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吴哥之美,聆听历史的呼吸

吴哥之美,聆听历史的呼吸

吴哥之美,聆听历史的呼吸

吴哥之美,聆听历史的呼吸

吴哥之美,聆听历史的呼吸

吴哥是一段历史,是一种文化,是一个王朝,是一种文明。吴哥千年神秘的微笑在历经沧海桑田后依然俯瞰着世界,人们在这里看到的不再是斗争和掠夺,而是淡泊和宁静。

8月22日,本报“让旅游回归美好”系列旅游活动之三——“探秘吴哥 豫柬微笑”将盛大启程。届时,本报记者将跟你一起走进一个神秘的古老国度,品味这部浓缩的史诗。

吴哥之美,聆听历史的呼吸

岁月吴哥 宗教内蕴

9世纪初,阇耶跋摩二世(统治时期802~850年)领导柬埔寨独立,自称天神转世,在小吴哥遗址以北30公里处的荔枝山称王,开启了吴哥王朝。他是吴哥王朝的开创者,也是神权与王权统一的思想奠定者。

吴哥王朝留下的百座寺庙,基本上都是这种高度神权化的表现,它们既敬奉神明,又常常是国王的陵寝,吴哥王朝所有的文化都是建立在“神王合一”的基础上,每个国王即位之后,都会为自己修建“国庙”,这也是祭拜自己的天神身份。

吴哥时期,每任国王修建的国寺和一些大大小小的寺庙,建筑风格各异,神像也不同,造型、服饰、面容或肢体语言都可以让后人解读出一些内容。小吴哥的浮雕本身也是一部超浓缩的官修史书。

吴哥寺内的长廊浮雕,朝南的一端雕刻着整部《摩呵婆罗多》,朝北的一端雕刻着古印度的另一部伟大史诗《罗摩衍那》。这些浮雕刻得很深,人体肌肉有着真实的立体感,人物在战争中动作夸张,像是来自东南亚民间传统的戏剧或舞蹈。

苏耶跋摩二世去世后,国内政治开始动荡,同时也受到外来威胁。1177年占婆入侵吴哥,近60岁的阇耶跋摩七世平息了占婆的入侵,重建吴哥。今天,吴哥的景点很多都是在他的统治下建造的,如通王城、巴戎寺、塔普伦寺等。阇耶跋摩七世笃信大乘佛教,人们在这个时期所看到的不再是印度教中所表现出永无休止的两种力量的争斗与较量,而是佛教中的淡泊、宁静、包容与永恒。这些建筑都有着更多的佛教元素。

整个吴哥城的重心都在围绕着宗教这个主题,但巴戎寺的浮雕是个例外,它在内容题材上表现出很强的人文主色彩,描述的是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形象。

而塔普伦寺是阇耶跋摩七世为祈神庇佑母亲而建的寺庙,建成后安排了18位法师入住,常年诵经念佛,以求其母安康。这里是《古墓丽影》和《花样年华》的外景拍摄地,它在《古墓丽影》中是神秘的,在《花样年华》中是忧郁的。

塔普伦寺以其“树包塔,塔包树”而闻名,这种奇迹出现的原因是:寺庙由石头修建成,由于当地石材在受风雨侵蚀后会出现孔洞状的退化,导致石材与石材间存在了较大的空间,当地的蝙蝠食用古树后将排泄物排在了神殿上,渗入进缝隙中,树木的种子在其中生根发芽,在历尽时间的洗礼后,树木已成参天大树,与庙堂的石壁完全相容,逐渐形成了树包塔、塔包树的奇特景象。

吴哥曾多次变更国教,从大乘佛教到印度教,再到小乘佛教,宗教冲突激化,导致内战频发。1431年,历时6个多世纪的吴哥王朝最终土崩瓦解。

今天的柬埔寨全民信佛,是小乘佛教,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人们只是遵从一种生活方式,婚丧嫁娶、教育、社交、礼节等,全国4000多座寺庙,也都是执行着功能性的用途。

古迹吴哥 文化遗产

吴哥始建于公元802年,完成于公元1201年,前后历时400年。9世纪~14世纪吴哥王朝为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

1431年暹罗军队入侵后,吴哥遭到了严重破坏,王朝被迫迁都金边。此后,吴哥被遗弃,逐渐淹没在丛林莽野之中,但柬埔寨的吴哥文明并没有因此而衰落,甚至因吴哥遗迹而闻名世界。

19世纪初,高棉沦为法国殖民地,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也被译成法文等多种文字,引起考古学家以及探险家们的浓厚兴趣。吴哥古迹在被遗忘400多年后,才被法国博物学家亨利·穆奥重新发现,从此震惊世界。

因柬埔寨经过被法国、日本的殖民统治后,又历经与泰国、越南的多次战乱,特别是“红色高棉”的屠杀之后,国力凋敝,经济不堪,已无力保护修复这文明遗产。

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窟列入濒危世界文化遗产,国际社会为保护和修复吴哥提供了大量援助。中国、法国、日本、英国、美国、瑞士、印度、德国等多个国家的机构或组织,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框架下与柬埔寨文物保护机构协作,对吴哥古迹遗址进行修复和保护。

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将吴哥古迹从濒危名录上移除。目前,世界各国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