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撤销热河省建制?

一德格天1


要知道为什么撤销热河省建制不妨先回顾一下热河省从设置到撤销的发展历程:

热河的位于今天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地带。流经承德市的武烈河上中游有温泉注入,因此得名热河,热河省的名称就源于武烈河。清代在此修建了接见蒙藏贵族首领的避暑山庄(也叫热河行宫),随着避暑山庄的动工兴建热河地区逐渐发展成为清政府经略沟通蒙古各部,巩固北部边疆的要地。

自从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达从蒙元手中收复燕京之后蒙元势力就退回北方草原,然而脆弱的游牧经济已无法支撑元朝仿照汉制建立起来的统一帝国,于是蒙古草原迅速恢复到了成吉思汗统一之前的诸部割据状态。到明末清初蒙古各部大体分为三部分:漠南蒙古(今内蒙古自治区)、漠北喀尔喀蒙古(今蒙古国)、漠西卫拉特蒙古(今新疆天山以北)。其中漠南蒙古同清政府的关系较为密切——早在清军入关前就已基本征服漠南蒙古各部并通过会盟、联姻等手段对这一地区加以控制;相比之下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卫拉特蒙古同清政府的关系就相对疏远一些。鉴于这样的情况清政府对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卫拉特蒙古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卫拉特蒙古主要由清政府册封的王公贵族实行相当程度的自治;而在漠南蒙古地区则采取自治和官治两种机关并设的模式:一方面朝廷向当地派驻大臣进行治理;另一方面清政府在盟旗制度下册封的各个蒙古扎萨克仍具有相当的自治权限。热河地区作为朝廷经略蒙部的要地实行的就是这种自治机关和官治机关并设的治理模式:热河都统驻热河(今承德)治理游牧蒙古,但关于城内汉人的治理则与直隶总督合议。

这一时期热河地区并没实行和中原内地一样的行省制度。所谓行省制度首创于元代: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分别进行管辖。在元代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由中书省直辖,而青藏高原属于宣政院辖地,除此之外在全国范围内一共设有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十个行省。明朝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并对各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一共设有北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湖广、江西、福建、浙江、南直隶15个行省,当然明代在少数民族地区也设置有和省平级的都司。明代的南北两直隶行省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而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而形成的,清朝入关后将北直隶行省改称直隶行省,而南直隶行省则改称江南行省。顺治十八年(1661年)将江南省一分为二——东部称“江南右布政使司”,西部称“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年)将湖广行省拆分为湖北行省和湖南行省。公元1667年(康熙六年)改江南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司,至此江苏和安徽两行省正式形成。而西北的陕西省也被拆分为陕西、甘肃两省,至此清朝一共有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18个行省。除中原汉地的18行省外,清朝在自己起家的东北地区设有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在外蒙古设有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在新疆设有伊犁将军辖区;在西藏和青海各自设有办事大臣辖区;而这一时期的内蒙古却并未正式设置官方层面的行政管辖机构,而是直接沿袭游牧民族传统的册封盟旗制度。这些地区连同中原汉地的18行省一共构成了清朝的26个省级行政区。

到了清末我国的边疆地区开始出现四处告警的危机局面,为强化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各边疆大员们纷纷提出迁徙中原内地人口移民实边和将边疆各种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改设为和内地一样的行省编制:1884年(光绪十年)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后建议朝廷设置新疆省,1887年(光绪十三年)中法战争后时任福建巡抚刘铭传建议朝廷设置台湾省并出任台湾首任巡抚,至此清朝的行省数量达到20个。1895年《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因此清朝的行省数量又减少到19个。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置江淮省,但旋即废除。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改奉天(盛京改名而来)、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为省,此后直到清朝灭亡为止共有黑龙江、吉林、奉天、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新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二十二处行省,另外一处台湾行省为日本占据,直至1945年光复。

台湾、新疆、东北的先后设省给蒙古地区创造了示范效应:当时蒙古各地面临着日、俄帝国主义的渗透和侵略,因此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程德全提出蒙古应仿照新疆改设为省起要求蒙地设省的呼声就日益高涨起来——当时的舆论声称:“蒙疆设省利于国家、利于蒙藩且利汉民,所不利者为俄国耳”。辛亥革命后外蒙古哲布尊丹巴活佛和当地的王公贵族们在沙俄的支持下宣布独立并在1912年冬至1913年期间侵犯内蒙古。面积狭长地域辽阔的内蒙古由于还处于相对比较原始的盟旗制度治理下,对反击沙俄和外蒙的入侵十分不利,这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得不认真思考在内蒙设省——1914年7月6日北洋政府将清政府时期处于盟旗制度治理下的内蒙古地区拆分为绥远、察哈尔、热河三个特别区并设置都统管辖。尽管特别区和内地的省还是有所不同,但实际上已相当于一个省了。1928年国民政府内政部以《建国大纲》中仅有省治,并无特别区之规定为由建议将绥远、察哈尔、热河三个特别区改设为省。当年9月17日国民政府正式将三地改设为省。

绥远、察哈尔、热河三个省的设立在当时的形势下对稳定边疆局势、巩固中央政府对内蒙古的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却使内蒙古处于被新设的行省分割统治的局面之下,以致于当时就有人说:“若干年后内蒙古之名将不复存在”。客观上而言:这是在当时中国面临列强侵略的边疆危局下以牺牲蒙古族同胞的利益来强化对当地控制力度的应急政策。随着民族危机的解除这种应急政策的负面效应表现得日益明显:当地部分别有用心的王公贵族利用当时蒙古族同胞对改省的抗拒心理阴谋煽动民族对立情绪,甚至试图策动内蒙古独立。1945年10月出身蒙古土默特部的乌兰夫同志受中共中央的委派解散以蒙奸博英达赉为首的“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组成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内蒙古那些别有用心的王公贵族制造分裂的阴谋落空了。1946年8月乌兰夫开诚布公地向中央提出:蒙古族人民迫切希望在中国革命胜利后恢复历史上的内蒙古版图。中央表示:对蒙古族人民的要求充分理解并决心在革命胜利后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年9月内蒙古全境解放,12月2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改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建立在对历史上内蒙古版图拆分基础上的绥远、察哈尔、热河三省至此已完成其全部历史使命,不过三省也并不是同一天一下就撤销的: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建制。1954年3月6日绥远省撤销建制,其辖区全部并入内蒙古自治区。1956年1月1日国务院根据1955年7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二次会议的决议决定撤销热河省建制,在承认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指导下将热河省以农业为主的承德地区和北票、朝阳、阜新、建平等县分别划归河北省和辽宁省;将以牧业为主或农牧并举的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赤峰县、宁城县、乌丹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关于这个问题,静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曾有详细分析,现分享补充如下:

热河省的撤销是我国行省区划变迁的重要事件,想要明白热河省为何被撤销,需要先明白热河省为什么被设立:

我国行省制起源于元朝,并被后继的明清王朝接受并发扬光大。

今日行省格局在明朝开始发展,到清朝基本定型,其中“汉地十八省”成为清朝内地行省的基本格局。

汉地十八省,不包括热河省,热河省是民国时期在非汉地区域设置的省份。它的设立和撤销是我国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一项重大举措。

热河省省名源于境内的武烈河,武烈河上游的温泉导致水温升高,寒冬时节水汽弥漫,所以被人们称为热河。清朝时期,热河地区属于直隶省,清朝统治者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作为沟通蒙古各部,巩固北部疆域的重要手段。

鸦片战争后,边疆烽烟再起,版图急剧缩水。至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版图已经缩变为“海棠叶”。民国肇始,内忧外患仍然频繁,特别是1911年沙俄煽动漠北蒙古独立,导致当时北洋政府的都城北京顿失战略纵深。此时外蒙不断进犯内蒙,内蒙离心加重,北京成为御敌第一线。

在此情况下,先前热议的“蒙地建省”方案再次被提上日程。

1914年7月6日,北洋政府公布第93号教令,规定热河、察哈尔、绥远三个特别区,设置都统进行管辖,热河建省迈出第一步。

1928年9月17日,南京国民政府将三个特别区改设为省,至此热河成为行省。

建省对一个地区的管控作用相当强,省领导受中央派遣,对外对内直接听命于中央,而且作为一个省级单位,省政府可以直接驻军,而热河省的设置也起到了这样的加强作用。

热河省位于内蒙境内,清朝对蒙古实行羁縻统治,热河省的建立意味着政府在蒙古安下一个“钉子”。

热河省位置相当重要,向南连结华北平原,向东直通东三省,向北直面外蒙和沙俄,向西经察哈尔、绥远直达西北。

抗战期间,热河被日寇侵占。

抗战胜利后,内蒙民族领导人乌兰夫积极奔走,在领袖支持下,1947年5月成立内蒙古自治区。建国后,乌兰夫不断为恢复内蒙传统区划而努力,随后塞外四省纷纷撤并。

1955年7月30日,热河省撤销,省域被内蒙古、河北、辽宁省“分割”,省会承德成为河北省的地级市,热河省成为历史。

热河省的设立背景是我国面临的深刻民族危机,当民族危机解除,热河省似乎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所以被撤销,看样子是这样,实则有更复杂的原因。

那么,热河省为何被撤销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政治考量

历朝历代,中央无不重视对各地的控制,尤其是离都城如此近的内蒙地区。

一般而言,越靠近中央,行省划分应该越细小才是,这样各省就相对较小,便于控制,难以对都城造成威胁。但我国首都的边上,有着一个面积大118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很是反常。

赵匡胤说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句话虽短,但分量很重,具体到建国后就更应该仔细斟酌。

乌兰夫在争取恢复内蒙区划时,曾将首府放在乌兰浩特(兴安盟老爷庙)、张家口,其中的张家口与北京的距离真的是近在咫尺。

我们都知道,但凡一省政府驻地,驻军也必然存在。若处理失当,就必然是对首都的严重威胁。所以领袖支持乌兰夫大举“西征”恢复内蒙区划,并将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首府。咫尺变天涯,首都的安全有了保障。

刚好乌兰夫是土默特部人,呼和浩特也是土默特地区的重要城市。

出于政治考量,中央不会容许首都周边出现省会。这一点在河北省身上特别明显,河北省的省会选在石家庄,除了动乱,更有深刻的政治考量。建国后,热河省、察哈尔相继撤销,省会承德和张家口并入河北,使河北成为首都的屏障,北京周边再没有形成威胁的省会势力。

另外,建国后可谓百废待兴,撤销热河等塞北四省有利于简政集权,节省了大量财政开支。

2、军事考量

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建国后,我国始终处于帝国主义的全面包围之中,老一辈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时刻备战,为我国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地位。

勃列日涅夫时期,两国交恶,曾经的老大哥意图以大国沙文主义入侵我国。曾经靠近苏联、便于沟通的北京再次成为国门,这种紧张的形势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

在这段时期,我国在大青山附近地区驻扎重兵,防止苏联南下。从战争的经验看,一旦发生战事,各部队服从指挥、协调作战是战略顺利执行并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

试想,如果一旦北方发生战事,若热河察哈尔等省继续存在,势必会出现协防不力、隔岸观火等诸多问题的可能,而一个统一的内蒙存在,可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北部屏障,可保证北疆的稳固。一旦战事发生,可形成全攻全守的战略布局,这对于保障国土安全、取得战争胜利意义重大。

3、经济考量

将内蒙古传统区划统一整合,对于发展内蒙古经济有重大意义。若保持塞外四省,会导致靠近东部省份率先发展起来。而西部省份,则会因为土地荒漠化,人口较少而逐渐落伍。长此以往,对整个内蒙古而言,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会导致社会不稳,进而影响北疆的安全。

内蒙在清朝一直作为一个整体存在,长期的历史定界产生了巨大的历史惯性,所以恢复内蒙古的“统一”是大势所趋。内蒙恢复自然疆界后,虽然东西部仍然存在差距,但首府西迁,重心西移。东西部的差距已经转化为内部矛盾,问题会更容易解决。

热河省,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符号,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印记,历史会记住她的功勋,她的名字将和中华民族一起走向辉煌的未来。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应该是我们要恢复内蒙古历史上的本来面貌...当时热河均被日军侵占。因为守者汤玉麟和张学良完全不负责任和怂。汤玉麟(1871年—1931年)绰号“汤二虎”,辽宁阜新人。早年为匪,1902年从张作霖投归新民县游击队,任管带。后升任二十七师五十三旅旅长、十二军军长兼十一师师长。1926年始任热河都统,1928年任热河省主席。1933年3月日军发动“热河事变”时,任热河省政府主席兼东北边防军热河驻军司令,可其坐拥10万余兵不战而逃,使日军川原旅团先遣部队仅以128骑兵不血刃侵占热河省省会承德。因而被称为“逃跑将军”。


汤玉麟统治热河期间,政出私门,任人唯亲。其长子汤佐荣任热河省禁烟局局长,次子汤佐辅为财政局局长,女婿周铁铮为朝阳县县长。三个弟弟分别是三十六师炮兵团、骑兵团和五十八团团长。且捐苛税重,仅土地税就有28种之多,折合大洋1至数元,另要交军粮7.5斤、军草19.5斤。鸦片税由最初的每亩大洋3元增至12元,最多的19元。为了赚钱其更在避暑山庄建了海洛因加工厂。


汤氏父子在天津租界建有公馆,在哈尔滨、奉天等地有巨额资产,避暑山庄烟雨楼匾额都成了其在奉天所开饭馆的挂匾。日军进攻承德时,其甚至调集240辆军车运送私家财产。


李三万的三万里


热河这个名字是因为承德避暑山庄的温泉流入武烈河,武烈河下游在冬天不结冰,所以被称为热河。

这个名字的起源就有皇家气派,清朝也的确在承德设置了热河都统,但地方还是属于直隶省。

直到 1914年2月,民国政府设立热河特别区,脱离直隶省,1928年9月国民政府正式公布建立热河省,称为关外六省之一,辖15县、20个旗,省会设在承德。

1955年7月30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议,撤销热河省。原热河省所属承德市及承德、平泉、青龙、兴隆、滦平、丰宁、隆化、围场八县划归河北省;建昌、凌源、建平、朝阳、北票五县及喀喇沁左旗划归辽宁省;赤峰、乌丹、宁城3县及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三旗划归内蒙。

热河省撤销的原因,只能猜测,可能原因有三点,一是原来的热河省面积太小了,人口也很少,热河只辖一市、三旗、十六县,人口才五百四十多万。二是热河省北部以前就属于内蒙古,划给内蒙更合适。三是热河省也不富裕,发展经济困难。

当然只是猜测了,历史证明,撤销热河省是绝对正确的,的确有利于当地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