慣不能說是文化相同。很多動物也有習慣但不能叫文化。也要用文字化表達出來叫文化。

口口相傳是文化口頭上的傳遞。說話的人發出來聲音和文字,聽的人也在接收每一個文字。這種方式容易失真比如端午節,傳來傳去就不知道是誰的風俗習慣了。最好的方法是文字化,寫成文章記錄下來,這就是文化。像有些經書就記錄了很多事。

好的文化要深入淺出,淺顯易懂。不能神神秘秘,故弄玄虛,東拉西扯,顯示知道的很多。要能夠表達清楚你的思想,這就是好的文化。

中國文化五千年賈湖文字就是證據,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優點是:文字簡練表達清楚的象形文字。這樣的文字組合起來的文化表達能力強,文字像照片,把文字的照片組合起來就是電影視頻,怎麼組合變化,這是祖傳方法。

世界上聯合國開會,同樣內容的演講稿,放在桌子上最薄的那份就是中國的。外國人都覺得很不可思議,中國文化太神奇了。

中國文化的組合排列前後順序,和別的國家文化也不一樣。主謂賓的用法也不一樣。姓名的順序也不一樣。表達方式也不一樣。這就是中國的文字化使用方法。這就是根。

中國文化細膩邏輯性強簡練明瞭。

人的智慧進步就是人類文字的出現,用文字存儲信息。

有了文字,人類脫離了動物世界成為了人。

沒有文字之前人和動物是平等的。

人和動物都是隻有一個腦袋,用腦袋記錄往事。

有了文字之後人比動物多出個腦袋,記錄的東西比動物多出很多倍,記錄經歷的一切事物思想經驗。

有了文字人的信息傳遞成幾何形式成倍增長。而動物依然停留在原來的基礎上。

文字記錄了過去現在和將來。文字可以傳遞全世界人類的智慧,可以相互之間交流學習。

這就是人獨立於世界智慧的頂端的文字發明。

有了文字人類智慧開始迅速起步。

現在已經出現了電腦,它也許不屬於人類的大腦,有可能有一天取代人類的智慧。超越人類,統治世界。

人把經歷看到的事物轉化成文字存儲起來就是文化。

人看到的山水經歷的事情不可能用實物存儲起來。

只有用轉化成文字的方法記錄下來,這就是文字化——就是文化。


古城金地140787426


一個人沒文化具體表現在,不識字!

別忘了,識字是有沒有文化最根本的分水嶺。字是人類進入文明創造文化最原始的動因。字使人類的交流更清晰明確,從而促進人類大腦更好的進化。自從有了字,人類才有了歷史,才有了傳承,才有了文化。字的出現,是人類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從此人類開始了文明的進程,於是才有了今天的一切。一個人不識字何從談文化,連文明人都談不上,在當今社會必然是痛苦的存在。

教育普及了,在我們國家,基本可以說大家都有文化,只是有程度高低之分。一些是初中學歷,一些是高中大學研究生博士學歷,區別在於掌握知識的量不一樣,但都是有文化的人這一事實不容否認。因為掌握知識量不一樣,在社會上人的作為、貢獻也就有所不同。不管什麼原因,沒有文化少文化,或多或少都會對人產生不利影響,沒有僥倖。

說來說去強調的都是文化的重要性,以為讀書無用的人現在很少很少,不讀書,真的很可怕。沒文化,真的很難過。


frank7055


兩個方面:名與利。

沒文化其實是一個偽命題。許多人將文化與知識混淆在一起,這是片面的。

其實判定有無文化,看看其人對待名與利的態度即可。

有無文化應該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體現。而人活在世無非名與利。

故而,名正,利正可視作其人有文化,反之則不然。

若說具體哪些方面,可以思考下接觸的人中看看他們對待名利的態度。由於見識淺薄,不做具體列舉,見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