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從成都到重慶,就是從“巴適”到“做撒子”的距離


從成都到重慶,就是從“巴適”到“做撒子”的距離



從成都到重慶,就是從“巴適”到“做撒子”的距離


坐落在平原上的成都,怎麼看都和重慶大不一樣。/ 全景


川渝一家親,成渝是仇人?那又關你啥子事嘛!


要說成都人和重慶人有多大的仇恨,江湖上的傳說那是從來不得停。

“你看嘛,重慶娃娃個個莽搓搓哩,活像土匪下了山,滿大街亂竄。”“你個憨板兒寶批龍,成都娃兒莫待跳!一天只曉得彎酸假打,弄你龜兒子!”


各位看官,請務必注意筆者對“娃娃”和“娃兒”、“。”和“!”等細節的還原處理。成都人講話纏纏綿綿的,單純愛用疊詞,重慶人講究短平快,就算說疊詞也要用兒化音急速收尾;成都人不管說的內容是什麼,語氣上一般都是問號和句號結尾,重慶人嘛,感嘆號!格老子通通感嘆號!

在外地人眼中,這兩座城的人明明講話差不多吃的差不多長得差不多,偏偏就是吵得不可開交,非要整出王不見王的感覺來。

那也沒得辦法,成都人和重慶人,那鬥是不一樣噠嘛!


從成都到重慶,就是從“巴適”到“做撒子”的距離


來往穿梭的成渝高鐵,連接著兩座不大相同但又密不可分的城市。/ 維基

從成都到重慶,就是從“巴適”到“做撒子”的距離


成渝兩地,恨在公元前


成渝為什麼如此針鋒相對?這段相愛相殺的故事,從神話時期就開始了。

蜀人奉蠶叢、魚鳧為祖先,這倆人最擅長桑蠶、漁農,“蜀”字代表的就是“葵中之蠶”;巴人供奉的則是伏羲的後人後照,這一派比較野,愛上山打獵、下水捉鱉,這個“巴”字本身也是巨蟒的意思。

兩派仙人各自為營,福澤巴蜀萬民,直到如今,蜀地的農耕文化、巴地的碼頭文化,都還有著他們上古神明的影子。


從成都到重慶,就是從“巴適”到“做撒子”的距離


驚豔世界的三星堆文化。/ 維基


巴蜀兩國也有過甜蜜恩愛的時候。蜀國曾經有個了不得的王叫做杜宇(沒錯,就是仙去之後還要化作杜鵑,啼血催促蜀人耕種的那個),教民務農、畜牧,還善用治水之才,甚至“巴亦化其教而力務農”,連巴人都跟著杜宇學起了種地。

但在蜀國衣食豐足享受安逸的同時,巴國逐漸強壯起來,兩國就開始有了摩擦。《華陽國志》中說“巴、蜀世戰爭”“巴與蜀仇”,就沒再消停過。

後來蜀王家的弟弟苴侯勾結巴國,蜀王追著要揍,巴國為了救苴侯就給秦國送信搬救兵。

秦國一看這感情好呀!有道是“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並矣”!趕緊答應下來出兵滅蜀,但打完了又矛頭一轉,順道把巴國一起滅了。

成都人看這段故事,難免覺得是巴國不厚道引來外敵,才害得巴蜀俱滅。但這事蜀國實在也稱不上無辜。


從成都到重慶,就是從“巴適”到“做撒子”的距離


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清江畫廊風景區武落鍾離山巴人文化廣場,書畫大師汪國新題寫的“巴人發祥地武落鍾離山”。/ 維基


秦國盯著這塊肥肉好多年,蜀王又因為國家富庶而安於享樂,就連秦國攻破蜀道難的路,都是蜀王為了派人去秦國接金子和美女而打通的。

有人因此將成渝紛爭歸結於巴蜀古國的千年積怨,但這個說法並不十分有理。在明末清初的四川動盪局面之後,本地人口少之又少,還拿這段歷史舊事來解釋成渝紛爭,就更沒什麼說服力了。

不過,這片土地怕是真的有結界,不管是曾經的巴蜀原住民,還是明清以後的新巴蜀人,只要踏上這裡,就少不了要扯經兒板命。


從成都到重慶,就是從“巴適”到“做撒子”的距離


扯經兒板命,哪個怕哪個


扯經兒、板命,意思就是吵架和打架。俗話說,重慶崽兒坨兒硬,成都娃娃嘴巴狡。坨兒即拳頭,說的就是重慶人是行動派,成都人則是語言派。這一點,尤其體現在他們對矛盾的處理手段上。


從成都到重慶,就是從“巴適”到“做撒子”的距離


重慶人性格火辣。/ 電影《火鍋英雄》


在全國範圍來說,四川人都跑不脫脾氣火爆的標籤——這個“四川人”群體,當然是把成都人和重慶人都算進去的。就算成都人跟重慶人比起來再怎麼溫文儒雅有內涵,那也算不得好脾氣,都是長了腳杆的火炮,走到哪點兒炸到哪點兒。

和東北的“瞅你咋地”異曲同工,川渝地區人民的吵架過孽,也常常源於“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如果是成都人,動手之前要扯起嗓子指半天:“你打我噻!你敢打老子一哈?你看我弄不弄你嘛。”如此你來我往,可能圍觀群眾都散場了還沒動起手來。一場眼看就要起硝煙的鬥毆,很大概率就在成都人的“你敢不敢”、“你看老子敢不敢”中消散於無形,減少了很多流血事件的發生。

從成都到重慶,就是從“巴適”到“做撒子”的距離


解放碑廣場,有人稱它是“美女出沒幾率最高的街區”之一。但這裡的美女一張口,大概都沒有江南的溫婉。圖/阿燦


如果是重慶人,互相戳食指互相罵娘都一樣不會少,不同的地方在於,重慶人往往是在踢腿的那一瞬間同時開口罵人,保證動作和語言一起出擊,達到精神氣勢與物理傷害的雙響效果。

這只是成渝街鬥模式的不同,跟熟人朋友扯經兒板命,他們也各有各的處理辦法。在飯桌上勸酒勸毛了,成都人眉頭一鎖:“你嘞個人好煩哦,喝兩口啷個嘛,還是不是朋友嘛,嘞點面子都不給嗦?”重慶人呢,筷子一拍:“格老子喝喲!屁話多!”

請各位看客再次注意,以上描述並不單指成都男人和重慶男人,成都女人和重慶女人,也是這樣操作的。成都人看重慶人吵架,嫌粗魯;反過來,重慶人又嫌成都人拉稀擺帶,互相看不慣,也就不足為奇了。

從成都到重慶,就是從“巴適”到“做撒子”的距離


立體重慶和平坦的成都,大有不同。圖/阿燦


等回到家關上門,男女之間過孽又是另一番天地。四川超一線男神、著名評書藝術家李伯清就曾經在微博上吐槽:“娶重慶女娃子當老婆很吃虧,你的輩分就自降一輩。因為她們都喊老公:么兒。娶成都女娃子當老婆就更嚇人了,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他們都喊老公:死娃娃。”

管老公叫么兒的重慶么妹兒,在外人面前那是心肝兒寶貝兒啥子都好說,私底下罵起人來也不留餘地。但是罵完了火氣散得快,瞌睡照樣睡。成都女娃子就不太有場合這方面的顧慮,懟起人來拐彎抹角綿延不盡,那一刀一劍溫柔得很,保管你“有痛的感受,鬥是找不到傷口”。


從成都到重慶,就是從“巴適”到“做撒子”的距離


2006年,名為《耙耳朵》的小品還登上了春晚。


同樣都是聞名天下的耙耳朵培訓基地,兩地的耙耳朵見了面也是要互相看不起。

一個說:“你們重慶男娃娃一天好凶哦,對老婆麥要溫柔點噻,啷個野蠻做啥子嘞。”一個說:“格老子滴成都崽兒假打得很,娘嘻嘻滴,爬!”


從成都到重慶,就是從“巴適”到“做撒子”的距離


在成渝,萬物皆可吵


這兩年,川菜火遍了大江南北,重慶人想,既然不是一個省,那重慶吃的就不是川菜,該叫“渝菜”。

哦嚯,這下子成都人炸鍋了:“你們嘞些忘恩負義的瓜娃子,狗子怕是十字街上迷了路——不是(識)東西。”


從成都到重慶,就是從“巴適”到“做撒子”的距離


重慶火鍋幾乎是中國人的辣味測試器。


那重慶人也是一定要犟一下的:“老子說渝菜啷個老嘛!你出切看全國吃的是不是叫重慶火鍋!”

都是名聲在外的美食之城,成渝人民當然也要爭一下吃的名頭。重慶火鍋牛皮哄哄是吧?你們山卡卡頭也只曉得吃點潲水鍋老。成都擔擔麵又算啥子網紅嘛?重慶小面拈一根兒都比你們強。

有意思的是,在成都,火鍋店招牌大都是“重慶火鍋”;在重慶,人們也開開心心去吃“成都冒菜”。


從成都到重慶,就是從“巴適”到“做撒子”的距離


冒菜,最能打的川菜之一。/ 全景


一邊吃重慶火鍋一邊罵重慶人,一邊煮成都冒菜一邊喪成都人,可以稱得上是成渝人民的日常小情趣之一了。

這兩城的群眾能比的東西太多了。比如說交通,重慶那能讓GPS當場癱瘓的神仙立交橋、8D魔幻建築群,山城人民樂在其中,頗有我們重慶崽兒逢山開道、遇水架橋的壯志豪情。

看在成都人眼裡,這就成了窮山惡水裡頭野猴子上躥下跳。看看我們大成都,平坦開闊,舒舒服服哩。我們這裡別個來了鬥不想走,你們那個山卡卡,別個去了鬥走不動。

成都靠安逸成了網民最嚮往的城市,重慶人就很不屑:“走點路腳耙手軟,天天晃二糊稀。”

重慶的吊腳樓夜景成了網紅,成都人就要開個嘲諷:“沒文化的破村村,還當個寶樣,正南齊北是不曉得啥子叫底蘊麥。”


從成都到重慶,就是從“巴適”到“做撒子”的距離


李伯清,川渝兩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成都人說郭德綱算啥子我們有李伯伯,重慶人馬上就要掏出安世敏吳文的珍藏版磁帶。

成都人在外地人面前誇自己酒量好:“捱到府河南河,喝死都能當睡著。”

重慶人聽見了,立刻來砸場子:“背靠嘉陵江,喝酒當喝湯!”

成都人嫌重慶人連個自行車都不會騎,重慶人就要炫耀馬路上的司機個個都是秋名山車神。

成都人那是西南貴族世代天府,可以站在武侯祠前背出師表;重慶人就站在朝天門上手一揮,虛頭巴腦的,我們才是重情重義重慶人。、


從成都到重慶,就是從“巴適”到“做撒子”的距離


朝天門碼頭的搬運工。/ 全景網

從成都到重慶,就是從“巴適”到“做撒子”的距離


鴨子死了嘴殼兒硬,吵完架了哥倆好


如果非要給成渝紛爭找個正兒八經的理由,大概得從近現代說起。民國時期重慶的功能實在特殊,後來直轄市的幾番撤與立,也對整個地區的形勢都有所影響。

在這個此消彼長、你追我趕的過程中,成渝兩地群眾難免會因為對各自城市資源的爭取、各自文化強弱的對比而出現紛爭。

從成都到重慶,就是從“巴適”到“做撒子”的距離


江城重慶總是霧濛濛的。/ 《瘋狂的石頭》


一片地區出現兩座大城,政治、經濟、地位的競爭就肯定會存在。您看青島和濟南爭不爭?蘇州和南京爭不爭?

城市要發展,就一定需要良性競爭。民間閒著沒事,也就跟著打打嘴炮爭口氣,爭著爭著,就變成了越來越強的兩座城,越來越緊的兩城人。

大部分時候,成渝人民相愛相殺的潑天嘴炮,都是在網上鬧鬧,身邊的成都人和重慶人,見了面除了彼此笑嘻嘻地互嘲一下口音之外,也不會像江湖傳說中那樣,擼袖子就幹一架。


從成都到重慶,就是從“巴適”到“做撒子”的距離


成都的時尚裡,有一種閒適的氣質。/ Ying Wu


要是在外省見了面,只要說四川話的都是熱淚盈眶叫老鄉,說著你我都聽得懂的土言子,吃著你我熟悉的那一口麻辣火鍋,還管什麼成渝紛爭,先乾一杯再說。

成渝群眾護短起來也是氣勢驚人,他們兄弟兩個,愛怎麼吵架怎麼打架都可以,你讓其他城市的網友來摻和一句試試,水火不容的成渝群眾立馬團結一致,花樣川普懟得你摸不到回家的網線。

“我們吵是我們兩兄弟搞起耍噠嘛!關你們啥子事哦!各人爬遠些!”

反正,不管再怎麼吵架過孽,成都人還不是要吃重慶火鍋,要聽山城Rap;重慶人還不是要打成都麻將,要啃成都的兔兒腦殼。


✎作者 | 易米三升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