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60年铸就天青梦

正月汝州,初暖乍寒。玉松汝瓷有限公司院内花草翠色欲滴,正孕育着万紫千红,满园芳菲。在会客室,满头银发的汝瓷大师孟玉松神态安详,谈起与汝瓷的不解之缘,她思想的闸门如同吹皱的一江春水,向记者娓娓道来。

“看了《海棠依旧》这部电视连续剧已经有一段时间,我心情依然不能平静!我们汝瓷人用一个甲子的漫长岁月铸就一个梦想,完成了周总理他老人家一个心愿,作为一个主要的历史见证者,我可以告慰平生了!”

60年铸就天青梦

1

小化验室绘出新天地

1973年7月,31岁的孟玉松接到一纸调令,赶赴位于临汝县(汝州市的前身)蟒川镇严和店的汝瓷一厂报到,组建化验室。她走进位于偏僻小山村的汝瓷厂,厂内摆满了寻常百姓家用的粗瓷缸、盆、碗之类。走进化验室,她看到屋子里一无设备,二无药品。她问厂长,厂长说,上级决定先把停产的织袜厂里旧化验设备调过来,将就着先用,缺什么以后再买什么。这让孟玉松心里凉了大半截。

她想起临行前,县工业局局长告诉她,1957年,日本政要田中角荣访华,向周总理提出要喝杜康酒,要看汝瓷。这使得周总理提出“恢复祖国文化遗产”、“要恢复五大名窑生产,首先要恢复汝窑和龙泉窑”的号召,轻工部根据总理的指示精神,下达了“尽快恢复历史名窑”的文件,并特别提到汝窑和龙泉窑。临汝县党政领导非常重视,开会动员成立恢复汝瓷试验小组。由汝瓷大师郭遂带领试验小组成员,终于在1969年把汝瓷豆绿釉研究恢复成功,把一件豆绿釉透花大花盆送到人民大会堂河南厅,该产品在广交会上多次受到外商的青睐。1973年,为了更好恢复汝瓷研制,根据上级指示,临汝县工业局需成立一个陶瓷实验室,缺乏化验人员,孟玉松因为1958年大炼钢铁参加过县里的钢铁化验室的专业培训,对化验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就成了当然人选。

进厂后,她拜郭遂为师,购回设备后,还恶补陶瓷业务知识,全身心扑倒汝瓷的开发研究上。孟玉松将郭遂认定可用的原料进行化验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使汝瓷绿豆釉配方很快稳定下来,并投入批量生产,结束了该厂生产技术没有科学数据的历史。

1974年,汝瓷二厂建成投产,孟玉松和化验室搬到新厂。随着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孟玉松的事业也迎来了春天,科研成果不断涌现。1985年,孟玉松研制出仿汝绿彩釉,被评为平顶山市科研成果三等奖。1987年,孟玉松又研制出仿秦俑瓦灰釉,该产品成为西安旅游品热门货,得到时任总理李鹏的称赞。

60年铸就天青梦

2

旧汝窑上书写新画卷

1978年,汝瓷二厂接受了省科委下达的恢复汝瓷天蓝釉的科研项目,孟玉松和郭遂等人一起到蟒川镇和大峪镇考察古窑址。通过考察,他们把捡到的古瓷片和原料带回来,经过不断摸索试烧后,终于有了收获,出现了昼思夜想的天蓝釉。

为了弄明白天蓝釉的呈色机理,孟玉松多次到郑州,去请教省轻工研究所李志伊老师;她还写信向华南工学院刘振群院长,请教热工理论;并给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郭演仪研究员写信,请他帮助对试验品作鉴测分析,在这些专家的指导下,试验有了重大突破。

1983年4月24日,天蓝釉鉴定会在该厂召开,从全国各地来了24位古陶瓷专家,参加由河南省科委主持的恢复汝瓷天蓝釉技术鉴定会。会上,专家们对天蓝釉这一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全国多家报纸都报道了这一消息,为古陶瓷的恢复和发展开创了先河。

1984年,省科委和国家轻工部联合向厂里正式下达了汝瓷天青釉这一科研项目。孟玉松知道汝瓷天青釉的研究,比天蓝釉的研究更难。想要认识它,只有到故宫博物院。孟玉松把想法向领导做了汇报。1984年初春,时任县委书记陈文杰和孟玉松赶到故宫博物院,亲眼目睹了国宝汝瓷的风采。

经孟玉松和其他同事数百次艰难实验,仿汝天青釉瓷器烧制成功。1988年4月,孟玉松选了三足奁、花瓣口碗、圆洗子、长颈瓶四件作品到故宫博物院,让耿宝昌老师鉴定。耿宝昌看了后激动地说:“成功了!”经北京科技大学作理化检测分析,仿汝天青釉瓷器从宏观上看与宋代汝窑天青釉瓷的色调一致,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汝窑的四种釉色天蓝、天青、月白、豆绿,终于全面研究恢复成功。

1988年,全国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孟玉松被光荣推选为大会代表,并于8月31日到中南海西花厅接受邓颖超的接见,她向邓颖超赠送了汝瓷八卦鼎,并告诉邓大姐,汝瓷人完成了周总理恢复汝窑的夙愿。邓大姐和她握手说:“你是咱们妇女同志的骄傲!”

孟玉松为汝瓷的恢复研制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党和人民也给了她很多荣誉,她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荣誉称号。

60年铸就天青梦

3

长江后浪推前浪

1997年,孟玉松退休了,但她仍割舍不下对汝瓷的感情,她总在思考,汝瓷,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如何让汝瓷这一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于是,她和家人商量后,带领几名下岗员工创立了汝州市美术汝瓷厂古瓷分厂,开始了汝窑研究和汝瓷生产的新探索,也开始了汝瓷的传承工作。

2011年,文化部把汝瓷列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她被评为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觉得更有责任把汝瓷这一国粹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把汝瓷文化和汝瓷烧制技艺传承下去。

孟玉松的二儿媳李晓涓,从小在她的父亲、汝州市工艺美术汝瓷厂厂长李聚万的熏陶下,对汝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晓涓已经获得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

李晓涓毅然挑起了玉松汝瓷传承的重担。她的作品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和世界手工理事会颁发的第十三、十四、十五届“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中国轻工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颁发的第三、四届“大地奖”金奖,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颁发的第四十九届“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其作品《虎枕》被英国珍宝博物馆收藏,《疏影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确定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外交活动”国礼;《喜上眉梢》被联合国华人友好协会选为高端礼品,赠送欧盟主席范龙佩;《龙耳炉》被外交部亚洲司选为外事活动国礼,赠送参加北京APEC会议的高官;《乾坤尊》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选定为国礼,在中国——东盟峰会期间,赠送给缅甸总统吴登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