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算什么学历呢?

风继续吹

黄埔军校,是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产物。中山先生希望通过组建军校,培养军事人才,创建自己的革命军队,救国家于危亡之中。



当时的报考条件有以下几条:


中学以上毕业文凭;党部的介绍书和国民党员介绍书;国民党党员,年龄18–25之间。


1924年5月,从报考的1200名考生中,正式录取学员350名,成为黄埔一期学员。


从报考的基本条件来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已属凤毛麟角,还要进行入学考试,所以,能够被录取的,大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建校后,命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9年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建立时,依据中山的讲话精神,门口一副对联上书:“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可见在当时的情形下,报考黄埔军校的是一批怀揣救国之梦想,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


的确如此,许多的黄埔生曾经参加过东征、南征及北伐战争。


特别是淞沪会战,是黄埔生参战人数最多的战役,许多优秀学员,在这场战斗中浴血奋战,为国捐躯。


经过无数场战斗的洗礼,练就了黄埔生丰富的实战经验,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走出了无数叱咤风云的军事人物。


如中共方面,著名的有一期左权,陈庚,四期的林彪,赵一曼。周逸群、萧克、徐向前。


烈士蒋先云、刘志丹、黄公略、周士第等。


国民党方面有杜聿明、胡宗南、张灵甫、郑洞国、宋希濂、毛人凤、关麟征、贺衷寒、乔家才、邓文仪、陈明仁等。


可以说,黄埔军校是特殊时期、独一无二的培养军事指挥人才的摇篮和基地。



当时黄埔军校的学习时间,半年—2年不等。从课程的设置上来看,更注重实战能力的培养。主要有《步兵操典》、《射击教范》以及《战术学》、《兵器学》、《地形学》等。另外,还设有《军制学》、《交通学》、《实地测图》等。


学员们学到了最基础的军事技能。充分体现了战时灵活、机动、实用的教学特点。


就这样,国共合作期间,黄埔军校共举办了六期,毕业总人数达12000多人。


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多数学员在学习军事理论的同时,会有作战任务,这种理论与实战联系起来的培养方法,在当时来说,是独一无二的,让诸多的军事人才迅速成长,脱颖而出。


所以前六期的毕业生中,基本上汇集了后来国共两党差不多一半以上的军事指挥天才及将领。


如果论学历,这种短训班的形式搁到今天,充其量只能算中专学历。


但是在当时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的环境下,从黄埔毕业生的军事能力及作战水平看,个个都是人才。他们文武兼备、足智多谋,所以在官兵们眼中,个个都是翘楚,稀缺得很,深得大家敬重。


曾和彭德怀元帅共过事的黄攻略和左权将军,都是彭总最敬重的人。


所以他们的学历水平,有书君认为最低,也应该属于大专及以上水平。


也有人认为,黄埔军校是民国军事高等学府,培养出了许多出类拔萃的军事指挥人才,应相当于现在的国防大学,也不为过。


但是,作为黄埔生自己,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谁也不会去关注自己的学历问题。


就拿国民党高级将领张灵甫来说,他曾是北大历史系的高材生,后又转读了黄埔第四期。



您认为他应该是什么学历呢?


我们今天讨论黄埔生到底是什么学历,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回忆并领略那个特殊年代黄埔人的精神风貌。


黄埔军校能有今天的名气,也可以说是搭上了乱世时代强劲的风潮,遇上这样一批有文化、有理想信念、有抱负的热血青年,用一代人的热血、牺牲与青春,才成就了黄埔的辉煌和传奇,奠定了黄埔后来成为名校的基石。


您说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有书共读

黄埔军校是1924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兴建之初命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到 1929年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人们一般观念中的黄埔军校就是指这一所军校,虽然随后国民党陆续兴办了其他军事院校并冠以黄埔军校的名头,但广州黄埔军校的在人们心中始终保持着不可动摇的正统地位。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远近闻名、战功卓著的将才,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黄埔军校最为高产,军校在创立之初为北伐战争统一中国保障了重要的军力。

那么毕业于黄埔军校相当于取得什么样的学历呢?

作为“陆军军官学校”的黄埔军校以为革命事业培养军官为宗旨,能够通过层层选拔最终入学的多为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有志青年,毕业以后也都是授予少尉以上军衔。

受当时的时代条件和军校设立目的影响,黄埔军校的设立是服务革命的,其学制也较为灵活,多为短训班或学兵队,从教学科目设置上来看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在短时间内学员们除了要完成繁重的课业任务,还要经常拉到战场上进行“实践”,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方法让诸多人才迅速成长。

从办学形式上来看黄埔军校似乎只是个短期速成培训机构,但是从毕业分配结果上来看,又与大专以上学历相匹配。结合目前我国军校设置情况,大专学历毕业的学员一般任少尉,本科学历毕业的学员则任中尉,那么黄埔军校的学历至少应为大专。在看校长配备,黄埔军校的历任校长多为中将以上军衔,而现在我国大多数军校的校长都是少将以下,所以说就学历含金量来讲,当时的黄埔军校要远高于现在我们认知中的军校本科学历。

不过在革命烽火弥漫的年代,并不会有几个人真正关心一纸文凭,而是更加注重个人能力与具体战果,战场对学历没有门槛,炮火是对能力的最直接检验,一代代黄埔学子用实力让母校的名号远扬,“黄埔毕业”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国家人文历史

我们看军事题材的电视剧,经常看见提到某一个将领,就说这个人很厉害,是黄埔三期的,或者黄埔四期的。对于将领们来说,如果能够出身于黄埔军校,那是一个很值得荣耀的事情,说明你拥有了在军政界巨大的人脉资源,而且属于蒋的嫡系集团,对于你日后的仕途提升会大有裨益。

黄埔军校最出名的就是黄埔前六期,之所以这前六期出名,是因为教官和学员之后不少都是中国军界的巨头,不是上将就是元帅,还有很多大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大家都知道,建国之后曾经担任过副总理,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他在黄埔军校早期就担任过政治部的中将教官,地位不可谓不煊赫。



黄埔早期学生还出现过一个蒋先云,是共产党这边的人才,当时在学校就是一个超级巨星,老蒋的校长办公室,谁都不能随随便便的进去,即使是学校领导层的何应钦都不可以,却特别允许蒋先云可以随时找他,要知道,他当时只是一个学生。老蒋对蒋先云爱护如斯,还对蒋先云说,只要你跟着我,我保证你三年之内当上师长。徐向前也回忆说,我在黄埔只是默默无闻的人,蒋先云是天生的巨星,光芒四射。宋时轮也说,蒋先云如果现在还活着,前途不可限量,铁定可以做元帅。北伐开始之后,老蒋舍不得蒋先云上火线,想让他负责后勤,但是蒋先云不愿意,说军人就应该上一线。于是,老蒋任命他为黄埔军的营长。要知道,当时能够做营长的只能是黄埔军校的教官,作为一个学生直接做营长,蒋先云是头一个。可见,老蒋对蒋先云的器重。可惜的是,蒋先云后来牺牲了。

黄埔军校早期不是按部就班的军校,只培训了短短几个月,就匆匆忙忙的把学生派上了战场,毕竟当时军事人才奇缺。不过,黄埔军校毕业的人拥有的人脉资源,是普通军校所不能比拟的,中国军界一多半的风云叱咤人物,都出身于此。有一个黄埔军校的出身招牌,就等于拥有了人脉的金矿。


怀疑探索者

黄埔军校,国共第一次合作产物,是在孙中山的首倡之下成立的军事学院。黄埔大门两边写的“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两句话曾督促无数黄埔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这里也的确走出了不少的名将,中共的林彪,陈赓,国民党的胡宗南,杜聿明,胡琏等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基本上都是黄埔学生的“内战”,有人就戏言“一部民国史,上部归保定,下部归黄埔”。那么如此优秀的黄埔军校,拿到现在来比较算什么学历呢?


考察一个学校出来的学生能够算得上什么学历,首先要考察这个学校是什么层次,黄埔的名气不用说,拿到现在就是“985”+“211”+“珠峰计划”这种层面的学校,尤其是改成搬迁到南京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以后,基本上在当时中国的军事院校就是独一份了,比清华,北大还稀少。

其次要考察这个学校入学的学生成绩如何

,当年黄埔军校刚刚成立的时候,因为创校急,招生急,基本上就是速成班的形式,所以导致前几期的黄埔学生其实是良莠不齐的,当然这是当初的特殊历史环境造成的,那么最开始的黄埔前几期我们就不考虑,但这一期除了不少不世出的名将,比如陈赓,林彪,徐向前,杜聿明这些人。等到后来确定下来以后,入学的学生就必须满足这些要求,1. 中学以上毕业文凭2. 党部介绍书和国民党员介绍书3. 国民党党员4. 18以上,25以下。在当时的中国环境中,这样的入学考试者大概也属于现在的“保送生”,所以入学考生的实力毋庸置疑。

再次还要考察这个学校毕业生的成就如何,就像现在说清华北大这些名校,就要比一下这些学校出了多少国家领导人,出了多少亿万富翁一样。其实说到人才就说到黄埔的长处,仅中华人民共和国这边十大元帅中有五位,开国大将有三位,开国上将有8位,在国民党那边的高级将领,核心人物更是数不胜数了,所以黄埔出来的学生“能力是有的”“市场是欢迎的”

综合以上这些,黄埔毕业生的学历大概就是现今本科清华,硕士麻省理工,博士吗?没必要了,简而言之,言尔简之,黄埔的学历在当时就是块“金字招牌”。


一树梅花一放翁

黄埔军校,是一个传奇,因为很多有能力的将领都是出于此。在北洋军阀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军事教育,意识到打仗也是一门学问。在此前,学习军事技术都需要出国深造,后来国人也开始办军校,张作霖的讲武堂就属于这一类。



黄埔前期,其实并算不上是太高深的教育,当时,全国形势紧张,筹办黄埔的教官本来想用一年时间训练学员,可蒋介石只给了三个月时间,因为可能再拖下去中国就没了。可三个月时间实在太短了,最后折中到六个月。


六个月时间,必须训练出一批高素质的军事人才,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从站军姿,军用器械的使用,军事理论,战术战略都要学一遍。战士们甚至一边学习,一边有需要还要拉出去打仗。

就这样,大量的实践和年轻人的时代使命感,让黄埔一期顺利毕业,到了现场上,他们就是受过教育的高材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很多都有所成就。如果论学历,可能并不高,但是论能力,在那样的环境下待过的,个个都是人才。


历史密探

黄埔军校其实是分不同时期的,因为出名的将领主要是前六期,而因为处于大革命时期,前期的办学恰好是不甚正规的。

直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黄埔军校才成为一所相对正规的军校。

这点,从校名的变换也可以看出。如1924年建校时,校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后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9年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1年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末改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后期的正规军校阶段姑且不说了,这里主要说说大家最为关心的黄埔前期情况,正如问题问的,那些学员的黄埔经历算什么学历呢?

简单说,前期学员基本就是短训班或学兵队的概念,离正儿半径的军事教学距离还很远。不过这也是没办法,当时处于大革命时期,入校就是为了办军,办军就是为了打仗。

如时任军校教授部主任的王柏龄就回忆说,军校筹办之时,各人都认为训练期间至少一年,而蒋介石独称三个月,并说如果再延迟的话,中国可能在此期间已经亡国云云;

最后,才折中为六个月。于是乎,将通常军校两到三年的课程在半年之内授完,其紧张程度可想而知了。

事实上,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中间还时不时拉出去打仗),早期黄埔学员也仅仅是最基本的军事入门知识,如单兵队列训练,射击训练,班排战术训练,有些连战术学都没有学过。

如早期学员的回忆,上岛第一个月,一期生主要操练军人的基本动作规范,如立正、敬礼、集合、整队、正步、跑步等。

开训半个月后,每人发了一支步枪,以了解枪支的基本性能并开始射击训练。

据学员的回忆,黄埔的军事课主要讲典范论和四大教程,如《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野外勤务》以及《战术学》、《兵器学》、《筑城学》、《地形学》等;

另外,还设有《军制学》、《交通学》、《实地测图》等。

总之,军校训练从单兵动作到排连营,行军、宿营、战斗中的联络与协同,都依次循序实施。

但事实上,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学员是无法深入掌握这些学科知识的。

不过呢,其实也无所谓了,因为将军都是靠打仗打出来的,而不是靠军校学出来的,这总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吧!


坑爹史册

原来孙中山没有军队,主要依靠一些军阀。后来这些军阀叛变的叛变,不受控制的不受控制。国共合作以后,为了组建军队,开设黄埔军校,一面招募士兵。实际就是军官速成学校,一年学期。紧急时期,有时候还不到半年就下了连队,相当于现在的小中专。当然,也有学历高的,不过这些人有的一出校门就是少校以上军衔。象林彪,出校门才是‘见习’排长,等于候补排长。如果跟蒋介石有关系或者跟蒋介石宣誓效忠的学生,出校门就是上校团长的人有的是。黄埔军校的名气主要是国共出了名人。共产党军队里从奴隶到将军的有,给地主抗长工、下煤窑出身的将军大有人在。常言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江山。


笼池乌魚

  先让我们看一看黄埔军校诞生在怎样的一个时代。

  黄埔军校是1924年~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上世纪的上半叶,是中国风起云涌的大变革时代,可以说,那个时代,没什么不可以的,什么都可能发生!那时,能力比学历重要得多!

  了解这点,我们就可以知道,提起黄埔军校的学生,是不需要知道他们是什么来头、什么学历的,只要说自己是黄埔军校的毕业就行了!黄埔军校的毕业生的头衔比任何学历、任何名头都大,因为大多数黄埔军校毕业生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

  倘若真的要认真深究一下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属于什么学历,那么从黄埔军校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专业科目及学习的时长来看,在黄埔军校毕业顶多只能算作我们今天的中专水平学历,有的短期培训班的学生可能连中专学历都算不上。从入学的学生构成我们就可知,黄埔军校生大部分人入学时都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多数是初中和高中毕业的学历。所以,从黄埔军校的毕业后,把他们算作中专学历也是可以的。

  下面,我可以举几个黄埔军校毕业生名人的学历情况,增进一下大家的了解。

  胡宗南 黄埔一期,入学前高中学历,当过县立小学和私立小学老师,任国文、历史和地理教员。

  杜聿明 黄埔一期,父亲是清未举人,入学前曾想考北大,得知黄埔军校招生,即来报考。

  徐向前 黄埔一期,之前曾在阳曲县和五台县河边村任小学教员。

  林彪 中学毕业后也当了一阵教师,后考入黄埔四期。

  张灵甫 黄埔四期,北大历史系学生,但没毕业,1926年报考黄埔军校,他学历倒是不低的。


50后男人

按理说应该属于中专或者技校学历。

那时候的中国多灾多难,因此国民普遍文化水平都不高,能读上高中的就已经很少了。且改朝换代后,只有在大城市才有系统性的全科大学或专业技术学院。很多地方特别是非城市地区还是私塾式教育……这是大环境。

“黄埔军校”是“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统称,而且分了好几期,带有一定的“概念性”。大家请注意--是“学校”而不是“学院”!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中普遍都是大字不认识几个的,且对旧制度极端失望,都是想通过革命暴动形式来改变自己人生轨迹及现状的……

然而,革命尚未成功!在全军士兵/军官中,优秀人才的文化及军事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也有一些有文化根基的,但毕竟是少数),这与新形势下的革命斗争需要形成了主要突出矛盾。要想改变,唯有系统性地全面继续教育、学习。这是黄埔军校应运而生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你想,原来相当于不识字的、私塾、小学、个别初高中文化的,一进军校突然就拿大学本科、大专学历了……这跳级也太离谱了吧?所以经黄埔军校再教育后毕业的,拿特殊的中专、技校的学历比较合适……


大卫26374968

相当于现在的大专,因为黄埔是“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的全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后来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注意,“军官”二字。黄埔军校不训练士兵和士官。黄埔毕业的学生,最起码都是准尉军衔,分配到部队做见习军官。中央军校毕业生,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尉军衔,优秀者不受此约束。按照目前大陆的军校标准,黄埔毕业生最低也是大专学历。

很多人在纠结黄埔的学期问题,说学习周期太短,不像军校,更像是军官速成班。这种想法就是想太多了!学制短这是学校的硬件和教学问题,军队需要速成军官,革命形势很严峻,不可能让学生在校内过长时间的学习军事理论。学员在部队中还可以继续历练,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黄埔前三期的学生经历过两次东征,一次北伐,实践中学习到作战技能,这比在学校内纸上谈兵要强得多!再者,学制长短与否,不影响学生在毕业后的军官的待遇。黄埔前五期可以理解为军官速成班,但是黄埔本身仍然是大学级别。

毛主席给黄埔上过课,周总理在黄埔任政治部主任,现在哪个军校有这待遇?

说到这里,再提一下保定军校。保定军校在历史上一共招收九期,一万多名学员,其中有六千人毕业,获得少将以上军衔的学员有1600多人。名副其实的将军之校!堪比现在的国防大学。而保定军校的学制也只有两年,其余时间在部队实践!



黄埔军校的重点不在于它的教学,而是难在众人面前拔尖。

黄埔一期生报名要求只有四条。

1. 中学以上毕业文凭

2. 党部介绍书和国民党员介绍书

3. 党员

4. 18以上,25以下。

单单就中学以上学历这一项,就起码能够刷掉90%以上的中国人。

而且就算四项都符合标准,成功入选初试,那还得要跟陈赓、蒋先云、蔡炳炎、蔡申熙、廖运泽、陈明仁、邓文仪、曾扩情、杜聿明、范汉杰、酆悌、桂永清、关麟征、贺衷寒、侯镜如、胡宗南、黄维、徐向前、李之龙、李默庵、郑洞国、许继慎、刘戡、宋希濂、左权、宣侠父、唐澍、王尔琢、周士第、张耀明、阎揆要等以上这些强人去竞争。




(黄埔一期所有学生毕业合影)

黄埔名气大,因为黄埔毕业生的名气大!前六期汇集了当时中国起码一半以上的军事天才。这些天才们都是通过黄埔走上军事指挥这条道路的。

所以黄埔的学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黄埔给当时非常多的,抱有革命精神的年轻人,一个追求理想的机会!不管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是黄埔这个平台成就了他们,而他们靠努力反哺了学校。

学校能选拔并培养出优秀学生,这就是好学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