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光啟技術:一篇論文引爆的千億資本局

記者 嚴沁雯

將股價折騰至三位數再到如今的個位數(除權後),光啟技術(002625)只用了三年。現如今,這家來自深圳的“尖端科技創新型公司”面臨著控股股東高質押率帶來的強制平倉風險。

今年6月至今,光啟技術控股股東達孜映邦已經披露了10次補充質押公告。9月11日晚間,公司終於引來了深交所的關注,要求公司說明質押股份融資的用途及是否存在被強制平倉的風險。

據瞭解,目前公司控股股東達孜映邦已有佔公司總股本41.34%股份處於被質押狀態,而質押股份數佔其持股總數的比例已達97.25%。

實際上,光啟技術股東的高質押率背後是“光啟系”多年資本運作的結果,身披“黑科技”外衣,光啟系已經在資本市場講了多年故事:“馬丁飛行揹包”、“隱身衣”都曾讓光啟系名聲大燥,前幾年在H股、A股和澳洲市場掛牌,去年佈局雄安,還斥資40億參與聯通混改......光啟系的餅越攤越大,概念也玩的爐火純青。

那麼,光啟技術的“高科技”旗幟還能飄多久呢?

劉博士的資本野心

在介紹光啟技術之前,有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光啟系的核心人物——劉若鵬。

劉若鵬生於1983年,在杜克大學完成碩博學位後,27歲時選擇了回國創業,企業名為“光啟”。

2010年,劉若鵬創立的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成立,科技部原部長、中科院院士徐冠華為它揭牌,2012年,國家主席習近平也蒞臨光啟公司視察。“比肩錢學森”、“活著的喬布斯”、“中國版的馬斯克”......劉若鵬的名號一個接著一個,都在顯示著這位海歸博士的實力。

這些名號都源自劉若鵬以第一作者,於2009年在《科學》雜誌發表的一篇關於“寬頻帶超材料隱身衣”的論文《Broadband Ground-Plane Cloak》,該論文“引起了巨大反響”,並被業內視為超材料學領域的重大突破。

以下是光啟集團官網對劉若鵬論文和超材料的相關介紹:

光启技术:一篇论文引爆的千亿资本局

劉若鵬在收穫名聲後,於2010年選擇了回國創業。很快,劉若鵬帶著包括民間和政府在內的1億元投資款和50多名科學家成立了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並開始在資本市場大展拳腳。

2014年,劉若鵬帶領深圳光啟赴香港借殼上市,半年內公司股價由0.4港元躍至5.26港元,成為當年港股市場上冉冉上升的新星。同年3月18日,深圳光啟決定斥資16億參與A股上市公司鵬博士的增發,涉足互聯網接入領域。在接下來的12月,光啟與馬丁飛行噴射包公司(Martin Aircraft Company Limited)訂立投資協定,認購其擴大後已發行股票的52%。2015年2月,馬丁飛行噴射包公司成功於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同樣是在2015年,劉若鵬帶領“光啟系”入主龍生股份,通過達孜映邦和光啟空間技術成為其實控人,這家公司就是光啟技術的前身。

2017年,“龍生股份”正式更名為“光啟技術”並完成工商變更,劉若鵬就任董事長。在借殼上市之後,光啟技術還進行了大比例的送配,股價漲幅近20倍,市值超過千億,成為當時的市場寵兒。

募投項目進展緩慢 超材料業務無存在感

有了高科技加持,光啟技術在超材料行業獲得收益幾何呢?

據光啟技術2018年半年報顯示,超材料業務的貢獻並沒什麼存在感,佔營收比重僅為13.41%;汽車零部件行業雖較去年下滑11.75%,卻仍是公司營收主力。值得一提的是,光啟技術的前身龍生股份就是以傳統汽車座椅金屬零部件製造為主業,換句話說公司的轉型還沒落到實處。此外,目前光啟技術的鏈接仍是原來龍生股份的官網,暫時並無超材料產品介紹,仍以汽車產品為主。

光启技术:一篇论文引爆的千亿资本局

不僅如此,公司對待超材料項目建設的態度也是撲朔迷離。

2017年1月,光啟材料完成股票非公開發行,募資約68.9億元。據2015年光啟系入主龍生股份時通過的股東大案議案顯示,向定向投資人公開發行股份所募資金將用於超材料智能結構及裝備的“產業化項目”以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然而實際上,這筆資金大部分被用在了理財上,公司原本承諾的超材料項目遭遇“難產”。

據公司公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 日,除去在承諾投資項目上的支出外,光啟技術使用暫時閒置募集資金購買保本型理財產品1億元,購買保本型結構性存款產品25.5億元,其餘資金扣除補充流動資金後存放在募集資金專戶中。

與“現金管理”的態度不同,光啟技術對待自己的超材料項目就顯得有些“吝嗇"。據瞭解,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在承諾投資項目上累計投入5062.79萬元,全部用於“超材料智能結構及裝備產業化項目”的建設,投資進度僅為1.01%,比2017年末0.62%的投資進度只增加了0.39%,可以用“龜速”來形容。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由於政府基礎設施配套未按計劃實施完畢,導致公司募投項目難以開展大規模建設。公司將募投項目實施主體變更為公司全資子公司保定光啟超材料,實施地點變更為保定市。同時對增加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和對原項目投資金額進行了下調。

除此之外,財報中並未看到光啟技術的超材料行業產品投入量產,甚至有的還並未被研發出來。除了其主要子公司光啟尖端主要負責為軍工集團提供技術研發及產品生產等服務是比較實際的,其餘都是公司在超材料方面的部署戰略和美好展望。公司自己也在財報中提到,目前光啟擁有在超材料領域的技術能力,可以為超材料產品的成功研製和批量交付奠定技術基礎。願望是美好的,只不過真要談到落地卻需要時間的驗證。

此外,雖然光啟集團擁有大量專利,但在光啟技術的專利庫裡,卻鮮有與超材料有關的專利。根據Wind資訊數據,光啟技術所擁有的專利仍主要是被收購公司龍生股份申請的與汽車零配件相關的專利,光啟技術本身並沒有申請任何專利。

政府補助和理財成利潤大頭

轉型成效緩慢,光啟技術的業績也是問題重重。

據光啟技術2018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收1.95億元,較去年同比上升1.92%;歸母淨利潤2691萬元,較去年同比下滑47.14%;扣非淨利潤僅為1253萬元,下滑幅度則是達到了72.40%,盡顯頹勢。

公司解釋稱,利潤下跌很大原因是管理費用的增加,而併購子公司光啟尖端所增加的超材料領域研發費用則在管理費用中佔比頗大。光啟尖端由公司於2017年末收購而來,上半年為公司貢獻了1182萬元的利潤。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收購光啟尖端之時公司確認商譽3.21億元。光啟尖端需要在2017到2020年度分別實現不低於 3700萬元、4100萬元、4400萬元和 4800萬元的扣除非淨利潤。資料顯示,光啟尖端2017年度淨利潤為3779萬元,102%這個近乎剛剛好的完成率顯得十分湊巧。

除此之外,光啟技術的淨利潤還存在一定水分。前文提到過,光啟技術偏愛理財。財報顯示,上半年公司理財收益742萬元,為光啟技術貢獻了18.62%的淨利潤。

同時,身處高科技新材料領域的光啟技術還受到了政府的照顧。上半年光啟技術非經常性損益為1438萬元,其中,政府補助數額頗大,為1043萬元。值得一提的是,光啟技術的遞延收益也較去年增加,公司解釋稱受到政府補助增加所致,看來在未來光啟技術的利潤還將依靠政府補助。

綜上所述,光啟技術所謂的“黑科技”,除了給公司融資帶來便利,並沒有轉化為實在利潤,也沒有給投資者帶來收益。

只是九年前的劉若鵬可曾想到,自己潛心研究的“超材料隱身衣”如今卻儼然成了“皇帝的新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