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风浪读志 说说“郑时”】

风浪读志 说说“郑时”

】河南内乡县政府办一副主任带队来舒城县考察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情况。按照办公室统一安排,也是按照对等接待原则,我参与接待了他们一行。对于河南内乡县,我们舒城人是不了解的,或是了解不多的。但时光要是穿越回大明王朝,内乡县与我们舒城县可就联系起来了,就有一位舒城人在内乡县为官,任过县令,而且还任职三年多时间。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郑时。清嘉庆和光绪《舒城县志》对其人其事均有记述,且非常详细。

郑时(1423-1499),字宗良,明朝舒城人。明景泰辛未年(1451)进士,位列进士榜三甲第119名。初授山西道监察御史,巡抚江西,“上疏陈四事,多为用事者忌”,得罪了很多人,后被被降职为南阳府内乡县令。至于他到底为何被贬?今天在查阅郑时资料时,无意中看到《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记载:“调山西道监察御史郑时为河南南阳府内乡县知县。时从父南京吏部侍郎泰,卒赐葬祭,时为谢恩,误入常朝班,不行礼,遂自劾,下锦衣卫狱,赎杖毕,仍调是任。”这说的很明白,郑时的叔父礼部侍郎郑泰死后,被皇帝赐葬,郑时为谢恩,估计有点激动了,误入常班朝,忘了行君臣之礼,于是自己弹劾自己了,主动下了锦衣卫大牢里,要求打自己板子,完毕后,调任内乡。《明实录》记载的应该是较为权威的

不过,郑时在内乡任职三年,颇有建树,没有让百姓失望,他“勤于民事,兴教化,拓城郭,开水利,政治聿新,吏民畏怀”,政声很好,很快又被提拔为福建延平(现南平市)知府,后历任福州知府、四川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四川按察司按察使、湖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贵州布政使左参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南京兵部侍郎、南京刑部尚书。明弘治十二年(1499)八月十四日卒,年七十七,赠太子少保。墓在城东四里。

郑时为人正派,为政清廉,退休时“归家无余财”,仍住在仅能避风雨的旧居茅屋里。他处事公道,处处为民着想,深受百姓爱戴,离任延平府,百姓为其立“去思碑”。赴任贵州参议,陕中数万百姓“老幼号泣,送至灞桥”,依依不舍。河南南阳府、陕西西安府的名宦祠以及舒城的乡贤祠中,皆有他的位置,让人崇拜和敬仰。(吴道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