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孩子学说话的时候,父母有这3种行为,会培养出沉默寡言的孩子

孩子学说话的时候,父母有这3种行为,会培养出沉默寡言的孩子

前两天,我们带沛泽去滑雪,遇到了他同班的一个同学,他很高兴地跑过去打招呼,那个女孩很腼腆,笑了笑,没作声。女孩的妈妈就有些生气了,“同学和你打招呼,你怎么连声都不吭啊!”然后又对我说:“我们家孩子就是个闷葫芦,见谁都不敢说话。”女孩刚才高兴的表情一扫而光,一个人径直走开了。“你看看就是这个德行,一说她,她就躲你远远的,从小就是这个样子,太内向了。”女孩的妈妈继续说道。

孩子在外人面前不爱说话,说话不流畅,磕磕巴巴,一些家长就认为这是因为孩子太胆小、太内向造成的。其实,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可能在孩子两三岁学说话的时候,家长的不当处理方式给孩子留下了深深的伤害。看看下面的这三种情况,你是否很熟悉呢?

孩子学说话的时候,父母有这3种行为,会培养出沉默寡言的孩子

一、孩子说话时被打断

我在读学前班时,有一次老师问我们谁会表演节目,我第一个举起了手,很兴奋地告诉老师:“我会讲故事。”于是,老师让我上台表演,我讲了一个守株待兔的故事,故事讲到一半的时候,老师突然很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不要讲了,你下去吧。”

老师虽然没有说为什么不让我继续讲下去,但被老师突然打断,我非常难受,脸上火辣辣的,似乎还听到了小朋友嘲笑我,我把头埋得很低,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在现在看来,这虽然是一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但它给我的影响却很大,这件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和陌生人说话时总是脸红,显得非常拘谨,不知所措,更不要说上台表演节目了。

孩子学说话的时候,父母有这3种行为,会培养出沉默寡言的孩子

打断孩子说话,不仅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还会让孩子变得没有自信,甚至变成结巴。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在孩子两岁左右,说话的时候会出现重复某些音节、语调的情况,有时一个词要重复好几遍,这种现象称为暂时性口吃,这是生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常见于2~3岁的孩子,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这种情况会自然消失。

但是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说话结结巴巴就很着急,会忍不住打断孩子,“别说了,磕磕巴巴说什么呢?”孩子被训斥后会更加紧张,下次再张口说话时,就会不由地紧张起来,久而久之,孩子就有可能真的成为结巴了。

二、孩子说话时被嘲笑

有一次我在小区里散步,几个宝妈陪一群孩子在玩耍嬉戏,有一个小男孩大声地嚷道:“你们谁看见过奶马?” 此话一出,大人和孩子们笑做一团。

孩子学说话的时候,父母有这3种行为,会培养出沉默寡言的孩子

小男孩的脸立马红了,说话也变得结结巴巴了,喃喃地说:“我……电视里……有黑白花牛……叫……叫奶牛,有……有斑纹的马……就……就是奶马。”小男孩费了半天劲,终于把话说明白了,原来他认为有黑白花的牛叫奶牛,所以,就把有黑白斑纹的斑马叫做奶马。

听了孩子的解释,年轻的妈妈们已经笑得不能自已了,有的连眼泪都笑出来了,小男孩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大家会这样笑他,着急地哭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的童言稚语,也许,在我们看来,孩子的话确实好笑,可是孩子因为理解和思维能力有限,说出那样的话并不为奇,并且很多话在孩子看来,还是蛮有道理的,是他们奇思妙想的结果。孩子们渴望能够得到别人的支持与赞扬,这样才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而不是狠狠地被泼上一盆冷水。

这个男孩看到有黑白花的牛叫奶牛,那么,理所当然地认为有黑白斑纹的马就叫奶马了。他本以为自己的“发明”能够得到别人的赞扬,不曾想却遭到众人的嘲笑,使得小男孩既着急又羞愧。

孩子学说话的时候,父母有这3种行为,会培养出沉默寡言的孩子

所以,家长朋友们请不要嘲笑你的孩子,哪怕他说的话有多么的可笑,都不能用语言讽刺挖苦他。因为有时候你是无法了解孩子童真想法的,他的想法虽然可笑,但有时并无道理。你要做的是,给他信心,让他尽情地表达。

沛泽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有一天他趴在地板上,把舌头伸得老长,我好奇地问他在做什么,他告诉我,老师说小狗趴在地上是因为地上凉快,小狗吐舌头也是为了凉快,他也想试一试!

沛泽的话很好笑,但我知道他是认真的,我便拉起沛泽,告诉他小狗身上没有汗腺,不能排汗,小狗散热的地方在嘴部,它通过吐舌头来散热,还有小狗的脚掌、肚子上没有毛,趴在地上会很凉快,我们人类要是感觉太热了,可以开空调。

有时候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或者与孩子保持在同一个高度,你就会发现孩子的世界是多么纯洁,多么值得我们向往。

孩子学说话的时候,父母有这3种行为,会培养出沉默寡言的孩子

三、孩子说错话不轻易责备

继续说前面管斑马叫奶马的这个男孩,因为被人嘲笑伤心地哭了之后,他妈妈便责备孩子说:“哭什么呀?什么奶马,那是斑马,傻孩子!”男孩没有从母亲那里得到安慰,哭得更伤心了。

这个男孩从希望被表扬到被批评,这样的心理落差会给孩子多大的心理打击,那么,他下次再有奇思妙想的时候,肯定不敢再说出来了,因为连他最信任的妈妈都责备他,他会认为自己真的好笨,这会让他失去自信。

孩子学说话的时候,父母有这3种行为,会培养出沉默寡言的孩子

我们经常抱怨孩子不敢在众人面前表达,那是因为孩子不够自信,他担心自己的表达得不到别人的认同。要想让孩子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首先要让孩子有自信心,才能让孩子从“怕说”到“敢说”。

让孩子从“怕说”到“敢说”只需要两步,第一步,家长不要对孩子语言表达的期望过高,期望过高,孩子就会有压力,有压力就会害怕。家长应该放下期待,多给孩子一些支持。

第二步,任何时候不要打击孩子,孩子一张口,父母就开始打击孩子,以后孩子就不敢说话了,给孩子一点鼓励,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孩子才会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每一个口齿伶俐的孩子都有一个有耐心、懂得尊重孩子,保护孩子自信心的好父母!

孩子学说话的时候,父母有这3种行为,会培养出沉默寡言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