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民以食為天——漢族飲食

漢族的飲食是十分豐富的,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小編有個心願能把全國好吃的吃個遍,但是到現在都沒有做到,小編很遺憾,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咱們漢族的民族飲食。

民以食為天——漢族飲食

食俗

漢族以糧食作物為主食,以各種動物食品、蔬菜作為副食的基本飲食結構。這與西方諸民族和中國藏、蒙等民族的飲食結構形成了鮮明的差別。此外,在長期的民族發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飲食慣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餚、飲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氣候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生產生活條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體特點。

主食

米食和麵食是漢族主食的兩大類型,南方和北方種植稻類地區,以米食為主,種植小麥地區則以麵食為主,此外,各地的其他糧食作物,例如玉米、高梁、穀類、薯類作物作為雜糧也都成為不同地區主食的組成部分。漢族主食的製作方法豐富多采,米麵製品,各不少於數百種。現在,中國東南方仍以米食為主,大米制品種類繁多,如米飯、米糕、米粥、米團、米麵、餈飯、湯圓、粽子等;東北、西北、華北則以麵食為主,饅頭、包子、麵條、烙餅、餡餅、餃子等都為日常喜愛食物,其他如山東煎餅、陝西鍋盔、山西刀削麵、西北、華北抻面、四川擔擔麵、江蘇鍋蓋面等都是有名的面制風味食品。

民以食為天——漢族飲食

菜餚

漢族在飲食習俗方面形成菜餚的眾多不同類型,是因為受到多方面的條件影響。首先是原料出產的地方特色,例如東南沿海的各種海味食品,北方山林的各種山珍野味,廣東一帶民間的蛇餐蛇宴。其次,還要受到生活環境和口味的制約。人們常把漢族和其他有關民族的食俗口味概括為“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雖然過於籠統,並不準確,但也反映出帶有區域性的某些口味的差異和區別。再次,各地的調製方法,包括配料、刀工、火候、調味、烹調技術的不同要求和特點,都是形成菜餚類型的重要因素。 各地在民間口味的基礎上逐步發展為有特色的地區性的菜餚類型,最後發展成為較有代表性的菜系。如川菜、魯菜、粵菜和蘇菜、京菜、滬菜、閩菜、湘菜、浙菜、徽菜等。匯成漢族飲食文化的洋洋大觀。

民以食為天——漢族飲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