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在成都新场古镇戏水晒太阳,感受那份裹挟着农耕气息的原始与质朴

在成都新场古镇戏水晒太阳,感受那份裹挟着农耕气息的原始与质朴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期间,不经意创作的这首绝句,让大邑县西岭雪山家喻户晓,也让成都至今仍保有一份桃花源般的诗意。从成都去西岭雪山滑雪,花水湾泡温泉,我们中途都会在大邑县新场镇稍事休憩。新场镇始建于东汉时期,兴起于明朝嘉靖年间,是川西地区规模最大的水乡古镇。新场原名清源市,数百年来商贾云集,会馆商铺林立,自古就有“一新(场)二唐(场)三灌口”之誊。新场为首,足见其在大邑县乡场中江湖地位之高。

在成都新场古镇戏水晒太阳,感受那份裹挟着农耕气息的原始与质朴

图注:西岭雪

明末清初,许多客商在新场聚集,开办了江西会馆、广东会馆等。这些会馆占地广阔,建筑各有特色,吃住行融为一体。会馆主要经销茶叶,依托络绎不绝的马帮,一路经邛崃、康定、昌都运往印度等地。如同丽江一样,新场也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茶马古道,并非仅仅卖茶,也会交易毛皮、药材、山货、盐巴和日用器皿。前店后厂的坐商,风尘仆仆的马帮,以及为之服务的吃住娱乐等,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让新场整日整夜都充盈着繁华与喧嚣。

在成都新场古镇戏水晒太阳,感受那份裹挟着农耕气息的原始与质朴

图注:新场古镇

清光绪年间,云南学政张锡荣拜谒当地名士、光绪皇帝蒙师伍崧生,夜宿头堰客栈,被新场古镇的风光人情所动,留诗曰:“花外斜阳晚,云峰暗几层。人声三里市,春夜一街灯。竹屋容高枕,桃源梦武陵。床头三尺剑,气欲作龙腾。”春天的夜晚,新场街上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对于一个乡场来说,有如此繁华程度,也算颇为难得了。

在成都新场古镇戏水晒太阳,感受那份裹挟着农耕气息的原始与质朴

图注:茶马古道

如果遇到天气晴好,在新场镇的河边,可以发现很多都市的男男女女在那里喝茶、聊天或玩牌。他们的装扮、谈吐跟本地人大不相同,其实喝茶是假,晒太阳是真。有些人索性什么也不干,就戴着墨镜,直挺挺地躺在竹椅上,享受阳光的温暖。外地人到此定会颇感诧异,他们不知道蜀中多云雾,阳光于蜀人来说就是奢侈品。只要出太阳,蜀人但凡有空,必会扶老携幼,相约追逐阳光。阳光、河风、茶肆、廊桥、流水,置身其间,你定会收获一份难得的惬意。而行走其间的小贩,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则让新场变成了一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在成都新场古镇戏水晒太阳,感受那份裹挟着农耕气息的原始与质朴

图注:新场古镇

随着茶马古道的没落,新场似乎进入了一段衰退期,其声名早已被拥有建川博物馆的安仁镇超越。但曾经的繁华富足,给新场留下了数十万平方米原滋原味的古建筑。只需要稍加修缮打造,就可以满足现代人寻古觅幽的怀旧情愫。新场大院落、楼阁较多,青砖灰瓦,木楼木柱,看颜色就知道颇有些年景了。现有保存完好的上正街、下正街、太平正街、太平街、太平横街、香市街、河坝街等清代古街古巷15条,其民居建筑属明清风格而又凸现出西蜀建筑的特色。在古镇场口,矗立着两座古朴的碉楼,气势非凡。整个碉楼三层格局,兼具欧洲、川西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精美的雕花装饰依稀可见当年主人的富足和奢侈。碉楼现为“江湖帮派馆”,通过图片的形式记录了从清朝开始,袍哥、青帮、红帮三大帮派的发展史,对帮派的组织形式,入会程序、内部帮规、接头暗语等进行了客观详细的说明。

在成都新场古镇戏水晒太阳,感受那份裹挟着农耕气息的原始与质朴

图注:水乡新场

沿古镇老街一路前行,许多建筑中西合璧,风格让人眼前一亮,中式结构、封火墙装饰的房顶,西洋风格的窗格子、罗马柱、花瓣形的透气孔……历史的腾挪跌宕间,不知有多少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在这些青砖灰瓦间上演。那些优雅与富足,被深深地嵌入尘世的烦嚣中,融进当地乡民的血液里。对外开放的刘成勋将军故居,能让人充分领略新场古镇民居的建筑格局。整个故居面积虽不大,但处处透出传统文化的典雅与精致。故居门脸不大,仅有一个铺面的宽度,门匾上题写着“长乐永康”四字。铜门上的一对鎏金狮子门环平添几分威武和肃穆。

在成都新场古镇戏水晒太阳,感受那份裹挟着农耕气息的原始与质朴

图注:新场古镇

沿着狭长的过道进入前院,随处可见富有川西特色的木雕和泥雕,图案内容丰富,工艺精湛,具有浓厚的传统审美韵味和川西民间特色。天井中阴凉静谧,屋外虽然骄阳似火,宅院里却不带一丝暑气。后花园直接与河流相连。推开窗户,就能听到流水的潺潺声。水是出江河活水,经二堰渠,穿镇而过,整日流淌,让整个新场水乡名副其实。河水与古建筑交融在一起相映生辉,“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处处可见。这出江河可不简单,是西岭雪融化汇聚而成的河流。从高处俯瞰,碧绿的出江河在两侧的群山之间曲曲绕绕,河水清澈到可以看到水面下方的大块岩石。

在成都新场古镇戏水晒太阳,感受那份裹挟着农耕气息的原始与质朴

图注:新场古镇

临街商铺多为木结构建筑,下店铺,上居贮,后为天井居室。雕花窗饰古朴美观,封火墙群鳞次栉比。街面为青石铺就,颇有历史沧桑感。街边的排水孔也很讲究,每隔十多米远就有一个石制小钱,雨水可以从钱眼中排走。既美观,又实用,显示出新场人的智慧。如今,新场镇仍然是大邑县农副产品加工贸易集散地,具有独特的地区经济特性。临街商铺多为铺板门,这应该是明清商铺的特性吧。清晨开张,将铺板一块块地取下来,按照顺序在商铺边叠好。到了傍晚打烊时,又将铺板一块块地合上去。这一开一合之间,咿咿呀呀,比起现在实行的卷帘门来说,颇费时间。

在成都新场古镇戏水晒太阳,感受那份裹挟着农耕气息的原始与质朴

图注:新场古镇

但新场人要的就是这效果,在他们的身上,时光似乎慢了下来。快也活,慢也过,也许在不紧不慢的生活中,我们才能咂摸出生活的本真来。商铺各式各样,商品琳琅满目,涵盖衣食住行各个门类。篾器、木器较为常见,那些筲箕、竹筛、刷把、提篮和草帽等生活生产用具,就随意地摆放在临街的街沿上。生意好坏与否,老板似乎不太在意。有人问价,就热情介绍;没人上门,就在那里喝茶、聊天,一副气定神闲的派头。至于那些没啥生意做的本地人,则按部就班地生活着,全然不会在意外地客审视的眼光。于他们来说,什么没有见过啊。新场现今游客的逐步增多,不外乎重现了曾经的繁华而已。

在成都新场古镇戏水晒太阳,感受那份裹挟着农耕气息的原始与质朴

图注:新场摊贩

我们周末赶到新场时,已是中午,在街上逛了一圈,就觉得饥肠辘辘。早就听说新场的血花肥肠堪称一绝,于是我们也决定去尝尝鲜。在老字号周血旺的店门前,饭桌已经摆到了街面中间。隔壁的胡鸭子以麻油鸭子出名,排队的顾客已经站到了五十米开外。见过生意好的,还没见过如此火爆的,也许这就是四川人所谓的“打涌堂”吧。周血旺的店面极其普通,五六个人在店内忙得不可开交。一口架着块子柴的土灶,炉火熊熊。上面的毛边锅里,坐着两个不锈钢盆,里面盛着血旺和肥肠。肥肠段油汪汪的,红亮亮的,应该是烧好的。印象中,猪血都是单独烧制的,嫩、滑、爽就是基本印象,烧制的时候要加入酸姜和泡椒,这样便可以压制血旺的腥气。本地就有很多以血旺为特色的饭庄,可以变出很多花样来,另外也可以加在酸辣粉中,成为血花酸辣粉。总的来说,我是很喜欢吃猪血旺的,特别下饭。

在成都新场古镇戏水晒太阳,感受那份裹挟着农耕气息的原始与质朴

图注:新场血花肥肠

母亲说过,血旺化猪毛,去灰尘,相当于肠胃的清道夫。至于肥肠,本地以烧肥肠、蒸肥肠、卤肥肠为主,另外早晨的米粉,也消耗了大量的肥肠,因为烧肥肠是米粉浇头的主要选择之一。老板的血花肥肠端上来了,仍然是油汪汪红亮亮的,主料就是血花和肥肠两样,只不过最上面撒了些辣椒面而已。我用筷子在碗里搅拌了一下,里面仅有少量蔬菜。血花嫩滑,用筷子几乎夹不起来。肥肠香软,味道倒还正宗。捞些血花肥肠,跟米饭搅拌一下,吃起来特别爽口。至于隔壁的胡鸭子,味道跟本地的差不多,看来排队购买的顾客,也跟我们差不多,没有搞清楚情况。不过让我选择的话,我仍然愿意吃成都平原的毛血旺,荤素搭配,这才是王道嘛!

在成都新场古镇戏水晒太阳,感受那份裹挟着农耕气息的原始与质朴

图注:新场鸭子

跟成都周边的洛带、黄龙溪、平洛古镇相比,新场镇的开发明显滞后了。其实这是好事,我们所在意的不是古镇的川流不息,不是它的涂脂抹粉,而是那份从历史深处流淌而来的静谧与祥和,那份裹挟着农耕气息的原始与质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在新场,我觉得我们是不虚此行的,至少我们学会了应该怎样去面对我们的生活。(彭忠富/文;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