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成都布鞋家族,兒子辭職回家繼承手藝,全家堅守這門非遺

成都布鞋家族,兒子辭職回家繼承手藝,全家堅守這門非遺

布鞋在中國具有上千年的歷史,我們的爺爺奶奶輩年輕時穿一雙新布鞋都很興奮。然而現在,布鞋卻成了老年人的標配,殊不知布鞋的工藝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珍貴遺產。布鞋在現代社會的沒落有目共睹,這使得一些手藝人引以為傲的技藝岌岌可危,如今具有700多年曆史的“唐昌布鞋”瀕臨失傳。【攝影:胡東進】

成都布鞋家族,兒子辭職回家繼承手藝,全家堅守這門非遺

在成都郫都唐昌古鎮有一條種滿梧桐樹的老街,賴淑芳的店鋪“唐昌布鞋”就開在這裡。賴淑芳生長於製鞋世家,她從小學習製鞋技術,22歲便進入了郫縣製鞋廠。

成都布鞋家族,兒子辭職回家繼承手藝,全家堅守這門非遺

1993年,由於精細的手工技術,得到領導人的青睞,遂一時名聲大噪。但好景不長留,因為布鞋上的圖案需要手工繡制,純手工製作的唐昌布鞋價位偏高,再加上款式單一,這使得唐昌布鞋沒辦法在多元化的社會佔領市場。因此,曾經紅極一時的“唐昌布鞋”逐漸衰落。

成都布鞋家族,兒子辭職回家繼承手藝,全家堅守這門非遺

說起唐昌布鞋的傳承,賴淑芳便露出落寞的神情。隨著機械化產業化的發展,手工業者的生存空間被大大壓縮。如今,老一代的手藝人相繼退出舞臺,年輕人又不願意加入,這項古老的手工製鞋工藝眼看著就要失傳了。

成都布鞋家族,兒子辭職回家繼承手藝,全家堅守這門非遺

在這個狹窄的店鋪裡,縫紉機的鏗鏘有力的聲音不絕於耳,剪幫、納底,光是製作唐昌布鞋的大工藝就有32道,小工藝則多達100餘道。

成都布鞋家族,兒子辭職回家繼承手藝,全家堅守這門非遺

為了增強使用年限,必須用足夠的棉麻並且壓實鞋底,製作布鞋最後的工序之一就是將壓實的鞋底邊緣磬磨整齊。因為機器的侷限性較大,難以靈活移動,這些工作大部分由人工完成。直到在光線下,鞋底沒有多餘的一根毛絮。這樣做出來的布鞋腳感舒適、吸汗透氣。

成都布鞋家族,兒子辭職回家繼承手藝,全家堅守這門非遺

在賴淑芳看來,這門手藝她什麼都不怕,就怕無人可繼承。如今賴淑芳的兒子辭去了穩定的工作,回來繼承這項傳統工藝。兒子比較有想法,不久之後便開展了私人定製服務,讓布鞋更加符合年輕人的審美潮流。

成都布鞋家族,兒子辭職回家繼承手藝,全家堅守這門非遺

唐昌布鞋擁有七百多年曆史,現在已經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它的發展還有賴於這些手工藝者的繼承和創新。既要傳承“唐昌布鞋”的製作工藝,還要不斷創新產品,使其符合市場需求,這樣才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成都布鞋家族,兒子辭職回家繼承手藝,全家堅守這門非遺

攝影師胡東進(網名:樂山人)。四川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就職於四川省樂山師範學院。現聯合【去驢行】、【蜀地人家】專注報道樂山本地文化及旅遊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