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 小手絹︱青眼有加

小手絹︱青眼有加

小手絹︱青眼有加

小手絹︱青眼有加

“丟,丟,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後面,大家不要告訴他,快點快點捉住他,快點快點捉住他……”輕聲哼著這首兒歌,思緒就回到那個“一窮二白”的童年。

“窮”是真窮,吃的永遠是包皮饃、紅薯包穀糝、筷子蘸點油寡炒的一碗蘿蔔絲,穿的是哥姐剩下的衣物,補丁摞補丁。

“白”是真白,藍天上的雲白得像棉絮,晚上的月和星也白得晃眼,村裡的房子破舊,倒也乾淨有序,“三合土”大路從村裡穿過,迎著陽光,白亮亮地通往未知的遠方。

喚起我記憶的,就是這個小手絹。

鄭州酷熱,前幾天出去避暑遊玩,有一位女同伴給每個人發了一個小手絹。熟悉又陌生的一個稀罕物件,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見過了。

小手絹︱青眼有加

兒時頑皮,不太講衛生,或者天氣的確寒,鼻子底下常常掛兩筒鼻涕,愈來愈長,垂而不滴,實在礙事“滋溜”吸一下就又回去了,再實在不行就抬起右胳膊,一把抹了去。

孩子們的棉襖袖子都是明晃晃的,像剃頭擔子上的蕩刀布。

母親是“地主”家的閨女,講究,不容許我這樣,於是總是用別針在我左胸上別一個小手絹,用來擦去鼻涕和弄髒的手。

乾乾淨淨的童年是小手絹給的。

兒時物質貧乏,更沒有網絡電視手機,小夥伴最大的樂趣就是聚在一起做遊戲。大家圍坐一圈,把誰家的小手絹貢獻出來,就玩丟手絹的遊戲,那種緊張、神秘、坐臥不安的慌張,喧囂追鬧聲響成一片。

手巧的姐姐們會把小手絹編成小老鼠、小烏龜等形狀,惟妙惟肖,叫人愛不釋手。哥哥們蹲在河邊,用小手絹抹一把汗油油的臉,展開來沉到水底,一會兒功夫就網上來一群蹦蹦跳跳的小魚。

無憂歡快的童年是小手絹給的。

母親的小手絹有更多用途。酷暑季節在河邊淘麥,毒辣辣的太陽烘烤著小河、石頭、小草,還有母親,她就把小手絹浸溼,四邊打個結,遮在頭上避暑。

上街趕集,攥了幾天的雞蛋,用小手絹包起來,拎了去集上,換幾個油鹽錢。哥從烤煙房裡忙完出來,渾身象被水洗過,遞過去的是用井把涼浸過的手絹。

似乎艱難充實的生活是離不開小手絹的。

高中時代,少男少女情竇初開,懵懵懂懂的情愫在心底蔓延,關注異性的目光多起來,又熱烈,心蹦蹦跳的。

有個女孩向我還書,書底下附了一個小手絹。疊得方方正正小手絹印有素靜的圖案,散發著馨香甜蜜的味道,打開來有一片紅葉。“霜染楓葉紅,萬里送柔情”。

少男少女的愛情,是小手絹幫忙打開的。

小手絹︱青眼有加

那時候,“窮”的是物質的貧乏,大家都一樣,誰也沒覺著丟人,精神上也沒覺著空虛。而現在,工業產品充溢,網絡世界繁華,物慾需求攀升,催得我們步履匆匆、焦躁不安。

小手絹已很難見到,代替的是一團團的餐巾紙面巾紙;小孩子聚在一起,都是低頭玩手機,別說一起做遊戲,連說話交流都鮮見;

村裡的房子變漂亮了,可白色垃圾成堆,村邊小河汙水橫流,誰家院裡還會有糞坑?誰還會把村邊路上的糞拾回家漚到糞坑裡再拉到莊稼地裡做肥料呢。

據說,日本人現在還保留著用小手絹擦臉擦汗的習慣,很少用或者不用紙巾。

我們呢?小手絹幾乎絕跡,裝水果的網兜、裝點心的紙盒、裝饃的竹籃、遮太陽的草帽、趕蚊子的芭蕉扇、梳頭的刮頭篦子……,這些來自大自然產品都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很難降解的塑料橡膠鐵鋁製品。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我們自然無法杜絕更優產品的使用。但是,無論工業生產,還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目的是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我們還想看到小朋友身上掛的小手絹,想聽到“丟手絹”的兒歌,想每天都看到藍天白雲,與綠水青山一起呼吸。

所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顯得那麼重要,培育生態文化、倡導綠色生產、扶持綠色產業顯得那麼迫切,走上真正的綠色發展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作者︱王永平:鄭州市政府辦公廳,「青眼有加qyyjtcq」專欄作者。

小手絹︱青眼有加

小手絹︱青眼有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