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黄埔军校算什么学历呢?

风继续吹


狭义上讲黄埔军校应是1924年到1930年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一所军校,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和海军学校校舍。当时校名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地处广州黄埔而得名黄埔军校。

广义上讲黄埔军校。是1924年以后,中国国民党及中华民国政府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的一个多重学校系统。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军事院校,因培养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中众多指挥官而闻名。其中主要将领著名将领都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一期至六期学员。军校创办初衷是国父孙中山,深感革命力量没有自己的枪杆子无法成功。于是在联俄联共基础上,创立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最后北伐战争也证明这次决策英明,北伐军骨干就是黄埔军校生。

现在的黄埔军校依然存在于台湾高雄凤山区,名字交“陆军军官学校”。

关于黄埔军校的学历问题,这需要分阶段去辩证。一开始的黄埔军校,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速成学校,教学水平应该,不会超过中专。

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的黄埔军校是苏联帮助之下,快速建成的,建成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北伐战争。在联俄联共的基础上,国民党获得了国内共产党及苏联大力帮助,苏联派驻很多师资力量到广州加入创办军校,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号称远东之虎的加仑将军。


那么为何孙中山会急不可耐的筹备,黄埔军校其实是有深层历史背景的。

辛亥革命之后的,国民政府偏居广东,名义上虽然是中国革命的领袖和领导者,但实际情况却是中国在军阀混战中,越陷越深。国民党及其组织空有影响力,而无实际的军事实力,让他们犹如一尊大炮一样,只知道吼叫而从来不知动手,这也是孙大炮的名称由来原因之一。

再加上当时时局,时不我待,不快速建设,自己的军事力量,国民党很有可能,消失于中国历史之中。

扎根广州的国民政府,时刻受到广东军阀陈炯明的压迫,寄人篱下的滋味,让孙中山,痛彻心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让他非常焦虑,于是快速的培养出自己的军事力量,成为他唯一的选择。恰好此时,苏联的帮助到来了。苏联也曾经面临同样的问题,所以他们有一套军事速成教育制度。能在最短的情况下为国民党,培养出大量骨干的军事基层军官。

你急我有办法,于是苏俄和孙中山一拍即合,黄埔军校就此成立。

之前我们说黄埔军校的,教学水平仅相当于,中专院校,这是有一个时间段的,那就是黄埔第一到第六期,我们看为何会如此?

当时的国民政府还没有成为全国的主要家族力量,因为军事实力落后,反而受到各地方军阀的压迫,前六期学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开始了自己的军事学习之路。


于是正常来说,应该是三年的学制,因为这种紧迫感而变成了12个月。

而且这12个月还分成两个阶段,前六个月的第一阶段是在军营中,学习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士兵。原本的军事骨干军官,先去军营锤炼,六个月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此阶段他们是不会学到任何军事知识相关的,课程,之后的六个月,他们就会经历,一轮又一轮填鸭式的教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军事理论知识,之后,等待它们的命运,就是走上战场。


以此类推,如此轮转,前六期黄埔学生就是在如此快节奏学习过程中毕业的。

如此快节奏,并不是国民政府的本意,但是,当时的背景让国民政府及黄埔军校不得不如此,也正因为如此,前六期学员的源源不断地上战场。才有了后来北伐军的势如破竹。

这一群,充满着无穷潜力和报国志向的青年。

无一例外,都成了国共两党的栋梁之材,在之后所有特殊的历史关头,为我们的祖国献出了自己各自不同的贡献。


如此之多的抗日名将,内战名将集中在黄埔,一期到六期,这是任何军事院校都不可比的。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黄埔一期到六期的学生主宰了中国近代史,那么为何后来,学制更规范,时间更长的黄埔军校却没有那么多,黄埔学生崭露头角呢,这也是有历史背景的,

原因很简单,有如下几条

第一:黄埔军校后来的教学质量虽然提高,但是他们没有了让自己大显身手的时代背景。黄埔前六期学生的牺牲,让他们在国民政府站稳脚跟之后,后来的学院才刚加入军队。

第二:后来的国民党总裁,当时的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的大力提携。这也是,蒋介石在国民政府,叱咤风云根本原因之一,那就是,黄埔毕业的军官成为他的骨干和学生。互相提携共同进步,这是中国自古以来都有的传统。

第三:真正的实打实战场考验,俗话说,战场是军人最好的老师,经受战火洗礼后,一个优秀毕业生才能成为一个合格军事指挥官。也许在学校中,他们学习的东西并不多,但是在战场上经历过实践的考验,他们的成长速度是如飞机升空一般。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第四:战场的烈度并不激烈,让黄埔前六期学生生存率更高,黄埔学生军首战就是北伐战争,同北洋军阀的战争,是兄弟内战,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没有那种你死我活的争斗,也没有那种民族生存的悲壮。直接结果就是,黄埔前六期学生,大多数都能活过北伐的阴云,并在随后的道路上,因战功平步青云,成为后来国共两党军事骨干。

最后结果是,蒋介石凭借黄埔六期学生的努力,走上中国政治第一人的高位。

成为国民政府之祖的蒋介石,收服全国各大军阀,并且在东北易帜后,名义上完成了中国的再次统一。这是他个人的光辉时刻,也是黄埔前六期学员的高光时刻。在血与火的战场考验之中,蒋介石和他的前六期学员,从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变成了,互相依赖,互相扶持的嫡系关系,因此他们才会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内战中,成为战场顶梁柱,支撑战争大半壁江山。


下面让我们看看黄埔前六期最知名学员


黄埔一期名将录

蒋先云、徐向前、陈赓、左权、胡宗南、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陈明仁、宋希濂、李默庵、李仙洲、贺衷寒、许继慎、黄维、桂永清、王尔琢、范汉杰、宣铁吾、宣侠父、曾扩情、俞济时、孙元良、周士第、余程万、刘戡、霍揆彰。。。。

第一期可谓是名将最多,质量也最高,他们后来大都位高权重,陆军总司令,海军总司令、开国元帅都有。其中,最牛的还要数蒋先云,入学考试和毕业考试都拿了第一,绝对是黄埔历史上第一奇才,可惜年仅25岁就英年早逝。

黄埔二期名将录

郑介民、邱清泉、覃异之、周逸群、卢德铭、余洒度、聂绀弩。

其实这期名将不多,但多了两个特殊人才,一是郑介民,第二任军统局局长,第二个聂绀弩,虽出身黄埔,但却成了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被称为“20世纪最大的自由主义者”。

黄埔第三期名将录

王耀武、戴安澜、黄公略、曾泽生、方先觉、李天霞、陈奇涵、郭化若、康泽。

这期的名将数量不多,但质量高,王耀武、戴安澜、方先觉,李天霞,都是抗日名将,尤其后两人的经历,绝对感天动地。共产党方面,黄公略曾经与彭德怀齐名,如不是过早牺牲,绝对的元帅候选之一。


黄埔四期名将录

林彪、张灵甫、谢晋元、胡琏、李弥、刘玉章、赖传湘、高魁元、文强、洪水、唐天际、郭天民、曾中生、刘志丹、伍中豪、邱维达、段德昌……

这期名将数仅次第一期,而且因林彪存在,在很多人心里,这期名声凌驾于第一期之上,另外如张灵甫、谢晋元也都是传奇将领,再加上胡琏,伍中豪,其实力绝对是顶尖级。

黄埔五期名将录

许光达、赵尚志、陶铸、宋时轮、杨至成、郭汝瑰、廖运周、郑庭笈。

这期名将榜单,就是我党为主,既有大将许光达又有上将宋时轮、杨至成,还有副总理陶铸,和两位非常成功的间谍,郭汝瑰、廖运周。唯一的一位国军名将不过是郑庭笈,还在解放战争中成我军俘虏。

黄埔六期名将录

罗瑞卿、戴笠、张宗逊、陈伯钧、廖耀湘、孙明瑾、程子华、臧克家。

这期如第二期一样,既出一位军统局长戴笠,又出啦一位非常优秀大诗人臧克家。再加上开国大将罗瑞卿,开国上将张宗逊、陈伯钧,以及国民抗日名将廖耀湘,孙明瑾。 也算人才济济。另外这期女校也是知名度很高,抗日烈士赵一曼,黄埔四女杰之首胡筠、女少将胡兰畦、徐向前妻子黄杰。聂荣臻妻子张瑞华、叶剑英妻子曾宪植。

看来,三位元帅挺有缘都在学校找老婆

以上就是黄浦前六期速成班学员名将榜,他们虽然没有经历过特别系统还有专业的军事训练,拿到现在也不过一个初中学历毕业生,却在战与火的考验中,成就自己的,辉煌人生。

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他们都为这个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据数据统计显示,黄埔军校学生。在抗战之中,牺牲率高达90%以上,期数越靠后牺牲率越高,原因无他,基层的骨干都是后来几期。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黄埔军校的教育程度,在前六期仅相当于现代的中专教育。后来的教学水平,跟现在的大专及专业军事院校相同。

不过教学水平和后世取得的成就,往往因各种因素而不同,抗日之中多少名将来自黄埔前六期,国共之中,多少名将来自黄埔前六期。一部近代史,大部分不都是黄埔前六期在韶山太阳,溪口月亮带领下的风云聚会吗?


阿斗不傻


黄埔军校是1924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兴建之初命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到 1929年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人们一般观念中的黄埔军校就是指这一所军校,虽然随后国民党陆续兴办了其他军事院校并冠以黄埔军校的名头,但广州黄埔军校的在人们心中始终保持着不可动摇的正统地位。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远近闻名、战功卓著的将才,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黄埔军校最为高产,军校在创立之初为北伐战争统一中国保障了重要的军力。

那么毕业于黄埔军校相当于取得什么样的学历呢?

作为“陆军军官学校”的黄埔军校以为革命事业培养军官为宗旨,能够通过层层选拔最终入学的多为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有志青年,毕业以后也都是授予少尉以上军衔。

受当时的时代条件和军校设立目的影响,黄埔军校的设立是服务革命的,其学制也较为灵活,多为短训班或学兵队,从教学科目设置上来看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在短时间内学员们除了要完成繁重的课业任务,还要经常拉到战场上进行“实践”,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方法让诸多人才迅速成长。

从办学形式上来看黄埔军校似乎只是个短期速成培训机构,但是从毕业分配结果上来看,又与大专以上学历相匹配。结合目前我国军校设置情况,大专学历毕业的学员一般任少尉,本科学历毕业的学员则任中尉,那么黄埔军校的学历至少应为大专。在看校长配备,黄埔军校的历任校长多为中将以上军衔,而现在我国大多数军校的校长都是少将以下,所以说就学历含金量来讲,当时的黄埔军校要远高于现在我们认知中的军校本科学历。

不过在革命烽火弥漫的年代,并不会有几个人真正关心一纸文凭,而是更加注重个人能力与具体战果,战场对学历没有门槛,炮火是对能力的最直接检验,一代代黄埔学子用实力让母校的名号远扬,“黄埔毕业”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国家人文历史


一至六期的黄埔军校堪称世界军事名校,不亚于美国西点,英国桑赫斯特,国内的保定军校,云南讲武堂都无法望其项背。

黄埔军校内师生素质极高,老师大都来自保定军校,其中不乏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海归和苏联精选出的佼佼者。

报考学生均是国内的优秀人才,报考黄埔需先经过各省份的初试,再是大地方(上海,重庆)的复试,然后是黄埔的总复试,录取比例7:1。

考试内容分为作文、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有笔试和面试,在当时中国社会文盲率达到90%,而报考黄埔军校的人将近三分之一是中学及专科以上学历,第一期中大学毕业18人,大学肄业63人,专科毕业26人。

有人回忆,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不亚于高考。

黄埔军校毕业生,大都授予少尉以上军衔。1927年北伐,黄埔毕业一至四期,五期在读,六期进行入伍生训练,总人数3.3万人,直接组成2个军参战,大都担任各级军事主管和党代表,因此北伐军的素质极高。


五味社


相当于现在的大专,因为黄埔是“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的全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后来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注意,“军官”二字。黄埔军校不训练士兵和士官。黄埔毕业的学生,最起码都是准尉军衔,分配到部队做见习军官。中央军校毕业生,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尉军衔,优秀者不受此约束。按照目前大陆的军校标准,黄埔毕业生最低也是大专学历。

很多人在纠结黄埔的学期问题,说学习周期太短,不像军校,更像是军官速成班。这种想法就是想太多了!学制短这是学校的硬件和教学问题,军队需要速成军官,革命形势很严峻,不可能让学生在校内过长时间的学习军事理论。学员在部队中还可以继续历练,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黄埔前三期的学生经历过两次东征,一次北伐,实践中学习到作战技能,这比在学校内纸上谈兵要强得多!再者,学制长短与否,不影响学生在毕业后的军官的待遇。黄埔前五期可以理解为军官速成班,但是黄埔本身仍然是大学级别。

毛主席给黄埔上过课,周总理在黄埔任政治部主任,现在哪个军校有这待遇?

说到这里,再提一下保定军校。保定军校在历史上一共招收九期,一万多名学员,其中有六千人毕业,获得少将以上军衔的学员有1600多人。名副其实的将军之校!堪比现在的国防大学。而保定军校的学制也只有两年,其余时间在部队实践!



黄埔军校的重点不在于它的教学,而是难在众人面前拔尖。

黄埔一期生报名要求只有四条。

1. 中学以上毕业文凭

2. 党部介绍书和国民党员介绍书

3. 党员

4. 18以上,25以下。

单单就中学以上学历这一项,就起码能够刷掉90%以上的中国人。

而且就算四项都符合标准,成功入选初试,那还得要跟陈赓、蒋先云、蔡炳炎、蔡申熙、廖运泽、陈明仁、邓文仪、曾扩情、杜聿明、范汉杰、酆悌、桂永清、关麟征、贺衷寒、侯镜如、胡宗南、黄维、徐向前、李之龙、李默庵、郑洞国、许继慎、刘戡、宋希濂、左权、宣侠父、唐澍、王尔琢、周士第、张耀明、阎揆要等以上这些强人去竞争。




(黄埔一期所有学生毕业合影)

黄埔名气大,因为黄埔毕业生的名气大!前六期汇集了当时中国起码一半以上的军事天才。这些天才们都是通过黄埔走上军事指挥这条道路的。

所以黄埔的学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黄埔给当时非常多的,抱有革命精神的年轻人,一个追求理想的机会!不管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是黄埔这个平台成就了他们,而他们靠努力反哺了学校。

学校能选拔并培养出优秀学生,这就是好学校。


Mer86


  关于黄埔军校毕业生的学历问题,从号称“南方西点”之称的美国维吉尼亚军校毕业的孙立人曾说过,黄埔军校可以看作是个军事培训班。按现在的理解,孙对黄埔军校大约就当技校看的。

  但这个问题我们要结合当时历史和军校创建实际用途来看。当时国民党迫切要建立自己掌握的军事力量,亟需大量军事人才和干部,不同于和平时期的按部就班。

  曾任黄埔军校教授部主任的王柏龄回忆说,军校筹办之时,各人都认为训练期间至少一年,而蒋介石独称三个月,并说如果再延迟的话,中国可能在此期间已经亡国云云。后来折中为六个月。六个月内将通常军校两到三年的课程授完,可见其紧迫性。

  所以为了迅速投入军事需要,学制较为灵活,学科设置上都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和实用性,还经常拉到战场上“实践”,算是真正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方法。所以说是军事培训班其实并不为过。

  但军校学员入校时都具备一定学历(旧制中学毕业及与中学相当程度之学校毕业),在当时算是知识分子入伍,接受理论也较快。又经常上战场实践,所以前几期学员基本都是实践性人才。

  从第8期学员开始,军校对教学方式、修业期限以及课程设置都进行了重大改革。学制改为三年。另外军校还委托其他有关学校代培了 10000多名学生,后来为了适应抗战形势需要,修业期限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同时实行甲乙丙三级教育体制。

  国民党败退台湾复校后的1954年,军校仿照美国的西点军校学制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学制改为四年。1975年军校再度修改,从47期起学时延长至四年零三个月。1977年,从黄埔48期学生开始,学生毕业以后还可以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其实当时是也,学历之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时风云际会,黄埔生恰逢其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


赵燕云


黄埔军校是仿照北洋政府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建立的,重要区别是在传统的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之外,增设了加强思想教育的政治科目,校本部也专门建立了政治部,首任政治部主任是校长蒋介石的“精神导师”戴季陶;而保定军校则是仿照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建立的,所以在研究黄埔军校的学历之前,首先要了解这两个军校的学制和学历,以为参照对比。



(黄埔校长蒋介石和妻陈洁如)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正式成立于1874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根据《和平宪法》被关停,期间总共开办了61期,培养军官36900余名;它的招生制度非常严格,在早期办学中,报考学员必须经过三年地方幼年军校和五年中央幼年军校的学习,通过考试后方可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开始为期三年的专业教育,毕业后授予少尉或中尉(优秀者)军衔,也就是说培养一个军国主义分子从小到大要整整11年的时间,洗脑非常严重,侵华日军的军官基本来源于此。

到1917年前后,大概是觉得基层军官数量不足,陆军士官学校开始扩大招生范围,直接招收高中毕业生和部队中经过考试合格的军士,这部分学员的学制延长为预科两年、军队实习半年和本科1年零10个月,总计约四年半的时间。因此,所谓的士官学校其实就是军官学校,是日本陆军培养基层军官的主要摇篮,学科建设也比较齐全,分为步、骑、炮、工、航空等(日本无独立空军)。其中还有来自中国的留日士官生,从1898年开始到1937年抗战爆发,共有29期1600多人入校学习。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旧照)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正式开办于1912年,它参照日本陆士的形式,在全国各地分别建立了18所陆军小学和四所陆军中学,其中陆小学制三年,陆中学制两年(半年军队实习,称为入伍生),毕业授上士,然后通过考试才可以进入保定军校学习,学期为二年。

因此,日本陆士和保定军校是通过层层遴选招收的学员,总体素质是不错的。一个正规的保定军校毕业生,也是需要经过七年半的时间才能毕业,虽比日本陆士略短,但仍然可视为军官专科学校,毕业大多是少尉和中尉,到1923年停办时培养军官6000余名,其中成为将军者多达1600人。



在1912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正式更名前,晚清政府和袁世凯曾在此开办“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和后面的“全国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经过演变和增设,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其实在保定已有三所军校,分别“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培养军士、“陆军军官学堂”培养基层军官、“陆军预备大学堂”培养高级军官。次年正式成立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以前两者为基础,而陆军预备大学堂则迁至北京,成为高级军事人才的进修学校,后改称“陆军大学”。

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正式创建于1924年,“黄埔军校”是其俗称,它的学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黄埔第一到第七期为早期第一阶段,从1928年建立南京中央军校到1949年国民党逃台为第二阶段,在台湾继续办学可视为第三阶段,其实我们通常意义所指的只是第一阶段,即1924到1927年间。

由于在这一时期广东革命政府的政治环境非常不稳定,比如商团叛乱、陈炯明盘踞一方等等因素,以及1926年国民革命军即誓师北伐,所以黄埔第一阶段的学制非常短暂,比如黄埔一期学生1924年5月5日正式入校,当年11月30日即完成毕业考试,前后不到7个月时间就大部编入部队参战(第二次东征),连毕业典礼都是次年6月补办的。



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正式改称已经是1931年3月,抗战爆发迁至成都,1949年转赴台湾继续开办,但已更名为凤山军校,第二阶段连同分校共培养了30多万名毕业生,但适逢战争期间,学制非常混乱,已无法准确定义。

在第一阶段中,黄埔二期是1924年8月开班,1925年9月毕业,总算完成了一年的学业;黄埔三期1924年10月开学,到1926年1月毕业,大约完成了一年多的学业;黄埔四期七个月、黄埔五期一年;黄埔六期和七期开始横跨广州和南京两地学习,学期大约九个月,由此可见,黄埔军校第一阶段的最长学制也就一年多,并且招生对象是没有任何前期军事教育要求的“有志青年”,所以仅就教育水平来说,比保定军校差了许多,基本等于陆军速成班的性质,从专业角度来说,培养的应该算士官而非军官,但仍然授予了少尉或中尉军衔。

不过时势造英雄,随着北伐军习卷大半个中国,黄埔系军队迅速膨胀,能够活下来的这些尉官很多在30年代就成为了将军。



其实这也是黄埔军校的两大优势,第一是有了政治教育,第二是残酷的实战考验,幸存者都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佼佼者,但比较明显的缺点是战略素养较差,毕竟没有经过系统和长期的专业军事学习。

一定要给出个学历的话,黄埔军校第一阶段是速成中专班、保定军校算是大专军校,而陆军大学才是本科毕业生。从传承上看,保定军校聘请了不少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教官,而黄埔军校则聘请了很多保定军校毕业的教官,因此在作风上还是有一定联系的,蒋介石在黄埔密结的“八大金刚”有七人出自保定系。



(北京陆军大学旧照)

陆军大学又是什么呢?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上面就有“陆军大学”,创建于1883年关闭于1945年,它的招生标准是: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未满30岁、在部队至少两年、军衔为中尉或大尉,可以说是相当严格的,主要培养参谋军官和高级军官,64年里毕业生才3485名。

而民国时期的陆军大学也必须要在保定军校毕业生里择优推荐,到保定军校1923年停办及国民党夺取政权后,优秀的黄埔毕业生也可推荐到陆军大学进修,陆大校长仍由蒋介石兼任,保定军校第二任校长蒋方震(百里)曾担任过陆大代理校长,所以民国的陆军大学毕业生里,既有保定生,也有黄埔生。

东北沦陷后,国民政府为防不测,1932年将陆军大学由北平迁至南京,抗日战争爆发后又迁到重庆,国军许多黄埔系将领在升任重要军职之前,都需要在陆大进修,比如张灵甫在接手74军军长之前。

(日本陆军大学旧照)


度度狼gg


如果现在让你说出中国的军校名称,恐怕很多人一所都说不出来,但是提到黄埔军校,中国人都知道。

黄埔军校是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如果说黄埔军校有多么高的教学质量,恐怕未必,但是黄埔军校走出来的学生却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

1955年解放军授衔,开国元帅中林彪和徐向前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生,聂荣臻,叶剑英,陈毅都曾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大将中陈赓、罗瑞卿、许光达也出自黄埔军校或其分校,而在国民党军队中“黄埔系”几乎完成了全覆盖。

黄埔军校的招生条件

“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为“革命者来”。

1、由于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期间诞生的,首先要考量政治背景,必须是国共两党的党员才有资格报名。


2、黄埔军校在招考时会有笔试,分为初试,复试,总试,主要考量学员的文化水平,学历上起码要达到“旧制中学毕业或相当程度之中学毕业。”在当时教育并不普及的情况下,这个要求还是相对比较高的。

3、身体状况,黄埔军校培养的是军人,不仅要求身体健康,还要求气度、身形,必须具备军人的气质。

4、年龄,黄埔军校原则上只招收十八岁以上,二十五岁以内,但是也有例外,比如黄埔一期的刘咏尧,考入黄埔军校时才十五岁,他还有个孙女就是刘若英。

具备以上几点才有资格报考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录取比例

以黄埔一期为例,当时报考人数一共1200人,最后取录学生350人,备取120人,可以说是优中选优。但是第一期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援鄂军讲武学校”的120余名学生并入黄埔一期,最终毕业人数比录取人数还多。

黄埔军校算什么学历呢

黄埔军校毕业生在当时最次也应该算是重点大学毕业,但是其学历放到现在应该也就算中专水平,黄埔军校因为学制比较短,很多人都觉得学到的东西并不多。

在那种特殊时期,黄埔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很好,他们大多数直接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在了真实的战场上,成长速度更是惊人的。

黄埔军校学生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他们为中国抵抗外来侵略做出的贡献是无法用学历来衡量的。


一点点历史


黄埔军校是对现代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一所军校,但其学历水平,只能算是军事专科。

黄埔军校的影响巨大,因为它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下的苏式军官培训机构,国民党靠黄埔生打垮北洋军阀,蒋介石靠黄埔生统治中国20年。现代中国叱咤风云的名将,大半出于此校。不过,单论军事培训的水平,黄埔军校并不高。

我们可以看看,黄埔第一期,1924年3月27日入学考试,4月28日放榜,11月30日第一期学生考试完毕。1925年6月25日补行毕业典礼,共645人毕业。培训时间只有7个月。

第二期,1924年8月14日入学考试,1925年9月6日毕业,计449人。培训时间一年。
第三期,1924年10月1日开学,1926年1月17日毕业,一年零几十天,计1233人。
第四期,1926年3月8日开学,10月4日毕业,计2654人。7个月。
第五期,1926年8月开学,1927年7月20日转至南京学习,8月15日毕业,计2418人,培训期1年。

第六期,1926年11月黄埔地区开学,1929年2月24日毕业718人,1929年5月15日南京毕业。培训期两年多。


这六期是黄埔军校的精华所在。但里面培训时间,最多也就两年多,少的只有几个月。从军事训练角度,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专科。出来的军官,是从少尉干起,也符合专科的特色。


巴山夜雨涮锅


黄埔军校大名鼎鼎,无人不知,福垊也就不再介绍黄埔军校了。福垊先纠正个大的错误。“黄埔”的“埔”原本不念“pu”而念“fu”,因为留日的老蒋语文是军事老师教的,所以他不认这个字,看着“埔”像“黄浦江”的“浦”就想当然念“pu”了。老大是不会错的,故而他的错误能把字典给改了。今天,不知有多少人把杜甫(fu)念成杜甫(pu),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不会把字典给改了呢!现在回归正题,黄埔军校算什么学历呢?

★中专?不对!

※先看黄埔军校入学资格。一、年龄18到25岁之间。二、学历旧制中学或相当于中学毕业。三、身体健康,无病无残。四、思想上必须认同三民主义。问题来了,还一下子俩。

※这个旧制中学是什么意思?旧制中学,即壬子(1912年)癸丑(1913年)学制,规定6岁入学24岁大学毕业;其中初等教育7年(初小4年、高小3年);中等教育4年,可直接考入大学、专门学校、师范学院等;高等教育3到4年,再上是大学院,不限制。最低是蒙养院,也就后来的幼稚园,今天的幼儿园。

※相当于中学学历是什么意思?高小毕业的而报名黄埔军校的,比如马志超,字承武,陕西华阴人,潼关县高小肄业。这里的高小毕业多年后,大概也就相当于中学学历吧。另外就是新学制,即壬戌(1922.11.1)学制,初等教育6年,初小高小各三;中等教育6年,初中高中各三;高等教育3到6年,大学院不限制。还有其他相当于中学的学历。

※结论:这里是旧制、新制、相当于中学的规定,其实质上等同或相当于高中毕业。就是现在而言,一般18岁也就高中毕业了。高中毕业再考的学校只能是大专或者本科,中专肯定是不对的。

★大专?不对!

※如此说来是大专?NO!报名黄埔军校的有高中生(便于理解直接用高中生,不用什么旧制新制相当于)也有大专生(有师范、专门学校)以及其他,这个其他下段再说。这个专门学校日本还在沿用,类似我们现在的专科学校,日本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叫专门士,不知道民国的时候怎么称呼?大专生来黄埔军校深造,毕业了,肯定不能再是大专学历了吧。典型的如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神蒋先云(1902.8.17-1927.5.28)入学考试第一,平常考试第一,毕业考试第一,乃黄埔三杰之首,可惜命不好。那是不是本科呢?

★本科?不对!

※非也。非也。因为也有大学生(本科生)来报名的啊。比如黄埔三杰取得成就最高的陈赓,他就是上海大学的旁听生,后来又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如果说旁听生不正规,那么黄埔军校里也有正规的本科生,这里福垊先举一位马氏一期黄埔生,谁叫福垊姓马呢!马励武,北京中国大学肄业。肄业还是有些勉强,再举一位。罗奇,广西容县人。广州法政大学法科毕业,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本科生啊。需要说明的是日本的也称为法政大学,法政大学就是我们的政法大学。既然有本科生,那一定是大学院(日本也是大学院)研究生了?


★大学院研究生?也不对!

※可问题是对本科生来说勉强能说是研究生,但对高小、中学生来说是研究生,那研究生就太不值钱了。

★那到底是什么学历?

※入学考试题就是高中题,有点像高考,但又没有高考正规。黄埔军校类似于长期培训班,她的毕业证也许没有正规大学正规但比正规大学的毕业证吃香。她培养出的军事人才,成为了抗战的中坚。如果实在要对应学历的话,大概相当于军事学校的本科。虽然没有他们正规,但教学质量和培养出的人才,就是今日的军校硕士、博士研究生难望其项背。


谢谢大家,福垊喜欢文史地,喜欢文史地的朋友请不要错过了。福垊有更多精彩回答,想看更多敬请关注和评论指教。


福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