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九一八,遇見一位老“八路”,看他是否堪稱共和國的脊樑?

“九一八”的前夕,一位叫張韶華的老者迎來他九十的生日。他是河南向東機械廠(國營第五一四三廠,簡稱向東廠)的離休幹部,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額頭上縱橫的皺紋和滿頭的白髮裡盡寫著祥和。當你仔細審視這種祥和時,你會發現這是那種經歷了驚濤駭浪後的祥和。這位鮐背之年的老人,他就是共和國的脊樑。

九一八,遇見一位老“八路”,看他是否堪稱共和國的脊樑?

當八路時的張韶華,著裝是不是有點像紅軍?

1929年9月,正值風雨如晦、民不聊生的民國時期。張韶華於9月10日這一天出生在山東省平邑縣故縣村一個世代農耕的貧苦家庭。自幼生存維艱、飢寒交迫、歷經苦難。捱到1944年,全民抗日戰爭由“戰略相持”向“戰略反攻”轉折,中華民族也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在《義勇軍進行曲》的感召下,這位15歲的少年毅然追隨八路軍,成為山東魯南軍區後勤部第一兵工廠的小戰士。翌年,光榮的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從此抱定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的堅定信念,矢志躬行,不忘初心!

他在沒有金子的地方,淘出了人格的真金;在電光石火的暗夜中,尋找著燎原新中國的光明。從事軍工,武裝軍隊,解放全中國。他在火炸藥車間工作,如同閻王殿裡練武,嘔心瀝血生產炸藥炮彈,屢遭滅頂之災始終不移報國之心。從學徒,技工,生產、技術組長到工段長、生產調度、正處級車間主任、黨支部書記,40餘載與死神同處,歷數過往,悲歡幾何。在山東某兵工廠生產時,拉雷爆炸,廠房坍塌,雖避在牆角木床下躲過一劫,但雙耳失聰許久; 1959年2月2日,正值春節前夕,在太原國營763廠炸藥生產車間發生大爆炸,死傷30多人,又陰差陽錯倖免於難……等等,可謂九死一生。

九一八,遇見一位老“八路”,看他是否堪稱共和國的脊樑?

在蘇聯留學期間的張韶華

和老人聊天,徜徉在他宏闊的精神世界裡,追隨著他的人生足跡,歷數其崢嶸歲月,你看到的是陽光樂觀,體會到的是其人格的崇高!

硝煙瀰漫的戰場上真刀真槍的較量,冒著敵人的炮火生產製造,在敵人的合圍縫隙裡緊急轉移、奔走相告抗日戰爭的勝利、轉戰南北開創新中國軍工事業;遠赴蘇聯烏克蘭學習先進工藝和技術……在徐州、在淄博、在太原、在南陽,無論在哪個兵工廠工作,無不是早出晚歸,以身作則,一心撲在生產上。言傳身教培養出一批批優秀學徒、創新技改為國家節約資金、清廉自律捍衛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帶頭解囊設立車間扶困濟危互助基金、崇德尚儉樹立良好家風、教化子嗣為祖國效心效力、重情明義夫妻相濡以沫、皓首矍鑠為人處世豁達樂觀。

九一八,遇見一位老“八路”,看他是否堪稱共和國的脊樑?

南陽向東機械廠(資料照)

對於老人,我們能做的似乎並不只是虔誠的祝福,更應該把他的事蹟宣揚出去,把這種典型推薦出去,讓他們成為新時代的偶像,尤其成為少年們的偶像!少年強則國強,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一切探索和實踐救國救民,力挽國家命運,投身國家建設的先輩都是中國的脊樑。他們,必將激勵我們成為新世紀復興中華民族的脊樑。

今天是九一八。時光荏苒,幾十年過去了,幾十年的戰火歲月,在浩瀚歷史的歷史長河中也許顯得微不足道。時間,也許會淡忘我們的記憶,但永遠洗刷不掉我們靈魂中的傷痕;此時此刻,我們必須回味歷史、思考歷史,以史為鑑;我們必須成為埋頭苦幹的人成為拼命硬幹的人,成為復興中華的脊樑。中華民族的車輪滾滾前行中,必須要有我們貢獻出的力量,哪怕是極其微弱的力量。

向這位老八路學習吧,汲取血沃中華的力量,為祖國貢獻!勿忘九一八,振興我中華!

九一八,遇見一位老“八路”,看他是否堪稱共和國的脊樑?

安享晚年

九一八,遇見一位老“八路”,看他是否堪稱共和國的脊樑?

相濡以沫

九一八,遇見一位老“八路”,看他是否堪稱共和國的脊樑?

琴瑟和諧

九一八,遇見一位老“八路”,看他是否堪稱共和國的脊樑?

健康矍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