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吳哥之美,聆聽歷史的呼吸

吳哥之美,聆聽歷史的呼吸

吳哥之美,聆聽歷史的呼吸

吳哥之美,聆聽歷史的呼吸

吳哥之美,聆聽歷史的呼吸

吳哥是一段歷史,是一種文化,是一個王朝,是一種文明。吳哥千年神秘的微笑在歷經滄海桑田後依然俯瞰著世界,人們在這裡看到的不再是鬥爭和掠奪,而是淡泊和寧靜。

8月22日,本報“讓旅遊迴歸美好”系列旅遊活動之三——“探秘吳哥 豫柬微笑”將盛大啟程。屆時,本報記者將跟你一起走進一個神秘的古老國度,品味這部濃縮的史詩。

吳哥之美,聆聽歷史的呼吸

歲月吳哥 宗教內蘊

9世紀初,闍耶跋摩二世(統治時期802~850年)領導柬埔寨獨立,自稱天神轉世,在小吳哥遺址以北30公里處的荔枝山稱王,開啟了吳哥王朝。他是吳哥王朝的開創者,也是神權與王權統一的思想奠定者。

吳哥王朝留下的百座寺廟,基本上都是這種高度神權化的表現,它們既敬奉神明,又常常是國王的陵寢,吳哥王朝所有的文化都是建立在“神王合一”的基礎上,每個國王即位之後,都會為自己修建“國廟”,這也是祭拜自己的天神身份。

吳哥時期,每任國王修建的國寺和一些大大小小的寺廟,建築風格各異,神像也不同,造型、服飾、面容或肢體語言都可以讓後人解讀出一些內容。小吳哥的浮雕本身也是一部超濃縮的官修史書。

吳哥寺內的長廊浮雕,朝南的一端雕刻著整部《摩呵婆羅多》,朝北的一端雕刻著古印度的另一部偉大史詩《羅摩衍那》。這些浮雕刻得很深,人體肌肉有著真實的立體感,人物在戰爭中動作誇張,像是來自東南亞民間傳統的戲劇或舞蹈。

蘇耶跋摩二世去世後,國內政治開始動盪,同時也受到外來威脅。1177年佔婆入侵吳哥,近60歲的闍耶跋摩七世平息了佔婆的入侵,重建吳哥。今天,吳哥的景點很多都是在他的統治下建造的,如通王城、巴戎寺、塔普倫寺等。闍耶跋摩七世篤信大乘佛教,人們在這個時期所看到的不再是印度教中所表現出永無休止的兩種力量的爭鬥與較量,而是佛教中的淡泊、寧靜、包容與永恆。這些建築都有著更多的佛教元素。

整個吳哥城的重心都在圍繞著宗教這個主題,但巴戎寺的浮雕是個例外,它在內容題材上表現出很強的人文主色彩,描述的是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形象。

而塔普倫寺是闍耶跋摩七世為祈神庇佑母親而建的寺廟,建成後安排了18位法師入住,常年誦經唸佛,以求其母安康。這裡是《古墓麗影》和《花樣年華》的外景拍攝地,它在《古墓麗影》中是神秘的,在《花樣年華》中是憂鬱的。

塔普倫寺以其“樹包塔,塔包樹”而聞名,這種奇蹟出現的原因是:寺廟由石頭修建成,由於當地石材在受風雨侵蝕後會出現孔洞狀的退化,導致石材與石材間存在了較大的空間,當地的蝙蝠食用古樹後將排洩物排在了神殿上,滲入進縫隙中,樹木的種子在其中生根發芽,在歷盡時間的洗禮後,樹木已成參天大樹,與廟堂的石壁完全相容,逐漸形成了樹包塔、塔包樹的奇特景象。

吳哥曾多次變更國教,從大乘佛教到印度教,再到小乘佛教,宗教衝突激化,導致內戰頻發。1431年,歷時6個多世紀的吳哥王朝最終土崩瓦解。

今天的柬埔寨全民信佛,是小乘佛教,其實我們可以理解為人們只是遵從一種生活方式,婚喪嫁娶、教育、社交、禮節等,全國4000多座寺廟,也都是執行著功能性的用途。

古蹟吳哥 文化遺產

吳哥始建於公元802年,完成於公元1201年,前後歷時400年。9世紀~14世紀吳哥王朝為鼎盛時期,國力強盛,文化發達,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吳哥文明。

1431年暹羅軍隊入侵後,吳哥遭到了嚴重破壞,王朝被迫遷都金邊。此後,吳哥被遺棄,逐漸淹沒在叢林莽野之中,但柬埔寨的吳哥文明並沒有因此而衰落,甚至因吳哥遺蹟而聞名世界。

19世紀初,高棉淪為法國殖民地,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也被譯成法文等多種文字,引起考古學家以及探險家們的濃厚興趣。吳哥古蹟在被遺忘400多年後,才被法國博物學家亨利·穆奧重新發現,從此震驚世界。

因柬埔寨經過被法國、日本的殖民統治後,又歷經與泰國、越南的多次戰亂,特別是“紅色高棉”的屠殺之後,國力凋敝,經濟不堪,已無力保護修復這文明遺產。

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吳哥窟列入瀕危世界文化遺產,國際社會為保護和修復吳哥提供了大量援助。中國、法國、日本、英國、美國、瑞士、印度、德國等多個國家的機構或組織,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框架下與柬埔寨文物保護機構協作,對吳哥古蹟遺址進行修復和保護。

2004年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佈將吳哥古蹟從瀕危名錄上移除。目前,世界各國持續投入大量資金在吳哥窟的維護工程上,以保護這份世界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