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後申請時代:關於 Waitlist,招生官越來越像是在婉拒你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張圖表,這是美國申請指導網站 College Kickstart 對 2017 屆 Waitlist 錄取情況的統計:


後申請時代:關於 Waitlist,招生官越來越像是在婉拒你

從圖中可以看出——

平均13%接受 Waitlist 的學生最終被學校錄取

63% 的學校從 Waitlist 上錄取了不超過 10% 的學生

51% 的學校錄取了不超過 5% 的學生

16% 的學校沒有錄取任何 Waitlist 的學生

這一數據相較前幾年來說,有了明顯下降。

後申請時代:關於 Waitlist,招生官越來越像是在婉拒你

那麼問題來了,進入 Waitlist 究竟意味著什麼?為什麼近幾年大學發放的 Waitlist 越來越多?為什麼學生對其又愛又恨?為什麼教育者對其產生越來越多的質疑?

後申請時代:關於 Waitlist,招生官越來越像是在婉拒你

Waitlist 究竟是什麼

在美國大學申請結果的最終階段,除了 Accept(錄取),Reject(拒絕)之外,還有一種大學的 Decision 稱為 Waitlist。這是指,當所有被學校發 Offer 的學生做出決定後,若大學擬定的這屆 Class Size 還未滿,則接受大學 Waitlist Offer 的學生有機會進入這個大學學習。需要明確的是,在 Waitlist 上不代表學生最後真的能進入該大學學習。

後申請時代:關於 Waitlist,招生官越來越像是在婉拒你

為什麼會有 Waitlist

事實上,在申請大學的過程中,誰都無法預測學生將會錄取什麼學校。這就導致了學生會申請多所大學,再在錄取結果都出來之後做出最終決定。

近幾年,隨著申請人數的上升,每個人申請學校的數量也開始上升;面對每一份學生的申請材料,招生官開始難以判斷這份申請是誠懇的,或只是學生隨手遞交的。

對於這樣的情況,招生官的應對措施就是——把學生放入 Waitlist 中。這樣的惡性循環週而復始,每一年進入名單的學生數量都在增加。

後申請時代:關於 Waitlist,招生官越來越像是在婉拒你

大學是如何看待 Waitlist 的

NACAC 前任主席 Jim Jump 認為,對於很多大學來說,Waitlist 更像是一個保險,幫助他們更好地操控自己的入學人數。多數大學並不能過度招人(可能會面臨沒有足夠的教室/宿舍),也不能招人過少(這樣大學經費就可能不夠),因此採取 Waitlist 能夠幫助他們更精確地達到實際入學目標。

後申請時代:關於 Waitlist,招生官越來越像是在婉拒你

為什麼說 Waitlist 造成惡性影響

現在看來,大學的這一措施好像只是他們控制入學人數的一個“實用工具”。但是隱藏在這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我們不妨來聽聽 Jim Jump 和 Rhode Island College 招生顧問 Cristiana Quinn 都是怎麼說的。

1.大學開始把 Waitlist 當成自己的 ED3 階段,將 10% - 20% 的學生排除在 Waitlist 之外,以確保自己低的錄取率和高的實際入學率。

2.然而,根據 College Data 的數據,很多大學 Waitlist 的轉正率幾乎為 0,進一步驗證了 Waitlist 的殘酷性。

後申請時代:關於 Waitlist,招生官越來越像是在婉拒你

密歇根大學公佈 2016 - 2017 年的轉正率

後申請時代:關於 Waitlist,招生官越來越像是在婉拒你

波士頓大學公佈 2016 - 2017 年的轉正率

後申請時代:關於 Waitlist,招生官越來越像是在婉拒你

杜蘭大學公佈 2016 - 2017 年的轉正率

3.實際上,大學在 Waitlist 這一方面只考慮自己的需求,並不會真正關切學生的想法。比如,若大學發現自己 Accept Offer 的新生中來自國外的女生太少,則極有可能 Waitlist 階段只錄來自國外的女生。

另外,大多數大學會在 5.1 之後才開始放出 Waitlist 的錄取結果。這意味著在這之前,學生必須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接受一所大學的 Offer 並支付定金。在這一階段,選擇申請 Financial Aid 的學生,被錄取的概率也會大大減少。

4.越來越多的 Counselor 反應,自己的學生在申請季之後幾乎沒有收到過任何拒信,都是大把 Waitlist,這也側面說明了大學大量放發 Waitlist 且不考慮後果的不爭事實。

後申請時代:關於 Waitlist,招生官越來越像是在婉拒你

論 Waitlist 潛在解決方法

雖然目前並不清楚 Waitlist 是否只是招生方式的一種自然進化,CHE 的前編輯 Jeffery J. Selingo 仍提出,還是有一些從根本上改變招生制度的方法(儘管這些想法也都存在一些問題)。

1.一種想法是,允許那些都想接收同一個學生的學校共享信息。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許多精英大學都會定期舉行會議,討論這些學生的經濟需求,旨在確保他們可以根據學費以外的因素選擇大學。但在司法部對參與學校提出反壟斷指控之後,這種共享就停止了。

2.另一種想法是,每個大學建立自己的錄取標準,然後將所有合格學生的名字放入“抽獎池”中隨機抽選,直到滿足 Class Size。然而這個系統並沒有考慮到,諸如大學需要招收足夠的運動員來組建一個校隊等實際需求。

後申請時代:關於 Waitlist,招生官越來越像是在婉拒你

3.第三種想法就是建立一個匹配系統,使用計算機算法將學生偏好和項目儘可能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並能各方面排序比對。但是顯然,為超過 300 萬的高中生建立這樣一個龐大的系統無疑是項艱鉅的任務。

4.此外,科技的發展進步往往會被認為是一種解決方案。也許人工智能將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從 AO 手裡接過招生的接力棒。

最後附上,2017 屆關於 Waitlist 的一些數據統計,希望對 2018 屆的數據預測有所幫助。

後申請時代:關於 Waitlist,招生官越來越像是在婉拒你

College Kickstart LL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