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當你對工作感到厭倦,比起跳槽離職,你更需要提升工作的意義感

當你對工作感到厭倦,比起跳槽離職,你更需要提升工作的意義感

如果你常常感到自己討厭被動、機械地工作,而不知道工作的意義在哪兒?這篇文章希望你讀完它。

生命的意義和目的到底是什麼?大多數人會認為,生命的意義必須是很宏大的,比如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們或許可以那個宗教中得到答案。

但是,最優秀的領導者卻認為,活在當下,享受工作就能夠帶來意義。

威斯康星大學心理學家和耶魯大學教授通過調研不同領域的工作者,將員工分為三類:

第一類:把工作看成差事。他們謹遵領導指示,即使覺得有些事情毫無意義,也聽從指揮,機械行動。

第二類:把工作可能成事業。他們想要獲得自我提升、加薪、職業晉升,繼而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第三類:把工作看成使命。他們做著擅長又有激情的工作,這項工作對他們很重要。他們每天醒來期待上班,期待做更多工作、期待對工作產生影響。

當你對工作感到厭倦,比起跳槽離職,你更需要提升工作的意義感

如果你僅僅把工作當成是一份差事的話,你就只會庸碌無為,而不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

如果你把工作看作是事業的話,就會獲得很大的激勵,並通過提高自身技能實現自我成長和升級加薪。

而如果你把工作看作是一項使命的話,你的就會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從而提高創造力、工作產出、工作參與度和積極性,實現自我超越,走向人生巔峰。

由此可見,工作的意義不是取決於外部條件的滿足,而是取決於內心對這份事業的評判。

不管你是普通員工,還是領導者,都應該把工作當成一種使命。如果不能,就換一個能夠當作使命的工作。而優秀的員工和領導者都是第二類、第三類人。

當你對工作感到厭倦,比起跳槽離職,你更需要提升工作的意義感

那麼怎樣使自己所做的工作更有意義呢?

沃頓商學院教授亞當•格蘭特,曾做過一個研究,內容是讓一個呼叫中心每天打電話給曾接受過資助的校友,讓他們向母校捐款。而大多數回應都是否定的、負面的。這個工作異常艱難,所以員工流失率非常高,工作滿意度極低。

亞當•格蘭特隨機挑選了這個公司50%的員工,去和那些接受了學校的資金幫助的學生交流15分鐘。受助學生表達了對籌款機構幫助他們完成4年大學學業的感激之情。

於是,那些籌款人員覺得自己的工作更加有意義了,工作滿意度得到大大提高。他們覺得自己的工作可以為他人帶來影響、帶來改變。在這之後,他們籌到的錢比之前提高了250%-400%。這個短短的15分鐘交流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此可見,如果你能夠感受到你的工作對他人是有幫助的,你就能感受到工作的意義,你就能不斷學習更多的東西、不斷成長、不斷改進,最終更好地幫助他人,成為更好的自己。

當你對工作感到厭倦,比起跳槽離職,你更需要提升工作的意義感

也就是說,提升工作意義感的方法就是,與因你工作而獲益的人接觸。

比如閱讀用戶的正向反饋,與受益用戶進行座談,接受受益用戶的饋贈,收到第三方的讚美評價等。想起去年做賽事,在做幕後工作時很厭倦,不知道有什麼意義。當賽事結束後的慶功宴上,一位隊員送上鮮花表示感謝,並告訴我們這個賽事對他的影響有多大,那一刻覺得超有意義,超有成就感。

當你對自己的工作感到厭倦,需要逼著自己投入工作時,你就需要主動提升自己工作的意義感了。這時候,多去和你的用戶或客戶接觸,就能感受到更多的意義感,給自己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廈九九,6年營銷策劃人,熱愛讀書跑步寫字,分享成長乾貨與職場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